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应用研究

2023-12-27姜百慧

大观 2023年10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传统文化

姜百慧

摘 要:民间舞蹈是人民群众集体创造的精神结晶,产生于人民群众日常的生产生活,舞蹈动作千姿百态,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受到社会发展、时代进步的积极影响,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人们对于艺术境界、精神生活有着个性化追求。而民间舞蹈表演作为人们日常鉴赏内容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应巧妙应用舞蹈技巧,关注情感与形式、意境与形式、形象与形式、舞蹈与文化的融合,使舞蹈形象与文化内涵协调统一,将民间舞蹈的艺术魅力借助肢体动作直观地展示出来。分析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应用价值,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应用实践。

关键词:民间舞蹈;舞蹈技巧;传统文化

舞蹈是通过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和造型进行情感表达的艺术形式,属于无声的符号语言。民间舞蹈是在各族人民长期生产生活中演变而来的,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独特的人文风情,可以说是记录我国历史发展的载体,其中凝结着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民族精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为了使民间舞蹈的表演形式更加丰富、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很多舞者尝试从当地风俗习惯以及传统艺术中提炼精髓,并将其转化为技巧动作,创造出具有变化的动作形态,大大增强了舞蹈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一、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

应用价值

(一)提升表演效果

民间舞蹈源自各民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在长期的演变、发展进程中,其文化内涵越来越丰富,艺术特征更加鲜明,今天的民间舞蹈已经成为展示审美文化的载体,是人类精神的象征,在表演过程中能够带给观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将舞蹈技巧融入民间舞蹈表演,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舞蹈表演效果,赋予表演灵性和活力,使观众充分了解民间舞的风格特点,间接领悟到舞蹈作品的深刻内涵及艺术魅力[1]。例如,蒙古族民间舞蹈《顶碗舞》就体现出舞蹈技巧对于提升舞蹈表演效果的重要性,在表演开始时,舞者缓缓伸展四肢,将四个空碗举过头顶,然后旋转起来。这样的舞蹈动作既有难度又不失高雅,能够很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随后舞者回归到队形中呈跪坐姿势,同时耸动双肩并横向移动,将女性特有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完美地诠释出蒙古族民间舞蹈的特色。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融合多样化的舞蹈技巧,不仅展现出舞者高超的舞技,还能使舞蹈具备较强的观赏性,体现出民间舞蹈的独特内涵。

(二)传递舞蹈情感

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抒发情感、传递情感的载体,自远古时代起,人们便将舞蹈作为沟通情感、抒发情感的手段。民间舞蹈有着显著的地域特征,彰显了各个地区及民族的文化特色,需要舞者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动作神态客观地将情感传递给观众。而舞蹈技巧的应用有助于增强情感传递的准确性,并且,随着技巧的变化,所传递的情感也会有所不同,能够有效地调动观众情绪,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可以说,舞蹈技巧是舞者对舞蹈作品理解以及内在情感的外化,观众通过舞者展示的舞蹈技巧,能够窥见其内心的情感波动,同时舞者也能通过舞蹈技巧将观众的情绪带入舞蹈作品的意境中[2]。以《小伙·四弦·马缨花》舞蹈作品为例,其综合应用了小翻、抢脸等多种舞蹈技巧,让舞蹈表演的情绪更加饱满,大大增强了舞蹈表演的感染力。从表演效果的视角分析,如果民间舞蹈演员仅应用一种舞蹈技巧,那么其很难将舞蹈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准确地传达给观众,因为情感是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情绪体验,难以用语言形容,所以只有通过舞蹈技巧的综合应用,才能塑造出生动立体的舞蹈形象,让观众间接感受到舞蹈作品的主旨思想及情感内涵。很多舞者表演到作品的高潮时,都会选择使用一些比较有特色的技巧,一是为了让舞蹈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力,二是为了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将观众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展示舞蹈特色

在民间舞蹈长期传承、创新的进程中,一直高度重视审美特征、独特风格的展示,这就要求广大舞蹈创编者应有意识地将具有代表性的、生活化的民族元素融入舞蹈作品中,努力将舞蹈作品塑造为本民族经典的艺术符号。舞蹈技巧是舞蹈表演的精髓,也是体现民间舞蹈艺术特征的要素,当观众看到某个技巧动作时,会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对应的民族及其舞蹈,进而领略到该民族的文化魅力和人文风情,这便是舞蹈技巧应用的现实意义[3]。以蒙古族民间舞蹈为例,技巧动作包括折腿、前蹲、落肩、甩肩等,与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民族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人们在看到技巧动作时,就会联想到蒙古族舞蹈,进而领略到“一川草色青袅袅”的草原风情。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技巧动作主要有点颤、绕腕、波浪手、上举位等,充分体现出维吾尔族人民热情豪放、激情四射的性格特点。其舞蹈的技巧既有动又有静,还有各种旋转动作,民族特色十分鲜明。除此之外,民间舞蹈技巧的民族特色还会通过道具体现出来,比如朝鲜族舞的长鼓、傣族舞的油纸伞、新疆舞的铃鼓、藏族舞的哈达等。

二、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

应用实践

(一)情感与形式融合

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应用复杂的技巧动作进行情感表达,可以很好地引发观众情感共鸣,比如喜悦时的旋转跳跃、悲愤时的原地旋转,配合剧情精巧构思和表演剧情,都可以间接实现主旨思想、情感内涵的传达,激发观众潜在的情感意识,使之陷入深刻思考。以江南扇舞为例,在古代,折扇往往用于传递信息或者作为信物,因此该舞蹈作品旨在表达江南女子对才子仰慕、爱慕却难以言表的特殊情感,是形态与情感的完美融合。舞者借助唯美輕盈的舞蹈动作,比如轻盈行走、舞动折扇等,将江南女子性格羞涩的生动形象演绎出来,并将观众的情绪带入营造出的深墙黑瓦的意境,让舞蹈表演充满古老神秘的气息,使观众不由地感叹江南女子之温婉、江南景色之秀美[4]。再如,《乳香飘》这一民间舞蹈的情感与形式融合也十分巧妙,舞者分别利用自己的胸部、额头、手臂完成顶碗动作,相比于传统的头部顶碗,技巧动作的难度更高,通过大胆的身体动作、情感的真实表达,与表演意境进行深度融合,激发出舞蹈艺术的生命力,为观众呈上一场令人陶醉的视觉盛宴。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舞蹈技巧的合理应用是实现形式与情感融合的先决条件,舞者以高超的技巧配合动作走位、身体律动、面部表情,有逻辑地化身为人物,将舞蹈意义传达给观众,使舞蹈作品得到升华。

(二)意境与形式的融合

在民间舞蹈表演过程中,情感传递是最为关键的一环,主要目的在于将观众带入舞蹈情境,使其身临其境地观看、感受。相比于绘画、诗歌等艺术形式,舞蹈虽然与之表现形式截然不同,但同样非常强调意境呈现,可以说舞蹈表演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意境与形式融合效果的影响。舞蹈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应用,有助于深化舞蹈形象、营造良好的氛围,切实增强舞蹈表演的艺术感染力、视觉冲击力,引领观众自然而然地融入情境,去感同身受,进一步优化情感传递效果[5]。以翡翠鸟舞为例,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该舞蹈作品以隐晦的形式来表现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翡翠鸟性情十分温和,受到当地人们的深深喜爱,并将它视为吉祥的象征,因此在重大传统节日到来之际,当地人们就会齐聚在一起观赏翡翠鸟舞。表演者需要钻入道具内,两手分执或勾住鸟头、眼、嘴、翅膀操纵杆,舞蹈表演中融合了鸟类的很多生活动作,如飞、转、翻等,通过跳动前进、挪腾,充分展现踢腿、甩脖、嘴叮、爪抓进退自如的格式。在舞蹈表演结束之后,表演者还会扒下一根鸟的羽毛送给现场观众,表示祝福人丁兴旺。该舞蹈表演展示了人文风情,地域特色鲜明,完美融合了翡翠鸟的形态与动作,真正实现了形式与意境的高度统一。再如,朝鲜族民间舞蹈《长白瀑布》以扇子为道具,采用慢板、快板、慢板的乐曲节奏,同时舞蹈结构也跟随乐曲节奏进行从静态到动态的变化,最终又回归到静态,进入快板的高潮部分,舞者则恰当地应用了抛、甩、抖、转等技巧,仿佛长白山奔腾而下的瀑布就在眼前一般。舞蹈技巧与乐曲意境高度贴合,营造出协调统一的艺术境界。

(三)形象与形式的融合

民间舞蹈不仅仅是舞蹈类型的一种,多数情况下还可以作为舞者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载体,具有娱乐他人、自娱自乐的作用。舞蹈是基于情绪脱离出来的艺术形式,可以带给人良好的审美体验。传统文化艺术在长期传承、创新的进程中,为了避免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发生偏离,演变为束之高阁的舞蹈表演艺术,必须注重生动舞蹈形象的塑造,特别是生动细腻的形象,往往蕴含着美好寓意,通过人物与情境的完美融合,顺利实现形象与形式的高度统一[6]。以朝鲜族民间舞蹈为例,其是一种形象化的舞蹈作品,着重呈现了近代朝鲜族祭祀的场景。舞蹈表演以人体向上或者蹦跳动作为基本特征,象征着人与天的结合,舞蹈形象十分生动立体,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且具有观赏价值的朝鲜祭祀活动。再如,傣族民间舞蹈作品《雀之灵》将孔雀进行拟人化演绎,与常规傣族孔雀舞有着较大差异,创作者对舞蹈作品内涵有着严格要求。舞者每一个动作神态均体现出孔雀展翅飞翔、迎风挺立、跳跃旋转等形态特点,是灵与肉的完美交融。舞者将手臂酥软无骨般的颤动作为基本技巧,再加上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虽纤细柔美,却能让观众感受到生命的激情,使高傲的孔雀形象立体生动,实现了形象与形式的融合。

(四)舞蹈与文化的融合

民间舞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背景下,除了对民间舞蹈进行创新外,还必须认真做好传承、传播的工作,如今我国诸多地区的民间舞蹈已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社会各界加大了对其的保护力度。在表演民间舞蹈的过程中,除了应用技巧动作,还需要有意识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适应时代发展下人们不断提高的审美要求,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出来,使人们在观赏民间舞蹈的同时,逐步深化对民间舞蹈、传统文化的认知[7]。不仅如此,民间舞蹈有着较强的艺术鉴赏性,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紧密相关,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每个地区及民族的民间舞蹈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常用的舞蹈技巧动作也截然不同,需要舞者在日常练习和表演的过程中深入挖掘民族文化,从中提炼文化元素,并将其合理地融入舞蹈技巧,切实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让民间舞蹈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让舞蹈表演深入人心。

三、结语

伴随社会的不断发展,不同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也导致民间舞蹈与正确的发展方向相偏离,民族地域文化特色被削弱,发展延续受到一定限制。为了继续传承、创新民间舞蹈,使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有效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加强舞蹈技巧动作的研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提炼元素,将其合理应用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给观众带去绝美的视觉盛宴。基于此,舞者应尝试将情感与形式、意境与形式、形象与形式、舞蹈与文化进行融合,以此来提升表演效果、传递舞蹈情感、展示舞蹈特色,不断增强民间舞蹈的艺术影响力,为民间舞蹈的传承、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苏璟宇.浅谈舞蹈技术技巧在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喜剧世界(下半月),2021(12):71-72.

[2]苏纳.基于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表演中的实践分析[J].中国文艺家,2021(2):149-150.

[3]平原,怀启铭.浅析民族民间舞表演中技術技巧的重要作用[J].现代交际,2019(4):132,131.

[4]韩波.浅析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运用[J].中国文艺家,2018(9):47.

[5]何燕利.浅析民间舞技术技巧在民间舞蹈表演中的意义[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7(8):64.

[6]龚慕凡.关于民间舞蹈表演中民间舞技术技巧的运用分析[J].林区教学,2016(4):107-108.

[7]贾芳.“技术技巧”在舞蹈作品中的合理运用[J].大舞台,2014(10):191-192.

作者单位:

南京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传统文化
探析民间舞蹈传承的现状及发展
民间舞蹈文化传承路径探究
民间舞蹈的现代创新与发展
达斡尔民间舞蹈在高校艺术教育中的应用
在高校舞蹈教育中如何传承民间舞蹈艺术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