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以杨凌示范区为例

2023-12-28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23年9期
关键词:杨凌科技型高新技术

李 云

杨凌示范区生产力促进中心,陕西 杨凌 712100

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唯一的农业特色自贸片区[1]。近年来,杨凌示范区以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本文基于2022 年度科技部火炬统计调查信息系统中杨凌示范区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年报数据,通过分析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促进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1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整体发展情况

近年来,杨凌示范区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出政策、强服务,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企业创新发展能力持续增强。

1.1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快速增长,行业领域更加聚焦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从2017 年的19 家增长到2022 年的87 家,年均增幅为35.57%,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19%)。从企业核心技术所属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来看,生物与医药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有50 家,占比57.47%;从企业产品或服务领域来看,涉农高新技术企业有51 家,占比58.62%,涉农高新技术企业占比高,与杨凌示范区国家级农业高新区产业发展实际高度契合。

1.2 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高新产品占比增加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项目数、科技项目经费和参加科技项目人员均保持较快增长。2022 年,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研发项目共有556 项,同比增长12.32%,平均每家企业正在研发的科技项目6.4 项。科技项目经费支出6.68 亿元,同比增长16.04%,平均每个项目研发经费投入达120.20 万元。参加科技项目人员增长较快,企业全年参加科技项目人员达3 588 人次,同比增长31.62%,平均每个项目有6.45 人参加研发。

企业更加注重知识产权保护和申请,各项知识产权数量保持高速增长。2022 年,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当年专利申请数、授权数分别为213 件、183 件,同比分别增长48.95%、74.29%。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发明专利授权数分别为98 件、53 件,同比分别增长100.00%、278.57%。拥有有效专利997 件,其中有发明专利272 件,同比分别增长55.78%、64.85%。拥有软件著作权239 件、拥有植物新品种权55 项,同比分别增长36.57%、17.02%。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数为226.67 件,是示范区所有企业平均值的1.73 倍。

高新技术企业核心技术对产品支撑作用更加明显,产品结构更加优化。2022 年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登记技术合同31 项,成交金额达4.7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78%、1 593.65%。新产品产值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分别为53.72 亿元、61.9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88%、74.46%,新产品产值占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比重由57.03%增至65.56%。

1.3 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指标高速增长,发展带动能力增强

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各项主要经济数据高位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52.19 亿元、工业总产值81.95 亿元、净利润19.96 亿元、实际缴税额7.82 亿元、进出口额4.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39%、44.32%、72.77%、63.72%和-0.50%,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大幅高于示范区所有企业平均增长速度,显示了高新技术企业较强的发展能力,高新技术企业已成为推动示范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杨凌示范区87 家高新技术企业吸纳12 004 人就业,同比增长11.80%。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3 165 人,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员6 473 人,占从业人员比例分别为26.37%、53.92%,同比分别增长0.65%、1.82%,较示范区所有企业同比分别增长3.20%、4.78%,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就业和吸引人才优势更加明显。

2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虽然量质齐升,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但跟发达国家高新区或省内地市相比还存在差距。

2.1 企业数量规模偏小,发展质量不够均衡

2021 年,全国169 家国家高新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4 921 家[2],平均每家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80 家,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仅有69 家。2022 年陕西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为12 208 家[3],杨凌示范区(87 家)占陕西省有效期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0.71%,占比较2021 年(0.82%)有所下降。首先,高新技术企业规模效益不均衡。其中,从业人员300 人以上企业占比5.75%,从业人员50 人以下企业占比67.82%;营业收入亿元以上企业占比12.64%,营业收入2 000 万元以下企业占比62.07%。其次,高新技术企业盈利能力差距较大,杨凌美畅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占杨凌高新技术企业净利润总和的70%以上。另外,38%的高新技术企业处于亏损状态。最后,高新技术企业行业领域不平衡,50%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在生物与医药领域,航天航空、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企业较少。

2.2 企业创新能力不足,领军企业数量较少

企业研发投入规模偏小。从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金额来看,仅有2 家企业研发投入超过1 亿元,7 家企业研发投入在1 000 万元~3 000 万元之间,其余企业均低于700 万元。

高新技术企业高价值专利拥有量普遍较少。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中,仅有48 家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或植物新品种权,仅有11 家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或植物新品种权超过10 件,示范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很多是生产基地,企业总部和研发部门并不在杨凌,企业研发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产品较少,技术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杨凌示范区缺少龙头企业带动。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杨凌示范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比例为29.76%,只有2 家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超过30 亿元,其余企业营业收入均在7 亿元以下,企业规模有限,带动作用不明显。高新技术企业中上市企业少,缺少龙头企业。

2.3 存在企业人才短板,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创新是灵魂,人才是关键。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中,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仅为61.64%,研发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示范区医疗、教育水平较低,缺乏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人才短缺对企业创新的制约愈加明显,已经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成为杨凌示范区企业创新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4]。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和认定后享受所得税减免、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但对财务报表的要求非常严格。而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普遍规模较小,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财务报表的规范性有待加强。从2022 年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情况来看,共有29 家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减免,仅占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3.33%,共享受减免额3 946.8 万元,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比例和金额都比较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3 杨凌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议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杨凌示范区应充分发挥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贸试验区和保税区三区叠加的优势,紧紧抓住秦创原农业板块建设重大机遇,按照企业梯次培育成长机制,持续推动科技型企业“小升高、高壮大”,为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3.1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体系

按照《陕西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倍增计划》,实施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大工程。围绕科技型企业成长需求,积极主动落实国家部委、省厅和杨凌示范区本级有关高新技术企业奖补、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增加企业获得感,增强企业申报积极性。要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入库一批、提升一批”的工作路径,建立“技术创业团队—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的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全面梳理杨凌示范区内初创技术团队、新招引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各级科技项目承担企业、拥有植物新品种或农作物品种权的农业企业、拥有专利的工业企业,将其纳入示范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加大服务力度,进行重点培育。

3.2 强化科技金融支持,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融资能力

金融是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的关键要素,要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资金链互联互通。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创业、扩张和上市不同阶段的成长需求,精准给予金融支持。通过建立“政担银”风险补偿机制和反担保措施等方式,为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根据广大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轻资产等特征,创新推出“科创贷”、知识产权抵押贷款等金融产品。通过免除担保费、科技创新券、风险补偿和贷款贴息等多措并举,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筛选优质高新技术企业,积极推荐纳入陕西省上市企业后备名单,对纳入后备名单的企业实施跟踪服务和优先支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与陕西股权交易中心、北京证券交易所等对接,促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

3.3 增加创新要素供给,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一是要发挥创新平台支撑作用。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不仅能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领行业技术升级,还可以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发挥种业、畜牧、果业等6 个产业创新中心作用,围绕重点产业链部署创新链,规划布局各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先在高新技术企业中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5],使企业创新平台逐渐形成体系。同时要进一步支持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加大科技创新券使用力度,支持企业开展检验检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等多个环节的共享服务。

二是要发挥高层次人才引领作用。高层次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与原动力,示范区要更注重人才引进与培育,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对高新技术企业独立或者柔性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优先纳入示范区“后稷人才工程”予以支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培养一批“科学家+工程师”“科技经纪人”等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优化企业科技人才结构。要发挥示范区人才交流中心和人力资源市场作用,打造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从住房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和医疗保障等方面,建立全过程、专业化和“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

三是发挥科技项目带动作用。技术的创新、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项目的带动。要根据示范区主导产业重点方向,整合园区“产、学、研、用、金、才、介”等创新资源要素,围绕产业链痛点、难点和堵点,通过“赛马制”“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高新技术企业与杨凌示范区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优势互补,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各产业强链、延链、补链。建立企业研发投入奖补政策,以调动企业研发投入的积极性。

3.4 创新工作方法,提升企业服务能力

科技相关部门要发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主体作用,加强与财政、税务等部门协作对接,创新工作方法,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和部门信息共享等方式,根据各类科技型企业认定标准,向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政策精准推送,提高高新技术企业申报通过率。加强培训交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定期举办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讲解科技型企业申报认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相关政策以及操作流程方面的内容,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服务群、服务热线等多种渠道及时答复解决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5]。组织专人对重点入库的科技型企业进行“一对一”上门辅导和政策答疑,详细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从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科技成果管理及转化和研发费用归集等方面进行建档辅导,鼓励企业开展研发活动,提高研发组织管理水平,以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杨凌科技型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杨凌推出稳农助农“定心丸”
解码杨凌:不老的农业
云创新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构建持续性学习机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杨凌深耕服务“田园”
陕西青年作家采风团走进陕西杨凌
民营科技型集团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