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视野下如何优化小学数学作业,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2023-12-28辽宁省沈阳市岐山路第一小学徐庆华
□辽宁省沈阳市岐山路第一小学 徐庆华
“双减”要求教师减少课后作业总量,有效减轻作业为学生带来的负担。但与此同时,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也对学生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减负”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考虑到作业为学生带来的学习负担,也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压力。若单纯重视减负,容易让学生成绩下降,反而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否将减负与提质结合起来,在减轻作业对学生带来负担的同时提高数学课堂乃至整体的教学效果成为教师需要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基于学生能力,落实因材施教;设计实践作业,培养应用能力;引导高效合作,辅助完成作业三个方面出发,对“双减”视野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方法进行探究,旨在更好地提高整体的教学效果,满足新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更高要求。
一、基于学生能力,落实因材施教
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在作业布置方面,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基础、不同的兴趣和知识薄弱点,适合学习的内容也不一样。过去统一的作业布置方法明显难以满足全部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能力合理设计作业,有效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在作业量合理的情况下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一)立足学生水平,设计分层作业
不同学生有着不同的学科知识水平,能承担的作业量不一样,要在保证作业数量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提高作业完成质量,因此,以同样作业面对所有学生是不合适的。分层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为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其能有效改变原本统一作业中出现的优秀学生难以有效提升自身能力、学困生感受到难以完成作业的情况,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基础上获得发展。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分层作业,突出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
学期开始之际,教师可以针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各个模块的知识分别设计测验作业,将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在后续具体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可以以此为依据将作业分为三个层次,分别对应三个层次学生需要完成的必做题。如,在“包含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这一知识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3-1+4=()”“5×6÷3=()”等作为学困生必做题;应对中层学生,教师需要在前面的题目的基础上增加“小红有两支铅笔,不小心丢了1 支,又买了5 支,请问现在小红有几支铅笔?”这样的应用题,作为必做题;应对优秀学生,教师则可以拓展“5×6+2=()”“10-2×3=()”题型,作为必做题。在教师布置的作业中,除了必做题,其他都为选做题,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完成。这样,通过分层作业,教师在给予学生一定自由度的同时,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了不同要求,在作业量合理的情况下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质量。
(二)错题重复练习,做好补弱环节
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重要途径,但是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大量重复的作业练习,这是给学生带来较重负担的主要原因。教师在作业练习中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根据学生知识薄弱点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能有效减少学生需要重复练习的作业量,这对于落实减负提质理念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过去,如今的教育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错题收集方法。因此,教师需要重视错题的重复布置,在作业中做好补弱教学。
例如,在“运算律”这一章教学时,教师可以以智慧课堂为媒介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相比传统的作业布置方法,其能自动记录学生错题,让学生充分了解自身存在的知识薄弱点。在单元教学之后的作业练习中,除了常规的习题作业外,教师还可以布置完成电子错题本上题目的作业。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正确完成的题目会自动移出错误本,而未正确完成的题目则可以留待下一章错题练习作业中进行再次重复练习。这样,通过错题的重复练习,教师有效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做好查漏补缺,以个性化教学进一步提高了作业练习的效果。
(三)结合兴趣小组,布置多样作业
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生学习能力和感受到的负荷与学习动力有着密切关系。在过去,学生在作业练习中感受到很大压力,既与作业量较大有关,也与作业内容较为枯燥有关。在“双减”理念下,为有效落实减负提质的理念,教师必须重视提高作业的趣味性。但是,因成长经历不同,不同学生的兴趣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充分落实因材施教理念。兴趣小组和社团是学生课下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兴趣小组和社团布置作业,教师能更好地落实趣味教学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在作业练习中的参与度,从而提高作业完成质量。
例如,在“统计与概率”这一模块的复习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参与的兴趣小组布置个性化的调查与分析作业。针对参与足球兴趣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最近一届世界杯的数据,分析其中的规律;针对参与了与阅读相关的兴趣小组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以问卷的形式了解班级内所有学生最喜欢的书籍,然后以合适的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进行分析。由于兴趣小组集中了对这一方面感兴趣的学生,因此,他们在完成作业时也更加积极。这样,教师结合兴趣小组布置的个性化作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提高了其作业练习的效果。
(四)设计前置作业,辅助个性预习
数学是一门各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前面知识的有效掌握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教育教学更重视对学生知识迁移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旧知识推理新知识,不仅能降低学习新知识的难度,还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师要重视以学定教理念的落实,开展高质量的课前预习教学。前置作业是课前预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通过兼具基础性和全面性的前置作业,能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新知识,同时掌握课堂探究必备的知识基础。这对于进一步提高课堂探究效果、落实减负提质的理念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在“圆的面积”教学时,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借助圆的周长以及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在预习环节,学生既需要预习本课新的知识,也需要复习圆的周长以及长方形面积的知识。在前置作业的设计中,教师可以设计圆的周长以及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根据学生完成题目的成果确定知识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复习。如,有的学生在与圆的周长有关的题目中错误率较高,该部分学生就需要重点阅读教师发放的有关圆的周长的微学习文件。这样,教师通过布置前置作业,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了个性化预习,为学生的课堂探究扫清了知识基础上的障碍,切实落实了减负提质的理念。
二、设计实践作业,培养应用能力
数学教学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无论是数学眼光还是数学语言,都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充分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相比课堂教学,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更灵活,更便于学生联系生活。这就需要教师积极设计实践作业,以实践活动有效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一)融合其他学科,布置主题实践
如今,学科融合教学已经成为中小学教学中重要的一种教学理念,STEAM 理念、项目化学习等一系列学习方法中都含有一定的跨学科内容。相比以单一学科为主的学习方式,其既能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为学生创设更加真实的情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一直是数学的重要作用之一,因此能否为学生创设跨学科情境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具体到作业设计中,教师需要积极融入其他学科内容布置主题实践作业,让学生积极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问题的解决中。
例如,在“千克、克、吨”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语文学科中的经典故事“曹冲称象”创设情境。在这一题目中,教师可以先展现曹冲称象的情境,再结合各项能力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结合量感,教师可以设计“在曹冲称象中,每个物体大致有多重呢?我们通常以什么单位描述这些物体的重量?”问题;结合传统文化,教师可以设计“古代称重用什么单位?你能将其换算成我们现在用的重量单位吗?”问题。这样,教师通过融入其他学科布置的主题探究作业,有效培养了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其他学科中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
(二)结合乡土实际,引入生活元素
如今的教学重视对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能否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成为影响整体教学效率的关键。教师在课后作业设计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业的趣味性,还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语言这一素养,对于以落实素养为本的教育理念有着重要意义。这需要教师充分发挥作业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灵活的特点,在作业情境的创设中积极联系乡土情境和校园环境,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相关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结合校园环境组织测量操场面积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需要以合适的方法测量长度,并计算操场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面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多样化的测量方法,以合适的手段测量较长的长度,也需要综合所有学习的图形知识,将不同的区域转化为组合图形,以方便计算。这样,教师结合校园实际情况,有效引导学生将所学测量多边形以及圆面积的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中,在作业中有效培养了学生实践能力,更好地发挥了作业内容灵活性的优势。
三、引导高效合作,辅助完成作业
相比过去的作业练习,如今的作业形式更加丰富,但也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能否有效提升学生完成多样化作业的能力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学习共同体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在解决综合性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教师以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合作,辅助学生高效地完成作业。
(一)落实同组异质,开展高效实践
小组构建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体的教学效果。在过去的教学中,部分教师未科学划分小组,不仅导致小组之间能力的较大差异,影响小组完成作业的进度,也会导致小组内只有少部分优秀学生较为积极,多数学生参与度不高。不同的学生擅长的学科不同,在小组合作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特长的充分发挥,提高每名学生的参与度,以小组能力的全面性进一步提高学科融合作业的质量。这就需要教师在小组构建中落实同组异质理念,促使学生在后续的作业练习中合理分工。
在每个学期开始时,教师可以依据学生成绩和参与的社团确定擅长学科,将擅长同学科的学生尽量划分到不同的小组,让学生能合理分工。如在“年、月、日”这一单元教学时,教师可以布置制作挂历的跨学科学习任务。基于STEAM 理念,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正确应用所学知识,还需要让学生保证结构结实、造型美观。这一过程中,学生小组可以合理分工,擅长数学的学生主导日期书写,擅长科学的学生保证结构结实,擅长美术学科的学生则负责造型设计。这样,合理的小组构建充分发挥了每名学生的特长,以深度合作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了跨学科的综合性作业。
(二)引导互相监督,落实评价促学
新课标要求充分落实教学评一体化理念,发挥评价促学作用。基于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评价活动中,教师需要丰富评价的主体,积极引入学生评价。在综合性实践作业中,小组合作是最主要的学习方法之一,在这一环节中引入小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将评价的重点从最终成果拓展到过程性表现,还能让学生互相鼓励、互相监督,更加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教师需要积极向学生发放量表,引导学生以合适的指标在课下互相评价,进一步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
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节约用水作为主题开展实践调查活动,将数学学习与道德教学结合起来。在学生完成作业之后,教师可以立足立德树人,为学生布置制作节水卡,践行节约行为的作业。这一作业需要坚持的时间较长,需要学生有更强的自制力。因此,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评价量表,让学生每日进行组内互评,充分发挥小组相互监督的作用,让学生将正确的行为坚持得更久,更好地将立德树人与数学作业结合起来,进一步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育要求。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将减负与提质结合起来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要求。教师不仅要落实因材施教理念,体现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丰富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与时俱进,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观念,将减负与提质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双减”的教育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