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视角的小学班级愿景规划及有效落地策略

2023-12-29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励志愿景班集体

甘肃省嘉峪关市大唐路小学 温 卿

一个富有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一定是有愿景规划的——心中有愿景,脚下有干劲。 美好而长远的班级愿景规划对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学生的品性纯化及学校德育内涵式的改革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好的愿景不只是成绩方面的提高,而是学习成绩、道德品性、集体凝聚力等方面的理想状态,而这与“双减”精神一脉相承。“双减”不是“减”去所有负担,而是有“减”有“增”,其中“增”的这一部分,一定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关系,与班级的和谐、文明与愿景有关系。

践行富有理想化与建设性的班级愿景需要基于儿童视角,“想儿童心中之所想,急儿童心中之所急”,基于儿童天性与实际,基于童心、童趣和童性,与儿童同心、共情。如果班级愿景都基于“成人视角”,而缺乏“儿童视角”的考量,那么,无论其规划多么细致、全面,都有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一、深化调查,基于儿童视角慎思愿景

班级愿景规划必须以学生与班级当下的真实状态为切入点,基于儿童视角,指向现实需求。当下的班级规划不乏一些遗憾,如短视化现象、应试化特征、集中化倾向等。鉴于此,学校深化调研力度,基于儿童视角慎思愿景,设计了关于班级和谐与愿景的12 道题,包括:你会随意为班上同学起绰号吗?你会随意去告黑状吗?教师、班干部有霸权主义现象吗? 班级的民主气氛如何? 你个人的理想职业是什么?你所在的班集体能为你理想的实现提供宽松的条件吗……以上问卷设计为深入细致地摸排奠定了基础,也为以下调查结论的提炼提供了依据。

(一)短视化现象

部分班级有发展规划,但仅针对本月、本学期或本年度——只有眼前,没有长远;只有“一次性”,没有递进性、连续性与长远性。一些班级的学期行事历,表面看,计划周全、细致、全面;细里看,急功近利,学期与学期、年度与年度之间没有联系,缺乏大局观,前后缺乏关联性与递进性,很少有长达三年甚至更长的班级愿景。 就学生而言,将来发展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未有清晰而长远的规划,仅仅就是本学期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这样的短视化现象换来的就是:班级的后劲不大,没有后续力;学生只看眼前,没有美好愿景,缺乏长期努力的动力。

(二)应试化特征

观察部分班级的学期行事历,不难发现,应试化特征十分明显:本学期一定要提高几个学困生的成绩,一定要提高本班的考试成绩如优良率、及格率及平均分。 至于那些与考试无关的基本没有规划,比如,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率方面没有规划,“诚信、利他、环保、责任”等方面要达到什么样的标准,更是没有细致计划与愿景。 这样的班级愿景其偏颇、功利特征比较明显,只有压力没有动力,只有局部未能考虑全局,无益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起不到全面的激励与导向作用。

(三)集中化倾向

传统的班级管理是自上而下的科层制模式,缺乏儿童视角[1]。 一些班主任或科任教师常常以自己的“一厢情愿”替换学生的个性追求,忽视、无视甚至遮蔽学生的个人意愿。 比如一定要让学生考上教师或成人心中理想的中学、大学;一些班规的制定,未能基于儿童视角,出现诸如“男女生不能说话”“课间十分钟不能在走廊说话” 的奇葩规定;班干部的任命也是由班主任说了算,难有民主气氛与公平竞选的做法。 如此,班级内的“命令式与控制性”成为常态,所谓的“分权化”成为奢望,班级愿景大多出于“成人视角”。

二、搭建平台,基于儿童视角激发愿景

美好的愿景并非一开始就在学生的心中,而是需要激发。班主任应该基于儿童视角,积极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儿童推开一扇认识世界、内观自我的门[2]。

(一)叙说故事,联结愿景

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初中、高中、大学的三位学生,以“我想对你说” 为主题分别录制短视频, 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说点心里话。 视频中要有自己认为学校中最有特色的因素, 如气派的图书馆、 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小径、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班集体、特色班规或班级文化、理想的班级愿景规划、丰富多彩的艺术社团及自身感受的介绍等。与此同时,教师搜集这三位学生所在班集体以及所在学校的资料,总结其“闪闪发光”的一面,为激发学生愿景而奠定基础。

选择一节班会课,教师播放上述三个视频。 随着视频情境的展开,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向往与渴望之情愈来愈强烈。 之后,教师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三个学生所在班集体及学校的情况——生与生、生与师之间不设防,互相信任;师生之间愿意说私密话,有“私谊”;班级内有明确的半年、一年、三年等目标规划,人人为目标而努力;目标不仅是成绩提高,还关乎到品性成长等。

通过看和听,学生将高于自己班级的美好场景与自己的情感建立了联结——有一颗种子已经在学生心底发芽,激发了他们内在的动力:学习得更好,成长得更快,生活在更好的环境中。

(二)分析现实,描绘愿景

看完视频,引领学生积极分析现实与描绘愿景不可或缺。 比如,不妨讨论以下问题:当下,班集体中存在什么问题? 我能为优良班集体的形成做些什么? 我希望我所在的班集体应该是什么样的?为了这个愿景目标,我该怎么做?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能否有效挂钩?

众多答案在心中萌生后,教师引领学生在纸上写下答案,通过可视化痕迹为自己的进一步决断提供依据。 所谓进一步“决断”,是指学生的一些答案可能是不成熟的,需要筛选与甄别。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我来说说心目中理想的班集体”为题与同学分享,初步描绘个人愿景与班级愿景。

(三)写入日程,共建愿景

仅仅当众描述是不够的, 班级美好画面还需得到认同,才能成为学生为之执行的愿景。 班主任结合大部分学生的个人愿景,挑出那些具有共性的美好图景,制定班级共同愿景,比如“书香盈室”班级、“励志故事王”班级、“诗乐园”班级、绘本班级等。在此基础上,班主任以“美好或特色班集体向你们招手”为主题进行励志演讲,不仅表达教师对全体学生的美好期待,同时描绘具有无限吸引力的班级美好愿景,激活学生为愿景而努力奋斗的兴趣、动力与热情。

接着,班主任组织学生设计“愿景说明书”,包括愿景口号、愿景“XX 年”实施步骤、达成目标、具体行动内容等,张贴在教室后墙。“愿景说明书”既有学习提高规划,也有道德成长规划;既有阶段性目标,也有长期落地任务;既有定期检测与评估内容与时间规定,也有调整或更新的规定与自由。

三、立足现实,基于儿童视角印证愿景

在班级愿景的践行过程中,一定有一些现实性的生成。 班主任及家长应该及时关注这样的生成,基于儿童视角印证愿景,将成功做法及有效经验及时总结并分享出去。

(一)激活即时性生成

班主任可以组织班会引领学生就个人行为变化、班级和谐情况等进行讨论,激活即时性生成。比如不妨进行“实话实说”活动,如下的每一词都与“班级与愿景”有关,请选择相应的一个词, 针对自己实际与班级实情进行表述与讨论。

1.容——曾经有人给你起了个比较难听的绰号? 你还生气吗? 班会中,我们根据“不允许对学生起绰号”这一现象,选择两个为此闹矛盾从而影响班风的学生上台分享经历,其中让给别人起绰号的学生写好一封真情实意的道歉信,班会中亲自读信,真诚表达歉意。 之后,班会主持人当场询问另一方:此时的你还在为这个绰号而烦恼吗?

2.舍——一个家长说:“五六年级了,学习任务重了,至于学琴、画画、唱歌等兴趣爱好该取消了,专心学习语数英才是对的。 ”但是,如果你特别喜欢画画或者弹琴,你会舍弃吗? 你未来最想做的事与现在的兴趣爱好有关联吗? 如果有,你会因为与学习成绩的抵触与矛盾而舍弃吗?

3.融——俗话说:“莫管他人瓦上霜。”我们只需做好学习这件事就行了,班集体的好坏、愿景规划与荣辱与我无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相信肯定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意,那么,你是如何做的呢?

通过以上“实话实说”活动,学生有了即时性生成:为了班集体的和谐与先进,我们应该多一些宽容,多一些有意义的选择与舍弃,多一些主动参与。不给别人起绰号、坚守自己的初心、坚持自己的兴趣爱好,意识到集体是重要的,公民美德与公民人格的成长离不开班级,为实现班级愿景而人人行动是必要的。

(二)实现可视化生成

班级愿景有效落地以后, 学生对愿景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期待,并努力落实到自己的学习与成长中。 一年、两年……其中的改变与效果从哪里体现出来呢?“回望是意义发生的方式”——班主任再次呈现调查阶段的12 道题,让学生重新打“√”与打“X”号,对比分析前后在“短视化现象、应试化特征、集中化倾向”方面有无改变,并请学生说明理由,实现可视化生成。

针对“短视化现象”,学生的观点及生成的行为是:不只是针对半学期或一学期制定个人愿景, 而是针对一年以上,甚至针对将来的中学、大学而进行生涯规划与愿景设计。针对“应试化特征”,教师引领学生不但提高学习成绩, 而且在道德成长方面有清晰的目标与具体有效落地的行为, 如部分学生已经改变了随意撒谎、 给别人起绰号、不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 针对“集中化倾向”,其可视化生成是:班干部民主选举、班规自己制定、个人愿景充分考虑到自己的兴趣及喜好……如六年级一个班级的班规:允许刚刚转校而来的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说方言。这样的班规基于生命个体, 对于和谐班集体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如此, 通过关于班级和谐与愿景的前后对比测试题,学生发现班集体更和谐了, 能够让自己更好地学习与成长,朝着美好愿景挺进,实现了生成的可视化。

(三)延展永久性生成

美好的班级愿景规划必须落地生根,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与班集体的良性发展而助力,比如某个班集体的愿景规划是打造一个“励志故事王”班级——人人有一句励志名言、人人会讲一个励志故事,以励志故事浸润心灵,以情境激励学生茁壮成长。

1.励志故事搜集活动。 故事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天然载体,也是班会队会的有力载体。与教师的直面诘问相比,故事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 搜集一些励志故事,可以消除学生在践行班级愿景中的乏味感与疲劳感。比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等。

2.课初五分钟演讲活动。 学生已经收集了不少励志故事,如何将这些故事内化为自己成长的精神骨骼呢? 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如果说搜集活动是“吸收”,那么演讲就是“倾吐”。 由“吸收”到“倾吐”,实际上就是不断内化、升华和转化的过程。

3.名言激励活动。根据前两个活动,每一个学生确定一句最能激励自己的名言, 可以是已经存在的名人名句,也可以是自己与老师、家长原创的句子。选择好名言后,适当修饰,放置于教室课桌左上角,也可以装裱成画框,悬挂于自己家中的写字台上方,时时激励自己,朝着梦想与愿景砥砺前行。

以上的现实印证活动,因为“双减”政策的落地而有了实现的可能。 反过来,班级愿景的制定及落地生根为“双减”的落地提供了持久的动能。

良好的班级应该让儿童找到生长点,并且生长出面向愿景与未来的力量[3]。这样的“生长点”应该基于儿童视角,应该对儿童天性有更多的体察与顺应。班主任和家长应该通过富有美好憧憬的班级愿景, 点燃学生砥砺前行的明灯,使之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努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基于儿童视角,依托“双减”所带来的政策支撑与宽松的大环境,理想的愿景规划能够一步步实现,而学生也得以健康、全面的成长。

猜你喜欢

励志愿景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冬日的愿景(组章)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我爱我的班集体
保护一半倡议: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景和实践
生活励志
牛人的退稿信,我们的励志课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差钱”也演“励志”剧
绚烂愿景 与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