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23-12-28韩冰

中国有色金属 2023年21期
关键词:预算法经营单位

韩冰|文

本文从发展需求、预算体系、人员意识及信息化建设几个方面研究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时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比如优化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健全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提高单位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等,希望对单位开展全面预算管理有所帮助。

全面预算管理对单位战略目标及经营计划的落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战略规划是向外的,看的是远处,计划预算是向内的,看的是近处。只有二者有效衔接,才能保证计划预算有方向,经营管理有准绳,战略规划有着落。业务规划都应该带着预算一起走,脱离了预算的纯规划终究难以实现。单位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规划、组织和调控等力度,横到边,纵到底的多维度、全部门进行业务动因型预算,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价值引领作用。

预算管理概述及单位实施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1.预算管理概述

预算管理就是以单位的战略定位为导向,以经营方向、全面预算为基础,全面剖析和考评、激励于一体的管理控制系统,是对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检验以及开展绩效激励的主要抓手,在某种程度上,预算是细化的战略定位。业务发展以及生产经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拓展,有力指导了具体工作的开展。此外,预算管理和绩效激励紧密相关,是支撑部门内部的主要业绩指标。预算管理能很好协助单位完成资源配置及精准的绩效激励。此外,又结合单位经营理念和发展方向,统一规划并平衡了业务方面和财务方面的预算资金。

在综合预算中,主要包括:资产负债预算、损益预算、现金流预算等。在业务预算中,主要包括:合同收入、销售收入、销售成本、回款情况、生产成本、人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固定资产购置、信息化投入等。

2.实施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预算管理是战略和保障的支持。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单位发展是通过分解规划好的任务、落实经营工作来实现的。另一方面,通过全面预算的编制,科学精准地将资源分配到重点项目和行动上,按照企业战略,其重点业务和核心部门资源得到了保障,确保核心业务目标的实现。另一方面,预算管理还是对企业战略的检验,通过预算的动态管理,不断对照战略目标时时修正,周而复始,确保了战略目标的合理性。

预算是确保经营目标达成的管理手段。全面预算活动涵盖了多环节、全员参与的过程。通过对收入、成本、费用的预测,并配合管理绩效,对实际经营情况进行日常监测,通过过程控制及绩效考核,确保当期经营目标的达成。

预算有利于强化内部控制,降低经营风险。在编制预算时,可以根据预测结果发现其中的经营风险,并提前进行筹划,规避或降低风险。还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监督,建立起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体系,比较实际发生的资金额和预算理论值之间的相差数值,可以准确地发现问题并有重点地解决问题,加强对内的监督管理,确保平稳发展。

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编制方法上存在局限性

编写全面预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零基预算法和增量预算法,还有定期预算法、滚动预算法。当然,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用范围。如零基预算的方式,它并不是以之前最早发生资金流动的点为起点,而是以零为起点,根据实际需要编制预算数据,因为没有参考数据,这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工。工作量大、成本高是该方法的不足,并且对于新兴行业未来的不确定性及变量比较大,影响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即使是增量预算还是滚动预算的编写方法,也均有其不足之处。

2.缺乏预算管理的严肃性

单位各部门由于缺乏对预算管理作用的了解,或是全面预算目标下达不力,可能存在员工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度不够,不配合提交预算表或是随意填完数据报给财务部门,缺乏严肃性。财务在编制时缺乏对业务的了解,无法判断逻辑关系是否正确,导致汇编的财务预算数据缺乏基础,实际发生费用与预算没有强关联性,无法通过经营结果与预算的差异迅速地发现问题。

3.缺乏信息化手段

实时执行监控难度较大,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信息化手段做支撑,但很多单位由于管理层对于信息化认识不统一,在预算编制、施行和分析等方面,数据支撑力度不够,没有完整的数据链条作为支撑,无法进行横到边、纵到底的多维度、全部门的管控及合理性分析。缺少系统的监督,就不能及时发现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差异,容易错过调整的最佳时机,徒增财务部门对预算管理的工作量,致预算控制效果不到位,反过来管理层又认为这种信息化不如人力,从而恶性循环。

改善单位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对策

1.优化全面预算编制方法

在编写预算时,要充分考虑到单位的发展,结合自身的特征和管理工作所侧重的方向,选择最佳的编写方法,也可以综合几种方法使用。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属于报社单位,基础数据可以比较上一年度进行参考,预算的某个项目不经常发生或是变化较大时,选择零基或者是滚动预算方法就是很合适的,主要根据下一年度对业务的预判来进行编制,灵活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相关预算项目的编制更贴近预算期经济活动的需要。当然,当报社处在平稳发展的阶段时,内外部环境变化不大,原有业务经营活动必须进行且是合理的,可以选择增量预算法和定期预算法,编制比较简单,省时省力。

2.健全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要完善预算管理方面的工作制度和流程,就必须制定适合单位实际情况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的管理体系。例如笔者所在单位就编制了《报社预算管理实施细则》和《内部控制试行办法》。财务部门不仅要统一编制预算制度还要管理预算执行情况。在公布各种预算指标后,财务部门要将预算指标逐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强化痕迹留存,保管留存好相应的数据审批单和签字确认单,确保做到权责统一。单位在执行预算的过程中,鉴于各部门自身的业务属性,会在执行过程中相互扯皮推诿,使预算执行效果大打折扣。为此,一旦预算编制落地,一定要以制度和流程为关口,对预算执行始终坚持不打折扣的执行,当出现环境变化或者是业务流程变化等影响因素时,要按照一定的流程来动态调整预算,使得预算精准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对应预算发生的变化,具体的预算执行方要立足其责任,负责合理的控制预算产生的可差异,避免降维打击员工工作积极性。

另外,财务部门负责全面预算的编制和审核,必要时可以召集各业务部门召开讨论预算的会议。同时还需要提高单位负责人重视程度,强化对部门执行预算结果严格执行考核标准,让预算的预测、调节、监督和绩效问责作用发挥出来,从而使各部门更加注重预算的精准执行。

3.提高信息化建设支撑预算管理力度

控制预算的执行情况要依靠技术的力量,确保预算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尽量精准,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分配。前文提到缺乏信息化的手段,首先需要统一管理层的认识,告诉他们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是需要依托信息技术的。比如可以充分整合会计校核数据、报销等系统的数据信息,贯通HR信息或者是ERP系统,来让信息数据更加立体,规避各部门之间信息闭塞的问题。信息化的实现可以减少因人员编制导致的错误,提高准确性及效率。通过信息系统进行预算执行控制,通过系统进行预算分析及预警监控,通过预算审批环节等等,都可以有效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更准确地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使得预算管理工作质效得到提升。

结论

全面预算作为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不仅完善了单位的管理框架,而且可确保单位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利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预算法经营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看错单位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思考
关于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策的思考
新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和解决途径
协办单位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
新预算法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