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写作困境 搭建多维支架
——利用支架理论提升小学语文写作教学效益的策略

2023-12-29甘肃省金昌市第一小学李锦花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3年11期
关键词:起承转合行文支架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小学 李锦花

写作,是情感的自然流露、情景的逼真再现、情节的生动描写。 然而,因为小学生的写作经验不足、写作思路不清、写作能力不强等原因,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写什么”“怎样写”“写不好”的困境。 鉴于此,教师可为他们搭建一些“构思支架、行文支架以及修改支架”。 支架理论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是指当学生在试图解决超出自己知识水平或能力水平等问题时,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支持、指导等,助力学生顺利、圆满地解决这些问题。 将支架理论运用到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能够助力学生摆脱写作困境,提升写作效益。

一、搭建构思支架,助学生巧妙构思

从表面来看,各种写作要求,能够有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能够为学生“确定写作主题、选择写作素材以及构思文章框架”指明方向[1]。但这些写作要求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超出了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此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些构思支架,辅助学生巧妙构思。

(一)搭建比较支架,助学生确定写作主题

当学生在围绕写作要求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时,往往会在自己较熟悉、 较喜欢的多个写作主题之间犹豫不决。这时,教师可尝试为学生搭建一些比较支架,以此助力学生在清晰比较的基础上,果断确定自己的写作主题。

“我和____过一天”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写作主题。 这是一个半开放式的写作主题。 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较为熟悉的神话故事、童话人物等很多,如:孙悟空、马良、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因此,在确定写作主题时,学生既想和孙悟空过一天,又想和小红帽过一天;既想和马良过一天,又想和白雪公主过一天……面对学生的举棋不定,教师可以为他们搭建比较支架,让他们从“为什么喜欢某个人物?打算和某个人物一起去哪里?做些什么”等方面进行比较。

借助于比较支架,学生能够对自己较熟悉、较喜欢的一些写作主题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 通过比较,学生就能够从中选择一个自己最为熟悉、最为喜欢的主题。 有了比较支架之后,学生在选择写作主题时,就会从“犹豫不决”变得“果断坚决”。

(二)搭建情景支架,助学生筛选写作素材

搜集、筛选写作素材,是写作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写作是生活的写照, 各种各样的写作素材源自于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 面对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写作素材的现实困境,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些情景支架,助他们筛选写作素材。

“推荐一个好地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 围绕该主题,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情景支架,即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好地方,并通过各种途径广泛搜集关于这个好地方的美景、美食等,如:互联网搜索,访谈父母长辈,前往景区实地考察等。 紧接着,根据搜集的资料,写一段推介词、宣传词,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该地方的“好”。最后,以小导游的身份,详细介绍这个好地方。 在某学生以导游身份推介某个好地方时,其他学生则扮演游客,仔细、认真聆听该学生的推介内容。

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推介某个好地方,是教师为学生搭建的情景支架,也是学生搜集、筛选写作素材的一个过程。有了这样的情景支架,学生搜集、筛选写作素材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有趣、有效。

二、搭建行文支架,助学生流畅行文

在行文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如:“开头怎样写? 结尾怎样写? 如何起承转合, 做到过渡、衔接自然”等[2]。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行文要求超出了学生的行文能力。 鉴于此,教师可利用支架理论,为学生搭建“开头结尾支架和起承转合支架”,以此助力学生流畅行文。

(一)搭建开头结尾支架,彰显凤头豹尾之美

怎样开头,如何结尾,是写作的难点。 好的作文,通常具有凤头豹尾的特点。为了指导学生写好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教师可围绕写作主题,精心为学生搭建一些开头结尾支架。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我的心爱之物》这篇习作训练为例,教师向学生呈现了一些开头方法,如:开门见山式,在一开始就点明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描写引入法,先不点明自己的心爱之物是什么,而是描写自己心爱之物的样子、姿态等。 教师也可向学生呈现一些结尾方法,如:总结点题法,对自己心爱之物的特点进行简要总结,进一步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反问结尾法,以反问的形式再现心爱之物的特点,再次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等。

从教师搭建的开头结尾支架中, 学生不仅能够感知、体会到文章的凤头豹尾之美,还能够从中领悟、借鉴一些写开头、写结尾的方法。如此,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开头难、写作难的困难,也就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二)搭建起承转合支架,彰显过渡自然之美

在写作过程中,为了能够做到衔接流畅、过渡自然,教师应围绕写作主题,为学生搭建一些起承转合支架,即如何做到承上启下,怎样转折归纳等,以此启迪、指导、引领学生将整篇文章巧妙、恰当地关联在一起。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习作内容《游》为例。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尽管能够较为细致、形象、生动地描写每一处景点,但是,在对各个景点进行切换时,却显得比较生硬、不太自然、不够顺畅。鉴于此,教师可为学生搭建起承转合支架,如,在两个不同的景点之间使用承上启下的过渡句,用过渡句的前半句简要总结上一个景点的特征,用后半句概括呈现下一个景点的特征。 从这些起承转合支架中, 学生领略到文章的自然过渡之美,感悟到一些过渡衔接的方法。

依托起承转合支架,学生能够有效解决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所遇到的衔接过渡之困境,能够逐渐习得一些衔接过渡的方法。 当学生深入理解、牢固掌握了衔接过渡的方法之后,教师就可以“由扶到放”,移除支架,让学生自主、自由、自然地衔接过渡文章的各个部分。

三、搭建修改支架,助学生细致修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3]。学生修改能力不足,是他们“写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提升学生的修改能力,教师可巧妙利用支架理论,为学生搭建“修改标准支架和修改方法支架”, 辅助学生对作文进行细致修改, 让作文的结构更完整、衔接更自然、意思更连贯、表达更准确、情感更饱满。

(一)搭建修改标准支架,让学生有“章”可循

依据修改作文的不同主体, 可将修改分为自主修改、互相修改与教师修改。 尽管修改的主体不同,但修改的标准应该是相同的。为了让学生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做到有“章”可循,教师应为学生搭建修改标准支架。

还是以“游记”为例,在指导学生进行修改时,教师为他们搭建了修改标准支架,具体如下:1.是否能够清晰、形象地描写景点;2.是否能够做到衔接流畅、过渡自然;3.是否能够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4.语句是否通顺;5.表达是否准确;6.意思是否连贯。所有标准都能达到,为“优秀”;达到4~5 条,为“良好”;达到1~3 条,为“合格”;1 条都未达到,为“不合格”。

(二)搭建修改方法支架,让学生有“法”可依

有序、有效地修改作文,需要学生准确、灵活、自如地运用各种修改方法。但是,因为学生修改作文的经历较少、经验不足,所以他们在选择、运用各种修改方法时,会遇到一些现实困难。 鉴于此,教师可为学生搭建一些修改方法支架,让学生在修改作文时有“法”可依。

熟读深思法、对比寻异法等,都是修改作文的有效方法。 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教师可随机选取两至三篇学生作文,将其投放到一体机屏幕上,分别运用各种修改方法,向学生展示修改过程。如:教师可向学生展示运用熟读深思法修改作文的过程。 在第一遍修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边大声朗读, 一边深入思考该作文的语句是否通顺、表达是否准确;在第二遍修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一边大声朗读,一边深入思考作文的结构是否完整、布局是否合理。 教师也可向学生展示运用对比寻异法修改作文的过程,如:将学生作文与范文做对比,据此寻找、梳理学生作文与范文之间的差异、差距。

总而言之, 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普遍存在构思能力、行文能力、修改能力较为薄弱的现实问题。 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实际学情,巧妙、恰当地利用支架理论,围绕写作主题,精心为学生搭建一些“构思支架、行文支架、修改支架”,助力学生巧妙构思、流畅行文、细致修改,有效解决“写什么”“怎么写”“写不好”等问题,进而让写作教学从低效走向高效。

猜你喜欢

起承转合行文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基于“起承转合”的中小学生智创素养培育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思维有支架 行文有范式
如何避免行文平淡无奇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起承转合+思想性
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的起承转合
《湘江青年法学》行文体例与注释规范
智 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