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风景油画表达的形式构建
2023-12-27黄小荣
黄小荣
摘 要:意象风景油画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油画表现材料融合的产物,强调“以形写神”“随类赋彩”等中国传统美学和哲学思想。在绘画语言表现形式的构建中,大胆嫁接中国绘画笔墨语言的书写性,在色彩表现中,以平涂代替西方油画光影形体的塑造。在思想观念层面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审美境界,表现画面空灵与意境的审美趣味;在中西融合的语境下从观念与形式方面延展了意象风景创作的广度与深度。在新时代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解读和丰富意象油画表现语言是中国油画艺术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新跳板,是新时代的文化使命。
关键词:风景油画;民族精神;意象表达
注:本文系青年基金项目(人文)“汉调二黄舞台艺术价值挖掘及活态化传承策略研究”(2022AYQN05)研究成果。
一、意象表达形式的民族性
(一)民族意识
鲁迅曾说:“美术可以表见文化。凡有艺术,皆足以征表一时及一族之思维,故亦即国魂之现象。”人们可以通过艺术回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历史、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以及信仰和文化交流。由此可见,意象表达的形式构建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立场和传统艺术观念。“意象”作为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区别于注重模仿和再现的西方油画艺术。
油画作为外来引入的绘画艺术表达形式在我国经历了传承、发展与更迭的发展历程。20世纪50年代,一些画家提出了油画民族化的艺术主张,这一主张是在中西艺术比较的框架下对中国民族艺术发展的审视。如董希文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一文中表述的:“今后, 我们不仅要继续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油画技巧, 发挥油画的多方面的性能,而且要把它吸收过来, 经过消化变成自己的血液, 也就是说要把这个外来的形式变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东西,并使其有自己的民族风格。”[1]而吴作人认为:“中国的油画必须具备中国气派,但只有精通油画,才是油画民族化的先决条件。”[2]前者体现了油画语言技法层面的突破与内化,后者则是对民族意识的丰富与反映。无论是在语言还是意识层面,都呈现当代油画创作新局面。中国画家们致力于从民族艺术中吸收养分,追求油画创作的民族性。以刘海粟、 林风眠、 关良、 董希文、 吴冠中等为代表的画家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以油画民族化为主线探索意象或写意油画的精神内核,从民族传统与现代主义异质同构的关系中脱离出来。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一代的油画创作者,立足于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土壤,解构油画这一外来艺术形式,逐渐形成符合中国思维方式和意象审美特征的意象性语言。
(二)地域文化
从当代风景油画题材来看,其表现的内容较为广泛,多数与民族特性和乡土乡愁相关,比如黄土高原、川藏风光等以及带有传统意象的山水花鸟组合。这些题材内容蕴含着画家的情感,体现了画家长期对生活的体悟和对人生的感知,具有象征性。因此,油画风景意象表达的构建是建立在其地域文化和意境表达之上的。这种“意象”的获得,一方面受中国传统儒、道、禅观念中的“情志”“自然自由”“直观与妙悟”等艺术观念的影响;另一方面,与中国画论中的写意精神相吻合,如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笔不周而意周”、谢赫“气韵生动”等观念对风景写生中的艺术表现和追求有一定的影响。意象风景表达的绘画语言根基在西方,但在本土化的进程中意象性的语言构建是西方绘画材料和中国传统民族精神及中国绘画形式表达的深度融合。
在风景油画的发展中,艺术家们通过自我创作实践将表现视角与本土民族文化相结合,目光对焦中国山水、家园山川,結合传统山水空间表达“高远、平远、深远”的布局意识,将自身的审美思想与客观物象融合,表真我传情意。从精神层面来说,风景写生中的意象构建是本民族精神的外化显现;从意识层面来说,风景写生中的意象表现是艺术家对家园真山真水的情感衍生。这种形式的表达和意识的追求不是一蹴而就的,也并非一时起意,而是基于中国传统艺术观念和审美语境认识自然和表达自然的一种呈现方式,也是实现中国油画民族化、艺术创作者情感表现本土化的一种自觉与不自觉的语言形态。
二、油画风景意象表现整体性的形式构建
在意象构建下,风景绘画中的整体性是所有语言表现的起点,不管绘画语言追求表现哪一面,整体性都是居于首位的。整体性在写意风景油画中关系作品的呈现效果和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是构成意象风景各种表现元素的纽带,使其他元素在画面意象表现中相互关联而又缺一不可。这种整体性来源于艺术家的观察和意象主题构建的内化,是对于复杂景物的全面认识和概括。在写生观察和风景表现时要把整体意识贯穿始终,时刻注意表现的是整个画面,理解画中整体的黑白、体块、光影的构成。注重个体内在精神的表达,强调意象风景绘画语言的表象特征——以形写神,将中国传统的水墨表现理念大胆地运用到当代中国油画创作的语境中[3]。如洪凌的作品对中国古典山水画进行挪用,在构图上选择传统的散点式构图,深远与平远兼具,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意象选择与描绘,作品既有个人独特的审美趣味,又极具风格化的表现语言。此外,他还通过油画材料、不同笔触的运用营造画面虚实相间的节奏感、肌理质感等画面语言,追求画面的空灵与意境。正如吴冠中所说的“现代绘画是在客观物象中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神捕捉潜伏其中的美”。风景油画作品中意象的构建,需要综合各种绘画元素,捕捉风景中的意象美。
意象风景写生中整体性的构建在于对写生风景中复杂因素的全面认识和把握,在观察和表现风景时始终以整体为要,并非着眼于某一局部。只有理解画面整体的冷暖、体块、光影、构图以及表现手法,才能通过画面的这种整体感传递出意象风景的表现内容。当风景写生中的现实场景较为杂乱时,如果采用照搬实物表象的方式构建画面,那么画面传达给观众的感受会大打折扣,因此应该根据画面的需要围绕整体性的要求重新组织画面层次关系,表现作品主题内容。意象风景整体性的把握并不是如同摄影将客观物象定格呈现在画面中,而是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与材料和表现手法融合,寄情于山水,关注作品的人文精神与价值的传递。
意象风景油画创作表现中整体感的获得除了要把握好素描关系的整体性以外,还应协调好油画材料、色彩冷暖、技法等诸多要素。并且创作表现时的用笔缓急、材料的薄厚、色调的冷暖、点线面的构成等都是影响画面整体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画家自我情感的表现。以上的这些因素千变万化,要形成画面表现的整体观,就需要在写生练习中尝试找到自己的喜好和协调方式,继而较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白羽平在风景写生中善于借鉴印象派笔触表现色彩的形式,在山体和灌木的表现中运用厚重硬挺的笔触,纯黄与淡墨色搭配,展现寂寥的感觉。以暖黄为主色调协调笔触,表达对景写生时的热情与寂寞,从局部到整体,再从整体到局部关注自我情感整体的贯穿表达[4]。
三、绘画语言意象表达的形式构建
(一)构图取舍的意象表达
意象风景油画中的取舍不同于西方现实主义,需要了解中式审美取向,以及中国水墨中的气韵表达和平面性图式构图中写意和写神之间的平衡。笔者在《家乡 陇塬情》这幅风景写生作品中弱化或者舍弃现实中眼睛看到的具体形象、虚实体块,尊重自己内心与自我精神表达,借鉴八大山人《荷花双凫图》的构图,在空间经营位置上的疏密布局以及作品线和面的穿插当中表现出画面的空灵。空间处理中采用大量留白和虚化边界的方式把中国绘画意象精神与物象融合。构图样式上除了焦点透视之外,在平面有限的空间当中寻求虚实变化成为一项主要的内容。这种构图的取舍让画面的空间虚实不再依附于形体光源,处于并行共存的一个状态。
风景油画意象表达构建中,构图的取舍是艺术创作者从客观景物到深入探索内心的诉求。客观空间的景物通过创作者内心的解读进行表现重构。从表现形式上来说,创作者需要在写生中进行大量速写的练习,形成在造型与构图上的随机应变能力。有效提高对形体的感受力和画面空间提炼和概括的能力,是风景油画在创作中意象灵感来源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艺术家探索个人风格所依靠的有力手段。还有一些艺术家在进行意象表达构图取舍的形式探索,如用毛笔找形或者用抹布在宣纸上找构图,这种构图方法从形式上对物象的曲直方圆进行了夸张概括。毛笔构图的方法使景物造型具有一定的夸张性,不同于严谨透视的写实风景,这种构图是有意向情趣的空间营造,使创作者所表现的景物有探索性的变化。这种取舍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种经营位置简化的过程不是简单地表现画面空间。风景油画意象表达在构图表现方式上除了加大速写练习以及用毛笔找形等,还有更多的方法需要不断开拓和实践。
(二)笔色协调的意象表达
意象油画表现中的笔触与色彩绘画语言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这种笔色协调的体系架构并非油画材料与中国笔墨的简单相加,而是个人情感表达方式借鉴传统笔墨意趣表现的运用,这种有差别的意象绘画语言所反映的是创作者理解的不同,是创作者世界观的体现。在意象风景绘画作品中,其笔触与色彩无处不蕴含着虚实相生的节奏秩序关系,造型当中线条的曲直方圆、用笔虚实节奏以及色彩冷暖与薄厚等是笔色协调的重要方式。如张冬峰的《竹》先用灰色平涂打底,再在笔触和色彩的表现中借鉴中国绘画点、染、皴、擦的表现方式。画面前景用大量墨绿色厚涂,用简练生动的线条表现树杈,体现这一种传统文人水墨的书写性。
为了在意象风景油画表现中表达“见其大象,见其大意”的艺术境界,除了借鉴传统用笔的书写性,还应将谢赫六法中“随类赋彩”这一重要思想沿用其中。中国风景山水用色含蓄内敛,与西方色彩强烈的视觉冲击形成强烈对比。但在意象表达中艺术创作者们弱化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等西方色彩规律,主观将中国独特的人文色彩观加以融合。在这种融合路径中,首先,要对所描绘的景物有真切的认知和深刻的感受。其次,要对山川丘陵、树木云海的色彩属性進行提炼归纳,与主观情感和审美表现主观统一起来。注重色彩的主观表达,以色传神,以神写形[5]。如吴冠中的油画风景在画面处理中与中国山水表现技法相融合,用色以大面积平涂代替西方传统油画明暗光影的体块塑造,将中国绘画精神的“意”与西方绘画表现的“象”相融合,开拓具有民族意识的现代油画表现。
由此可见,写意油画风景不同于西方传统写实油画的造型表现方式,更趋向于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笔墨技法和现代主义的空间表达构建。在色彩的表现上寻求内心主观意趣的协调表达,摆脱了西方形体依附光源以及色彩规律的局限。主张以色写形、以神设色的写意油画绘画语言的构建,这些绘画语言意象表达构建的探索,为当代写意油画的探索拓展了表现途径。
四、意象风景油画表达的当代启示
意象风景油画有别于西方传统绘画和现代表现主义风景油画。在绘画语言上表现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形成了意象油画的表现形式语言。在表现手法上将中国诗性文化内涵与西方表现材料相融合,在绘画表现语言上形成了有中国本土语言特征的表现形式。强调中国油画艺术语言的以形写神,不同于西方抽象主义表现形式,是一种理性的主观表现。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意象性绘画语言不断拓展,一些创作者也容易陷入模式化或者缺乏理性的绝对抽象主义,例如将写意风景理解为大笔触随意涂抹、构图散乱不协调等,将写意风景表现理解为中国笔墨与西方材料的简单相加,缺乏写意精神的内化,使意象语言变得空洞。
意象风景油画所呈现的,并不是单纯对客观景物的描绘,也不是主观感受的堆砌,而是对西方绘画语言的再创造,这种再创造体现在造型表现形式与色彩绘画语言特征以及审美理念上,其内核是民族审美意识与东方文化。在绘画题材的选择上,意象风景油画突破形的禁锢,能够更直接地完成画家的情感代入,支撑画家精神的宣泄表达,将其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解构到中华民族特有的中式审美语境中,为中国油画创作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董希文.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J].美术,2003(7):55-58.
[2]吴作人.对油画民族化的认识[J].美术,1959(7):19.
[3]欧洋.我画意象油画[J].美术观察,1999(7):16-19.
[4]李美慧.油画创作中对画面意韵表现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12):26-27.
[5]翟勇.当代油画语言的意象审美建构[J].美术,2023(2):72-75.
作者单位:
安康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