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分析
2023-12-27马莉
马莉
摘 要:数字时代给中国的微电影创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随着现代传媒手段的出现及普及,“一台机器、一个互联网、一个故事”见证了信息时代微电影的平民化。大学生群体用摄像机、单反相机甚至手机就能够记录世界,技术设备的简易化也推动了大学生群体微电影创作热潮的出现,高校中的学生团队成为微电影创作领域的新生力量。大部分创作微电影的大学生来自数字媒体技术和新闻传播等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要求赋予了大学生创作的能力和动力。另外,一些大学生微电影大赛也为微电影的出现提供了机会,为大学生提供了创作的思路和动机。
关键词:大学生;微电影;创作
注:本文系银川能源学院本科教学工程项目“银川能源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影视基本创作原理”(2021-KC-X-08)研究成果。
与百年电影发展史相比,微电影的成长过程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不足以否定其研究意义。目前国内外对于微电影的研究较为丰富,内容多元化,但对于大学生微电影创作的研究还存在明显不足。大学生是目前互联网时代活跃在幕后的主要创作群體,由大学生完成的微电影数量庞大,水平参差不齐。鉴于此,深究存在的问题是促进大学生微电影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微电影概述
(一)微电影的概念
微电影的概念有多种解释,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四种。
唐海龙在《微电影叙事类型研究》一书中认为,微电影,也称微影,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至300秒)放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至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至数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丁亚平在“新潮影像: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上认为,微电影是个开放的概念,如果将常规电影视作“第一电影”,包括片花、商业广告片、动画短片等在内的电影短片视作“第二电影”,那么微电影可以命名为“第三电影”。
北京大学陆地认为,微电影是媒介终端多元化以及数字技术制作便利化的产物,适应了生活移动化趋势以及电影形态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是一种必然。微电影具有微民原创、制作投入小、篇幅短小、微视频播放、微利润、微言大义等特征。
优酷原创主编刘少青则结合自身从业经历,认为微电影形态多样,从艺术与商业的关系角度,既包括完全以广告形式呈现的微电影,又包括得到商业赞助、有广告植入的微电影。不管是哪种形式,微电影都应该是完整的电影作品,有完整的结构和诉求表达。
综上所述,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微电影下了定义。从微电影的属性来看,微电影是“碎片化”“休闲”的影片,体现出微电影的商业性、娱乐性、流行性特征。从微电影的制作来看,其有别于传统电影,既可以由社会上的专业人士制作,又可以由高校大学生制作。本文使用唐海龙所提出的微电影概念。
(二)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
2001年,宝马汽车北美公司邀请国际大导演大卫·芬奇监制,携手吴宇森等一流导演,制作出8部电影短片,这被看作微电影最初的实验与尝试。同年,香港导演伍仕贤导演的11分钟剧情短片《车四十四》首映,并引起强烈反响,这是国内艺术微电影的最初火种。
2005年,胡戈创作的网络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掀起了网络娱乐的大潮,并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这一时期通过恶搞手法颠覆和解构原有的电影作品而产生的电影短片与真正的原创微电影尚有较大距离。
2010年,青春电影《老男孩》一经上线迅速席卷网络,在优酷创下了震惊互联网的8 000万次播放量。2011年,超过两千部微电影问世,该年被业界公认为“微电影元年”。在这一年,微电影节在各地相继展开,多家影视公司推出多部微电影,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广告”“微电影营销”等概念也应运而生。微电影这一词汇入选“2011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新词语”。
2012年7月,原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针对部分网络视听节目出现内容低俗、格调低下等问题,今后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将一律先审后播。《通知》为微电影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行业管理规范。此后,微电影的发展逐渐步入正常轨道。
2013年,创作队伍不断壮大,全国举办的各类微电影赛事达130多项,各类征集活动不断涌现,作品类型也不断丰富,更多赛项直面高校大学生,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创作逐渐进入高潮。
2015年,微电影进入变革期,微电影分享平台“V电影”将其Slogan从“最大的微电影平台”变为“国内最大的短片分享平台”,以应对更大的市场。事实上,此时的从属关系已经悄然改变,微电影成为“新片场”社区的一部分,也成为创作人和影视爱好者的灵感库和创意库。
2018年至今,包含微电影的“新片场”已经在社区基础上发展出了网络大电影、网络剧,以及短视频矩阵的两条业务线,形成了创作人社区、新片场影业和新片场短视频三大业务板块。
从以上微电影的概念和微电影的产生与发展梳理可以看出,微电影概念的兴起实际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是媒体技术不断发展下多种视频类型不断交叉、融合、衍变的结果。传统电影短片在新的媒体语境中不断进行重构,以适应时代发展,最终以微电影的形式重新焕发生机,茁壮成长。同时,可以看出国家对微电影越来越重视,加强了对微电影发展的管理,使微电影作品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微电影整体平稳向前发展。
(三)微电影与网络电影概念辨析
目前学界对于网络电影的界定分为两种:一是广义的网络电影,以传播媒介命名,认为网络是其传播渠道;二是指专门为网络量身定制的电影。早期的网络电影大多指的是微电影,但随着微电影定义和特征逐渐明确,越来越多的网络电影已经不符合微电影的特征描述。为避免微电影概念的混淆,现笔者查阅一些微电影的资料,得出微电影与网络电影的比较结论,如表1所示。
二、微电影的影视人才培养价值
微电影的创作不需要像专业电影那样,要经历一个较长的筹备阶段。只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好的创意、合理的创作团队、少量的资金、基础的设备,就可以开始微电影的创作。并且微电影具有内涵深刻、制作精良、低成本、高效能的特点,有利于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符合高校培养高质量优秀专业影视人才的定位与要求,成为新的人才实践技能训练模式和手段,也是高校培养影视专业人才的拿手利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影视创作能力
现在很多高校的影视专业都设立了微电影创作、微电影剧本写作、微电影拍摄技能、数字摄像技术、影视基本创作原理等课程,让学生在研习优秀微电影的过程中感悟创作技巧。从制作者角度来看,微电影是检验个人摄制水平和艺术功底的试金石,因为它包含了影视艺术最基本的内容要素、形式要素、技术要素和艺术要素,学好了微电影的制作,就具备了制作不同形态影视节目的基本功。影视制作功力可以在研习微电影制作的过程中获取。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影视综合实践能力
微电影的制作过程相对完整,并且内容精良,符合电影艺术的高标准。影视专业教学通过训练学生制作微电影,可以最大化地与业界接轨,让学生了解相对完整的电影作品生产过程,熟悉每一个制作环节,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在微电影制作过程中,学生要经历从构思策划、剧本创作、分镜头设计、演员招募、场景规划、拍摄录制、后期配音到整体包装这一相对完整的训练过程,可以很好地将课堂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积累创作经验,为将来在影视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微电影创作是一个综合实践过程,在此训练过程中,创作由团队合作完成,每个成员只有各司其职,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一部优秀微电影的创作,这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有利于形成影视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微电影的出现开辟了影视人才培养新渠道,有利于形成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目前微电影的人才培养模式一般都是立足于高等教育体系的,通过搭建特色人才培养平台,不但可以增加人才培养数量,还可以为打造更多样化的团队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该模式可以广泛协调微电影市场生态、创作走向、技术前沿、人才培养之间的关系,将高精尖专业影视艺术人才和基层文化人才培养相结合,把青年创作者的创意、智慧与活力及时有效地转化为产业发展的推动力,让热爱电影艺术的青年才俊在优质的人才培养平台上展示才华、追求梦想,张开艺术想象的翅膀,制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感、观赏性、制作精良的微电影作品,同时为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挖掘、培养人才。
三、大学生微电影创作存在的问题
目前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学生每年会产出一定数量的微电影。综合来看,大学生微电影在创意制作、传播推广和版权意识等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一,部分大学生团队忽视微电影剧本的重要作用,拍摄镜头表现单一,后期处理简单。好剧本是创作出优秀微电影作品的前提,它是指引创作前进方向的方向标。忽视剧本的重要性,仅凭一时的兴致拍摄微电影,最终微电影的质量不会理想。只有微电影剧情充满创意、内容展现优质、内涵揭示到位,才能引起观众对作品的思考,使作品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其二,部分大学生精心制作的微电影缺乏营销推广,制作完成仅仅是走完了第一步,要想实现价值,后期的宣传和推广尤为重要。此外,除了各大机构的微电影比赛,还缺乏一个集中推介的平台,这让不少的优秀作品被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洪流中,进而打击大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因此,大学生拍摄的很多微电影实际上只能算是“视频短片”,分析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大学生微电影创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是大学生微电影发展的必经之路。
四、大学生微电影未来发展思路与对策
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移动化、衍生化、版权化、国际化、公益化是中国微电影未来发展的八大趋势。大学生微电影也应该紧扣八大趋势。第一,大学生微电影要重视剧本,增强微电影的文学属性,从提高剧本的品质开始,以更加扎实的文学基础来吸引更多的观众,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第二,各大视频网站开设微电影单独频道,实现资源对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第三,培养大学生微电影版权意识,促进大学生微电影的健康发展。微电影版权得不到合理保护是制约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版权得不到保护,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打击制作者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微电影的健康发展。
五、结语
微電影作为传统电影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是高校影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对微电影本质、类型、发展和危机应对的探讨过程中,应该站在更高的角度,积极探索大学生微电影持续健康发展的正确路径。
参考文献:
[1]唐海龙,孙娜.微电影叙事类型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1.
[2]国玉霞,白喆,郝强.微电影创作技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区念中,杨德建,黄慰汕,等.中国短片浪潮[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20.
[4]李建强,童加勃.我国微电影的发展与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5]何世剑,秦璨.试论微电影传播渠道的创新及完善[J].电影文学,2015(23):7-9.
作者单位:
银川能源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