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2023-12-27王一黔陈马强郭赤环

四川体育科学 2023年6期
关键词:运动队全运会区县

李 军,谢 晖,王一黔,陈马强,郭赤环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研究

李 军,谢 晖,王一黔,陈马强,郭赤环

重庆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重庆,40005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探讨重庆市1997年直辖以来竞技体育改革与发展概况。研究认为,根据市情调整发展战略、改革训练及竞赛体制、加大专项经费投入、坚持场馆设施和人才队伍两手抓、建立多元化全运备战体系等是重庆直辖后竞技体育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竞技实力总体较低,与直辖市地位不匹配;竞技水平提升较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等是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此提出,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同步发展;实现主城与区县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加强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设;着力解决运动员招生、选材与退役安置等问题以实现重庆竞技体育更好更快发展,助力体育强市建设。

重庆;竞技体育;改革经验;未来发展

直辖市是我国重要的省级行政区,由中央直接管辖,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特殊地位。1997年重庆成立直辖市后,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如今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中都具有显著地位。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竞技体育曾经面临底子薄、起步晚的窘境,经过20多年的积极探索,竞技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竞技综合实力仍较低,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在国内所处的位置是不相适应的。当前正值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时期,重庆竞技体育又将面临新的发展任务,同时也必将作出新的发展决策。为此,认真总结直辖以来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经验和存在问题,为新时期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制定新战略、寻求新突破提供理论参考。

1 重庆竞技体育改革发展的主要路径

1.1 根据市情及时调整发展战略

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是根据重庆市竞技体育实情,对未来竞技体育发展作出的全局性规划。直辖前,重庆是四川的一个单列市,竞技体育的主要任务是向四川省培养和输送体育后备人才,主要目标是参加全国城运会和四川省青少年运动会;1997年直辖后,重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竞技体育的目标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重庆市体委为此提出了“竞技体育必须迅速从城运战略向全运战略转变并与国家奥运战略相衔接”的工作指导思想[1],为后续竞技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根据重庆竞技体育的新任务,统筹规划,科学制定了各个时期的具体目标和远期目标,战略调整为重庆竞技体育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1.2 稳步推进训练体制改革

直辖前,重庆竞技体育围绕“城运会”战略,坚持“从小培养,打好基础,系统训练,逐步提高”的训练方针;直辖后,根据“全运会”新目标,及时提出了“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培养精品,形成优势”的发展思路[2],并及时对训练机构和项目进行了调整。(1)首先,建立市级直属训练单位。根据竞技体育发展需要对原有的训练单位进行了重新规划和整合,建立了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重庆市体育运动学校直属训练单位,后续又成立了重庆市竞技体育训练中心、举重、武术、射击、棋牌、篮球、足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等专项管理机构。(2)调整市优秀运动队。重庆市原有田径、羽毛球、柔道、足球、篮球、举重、射击、射箭和棋类共9支优秀运动队,直辖后新增网球、跆拳道、拳击、武术、蹦床、跳水、摔跤7个项目,使得优秀运动队达到16个。根据全运会和奥运会参赛任务,确定田径、跳水、举重、跆拳道、羽毛球、拳击、射击、武术和足球为重点发展项目[3]。(3)规划区县竞技体育项目布局。在重庆市体育局统一规划下,各区县竞技体育按照“因地制宜、保证重点、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重点发展优势特色项目。直辖后,在各区县共设置了一类重点班6个项目、二类重点班10个项目以及其他项目73个训练点,布局了体育项目传统学校120余所[4]。建立以市级优秀运动队为一线、市级体校为二线、区县体校为三线的训练体系,训练结构和层次衔接更适应重庆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1.3 不断加大体育经费投入

直辖后,随着竞技体育一系列改革的逐步实施,重庆竞技体育发展需求日益增长。同时,重庆市财力的增强以及国家对重庆市政策和经济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体育的财政投入也随之增加。图1显示,1997年重庆市体育事业经费仅为2338万元,2006年上升到15 284万元,10年间增长了6.5倍,而2018年达133 631万元,20年间增长了57倍,2021年增加到182 547万元,增长幅度惊人。结合重庆市人口数量,1997年人均体育经费投入约为0.95元,2000年为1.38元,2005年增长到6.58元,2010年为14.05元,2015年为41.48元,2020年达45.69元,20年间增长了近50倍。当然,体育经费包括体育事业费和体育基建支出,由于每年的基建项目和规模不同,由此每年的经费投入也略有变化,但总体上呈增长态势。

注:数据来源于1997-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其中2022年数据引至重庆市财政局市级公共预算公告。

图1 1997-2022年重庆市体育经费投入统计图[5]

1.4 不断加强体育场馆设施建设

体育场馆、训练器材等硬件设施是竞技体育开展的基本条件。直辖后,重庆体育场馆设施逐步得到改善:(1)翻建和修建市级体育场馆。1956年修建的重庆市体育场(大田湾),是新中国最早的甲级体育场,建成后承担了重庆市的大型赛事任务,1999年至今进行了3次翻新及配套设施改造,如今已面向群众开放,使其继续发挥应有的功能。同时,规划修建了重庆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该中心占地1350亩,其一流的场馆和服务设施能够满足国际、国内体育竞赛需要,2004年竣工后成功举办了一系列大型体育赛事活动,发挥了特有的功能。(2)完善各训练单位场馆及器材设施。对专业运动队来说,竞技水平与训练条件密不可分,落后的训练条件必将阻碍竞技体育的发展步伐。为此,重庆市体育局立足眼前,从长计议,完善了各基地场馆和器材设备,保证了优秀运动队及后备梯队的训练需要。(3)规划和兴建区县体育场馆设施。直辖之初,重庆市各区县体育场馆设施数量不足,功能不齐备。统计显示,2005年28个区县仅有体育场12块、体育馆17座、游泳池10个。2017年按照一区县一场、一馆、一池的配置要求,40个区县中只有7个设施不齐全。截至2022年底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4.53万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7m2,较好地满足了运动员训练和群众体育锻炼需要。

1.5 高度重视竞技后备人才培养

后备人才培养是竞技体育发展的核心内容,重庆市竞技后备人才主要由优秀运动队、市级体校、区县业余体校组成。结合我国竞技人才培养“金字塔”模式,国际级健将是技术水平最高或运动成绩最好的运动员,能在重大国际比赛中争金夺银。表1显示,1997-2022年间,重庆共培养国际健将33人,但每年新增的人数均未超过5人;健将、一级、二级运动员分别为585人、5768人和28084人。从竞技后备人才配置来看,国际健将、健将、一二级运动员数量之比约为1:18:1025,表现出高水平运动员数量少,成材率不高,人才资源浪费较严重等特征[6]。但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重庆市在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上采取了有力措施,特别是在田径、拳击、摔跤、跳水、跆拳道、羽毛球等优势项目上,保证了后备人才应有的规模。

表1 重庆市1997-2022年各等级运动员数量统计表

注:等级运动员为当年发展人数,数据来源于1997-2022年《重庆统计年鉴》,其中2022年数据来源于重庆市体育局网站关于申报一级和二级运动员的通知统计。

1.6 逐步实施竞赛体制改革

直辖前,重庆共举办了8届市运会和3届市青运会,且成年组、青少年组分开举办,直到2003年才成功举办了直辖后的第一届市运会,首次将成年组和青少年组合并举行,形成全市规格最高、水平最高的综合性运动会。随后,分别于2007年、2010年在主城区又顺利举办了第2、第3届市运会,在科学发展观引领下,重庆竞技体育取得了长足进步,通过市运会进行了集中展示。第4、第5届运动会分别于2012年、2016年在万州和涪陵举行,开创了市运会在主城区以外举办的先例,起到了促进重庆区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主城与区县竞技体育协同发展的目的。原定2020年在永川区举行的第6届市运会,受新冠疫情影响,推迟到2021年上半年举行,在项目设置上以全运会项目和重庆市优秀运动队项目为主,并根据未来发展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可见,直辖后,建立健全以重庆市运会为核心的竞赛体系,既检验了训练成效,又充分发挥了综合性运动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多元功能。

1.7 建立多元化全运会备战体系

直辖后,重庆市竞技体育坚持与时俱进,积极探索,随着第13届全运会全面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进一步拓展多元化全运备战模式,调动更广泛的力量参与备战工作,提升备战水平,重庆市体育局大胆改革创新,建立了“专业+职业+区县+高校+社会”的多元化备战体系,与沙坪坝区、巴南区、九龙坡区、渝北区和西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师范大学、重庆理工大学、重庆文理学院、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等单位共建艺术体操、橄榄球、空手道、马术、沙滩排球、击剑、柔道、网球、足球等多个项目的市级优秀运动队,备战第15届全国运动会[7]。多元化全运备战模式国内其他省市也在进行积极探索和尝试,重庆市体育局与区县政府、高校、企业合作共建优秀运动队,搭建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平台,改变了过去竞技体育单纯依靠体校、体工队的做法,有理由相信重庆市多元化的全运会备战策略会取得成功,达到预期效果。

1.8 以坚持国家“奥运战略”为最高目标

直辖后,重庆市始终坚持国家的“奥运战略”为最高目标,为国家队积极培养和输送人才。2000年悉尼奥运会,羽毛球运动员陈林是首个代表重庆市参加奥运会的运动员,但在混双比赛首轮便遭淘汰;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瑛慧和王丽娜两人分别参加女子链球和三级跳远比赛,虽然均未能挺进决赛,但充分展现出重庆田径项目的较强实力。表2显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重庆运动员获得了首枚奥运奖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李雪芮夺得了羽毛球女子单打金牌,实现了重庆直辖以来奥运金牌零的突破;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重庆健儿取得了3枚金牌的优异成绩;2021年东京奥运会取得了3金1银1铜,是近四届奥运会中取得的最好成绩。有理由相信,将来重庆市运动员在奥运会的赛场上将取得更多的优异成绩,为国家赢得更多的荣誉。

表2 重庆市运动员参加夏季奥运会奖牌统计表

2 重庆竞技体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2.1 竞技实力总体较低,与直辖市地位不匹配

表3 重庆市参加历届全运会成绩表

全运会是国内竞技体育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赛事,全运会成绩是评价各地区竞技体育的重要指标。1997年重庆作为直辖市首次单独组团参加了第8届全国运动会,尽管“举旗亮相”并未“旗开得胜”,但3银3铜和总分第33名的成绩也算是一个新的起点。表3显示,重庆从第9届全运会开始每届都完成了夺金目标,目前共取得了15.5枚金牌。全运会上获得奖牌数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该地区代表队中顶尖竞技水平团体的规模,奖牌越多说明较高的竞技水平的项目越多,拥有的顶尖运动员越多[8]。整体上看,重庆市缺项较多,具有高竞技水平的单项较少,竞技队伍中全国顶尖水平运动员团体的规模与其他省市差距明显。

表4显示,第8-14届全运会上,重庆和北京、上海、天津三个直辖市取得的竞赛成绩无法相提并论[9],金牌和奖牌总数排名都存在极大差距。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起步晚、基础差、整体竞技实力不强是不争的事实。新时期,必须要找准制约重庆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制定未来发展的新战略,做到“跳出重庆看重庆竞技体育”,当然也要立足市情看重庆,更要拓宽视野看西南、看中国,实现重庆竞技体育重拾升势,更快发展。

表4 四个直辖市全运会金牌与奖牌总数排名表

注:2017年第13届全运会取消各省市金牌和奖牌排名。

2.2 竞技水平提升较慢,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协调

经济与竞技体育发展存在相互促进关系,对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0]。直辖后,重庆在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领域发展速度相对较快。图2显示,重庆GDP总值1997年仅为1525.26亿元,2003年增长到2615.57亿元,2012年达11595.37亿元,2018年为21588.81亿元,已经突破两万亿,2022年为29129.03亿元,虽然与同期广东、江苏等经济大省以及上海、北京等直辖市相比差距甚大,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GDP增长率是相对于前一年的数值增长百分比,直辖后重庆市各年份都保持较高的GDP增长率。反观重庆竞技体育,其发展理应与经济同步、协调,但事实并非如此,全运会成绩始终处于全国下游水平,而且提高幅度不大。由于竞技体育的经费主要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所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继续加大经济投入提升竞技体育水平是必然选择。

注:数据来源于重庆市统计局网站(热点数据2023-05-06)。

图2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GDP及同比增长率一览图

3 新时期重庆竞技体育发展对策

3.1 坚持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同步发展

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三者之间互为依存,相互促进。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竞技体育取得了一些成就,也暴露出较多问题,当前任务依然是选准项目重点突破,加大经费投入,完善训练设施,组建高水平教练员队伍,进行科学训练。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相比开展相对较好,随着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群众健身意识不断增强,健身氛围日益活跃,近年来在社区、学校、农村、企业等修建了大量运动场馆及配套设施,较好地满足了群众体育的发展需要。而重庆体育产业则主要依靠体育彩票发行,形式比较单一,未形成产业链,但从经济发展速度来看,重庆体育产业的市场和潜力巨大,特别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及成渝体育产业联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当然,只有竞技体育水平提高了,带动群众体育深入发展,体育产业发展规模才会不断壮大。

3.2 实现主城区与区县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重庆是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显著特点是“大城市带大农村”,体育事业发展总体上不均衡,主城、区县体育资源差异较大。优秀运动队和市级体校的一、二线队伍都在主城区,区县大都是业余体校和传统项目的三线队伍,由于历年来体育专项经费大多数投向主城一、二线队伍,区县三线队伍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区县后备人才数量萎缩、培养质量下降。直辖之初重庆竞技体育曾面临两大难题,是全力完成全运夺金任务还是重视基础培养自己的后备人才,如果通过运动员引进交流去完成比赛任务,最终也没有属于自己的优秀人才;但一味的埋头苦干到了重大比赛成绩不理想,又难以去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为此认为,新时期重庆竞技体育必须要统筹主城和区县协调发展,坚持两手抓,既要打基础,大力发展区县体校;也要适当引进人才,扩展优秀运动队。

3.3 加强高水平教练员队伍建设

直辖后,重庆竞技体育长期面临优秀运动队高水平教练员缺乏,区县业余训练教练员数量不足等突出问题。出现该情况,(1)由于过去重庆不具备吸引大量外省市优秀教练的条件和环境;(2)运动员退役从事教练员工作需要参加重庆市公招考试入编,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难上加难,很难进入区县基层从教。新时期,重庆竞技体育进一步加强教练员团队建设是当务之急,有计划地培养、提拔、引进一批优秀教练员,才能更好地改善当前优秀运动队教练员配置。对于区县教练员缺乏的问题,如果能出台专门的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岗安置入编政策,将是两全其美,既解决了区县教练不足及退役运动员安置的问题,又能为运动员成为优秀教练员提供磨炼的平台和机会。

3.4 高度重视后备运动员招生、选材和退役安置问题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众多家长都渴望自己的子女学习好文化知识,而不希望终身从事体育这一职业,导致基层体校招生越来越难,即使加入了体校训练也不愿意再进专业队,而是让孩子以体尖生考取体育传统重点中学,将来以特招的方式考取理想的大学。当前重庆市优秀运动员数量少,除了招生困难导致后备人才不足外,与过去落后的选材方式也密切相关。近年来,重庆市各级选材刚形成网络系统,市、区县、乡镇之间建立起了一条传送信息的科学体系,但和广东、上海、辽宁等相比,科学选材仍然缺乏深度和广度。重庆市优秀运动队中,二线和一线队伍淘汰率较高,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运动员退役安置是较难于解决的问题,直辖后,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制定了《重庆市退役运动员自主择业经济补偿办法》,努力为退役运动员再就业搭建平台。2005年以前,绝大多数退役运动员选择自主择业,但由于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技能不突出,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2007年起绝大多数退役运动员不再选择自主择业,又出现了退役运动员的积压。今后,惟有解决好退役运动员的有效输出,才能保证后备人才的良性输入。

4 小 结

1997年直辖以后,重庆竞技体育围绕转变战略,确立重点,实现突破的基本方针,立足重庆体育实情,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训练与竞赛体制,运动员培养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尝试,力求寻找一条适合重庆市情的竞技体育发展之路,经过20多年的努力,重庆竞技体育得到了较快发展,全运会、奥运会比赛成绩有所提高,但整体实力依然不强。新时期,为建设体育强市,实现西部体育崛起,重庆竞技体育依然任重道远,认真规划,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教练员团队建设,继续做好运动员自训、引进等工作,才能实现重庆竞技体育更好更快地发展。

[1]重庆市体育局编纂.重庆市志(体育志1986-2005)[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88.

[2]重庆市体育局编纂.重庆市志(体育志1986-2005)[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89.

[3]高民绪,邵金艇,等.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2):22.

[4]重庆市体育局编纂.重庆市志(体育志1986-2005)[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392.

[5]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重庆统计年鉴(1997~2022)[M]. 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7~2022.

[6]李 军,刘 炜.贵州省竞技体育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07):63.

[7]重庆市体育局网站:http://tyj.cq.gov.cn/.

[8]古成龙,彭远志.重庆市直辖后历届全运会比赛成绩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14(06):59.

[9]程红伟,夏思永.重庆市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科学咨询,2012,28(10):8.

[10]谭 赟,石文韬.重庆市竞技体育发展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5(05):153~154.

[11]重庆市统计局网站:https://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rdsj_55470/.

Research 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itive Sports of Chongqing Since 1997

LI Jun, XIE Hui, WANG Yiqian, et al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Through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mathematical,this paper makes analysis on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in Chongqing since 1997.The result shows that adjusting development strategy, reforming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system,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funds,adhering to both facilities and talent team, and establishing a diversified system of preparation for the National Games were the main measures for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fter being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The main problems are that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strength is low, which does not match the status of the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he slow promotion of the competitive level and the incongruity with the spee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competitive sports,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and mass sports, realiz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ompetitive sports between the main urban areas and countie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level coaches, and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enrollment, selection and retirement of athletes.

Chongqing; Competitive sports; Reform experience; Future development

1007―6891(2023)06―0016―04

10.13932/j.cnki.sctykx.2023.06.04

2022-06-21

2023-08-24

G80-051

A

猜你喜欢

运动队全运会区县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中学创办二线运动队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内蒙古高校运动队培训机制研究
区县电视台如何做好重大赛事报道
集体性项目运动队的集体效能及其培养
山西省高校健美操运动队现状及发展研究
北京:上游水质不合格 下游区县将收补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