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

2023-12-27王会红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实际操作生产工艺污染源

王会红

(临沂瀚海环境咨询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00)

引言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注重对污染源强进行确定就可以更好地把握项目实施可能引发的污染问题,并根据掌握的信息对项目实施工艺及流程进行优化,在实现对产排污比有效控制的基础上,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环评工作中对污染源强确定还不够重视,对环评工作的重点内容把握不足,这无疑会对环境影响因素评价分析结构和后续的污染防治工作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需要加强环评污染源强确定工作研究,并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和环保需求,全面进行污染源强分析确定工作,取得减少污染物产排量和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效果[1]。

1 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的重要性

1.1 有效地把握项目的污染源

环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对人为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论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治措施,将这种人为活动带给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然而一些项目的实施,比如化工项目,势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这时候注重对污染源强进行确定,就可以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水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实现对各类污染源的有效确定,并为后续各类污染物产排量计算和防治措施制定打下良好的基础。

1.2 汇总污染物产出的排放量

由于项目实施可能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因此要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方案,就要对项目实施产生各类污染物及产排量情况进行汇总计算,这样才能够对相应物料配置、工艺优化等进行合理调整,使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处于可控稳定状态。在进行污染源强确定工作以后,就可以根据实施项目具体情况,对其建设运行三废产生源强及排放情况进行计算,在汇总出各种污染物的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以后,就可以从物料平衡角度入手进行科学配置,使之在满足工艺运行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环保效果[2]。

1.3 促进污染防治工作

环评工作主要是为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所服务。特别是在明确各类污染源及产生排放情况以后,就可以制定极具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使这一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和切实解决。在确定污染源强以后,就可以根据污染源强产生量、排放量等分析情况,将之与同类型的项目进行对比,然后从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等层面入手,提出合理的工艺改进、清洁生产、循环利用等措施,使各类污染物产排量急剧减少,由此实现对环境的有效保护和项目稳定持续运行。

2 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的工作流程

2.1 污染源的识别

在对污染源进行识别时,最好可以结合行业特点,并从所有工艺、装备类型等角度入手,对可能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物、噪音等污染物的场所及环节进行细致梳理与分析。针对分析结果也要根据相关技术导则,对行业的重要污染源进行详细地说明。这里以废气污染源类型为例,按照污染源形式,可以将之划分为点源、面源、线源等类型,按照排放特性可以分为连续排放源和间歇排放源两种,按照排放状态则可以分为正常排放源和非正常排放源,这些内容都要在污染源说明中体现出来[3]。

2.2 污染物的确定

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国家和地方颁布的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对污染源相关污染物进行确定。针对出现的没有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情况,就可以参照类似产排污特性的相关行业排放标准,对废气、废水等相关污染物进行确定。

2.3 明确污染源强的核算方法

对环评中的污染源强进行确定,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实测法、物料衡算法、产物系数法等。实际操作要先了解不同方法的适用对象、计算公式和核算要求,然后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污染物特性等,对污染源强核算方法进行选择与确定,以保证实际工作的质量。

2.4 进行结果汇总

在完成污染源强确定工作以后,也要对所得结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更好把握污染源、污染物、源强等情况,进而为后续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

3 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存在的问题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对污染源强进行确定,还暴露出以下问题。

3.1 重视程度不够

要促进环评工作科学有序的完成,并对实施项目污染控制和环境保护产生深远的影响,就要对污染源强确定引起高度重视。但是实际操作中,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环评其它工作上面,忽略了污染源强确定,即便有所关注也多体现在污染源识别和污染物确定上面,这会对污染源强核算分析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2 内容把握不准

在准确把握污染源强分析重点内容以后,才能促进该项工作有序地进行,并极大保障该项工作的质量。然而从实际来看,环评中污染源强分析重点落在生产工艺上面,没有将产能匹配分析、污染源产排比分析等内容纳入其中,后续进行污染源强核算及结果质量也会遭受影响,需要结合实际进行优化完善[4]。

3.3 核算方法选择不当

在对污染源强进行确定时,可以采用的分析核算方法有很多,比如上述提到的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等。但是具体操作中却存在没有项目实际情况和产污排污特点进行合理地选择,非常不利于对项目执行污染源及产排量进行核算与确定,对后续的优化改进工作也会遭受到不良的影响。

3.4 改进措施没有得到落实

由于对污染源强确定以后,可以更好地促进污染防控和环境保护工作,但是实际操作中却发生了改进没有深化落实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没有结合污染源强确定分析所得结果,对实施项目涉及到的工艺技术、设施设备等进行统筹考虑与分析。还需围绕污染物产排量情况,制定合理的优化改进措施,取得较好的减少污染物排放效果[5]。

4 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的工作对策

4.1 提高思想认识

在深刻认识到污染源强确定的重要性以后,就可以在实际环评工作中体现出来。实践中,一方面,可以采用组织工作会议的方式,让环评工作人员参与进来,并在会议上细致说明污染源强确定在整个环评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深化环评人员对污染源强确定的思想认知程度以后,后续的项目环评工作就可以将污染源强确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执行。另一方面,则是借助现代多媒体宣传手段,对污染源强确定的实质内涵、重要作用、实施流程等进行广泛地宣传,方便环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深入地了解,做好环评工作,对污染源强确定落到实处。

4.2 明确环评分析的重点

要保证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工作的效果,就要对污染源强确定分析重点内容进行细致把握。

4.2.1 生产工艺分析

由于污染物的种类和排放量受工艺生产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在进行污染源强确定工作时,就要对生产工艺分析引起高度重视。实际操作可以从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两个角度入手,对采用生产工艺进行细致分析,执行时,要注意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下的生产工艺,无论是操作单元,还是设施设备,要求都有一定的差异,并且实际运行使用物料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加强这些内容分析以后,就可以准确把握生产工艺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针对产生的污染物种类、含量等也能全面系统化的了解[6]。

4.2.2 产能匹配分析

对项目的污染物排放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这一过程十分复杂,比如我们想要知道污染物的最大排放量,实际操作就要结合项目所有设备的总产能进行分析。这时候环评人员就可以借助设备自身生产批次、负荷容量等,对重要设备的最大产能进行确定,在联合同类产品方案联合分析以后,就可以对污染物最大排放量进行计算与确定,进而为相关设备选择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提供有力信息支持。

4.2.3 污染源产排比分析

产排比研究是环评中污染源强确定的一个重要参数,实际作业要对工艺流程进行充分的考量,然后结合水平衡、物料平衡等内在联系,获得更为精准的数据信息。同时,污染源产排比分析,要将重心落在项目运营期上面,执行时可以对污染源产排数据进行大量地统计,并根据污染物的频率、浓度等进行分类别和分单元排列,以此实现对项目运营期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有效预测,后续防控治理也会更有针对性。

4.3 采用有效的方法

在上述中已经提到,环评中对污染源强进行确定,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很多。

4.3.1 实测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自动监测或手工监测数据的现有污染源强核算。这里以自动监测为例,实际运用需要对自动监测系统进行安装,并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进行联网,以方便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获取与传递。

其核算分析公式为:

其中Dj表示核算时段内主要排污口第j项污染物的实际产生或排放量,单位为t。Cij表示第j项污染物在第i小时状态下实测平均产生或排放浓度,单位为mg/m3。Qi表示第i小时状态下干排气量,单位为m3/h。t表示核算时段内污染物排放时间,单位为h[7]。

4.3.2 物料衡算法

这种方法在发酵废气、罐区废气及现有建设项目无组织废气污染物核算中较为适用。实际操作要先对拟建项目可取工程设计数据进行选取,然后从污染物产生量角度入手,对设备排放口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量与投料量进行确定,最后通过公式得到投料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的产生量。

其中Di表示投料过程挥发性有机物i的产生量,单位为kg。Pi表示温度为T的条件下,挥发性有机物i的蒸汽压,单位为KPa。V表示投料量,单位为m3。R和T分别表示理想气体常熟和充装液体的温度,单位分别为mol和K。Mi表示挥发性有机物i的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4.3.3 类比法

在有效了解实施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后,就可以类比符合条件的相关行业工程项目,并借助这些工程项目的有效实测数据进行核算。执行时要注意燃料、辅料类型中相同成分差异不能超过20%,并且锅炉类型和规模等级也要保持相同,针对出现的差异情况也要控制在30%以内,另外对于污染控制措施脱除效率也不得低于类比对象,这样才能保证结果准确性[8]。

4.4 提出改进措施

由于在环评中进行污染源强确定,其主要目的就是把握污染源和污染物产排量情况,为后续控制治理提供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完成该项工作以后,就要根据所得结果,对项目实施可能产生污染问题进行防控与解决。在实际操作中,要先了解分析项目污染源强产生量、削减量和排放量,然后从生产工艺、生产流程等角度入手,提出科学合理的项目工艺改进策略及建议,以取得较好的污染物产排控制效果。

5 结语

各种工业项目的实施,对周围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非常不利于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在围绕这些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就可以对项目实施污染源进行有效精准的识别,然后根据提出的相关环保要求,对项目实施采用的生产工艺、操作流程等进行优化调整,在推动项目有效实施的同时,其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也会减小。在整个环评过程,需要污染源强确定引起高度重视,并在有效了解项目实际情况以后,落实生产工艺分析、污染源产排比分析等工作,然后利用实测法、物料衡算法等对污染源强进行核算,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提出优化改进措施,极大减少相关污染物产排量,所提出的环保要求也能有效满足。

猜你喜欢

实际操作生产工艺污染源
掺混肥料生产工艺的改进
D10mm热轧带肋钢筋五切分生产工艺开发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基于污染源解析的空气污染治理对策研究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生物有机肥料及其生产工艺
看不见的污染源——臭氧
职业学校机械专业一体化教学探究
模糊综合评价法应用于项目后评价的模型构建与实际操作
试论体验性学习实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