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刍议
2023-12-28张顺军刘雅倩
张顺军 刘雅倩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湘潭 411201)
从中央到地方融媒体中心建设的逐步完成,不仅标志着传统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媒体平台化的阶段,而且还倒逼着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要尽快适应这一最新发展。然而,对于学界而言,如何建设好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仍是一个未知的挑战。这需要我们对其建设的必要性、基本特点和基本目标三个方面对此进行总体思考与反思,以厘清其建设思路。
一、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必要性
(一)媒体深度融合大势使然
当前媒体深度融合已进入媒体平台化的新阶段,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必须要顺应这一革新与转型大势。如果我们还是沿用基于单一媒体业务技能训练的传统实验手段,不仅无从谈起专业实践教学的前瞻性,而且所培养的学生也将难以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工作环境要求而被逆淘汰。
当下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以建立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为核心的创新型实验教学模式。较之传统教学模式,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致力于全面模拟现实融媒体运营过程,以云计算、云存储、媒体云架构等技术为支撑,不仅打破平台、管道、终端等各种因素限制,构建贴近业务现实的环境、对象主体、应用APP、资源管理和内容发布系统,而且旨在真正建立起与新兴媒体平台对接的融媒体业务全流程实验教学平台,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实验教学的融合互通和虚拟化,最终达到最大化利用与共享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融合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二)“实践即实战”实践教学理念日益认同
在传统新闻学实践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场地、人数及相关信息设备更新迭代较快等因素限制,往往存在着实际教学效果与实验教学要求差距较大的问题。通俗地说,学生虽在校内受过一定的专业实践学习,但在真正进入媒体进行专业实习时仍需重新来过。因此,“实践即实战”这一先进实践教学理念越来越成为当前新闻教育界共识。
云计算、云存储和媒体云架构技术的出现和应用将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案。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不但可以为学生提供不受时空、学习方式限制的全天24 小时实验教学环境,而且通过与相关传媒平台的相互联通与合作,还能使之成为承担学科竞赛、微视频、微电影、影视剧等作品创作的创新实验平台,可以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校内实验教学与专业实践的无缝对接,从而让“实践即实战”的实践教学理念能真正落到实处。
(三)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日益主流化
传统新闻学实践教学模式虽然也强调与业界的合作,通过专业实习与业界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但其日常实践教学模式仍以自建为主。由于受投入经费及传媒技术设备更新迭代很快等因素的影响,多数高校新闻学实验教学设备与快速发展的传媒技术前沿总是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实验环境与真实的传媒运作环境仍存在明显的差异,从而不免制约了学生专业水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
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不仅可以将实验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教学平台提供给学生进行自主实验,降低对实体实验室的依赖;而且还可以通过与企业联合开发实验教学软件实现高端系统的仿真,通过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面向校内外实现教学资源的互通与全面共享。除满足本校人才培养外,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还能够随时随地将优质教学资源跨时空提供给其他高校和行业人才培训、节目创作、课题研究等方面,从而更好发挥融合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应有的示范与辐射作用。
二、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本特点
(一)致力于建构系统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生态链
就当前高校新闻教育而言,通常建立起了“课堂(含二课堂)、校内媒体、社会媒体”的三级实践体系:一是课堂(含二课堂)上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系统的专业实践操作练习;二是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如学院新闻网站、校园广播电台、校报和记者团等,为学生创造日常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提高;另一方面,也尽最大努力去挖掘社会资源通过与媒体单位合作,建立多类型、多层次、规范的实践教学基地。然而,细察这一传统实验教学模式仍有明显的不足,主要有三:一是依靠课堂(含二课堂)及校内的有限资源并不能解决所有学生的专业实践问题;二是实践教学基地主要面向学生专业实习,时间通常也就8至12周,很多学生往往刚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专业实习;三是所有专业实践训练往往局限于单一媒体技能或者某一环节,并不能完全适应当下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实际要求。
因此,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应该致力于建构系统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生态。这个系统性指的是以融媒体教学实验云平台为依托,借助云计算、云存储、媒体云架构等信息技术,不仅要系统考虑和解决新的信息技术背景下媒体实践教学的“前”“后”、“左”“右”、“虚”“实”等问题,最终形成涵盖融合媒体业务全流程的、具有操作性和前瞻性的融合媒体虚拟教学平台,而且还要借助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架构形成对外开放和交互的接入口,实现与外界平台的合作与共享,从而形成内部实验教学与外部平台的云联盟,真正形成从媒体内容汇聚、存储、管理、制作、分发到发布、交易的实践教学生态链。这一教学生态链的形成将改变高校与实习单位原有的弱关系,代之以相互促进、实时互动的强联系。
(二)致力于激发开放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内生动力
致力于系统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生态链本质上是要形成内外联动的新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这意味着这种教学模式将不再仅仅追求一种“中央厨房”式的新闻专业能力训练,更要激发开放性为核心特征的内生动力。
具体来说,其开放性的内生动力体现为三点:首先,这种开放性强调的是自主性。融合媒体实验教学平台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实验中不再受时间、地点和方式的约束,可以实现24 小时不间断的在线实验,而且可以让学生随时通过互联网自由交换思想和创意,通过实验教学平台轻松共享素材和资料。其间,学生自主性学习将得以凸显;其次,这种开放性强调的是大规模性。融合媒体实验教学平台不仅可以面向学生,还可以面向所有社会人员开放,真正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的自主学习。这意味着融合媒体虚拟教学平台的建设将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的内部教学,更要接受社会用户的考验与需求反馈,从而促进平台与业界最前沿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最后,这种开放性强调的是内外联动、相互促进。传统新闻教学往往主要限于学生实验所用,同时受到经费成本的压力,往往更新慢,落后于业界实践。融合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将打破这一弊端,通过公有云和私有云的混合架构形成对外开放和交互的接入口,使其既是面向学生的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又是面向老师的融媒体金课生产平台,还是面向社会的媒体培训平台。
(三)致力于建立共生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循环机制
从本质上来说,系统性和开放性为核心特征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要形成融学校、传媒机构和社会需求为一体的教培共同体。这意味着这种教学模式将形成校内教学、专业实践和教育培训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撑,促进以学促教、以培促教、教培一体的良性循环。
具体而言,其共生性的循环机制体现为三点:首先,这种共生性强调的是学培一体化的实现。培养人才不能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道理很简单,因为学生培养质量最终仍需要用人单位和社会来评价。然而,由于学校教育的相对封闭性,常常造成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这直接导致社会用工的不畅,合用的马上能上手的人才往往一将难求。而学培一体化,不仅让学生能很好地接受学校校内教育,还能及时对接社会用人需求进行专业实践能力训练。其次,这种共生性强调的是良性循环的建立。融合媒体教学实验平台不是简单地搭建一个教学平台,而是要将传媒平台和社会用户共同纳入进来,通过大家共同的体验使用,不断地进行需求反馈,从而促进平台能够始终与业界和社会最前沿发展保持紧密联系,并不断进行自我演进和改善。最后,这种共生性强调的是发展利益的共享。融合媒体教学实验平台将融校内实验教学平台、金课生产平台和媒体培训平台为一体,本质上要形成利益共享的良好格局。这既有利于校内实验平台能及时吸纳媒体机构的力量,促进实验教学和金课生产真正面向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媒体机构能及时跟进媒体实践发展需求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人才,还有利于社会需求和专业发展的实时互动和有效匹配。这样,参与各方不仅能够勠力同心地共同发展,而且还能共享发展成果,从而真正形成良性循环的动能。
三、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基本目标
(一)面向学生的融媒体实验教学平台
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首先要为新闻传播学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学习融媒体生产及发布的实践环境。因此,我们要以业界标杆媒体所用的“中央厨房”融合媒体统一策划及报道指挥系统为原型,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化改造,使之成为融合媒体业务流程的教学实验平台。
具体来说,至少要涵括四大功能:一是建设统一指挥平台,包括统一新闻选题策划、指挥协同资源调度、舆情分析、业务监看、发布监看等;二是建设融媒体新闻融合生产平台,包括互联网内容生产、传统媒体内容生产和其他内容生产;三是建设融媒体内容库,包括聚合平台汇聚到平台内的融媒体内容、融媒体新闻融合生产体系以及与其他平台的交互内容,形成互联网资源、通联资源、合作机构和自身生产的内容大汇聚;四是建设基础服务平台,包含统一索引、统一检索、转码服务、流程引擎、大文件传输以及生周期管理等功能服务,成为整个平台的服务支撑底座。通过平台实训,要使学生掌握融媒体“多来源汇聚”“多样化生产”“多渠道发布”“统一报道指挥”的融媒体生产及运营能力,从而真正胜任融媒体机构岗位的基本素养与基本要求。
(二)面向老师的融媒体“金课”生产平台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其中,应用最新的信息技术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短板来打造“金课”已成为当下新媒体时代教学方式变革的必然要求。
因此,我们要为老师们生产融媒体“金课”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生产平台,开辟面向老师生产融媒体“金课”的平台功能。具体来说,至少要涵括三大基本目标:一是为老师们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平台上要能提供当前最主流的信息技术,为老师们实现自己的课程创新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从而实现传统教学方式不能达到的效果。二是为老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提供最有利的条件。“金课”的形成不能单靠老师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还要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进来。通过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才能真正形成“金课”,才能真正形成适合大范围推广的精品课程。三是形成技术厂商与实践教学的良性互动。技术厂商长于技术,却对具体课程不甚了了。而老师们的教学刚好相反。二者间磨合、互动,都将促使双方更好地提升自我,从而实现双赢。
(三)面向社会的媒体培训服务平台
新媒体技术的赋能为各行各业发出自己的声音提供了最佳的条件。如政府有向外发声、舆论引导的需求。如企业有产品宣传、形象广告的需求。然而,除了媒体机构外,大多数行业并不拥有专业的媒体技术人才,导致其信息发布水平往往较低。按过去传统的做法,一般由各单位泒出人员到相应的机构进行学习和培训,往往需要付出较高的时间和经济成本。
当下面向社会的媒体培训服务平台的兴起将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应在确保其专业性和前瞻性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融媒体云平台的无处不在、随时随地可以使用的方便性,实现融媒体业务全流程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专业性和开放性,并将相关企业有效融入进来,从而形成一个面向全社会的融媒体培训服务体系。这样做,不仅能促使本身不断提升融媒体实验教学水平,而且可以力争获得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的支持,为参与培训人员提供有信誉度的技能认证证书;更重要的是,由此还能真正调动社会各方的积极性,达到校企协同育人、产教联合发展的目的,从而更好地服务社会。
结语
综上,基于云平台的新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媒体机构和社会力量共同投入进来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来,达成学校、媒体机构和社会力量协同育人的根本目标。从目前情况来看,当下高校融媒体教学实验平台还多停留在学校内部实验教学平台的定位上。这看似对最新技术进行了及时跟进,却忽略了我们更应当跟进的是技术背后的互联网思维。我们理应借助互联网连接一切的能力,真正建立一个具有共同体特征的终身学习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