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格局瞻望

2023-12-27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赛事数字

韩 松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格局瞻望

韩 松

四川大学体育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访谈及归纳演绎分析方法,对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现实格局进行研瞻。研究认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是市场主体利用新型网络数字技术服务开发观赏性体育消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产业创新过程,对促进赛事产消总效用与赛事产业竞争力的均衡增长具有积极意义;为应对数字赛事经济发展衍生的共生关系问题,建议政府加强赛事制度设计、运动项目协会创建赛事交易平台、企业扩展赛事连接场景并协同营造数字赛事消费生态。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产业融合;数字赛事

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崛起与规范,实体经济行业互联网化使传统产业之间的分工内部化、网络化和精细化程度普遍加强[1],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势必在互联网化进程中重塑国内赛事市场分工结构和交易方式,助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互联网所产生的极化效应可以进一步完善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价值链,并拓展产业的空间链[2]。本文拟从产业融合视角对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现实格局进行研瞻,重点分析其基本涵义、潜在挑战及因应策略。

1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基本涵义

1.1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内涵

产业融合是在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前提下,由技术和需求驱动传统纵向产业结构加强横向联系的同时,形成具有新产业属性、新业态的复杂性产业网络系统[3],并且引发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产业创新过程[4]。在信息技术革命初期,由于产业融合的速度慢、程度低、范围有限,产业融合主要发生在电子通讯领域,而互联网技术服务的泛在普及与应用则为产业融合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形态与信息生产要素向实体经济各部门的不断渗透和扩散,从而加速一二三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改变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模式、产业业态和商业模式[5]。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不仅是体育产业的核心业态,而且还是实现数字经济与体育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领域。在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是由负责组织、运营、推广职业赛事、国际重大赛事、业余精品赛事、冰雪体育赛事等观赏性体育赛事的各类机构所形成的赛事产品生产者集合,互联网产业是由负责为用户提供互联网基础服务(IAP/ISP/ASP)、互联网内容服务(ICP)、电子商务服务(ESP)以及其他互联网服务与应用的各类机构所形成的互联网产品生产者群体[6]。近年来,随着以5G基站为代表的我国新型基础硬件设施建设效率逐步提升与国内体育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在“互联网+”赋能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催生更多新业态的影响下,农业、零售业与医疗业等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逐渐延伸出了农村电商产业集群、零售网络平台与区域性医疗云平台等新兴的产业业态[7-9]。与此同时,在体育领域基于赛事市场的开放性和数字市场的开源性,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是市场主体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量子互联网等新型网络数字技术服务开发观赏性体育消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产业创新过程。如图1所示,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通过技术渗透、产品交叉、业务重组、模式升级的创新路径,逐步实现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互联网产业的深度融合。

图1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内涵图示化

1.2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意义

自2015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传统行业都在向互联网迁移,形成新的平台、产生新的应用,带来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10]。由于我国人均GDP逐年上升和人民健康意识不断增强,体育产业因其关联性、绿色性、轻资产性等发展优势,很快成为“互联网+”浸润的热土之一,特别是“互联网+体育健身休闲”吸引众多投资商驻足,为消费者创造提供了诸如跑步APP、智慧场馆租赁服务、社区共享自助健身房等各类参与性体育消费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模式,彰显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向好态势。

相比之下,虽然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的颁布拉开体育领域“放管服”改革的大幕,使赛事市场因为进入壁垒和制度性成本降低而逐步成长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不健全、有效供给不充分、大众消费不积极以及总体规模不大(图2所示)等问题仍然十分突出,例如,2022年《福布斯》杂志公布了全球最具价值的体育经纪公司排行榜,前十榜单上无一中国的企业,可见目前我国缺乏极具世界影响力的体育经济公司,市场竞争力稍显薄弱。同时,本土化的稀缺性体育赛事资源供给依旧匮乏,国内的消费群体更倾向于关注国外的体育赛事,以至于大量的社会资本纷纷抢夺国外体育赛事的版权,长此以往将导致国内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市场的结构性供需失衡。加之,观赏性体育服务比参与性体育服务的生产流程更复杂、消费空间也更广,造成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不确定性更大;同时,由于互联网正从个人消费加速向社会生产和服务各领域扩展[11],而目前国内赛事市场的互联网技术和服务应用长期定位于C端的产品流通(如赛事信息发布和内容传播),相对弱化了在B端的产品研发(如运动员培养)、产品融资(如赛事招商)、产品制造(如竞赛组办)、产品交易(如技术孪生)等产业链分工环节的价值创造优势,导致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数字生产要素的颗粒度普遍细化不足,难以适应未来智能体育经济对高创新能力和高生产效率协同生态的要求。所以长远看来,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意义在于通过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赛事产消总效用与赛事产业竞争力的均衡增长。

图2 2015-2021年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健身休闲产业规模比较

2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潜在挑战

近年来,国内赛事市场发展备受政策支持和资本青睐,不仅各类互联网服务运营商相继涉足,而且许多职业体育组织、赛事推广企业、场馆运营机构以及运动项目协会等办赛方也愈加重视互联网技术、理念与赛事产消场景的交互融合,其已成为探索我国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中坚力量。尽管目前“互联网+体育竞赛表演”的创新潜力十足,但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市场分工结构性转换所面临的现实挑战是不容回避的,其演进的主要掣肘在于数字赛事经济发展衍生的共生关系问题。

2.1 追求生产效率与应对规模不经济的共生关系

由于赛事市场是由各种类型的观赏性体育赛事生产机构形成的纵向市场,而不同运动项目赛事、不同层级赛事生产者拥有的资源禀赋各异,虽然作为产业头部的职业赛事市场的整体生产效率优先提升,有利于示范性地带动两产业深度融合,从而促进整个赛事产业的规模扩大和产量增加,但个别办赛方也有可能迫于市场竞争程度加剧、产品创新周期缩短、连接服务技术升级、用户消费行为改变等压力,引起平均运营成本上升、规模收益减少等问题。因此,具体到每个运动项目、每个层级赛事的垂直细分市场,某个生产者在技术渗透、产品交叉、机构重组的先进经验或成功实践,例如,2023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湖南省体育局主办的湖南省第三届体育运动会,尝试通过“互联网+体育”的方式拓展体育赛事的产业规模、增强体育赛事的辐射效应,然而核心技术不成熟以及各区域间运营基础不平衡的问题,并不一定保证其短时间在整个业内能被精准推广和有效适用,表明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还难以实现规模优势。

2.2 推动交易效率变革与提升数字共治能力的共生关系

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德斯曾指出:互联网把生产者和消费者聚拢在一个对分散市场匹配技术的改进,并且具有提高所有市场参与者效率潜力的数字平台。可见,要全面推动赛事产品交易效率的系统变革,不能仅局限于屏幕终端市场,而必需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重塑政府部门、运动项目协会、办赛企业、媒体、供应商、用户等所有赛事市场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方式和专业化分工边界,建立一套基于数字平台的赛事创新治理机制。因为,如果没有赛事市场的数字协同治理能力提升,单靠信息系统和技术或是资本力量来推动赛事产品交易,促进两产业深度融合的结构转型就举步维艰,甚至会造成部分市场参与者的效益损失,譬如乐视体育的黯然退市。然而,建成高效、透明的数字共治体系并非易事,难以在一朝一夕实现。

2.3 强化学习成本管控与弱化互联网红利差异的共生关系

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演进中,虽然互联网技术应用提供了均等的受益机会,却不意味着用户从中的受益是均等的[12]。由于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展使接入数字鸿沟缩小、应用覆盖面增强,而且赛事内容信息传递型连接服务要求匹配的资本组合形态相对简单,只要投入开发赛事收视终端软件或应用程序就可以基本连通产消市场,因而此时赛事内容信息连接服务的学习成本较低,其盈利模式也比较容易快速复制和推广,市场主体从互联网红利中受益的差异并不明显。但是赛事内容信息共创型连接服务要求匹配的资本组合形态更加复杂,实现体育竞赛表演产业链的多点数字突破往往需要关联产业和企业的配合,因而此时赛事内容信息连接服务的学习成本激增,其盈利模式的拓展难度变大,从而影响赛事市场势力分布和进入机会,全面触发互联网红利差异。所以,如何在加强对赛事内容信息连接服务的学习成本管理和控制的同期,让更多的赛事市场参与者公平地从互联网红利中受益,将是体育竞赛表演产业政策需要关注的焦点。

2.4 优化赛事参与体验与提高消费者数字素养的共生关系

毋庸置疑的是,不论是赛事产品的生产效率、交易效率以及赛事内容信息连接服务的学习成本如何变化,互联网科技创新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重构体育消费端的用户逻辑、延展体育消费链的增值空间,因为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拓宽了体育迷去现场或在屏幕端观看比赛、浏览球员和球队资料以及购买相关商品的赛事参与界限,而且也通过人机交互、内容创建、智能硬件升级等数字化方式在重新定义消费者的赛事参与本质,例如,2022年巴塞罗那足球俱乐部借助Web3、元宇宙等方案,推出了巴萨数字空间增强了同球迷间的互动频率、NFLPA为橄榄球迷推出FanChain以太坊区块链加密货币来解锁后台视频并参与互动活动、NCAA与谷歌云合作创建赛事公共数据库与大型数字球迷平台、FCFL游戏通过GoPro和生物测定仪以及无人机让用户融入现实足球赛场、曼城俱乐部为足球迷提供可以实时感知球员触觉振动的多用途智能穿戴设备、NBA和美网公开赛为球迷提供场馆智能拍摄服务、NFL采用指纹识别购票入场技术等等,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球迷或粉丝的赛事参与度,进而可能打造出更加极致的体育消费体验。可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将为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深度参与以及享受数字赛事创新服务的机会,然而它同时带来了人工智能算法背景下的个性化定价[13]、消费者数据使用及隐私权转让[14]、数字体育消费不平衡不充分及市场监管缺失[15]等关涉数字社会消费者保护的新问题,所以提升消费者的数字素养以及在赛事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ICT的数字能力势必成为全球适应数字体育时代到来的共同选择和必要准备。但就目前我国情况来看,与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创新深度和发展速度相比,由于面临数字用户规模庞大且构成复杂、消费者数字素养和居民体育素养基础有待夯实、数字赛事发展提出更多的体育素养新要求等现实挑战,如何在全面提高我国消费者数字素养以及数字体育能力的基础上协同推动赛事创新数字化发展与消费者的情感共鸣,将成为决定消费者共享数字赛事经济发展红利的关键之举。

3 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因应策略

作为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的参与主体,政府、运动项目协会、企业(办赛企业、互联网服务企业及相关方)应该及时调整定位、明确战略方向、发挥市场机制,壮大互联网体育消费用户群体、促进数字体育消费提质升级,从而改善数字赛事经济发展困局,合力推动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的演进升级。

3.1 加强赛事制度设计,保障规模经济递增

政府通过加强“互联网+体育竞赛表演”的制度设计,从而降低其规模不经济的入市风险,激励赛事产品的生产积极性和创新性,扩大办赛企业的规模报酬递增空间。(1)政府应适时出台关于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的专项政策文件,制定推广针对各类运动项目赛事特点、不同层级赛事特点的数字体育市场开拓分类指导意见,加强对赛事内容信息服务和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实现赛事行业监管服务的精准化;(2)政府应继续推进赛事审批制度改革,创建开放透明的赛事公共服务数据资源库,建立“一站式”赛事督办的数字政务系统,建立健全体育部门与公安、交通、卫生、市政等赛事支持部门之间的智慧联席工作机制,实现赛事信息采集受理的高效化;(3)政府应积极引导市场主体参与探索数字赛事生产系统的底层架构,并对关键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研发进行补贴,扶持平台型赛事企业发展、鼓励赛事大数据共享和大算力决策、重视具备数字素养的新一代赛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实现赛事生产资源支撑的全域化。

3.2 创建赛事交易平台,打造数字治理枢纽

运动项目协会通过创建赛事资源的在线交易平台,从而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多边议价对话机制,降低赛事产品交易成本、提高用户参与收益,加快形成便捷化和去中心化的赛事数字共治体系。为此,运动项目协会既应确立体育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增强组织自信[16],又应重视自身业务运营的数字化转型,加快建设智慧化的赛事资源交易服务信息主脑:(1)针对生产者或机构会员,要实时发布有关政府购买赛事服务指南、赛事招商广告、体育场馆运维招标、办赛/参赛人员培训等赛事生产信息;(2)针对消费者或个人会员,要实时发布各层级赛事日程、票务预订、报名通道、观赛导航等赛事消费信息;(3)要开发和利用基于赛事资源交易信用体系的行业大数据库,完善跨项共享机制、丰富技术展示手段、打破行业信息孤岛。

3.3 扩展赛事连接场景,增速网络红利输出

企业通过扩展赛事内容信息共创型连接服务的应用场景,从而增强赛前统筹、赛时运营、赛后分析的数字化适应能力和管理水平,汲取多样性连接经验、改进学习成本转化率,加速赛事互联网红利的自发式包容性增长。(1)办赛企业(职业体育俱乐部/职业联盟、赛事推广公司等)在经营思维层面应主动接受技术赋能,在经营战略层面应全面发挥创新生产的积极性,在经营组织层面应不断提高赛事连接服务的聚合能力,在经营行动层面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和理念来辅助增强参赛选手竞技实力、优化赛制赛程设计安排、提升赛事产品生产效率:例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追踪、预测和提高职业运动员表现和健康状态,通过大数据及VR技术应用开展球队战术决策、球员训练分析,通过AR技术完善比赛执裁流程、优化赛事现场互动消费体验,通过云计算和区块链技术提供票务SaaS系统服务,通过物联网技术建立场馆物料流转体系等;(2)互联网服务企业(互联网传媒、软件公司等)应根据平台资源、液态组织和底层技术优势,一方面要加快基于赛事内容信息的增值业务开发,如通过赛事报道/集锦视频智能生成、VR/AR转播、赛事大数据分析/社交/电商/综艺/影视/电游/竞猜APP开发等途径,提高赛事流量的有效利用率和消费社群的用户黏性,另一方面要加快基于赛事内容信息的内生性技术突破与自主创新,如通过研发智能观赛的软硬件设备、创办兼具专业性和娱乐性的业余精品赛事、参与建设智慧场馆等方式,降低数字连接半径、提升内容集聚能力、重构连接者与生产者/企业与用户的商业关系。

3.4 营造赛事消费生态,促进数字能力发展

政府、运动项目协会和企业通过共同营造良好的数字赛事消费市场生态环境,从而打通赛事产品生产端与消费端互通融合的数字化渠道,提高消费者对互联网体育服务的获得感和满意感,为数字时代个体素质能力发展提供基础[17]。(1)要善用互联网技术打造数字赛事产品,创新体育赛事消费服务模式:①建立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职业体育赛事线上运营机制,促进大型体育赛事的内容创新和服务升级,充分扩展线上消费便捷、时效的优势[18];②完善体育赛事的网络直播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新颖化、智能化的线上观赛互动服务,强化付费视频与线下赛事消费的协同作用,不断提升数字体育消费情感价值;③充分考虑终端用户的体育消费能力、特征和社会层次,结合新型网络数字技术有针对性地设计和丰富赛事产品层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数字消费需求。(2)要扩大对数字赛事消费市场监管的广度与深度,促进消费者福利提升:①加强赛事公共数据的提供和管理,通过构建竞争性政策促使大型平台公司开放更多的企业数据,降低不同赛事服务运营商之间切换和多平台接入的壁垒,让消费者可以自由获取赛事数据的访问权、使用权等,提升数据共享程度;②加强数字赛事经济的市场行为准则制定和执行,通过探索新的监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数字体育市场集中的趋势并阻止占主导地位的公司从事明显的反竞争行为,明确市场主体及其用户之间可接受的行为,实现办赛企业创新发展和消费者受惠的综合目标;③加强线上体育消费保障机制,通过制定消费者数据保护规则来维护赛事转播与付费在线消费的基本权益,防范个人数据及隐私信息的泄露和滥用,提升消费者数据权利。(3)要引导形成合理的数字赛事消费预期,提高消费者的数字资源使用能力:①注重体育赛事线上推广与线下活动相结合,利用互联网体育服务模式多、覆盖广、频次高、精准化等特点加强体育消费的正确宣传引导,统筹提升数字用户的体育素养和体育用户的数字素养;②构建多元系统的数字赛事发展格局,探索将提升消费者数字体育素养作为未来国家体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开展数字技术对体育素养影响、体育教育和赛事数字化创新等理论与实务研究,做好政产学研联动,增强数字体育服务全流程透明度,倡导绿色健康的数字赛事消费观念。

4 结 语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坚持融合发展的基本原则,强调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与互联网产业深度融合。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因应体育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趋势,是市场主体利用新型网络数字技术服务开发观赏性体育消费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的产业创新过程,能通过提升体育竞赛表演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来促进赛事产消总效用与赛事产业竞争力的均衡增长。为积极应对数字赛事经济发展衍生的共生关系问题,建议政府加强赛事制度设计、运动项目协会创建赛事交易平台、企业扩展赛事连接场景并协同营造赛事消费生态。虽然本文从定性研究视角对体育竞赛表演产业互联网化进行了初探,但尚未运用量化方法对其影响因素、水平测度等实证问题进行分析,这既是不足之处,也是后续研究的方向。

[1]胡永佳.从分工角度看产业融合的实质[J].理论前沿,2007(08):30~31.

[2]鲁志琴,陈林祥,沈玲丽.中国体育产业数字化发展的趋势、挑战与应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23,49(03):35~41.

[3]许韶立,肖建勇.论产业融合的误区与演化过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0(05):76.

[4]Hacklin F., Raurich V., Marxt C..Implications of technological convergence on innovation trajectories: the case of ICT industr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5, 2(03): 313~330.

[5]李晓华.“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理论基础[J].经济纵横,2016(03):57~63.

[6]刘茂红.中国互联网产业组织实证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7]王 坤.“互联网+”时代我国农村电商产业集群发展问题研究[J].农业经济,2021,412(08):125~127.

[8]王 静.多维视角下零售业转型中的社区空间拓展[J].商业经济研究,2021,833(22):42~45.

[9]张瑞利,王 刚.“互联网”医疗服务供给:模式比较及优化路径[J].卫生经济研究,2022,39(03):32~37.

[10]姜奇平.创新发展新机遇—走互联网与传统产业融合之路[N].人民日报,2014~04~03.

[11]兰建平,徐运红.中国数字经济理论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7.

[12]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等.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100.

[13]李 毅,李振利.数字经济背景下对消费者实行个性化定价违法边界的研究[J].社会科学,2020,(02):119.

[14]李向阳.数字经济产业集中度对消费者福利的影响研究[J].社会科学,2019(12):47~48.

[15]马晓卫,任 波,黄海燕.互联网技术影响下体育消费发展的特征、趋势、问题与策略[J].体育学研究,2020,34(02):69.

[16]何 强.技术治理逻辑与行动策略选择—基于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历程的考察与审视[J].体育科学,2019,39(04):96.

[17]王佑镁,杨晓兰,胡 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03):24.

[18]张瑞林,李 凌.“赛事链”溯源:职业体育赛事消费行为模式的影响效果[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2):50.

The Prospect of Internet-enabled Competitiv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HAN Song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China.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expert interview and induction&deduction analysis, this article has analyzed the prospect of the internet-enabled competitive sports industry in Chi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ntegration is an incremental industrial innovation process promoted by the new network digit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in order to develop new products, new businesses and new models of ornamental sports consumption, which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boosting the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nd productive consumption of utility. Facing the challenge of the digital competitive sports economy,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top-level design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the sports association should build the competitive sports trading platform, the enterprise should expand the connection scene of it and jointly create a good digital competition consumer ecology.

Competitive sports industry; Internet based; Industrial integration; Digital sports events

1007―6891(2023)06―0020―04

10.13932/j.cnki.sctykx.2023.06.05

2022-12-30

2023-07-17

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TY065)。

G80-052

A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赛事数字
本月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高校课外体育竞赛对大学生健康干预机制的研究
赛事赞助沟通对感知匹配的影响
成双成对
陕西省体育竞赛表演产业的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