APP下载

红薯绿色栽培技术

2023-12-29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徐玉红

河南农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薯苗红薯乳油

河南省农业农村科技教育中心 徐玉红

一、选地

红薯种植最好选择地势高、耕层深厚、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好、没有病虫害污染过的沙壤地或壤土地,并要求垄沟、腰沟、排水沟“三沟”配套,以便雨涝时能快速排水。

二、科学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控氮、稳磷、增钾,补施中微量元素肥。使用有机肥,特别是近年推广的有机菌肥,不仅能使薯块增产,还能使薯皮、薯肉得到改善,提高商品性。春薯每667 m2施农家肥3000~4000 kg,无农家肥的时候可施用优质有机菌肥50~100 kg,其中,纯氮7~10 kg,五氧化二磷5~8 kg,氧化钾15~25 kg。在生产中,每667 m2施用高钾复合肥50~80 kg,撒在地表,随整地翻入地下。夏薯施肥量可根据情况酌情减少。

三、起垄覆膜

(一)起垄栽培的优势

一是减少地表温度分散,储存热量,可以增加昼夜温差;二是增加受光面积,光照条件好;三是有利于旱灌涝排;四是起垄后土壤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表土层增厚,地温提升快,有利于红薯生长。

(二)起垄的规格和要求

整地起垄时,尽量使用机械起垄,使垄的高度和宽度保持一致,垄距75~80 cm,垄高25~30 cm,垄顶宽度17~25 cm。

(三)预防地下害虫

红薯整个生育期都要做好对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的防治,整地前使用3%辛硫磷4~6 kg、2%联苯·噻虫胺3~5 kg、10%二嗪磷2~3 kg 等颗粒剂,全地撒施,起垄时翻入地下。

(四)铺设滴灌设备和地膜

滴灌设备不仅省工省水,还能使红薯在整个生长期都保持稳定良好的土壤墒情,并且能随时冲施肥料或农药,提高红薯的商品性。铺设地膜可起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防止土壤板结、减轻杂草为害、提高产量等作用。

四、适度早栽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品种特性和市场需求,在地温稳定在16℃以上时开始适度早栽。黄淮地区在清明到谷雨期间大田植苗。麦茬红薯最好在麦收后抢茬栽植,越早越好。栽植密度应根据土壤质地、品种特性等因素决定,每667 m2栽植3000~5000 株。春薯宜稀,夏薯宜密;淀粉薯宜稀,鲜食薯宜密;长蔓品种宜稀,短蔓品种宜密。

五、栽植方法

加工薯多采用斜栽和直栽,鲜食薯多采用平栽和斜栽,黄淮及黄河以北地区多采用直栽或斜栽。应用最普 遍的是留三叶栽植法,即在薯苗入土7~10 cm 时,顶部只留3 片叶,这种栽植法薯苗成活一致,结薯均匀,产量有保障。

六、喷施除草剂

春薯栽后1~3 d,覆膜前,每667 m2施用50%异丙草胺乳油200~250 mL,或用33% 二甲戊灵乳油150~200 mL 全田喷施,可防治90%以上的杂草。夏薯喷施封闭除草剂同上,应选择10:00 前或16:00 后进行喷施,避开高温时间。

七、田间管理

(一)查苗补苗

薯苗栽植5 d 后,发现缺苗、死苗要及时补栽或换苗栽植,发现病苗、弱苗时要及时换掉。

(二)除草

禾本科杂草选用10%精喹禾灵或10.8%高效氟吡甲禾灵防除。阔叶草选用唑嘧磺草胺或草除灵防除。杂草混发时,可用两种药剂混合防治。杂草过多过大且有难防除的杂草时,采用10%精草铵膦乳油顺垄喷药,避开薯苗喷施除草。

(三)控旺

薯苗分枝长为30~50 cm 时开始喷施控旺剂,根据薯苗长势,用4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40 g,或80%矮壮素可湿性粉剂30 g 叶面喷施,也可用30%矮壮·多效唑悬浮剂150~200 g 进行控旺处理。调环酸钙和甲哌鎓是近来使用量逐年增加的高效控旺增产药,不仅残留极少,控旺及增产效果都很优秀。

(四)叶面追肥

红薯在生长期,根据长势合理使用叶面肥,每667 m2喷施磷酸二氢钾100~150 g,或用高钾水溶肥50~100 g 叶面喷施,也可配合调节剂或其他微量元素肥共同使用,如胺鲜酯、芸苔素、十二元素等。

(五)防旱排涝

自然环境对红薯的生长影响很大,浇水原则是轻灌多次。多雨季节要及早疏通排水沟,以备雨水到来时排水通畅。

(六)病虫害防治

红薯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黑斑病,疮痂病等病害。根腐病和黑斑病大多用多菌灵、甲托、咪鲜胺、恶霉灵等药剂,在整地时施入地下,生产上一旦发生要及时换地或调茬种植。红薯主要虫害是地下害虫,如蛴螬、蝼蛄、金针虫及一些食叶害虫。虫害用辛硫磷、高效氯氰菊酯、噻虫嗪、噻虫胺、毒死蜱等药剂,随起垄时翻入地下。食叶害虫,一般用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虫螨腈、茚虫威等防治。生产绿色红薯的田块,大多用绿僵菌或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害虫。

猜你喜欢

薯苗红薯乳油
“60%敌畏马乳油”农药对家蚕残毒性调查
秋季怎样种植红薯
红薯苗栽植成活率不高的原因分析
旱地甘薯高产栽培技术
蒸红薯,学一招
春季红薯栽苗注意啥?
坚强的红薯
红薯
鱼藤酮乳油中鱼藤酮含量的反相HPLC-DAD法测定
湖南省棉花有害生物防控科学用药推荐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