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沉浸式教学方法研究
2023-12-28丁慧韡
丁慧韡
(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浙江 宁波 315000)
如今职业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各个行业提供合格的技术人才。一个满足社会要求的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熟练的实践技能。国家重要领导人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劳动教育课程逐步从实践活动课程中分离,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并在中小学劳动课程中实施。职业院校是劳动实践课程重要的开展地,教育学生懂得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的理念,积极发展推广劳动精神,引领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但同时劳动教育是一门有别于其他专业的特殊学科,教学具有挑战,因为劳动教育关注的是技能培训,离不开劳动场景,脱离劳动场景的劳动教育可能会成为纸上谈兵。只有在相对真实的场景中,从实际问题出发,实施教学过程,才能最终达到教学目标,所以在劳动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更要注重劳动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具体实施过程的真实性和灵活性。
沉浸式教学创始于外语教学,应用非母语教学语言开展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沉浸式教学方法由加拿大学者发明,后在美国迅速开展,近十几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双语教学热情高涨,特别是英语的学习。沉浸式外语教学通过创建语言环境,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外语教学质量。而劳动技能教育也是一个需要真实劳动场景配合的特色教育,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中才能发现真实的教学需求,才能有真实的教学体验,以及掌握真实的劳动技能,最终将课堂所学用于真正的劳动场景。所以本研究探索将沉浸式教学方法引入劳动教育课程改革中,以期通过教学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对劳动教育内容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激发学生劳动精神的培养,体验职业教育的乐趣,从而提高劳动教育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21 年及2023 年在学校选拔参加职业高中技能比赛劳动技能模块的学生144 名,学生来自装饰类及设计类专业,其中男生36 名,女生108 名,年龄16 至19 岁,平均17.5 岁;参加职业高中学习年限2 年的84 名,3 年的60 名。因职业高中部分专业男女生比例不对称,研究中按照男女比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72 名。两组学生的基础特征与技能水平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两组学生均清楚研究的项目内容及目的,并且自愿参与。
1.2 研究方法
由学校德育教研室的3 名劳动技能教师担任研究人员。
课程试点内容:研究选取劳动技能教学内容中的行李箱收纳。
课程改革思路:观察组按照沉浸式教学的理论,设计真实场景化的题干和收纳用品。对照组按照原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固定的收纳用品道具(教具)。课程改革的目标、内容、方式、考核及评价方式详见表1。
表1 两组课程改革中的差异(以行李箱收纳为例)
课程实施过程: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进行理论授课、操作训练及统一考核。理论授课由1 名导师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学生进行理论授课,授课2 个学时,每个学时40 分钟,共80 分钟。操作训练在2 名导师的辅导下分别练习5 个学时,每个学时40 分钟,共200 分钟。
课程考核过程:由1 名导师统一出题并安排考核,统一评分。6 名学生为一组同时考核,考核时间30 分钟。行李箱收纳评分标准见表2。
表2 行李箱收纳评分标准
1.2.1 观察组(沉浸式教学组)实施方式
(1)真实场景化题干的准备。
场景1:计划外出10 天的长途国外个人旅行,目的地泰国。
场景2:计划外出4~5 天的国内“十一”小长假旅行。
场景3:计划外出2~3 天的省内公务出差。
(2)场景化收纳用品的准备,根据实际出行目的准备用物,具体用物清单见表3。
表3 行李箱收纳培训用物准备
(3)实施过程:观察组理论教学阶段,由导师分析本次外出的时间长短,外出的目的,目的地的天气情况及地理特征,准备用物的选择,用物自身的特点,整理用物的一般顺序及摆放规律。
观察组操作训练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2 位学生为一组进行训练,当1 位学生完成收纳后,由另1位学生提出建议及改进,同时另1 位学生完成该场景的行李箱收纳,由导师对2 位学生的劳动结果进行观察评分,及时指出问题,同时给予最优解答。在操作的过程中,学员也可以进行组间讨论及网上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求最优方案。
1.2.2 对照组(传统教学组)实施方式
(1)题干及用物准备。将旅行时常见的衣物、鞋、洗护用品、办公用品、证件等物件作为固定的教具,详见表3。
(2)实施过程:对照组理论教学阶段,由导师分析用物自身的特点,例如用物的大小,形状,质地,数量等特征,讲解整理用物的一般顺序及摆放规律。对照组操作训练阶段,在导师的指导下,2 名学生为一组进行训练,根据整理用物的规律完成行李箱收纳任务,由导师对2 位学生的劳动结果进行点评,学员根据不足进行纠正。
1.3 效果评价
学时结束,由1 名导师统一组织行李收纳的技能考核,由另1 名导师组织问卷调查。
(1)技能考核:技能成绩满分为100 分。两组技能考核为同一题干及收纳任务,考核时间为30 分钟,由同1 名导师统一打分,评分标准见表2。
(2)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测试学生对该教学方法的主观评价。该评价表包括6 个反面,分别为对实际应用场景的综合能力、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增强创新能力这6 个条目。应用Likert5 级评分法评价教学效果的变化,将有所下降、未见提高、稍有改善、有些提高、很大提高的评估进行量化赋值为1 至5 分,将赋值3 至5 分的学生数认定为改善人数[1]。问卷由教师在技能考核后统一发放,匿名填写后回收,问卷发放144 份,回收144 份,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均数比较采用 检验,统计学意义差异设定P<0.05。
2 研究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观察组72 名学生的技能考核成绩平均分高于对照组72 名学生,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比较(分)
2.2 两组学员对教学效果评价比较
观察组在学习兴趣、对应用场景的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显著的改善,这4 个方面的Like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在团队协作能力中Liker 评分也有提高,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自主学习能力改善率提高明显,但Liker 评分提高不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见表5。
表5 两组教学效果比较
3 讨论
沉浸式教学法开创于20 世纪60 年代的加拿大,作为一种新颖的第二语言教学模式,让学生沉浸于目的语言环境中,而且要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使用目的语言以外的语言,全程用目的语言讲授课程内容。这种沉浸式教学法在加拿大推行开始就获得了很大成功,并被广大教育者关注,称为“第二语言学习和教学发展中的一次革命”[2]。职业院校的教学有独有的特色,各种技能专业繁多,不但要教授理论课程,而且要让学生掌握劳动技能,毕竟职业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研究型人才,而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术工作者,职业院校毕业生需要比较强的实操能力[3-4]。通过沉浸式教学提前给学生模拟工作环境或劳动生活环境,让他们有更加直观地、真实地体验。研究采取沉浸式教学法在劳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对应用场景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技能。
研究结果揭示,相较于课堂教学及固定模式的劳动技能教学方式,沉浸式教学更能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观能动性,沉浸其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作为本次教学研究的观察者,可以明显感受到,观察组学生在完成一个教学案例的行李收纳任务后立即开展团队内总结与反思,然后兴致勃勃地投入第二个教学案例的探索中,反观对照组的学生,在完成第一次行李收纳任务后没有太多的讨论,而且在做第二次重复的任务时,明显有点厌烦情绪。
但沉浸式教学也给教师和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学需要多样的空间与场地,实现各类教学资源的灵活、高效整合,提升教学体验感。职业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沉浸式教学空间的虚拟与现实的整合尤为重要,但也是难点,运用多元化的空间与视角,设计丰富的学习场景,提高多样化空间教学体验[5]。
随着5G 网络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也可以引入劳动教学过程中,实现沉浸式的课堂教学。5G 通信技术具快速、稳定、及时等优点,这些优点有利于将大量好的教学资源存放至云端,应用AI 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实现沉浸式体验教学、远程互动教学等多项教学任务[6-7]。利用虚拟技术,教师不需要准备多个实物场景和道具,减少了准备用品的开支和时间消耗,也节省了因教学用品多次使用后耗损带来的教学支出。5G 网络结合虚拟现实技术还有一个特点,它凭借师生联动优势,打破传统教学只能在固定的教室场地和教学时间内完成的局限性,让学生可以在自由的时间和地点去完成课程学习和实践,有更多的自主性[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