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2023-12-27薛冰
薛冰
主题导语
理想是一个人奋斗的目标。崇高的理想可以让一个人生活得更加充实,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人生有限,如何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有了值得去奋斗、去坚守的理想信念,我们才能勇敢面对困难和挫折,调动自己的情感,挖掘自己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胡诗泽:不负青春,振兴乡村
胡诗泽是海南定安县次滩村里少有的“考出去”的大学生。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太好,他上大学的路费都是村民10元、20元凑出来的。2015年,胡诗泽放弃了在上海令人羡慕的工作,带着满腔热情回了乡,回到了次滩村。
落叶归根,这是中国人骨子里的观念。对于胡诗泽来说,这却仅仅是个开始。“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再造魅力故乡,就得发掘村里的支柱产业。”村里环境差,胡诗泽便教村民进行垃圾分类,发展生态种植;村里没有像样的产业,胡诗泽就帮助村里进一步扩大橘红种植规模,并将其远销到上海和杭州;村里无法住宿,胡诗泽便盘活村里民房,发展乡村民宿旅游……老村庄就这样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短短几年间,他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把挣来的钱投到村里的教育上,他想让全村的孩子学习更多的知识,有机会出去看世界。胡诗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回报村里当年对自己的恩情,也让次滩村这个曾经的贫困村走出了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早上有鸟儿在歌唱,夏天有萤火虫,到了收获的季节,村民们会将自家产的花生和芋头送给你……”胡诗泽谈论着如今在村里的生活,言语间透着自豪,“这是故乡的魅力,也是故乡独有的人情味儿!”他在村里另辟了广阔天地,也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素材解读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放弃大城市的生活,回到养育自己的小村庄,这说明人们的就业观念在慢慢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三农”问题,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加快了我们实现“中国梦”的步伐。现在的农村需要像胡诗泽一样的大学生,带着知识,学成归来,带领村民们踏上致富之路,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属于“新农人”的辉煌。
王承书:隐姓埋名担重任,攻坚克难赤子心
王承书是一位传奇女性。1930年,王承书被保送到燕京大学物理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留校任教。1941年,她只身前往美国密歇根大学攻读博士,期间与导师一起推导出“WCU(王承书-乌伦贝克)方程”,轰动世界。新中国成立以后,她与丈夫毅然放弃美国优渥的生活,决定回来报效祖国。1956年,他们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回国前,她暗下决心,“要服从祖国的需要,不惜从零开始”;回国后,她为了祖国发展隐姓埋名30年,书写了一个又一个传奇。
1958年,我国筹建了热核聚变研究室。当时这一技术在国内一片空白,王承书也从未接触过,但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说出了“我愿意”。她果断决定转行,放弃之前的成就,从此隐姓埋名,从零开始。经过两年的钻研,她成为了中国热核聚变领域的领军人物。
1961年,我国原子弹的研制进入攻坚期,但核心燃料高浓铀研究却进展缓慢。面对这一艰巨任务,王承书再次说出了“我愿意”。她带领团队进行深入研究,最后,交付产品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了113天,保证了原子弹的装料,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掌握高浓铀研制技术的国家。此时的王承书没有松懈,而是选择继续隐姓埋名,从事核事业研究。这一次,她仍然坚定地说出了“我愿意”。
王承书一生勤俭,却在临终前和丈夫将毕生积蓄毫无保留地捐给了希望工程。她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女功臣”。
素材解读
一次次从零开始,任劳任怨;一句句“我愿意”,无怨无悔。三十载别夫离子,一辈子肩负重托。
王承书放弃优渥生活,毅然回国,只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她投身高浓铀研究,不畏艰难,只因祖国急需突破科研难关;她隐姓埋名,不辞艰辛,只为继续为祖国的核事业贡献力量……她不忘初心、勇挑重任,只要国家需要,不惜从零开始;她无私奉献、敢于牺牲,捐出毕生积蓄,将自己的一切留给了祖国、留给了科学、留给了未来。
北大保安队:人生不该被定义
北大东区分队巡逻班保安员许永强特别喜爱书法,通过保卫部为保安员们开设的《书法实践》课程,系统学习书法技巧。每天利用晚间休息时间坚持练习,通过数百个日夜的努力奋斗,他不仅成为河南省青年书协、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并且在北京大学第三届“红楼杯”书画作品展中获得一等奖。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保安员娄福顺,为更好地配合博物馆的运营及文物管理工作,先后考取了消防行业职业技能资格证、危险物品库从业人员上岗证。北大附属幼儿园保安员张福军,入职时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通过自学,先后获得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合格证书、普通话水平测试一级乙等证书,通过了专科、本科共计29门课程,获得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士学位。
过去20年,北大保安队先后有500余名保安考学深造,有的考上了研究生,还有的毕业后当了大学老师。靠自己的努力不断进步、不断接近目标,每个人都可以成就一段不被定义的人生。
素材解读
再平凡的岗位,都可以作为成就人生的舞台。正是由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到了极致,才让“北大保安”成为“保安界的北大”。每一个平凡的人生都不该被定义,有理想就要为之不懈奋斗。
陈姝祎:去往边疆,
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在预定新兵役训练结束前,北京大学参军入伍的陈姝祎瞒着父母,郑重提交了《艰苦地区部队服役申请书》,申请前往边疆艰苦地区部队服役。陈姝祎出生于军人世家,儿时的她便在心里种下了参军报国的种子。
2021年,陈姝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政法学院。在校期间,她加入了北大法律援助协会,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帮助有需要的人。又到一年征兵季,为了实现心中的梦想,陈姝祎毅然參军入伍。“也许那里高寒缺氧,也许那里充满荆棘,但我知道,当兵报效祖国,就是要去最艰苦的地方,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陈姝祎说,这才是她最想要的青春,也是她无悔的选择。
素材解读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界因青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陈姝祎有理想,有追求,有志向,正是理想让她的精神天空更为辽阔,正是追求让她的青春画卷更为绚烂,正是志向让她的奋斗坐标更为高远。出身于军人世家的她,更能感受到军人肩上的责任担当,她将对家国的深情根植于心,化为参军报国的行动,去往边疆,去往军营,守护疆土,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