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提升策略
——基于某连锁托育机构的个案分析
2023-12-28刘子睿
刘子睿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学前教育学院,陕西 西安 710100)
一、引言
环境影响个体发展,缺乏适宜的环境,儿童将永远失去适应环境的能力[1]。正因如此,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并加以探索研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国家制定并下发了《完整居住建设智能社区指南》《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指南(试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关于促进3 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均强调,构建良好的婴幼儿学习环境,有助于激发婴幼儿潜能,促进终身可持续发展,有助于改善社区居住环境,维护未来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现有的研究内容大多是介绍国外提高婴幼儿学习环境的经验,审定现有的测评工具,探讨早期教育机构的重要性、课程质量和教师标准等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2]。与此同时,对如何提高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却寥寥无几,尤其是以社区为背景的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的个案研究更是目前研究的空白区域。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从社区托育机构的现状入手,探究影响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因素。研究结果既能为托育机构自我测评和自我完善提出清晰的路径,也能为相关政策制定者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陕西省汉阴县某托育机构为研究样本。通过现场测评和焦点访谈,进行质量评估。研究时间从2021 年8 月—2022 年2 月。该托育机构是一家加盟品牌全日制连锁托育机构,提供科学的0~3 岁婴幼儿照护服务,共有17 名教职员工和97 名学生。相对于其他类型的托育机构,该机构重视创造丰富的感官探索环境,强调让婴幼儿动手参与,激发儿童内在潜能,并且该托育机构十分重视教师在职培训,是测评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的样本典型代表。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美国学者Thelma Harms 和Richard Clifford[3]编制的婴幼儿学习环境量表(第三版)(简称ITERS-3)为研究工具。该量表对婴幼儿学习环境空间与设施、个人日常保育、语言和图书、活动、互动、作息结构六大维度,33 个子项目进行综合评分,根据平均分确定该项目的最终得分。根据数值,对应Likert scale 7 点评分,从1(不足)到7(优秀)得出该维度的最终评价结果。
三、数据采集与分析
2021 年10 月12 日,课题组成员对S 托育机构进行为期半天的数据采集工作。首先,研究者向托育机构说明来意,并对ITERS-3 进行相关介绍;随后,研究者利用ITERS-3 的测量工具对S 托育机构的Z 班级开展婴幼儿学习环境评测。测评结束后,测评员与该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开展半结构式访谈,了解托育从业人员学习背景,工作经历等相关信息,确保数据采集真实有效。离开托育机构后,课题组进行数据的分析和整理。研究小组3 位成员各自呈现自己的测评分数,并将测量的结果通过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依据数值,获得最终的S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等级(表1)。评估结果显示,S 托育机构所获评估分数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表明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表1 汉阴县S 托育机构婴幼儿学习环境测评结果
课题组将测评的结果,逐条反馈给S 托育机构的负责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并详细分析了数据的构成情况和当前婴幼儿学习环境存在的问题(表2)。
表2 S 托育机构环境空间与设施具体情况
(一)环境空间与设施
由表2 可知,环境空间与设施项目中包含4个子项目。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日常照料和学习设施”得分最高,这说明连锁加盟的托育机构在照护理念方面按照国际最新的婴幼儿教育理念,教师知识不断更新。同时,照料设施齐全,符合安全要求,能够满足婴幼儿日常保育和教育的需求。“室内空间”项目得分最低,仅2.600 分,这说明该托育中心在室内空间、通风采光和私密性等方面存在问题。“房间规划”和“儿童陈列品”,分别为3.133 和3.100,这说明托育机构很好地按照动静分离的原则,划分儿童活动区,并且教师能够全方位检测婴幼儿行为,但是教室空间布局不合理,造成教师没有充分展示婴幼儿的学习成果,室内装饰简单。与此同时,研究人员发现教师对于婴幼儿的作品,较少与婴幼儿进行交流和提问。
(二)婴幼儿日常保育
由表3 可知,婴幼儿日常保育项目中包含4个子项目。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正餐与点心的得分最高,说明连锁的托育机构有统一的膳食安排,并能够遵从国际营养学要求,按照婴幼儿成长所需的营养,肉菜均衡搭配。根据婴幼儿生理需求,及时进行食物的供给,但是对于婴幼儿的差异性,食物的种类无法进行替换。换尿布与如厕得分为3.400分,说明托育机构能为婴幼儿提供基本的如厕设施,教师基本能满足婴幼儿的生理需要。在“健康实践”和“安全实践”项目中,该托育机构得分刚刚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得分为3.100 和3.033。原因是该托育机构聘用的大多数从业人员就读当地一所职业院校,处于顶岗实习阶段,还没有婴幼儿照护工作经验。同时,由于托育机构空间有限,教学设施随意摆放,教师并没有及时收纳和整理。很容易造成安全隐患,给婴幼儿带来危险。
表3 S 托育机构婴幼儿日常保育具体情况
(三)语言和图书
由表4 可知,婴幼儿语言与图书项目中包含6 个子项目。从测量的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与儿童交流”和“教师与儿童一起使用图书”项目得分分别为3.667 和3.500,说明该托育机构日常活动中,教师能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类教学活动。教师在讲解绘本的过程中,能够向儿童提问,促进儿童语言表达,但是教师的提问往往是面向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儿童,而忽视了语言表达能力较弱的儿童。由于每名儿童语言发展的不同,语言的输出、词汇的表达和理解也各不相同,教师提问时的不当行为不仅造成该托育机构在“儿童词汇发展”和“鼓励儿童交流”方面得分最低,也体现出教师忽视教育的公平性原则。“回应性儿童交流”得分为3.413 分,说明教师能够积极回应儿童的提问,并且能够安抚情绪不佳的婴幼儿。由于缺少必要的阅读指导和识字能力,婴幼儿很少前往图书角,进行图书阅读,但是该托育机构仍然按照连锁办学的要求,配备了大量的绘本书籍,供教学使用。
(四)活动
由表5 可知,婴幼儿活动项目中包含10个子项目。平均值分别是精细活动(3.200)、美术(4.100)、音乐与律动(4.400)、积木(3.300)、角色游戏(3.200)、自然/科学(2.400)、数学(2.700)、适当使用科技产品(3.100)、促进接受多样性(3.200)和大肌肉运动(3.400)。其中,“自然/科学”和“数学”项目不合格,说明托育机构忽视了对婴幼儿探索能力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多使用肯定句,而不是采用启发式的提问或者疑问句。音乐项目得分最高,说明该托育机构为婴幼儿创造了丰富的艺术的氛围。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仅采用各式各样的乐器进行教学,也让儿童进行体验。在绘画区,该托育机构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和多彩的水笔,方便儿童取用。因此,“美术”和“音乐与律动”的得分接近良好,但是其他项目接近合格。这说明虽然托育机构提供相应的教学材料或设备,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儿童使用的频率不高。
(五)互动
由表6 可知,互动项目包括大肌肉动作游戏监督、非大肌肉游戏和学习的监督、婴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活动、身体接触和正确引导儿童的行为共六项。“同伴互动”“师幼互动”和“引导儿童行为”得分都处于不合格。通过观察,研究者发现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对待婴幼儿更加关注保育而非教育。尽管教室里提供大量的教具,但是这些教具并不是直接提供给婴幼儿,婴幼儿也不能自主使用。同时,也能反映出教师没有足够的能力借助这些教学设施与孩子们进行适当的互动。“身体接触”平均值为3.533,说明教师与婴幼儿有身体接触,并能适当用身体语言表达对儿童行为的肯定。“大肌肉动作游戏监督”和“游戏和学习监督(非大肌肉)”刚刚处于合格等级,说明教师都能提供多样化的游戏,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缺少指导和互动,这与缺少教学经验有关。
表6 S 托育机构婴幼儿互动具体情况
(六)作息结构
由表7 可知,作息结构项目共包含3 个小项目。其中,“时间表和过渡”平均值为3.900 分。说明该托育机构制定了详细的作息时间表,并且在不同的活动之间有很好的衔接。活动的设计能够基本满足婴幼儿的需求;“自由游戏”和“集体/分组游戏”得分过低,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因为该机构依托社区建立,并没有独立的活动场地,造成户外集体活动缺乏。在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师生比例过低,教师无法很好地照顾每一名儿童的情感。
表7 S 托育机构婴幼儿作息结构具体情况
四、结论与建议
(一)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培养儿童的语言和逻辑推理能力
研究结果显示,S 托育中心在“师幼互动”项目中得分最低,仅2.9 分,处于薄弱环节。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观察到婴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对于材料的选择和教具的使用,完全依赖于教师课前示范操作和课中的辅助指导,很少对游戏活动进行创造性的逻辑推理思考。教师在活动前,应提供不同材质的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在活动中,教师应减少干预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法,只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鼓励儿童对现有作品进行改造,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肯定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对于活动的过程和教学作品应当和幼儿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平等交流,从而培养儿童的沟通交流能力。
正如皮亚杰的认知模式中所讲,儿童已有的图式需要在与已有知识发生联系的过程中,才能同化或者顺应,以完成新的图示建构。托育机构从教人员要根据婴幼儿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开展一日托育教学活动,比如在图书角投放具有推理内容的绘本,教师启发儿童将已有的经验与新知识建立关联,善用启发式的提问引发婴幼儿对故事情节开展叙事和推理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概念。对于绘本的主题选择,教师要依据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和生活环境的需要。同时,教师作为观察者组织教学活动,利用婴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结构,作为发展概念基础的前提。通过一日活动的内容重构,鼓励婴幼儿进行逻辑推理,有意识地培养其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根据儿童动作发展,培养儿童的协调和平衡能力
研究人员发现,S 托育机构开设在居民区内,解决辖区内居民上班,无人看管孩子的难题。但是,由于办学场地限制,再加上空间设施不合理,直接造成婴幼儿户外活动场地短缺和户外活动区域整体环境欠佳。中国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主张重视儿童创造力的养成,反对紧固儿童的思想和身体,并提出了“六大解放”。其中,解放儿童的空间就是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儿童能够到户外开展活动,感知大自然的奇妙,接触不一样的社会环境。足够的户外活动空间是婴幼儿进行室外活动的前提条件。
在课题组的帮助下,托育机构重新对户外活动场地进行了规划和调整。首先,针对场地不足,教学设施数量偏少的问题,通过有效利用白天社区空白场地的方式,扩展婴幼儿活动场地的面积。对于现有的活动设施的数量进行科学统筹,依据婴幼儿的活动需求和个人发展的需要,进行设施的购买或移除,从而确保活动设施的使用率。其次,根据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设计了趣味性的游戏活动。例如,模仿小青蛙找妈妈、袋鼠妈妈和宝宝行走,练习跳跃。婴幼儿在反复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激发了他们对游戏的喜爱。再次,重视户外活动的安全。开展走、跑、跳活动时,可以在相对较大的空间有序开展,分开活动类型,避免造成婴幼儿的拥挤,造成不安全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