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林县杉木采伐及更新技术探讨

2023-12-27李明刚

乡村科技 2023年18期
关键词:伐区伐木杉木

李明刚

广西百色三好林业咨询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西林分公司,广西 百色 533500

0 引言

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属柏科杉木属高大乔木,原产于我国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等地[1]。杉木具有生长速度快、根系粗壮发达、萌芽能力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有大面积的栽培[2-3]。林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西林县实现林业总产值31.2 亿元,占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2.13%,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8.79%;西林县全年木材采伐总量为48.97万m3,其中杉木采伐量为16.15万m3[4]。根据西林县林业局发布的《西林县2022年第四次林木采伐指标拟发放工作的通知》中的相关数据,2022年西林县杉木采伐量为19.78万m3,超过西林县2022年前3个季度木材采伐总量的1/3[5-6]。由此可见,杉木木材已经成为西林县木材产业的主要树种。

近年来,西林县杉木人工林已经陆续进入主伐时期。及时对采伐迹地进行更新,对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维护西林县生态建设成效和生态系统平衡,促进西林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根据杉木的生长特性,以西林县西平乡皿帖村12 林班为研究对象,探讨西林县杉木采伐及萌芽更新技术。

1 杉木的生长特性及萌芽更新优点

1.1 杉木的生长特性

杉木树高可达30 m,胸径可达3 m。杉木为亚热带树种,较喜光;喜温暖湿润、多雾静风的气候环境,不耐严寒及湿热,怕风、怕旱;耐寒性大于耐旱性,适应环境温度15~23 ℃、极端最低温度-17 ℃、年降水量800~2 000 mm 的气候条件。杉木为浅根性树种,主根不明显且穿透能力弱,侧根发达,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杉木喜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湿润、排水性良好的酸性土壤。杉木从种植到成熟投入使用需要经历4 个阶段,即幼树阶段、速生阶段、干材阶段及成熟阶段,一般种植25~30 年后为杉木成熟阶段,成年林木根系可深达2 m,水平根幅为树冠的2倍左右。

1.2 杉木萌芽更新的优点

杉木是针叶树种中萌芽能力较强的树种之一,其伐根能萌发大量新芽,且萌芽更新可以持续两三代[7]。长期以来,杉木都是以实生苗造林为主。但采用该方式进行采用迹地更新不仅存在成本较高、经营周期较长的问题,而且大规模炼山整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生态系统的功能,易造成水土流失等不良后果。通过对萌芽更新1~15 年的杉木进行调查发现,1~4 年生杉木萌芽林的平均树高、胸径是同期实生苗造林幼林的2.41、3.51 倍;10 年生杉木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是同期实生苗造林林木的1.43、1.16、1.59 倍;15 年生杉木萌芽林的平均胸径、树高和蓄积量是同期实生苗造林林木的1.27、1.03、1.18倍;且萌芽更新造林的前期投入比实生苗造林的前期投入减少39.2%[8]。基于杉木自身萌芽能力强的特性,采用萌芽更新的方式对采伐迹地进行更新可极大降低经营成本,缩短经营周期,减少由于炼山整地而引发的各种生态问题。

2 西林县杉木采伐及更新技术

笔者对西林县西平乡皿帖村12 林班杉木采伐及萌芽更新技术进行总结。

2.1 伐区概况

伐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西林县西平乡皿帖村12林班182.1小班(西林县2019年林地变更小班)。该小班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区,海拔1 000~2 000 m,相对高度大,坡度在18°~35°。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厚度中等,土壤质地疏松、理化性质好、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中等。林区植被茂盛,不存在水土流失现象。采伐林分属人工种植的杉木纯林,为单层林,林龄为16年,郁闭度为0.8。

2.2 伐区调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采伐更新管理办法》《广西壮族自治区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等法律法规及技术规程,对拟定采伐林分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伐区调查小班的勾绘、面积、伐区剩余物估算等。伐区林木要求林龄要达到15 年,且根据相关的伐区规定要求林分达用材成熟期,符合主伐条件方可实施采伐工作。

2.3 采伐技术及处理

2.3.1 采伐方式和采伐强度

由于研究伐区属于人工造林、人工更新的树种,且均属同一林分(林龄相同),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可采用皆伐的方式进行采伐,采伐强度为100%。由于研究伐区处于高山地区,相对高度大,坡度在18°~35°,采用皆伐方式存在林地裸露并易受到雨水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因此,在皆伐时伐区不宜过大,可分一个采伐点1个林班2个作业小班进行,应符合伐区小班区划面积最大不能超过20 hm2的要求。此外,为避免水土流失,在采伐时,应保留小班边缘杂灌、杂木,且要求保留伐区内的珍稀树种,以最大限度减少对伐区生态环境的破坏。

2.3.2 采伐工艺

为提高伐桩的萌芽率,促进伐桩萌芽生长,采伐时间应选择在冬季或早春,且采伐时间不宜迟于清明节。在采伐的过程中,为确保伐桩断面平整,伐木、造材用手拉锯或油锯作业,打枝用斧头、柴刀,拉山归堆用人力肩扛。此外,为减少断面积水,提高伐桩的萌芽率,在采伐时应保持断面有一定的倾斜。

杉木采伐的主要流程为伐木—打枝—造材—归堆。研究发现,伐桩高度对杉木的萌芽率和萌芽的生长有一定影响,杉木萌芽数量、基径及高度随伐桩高度的增加而降低[9]。因此,在采伐过程中,要求伐桩高度不超过10 cm,上下锯口高度差控制在l cm 以内,且要求伐桩锯口平整、垂直材身,避免劈裂、撕皮或抽心,枝杈要削平,造材要优材优用、劣材优制。

2.3.3 采伐工作注意事项

在整个采伐期间,要注意安全生产,并且做好保留树的保护工作。

2.3.3.1 做好采伐前准备工作

为提高采伐效率,可聘用当地社会劳动力进行采伐作业,但需要对聘用人员进行采伐作业培训和指导,并深入伐区现场进行安全宣讲教育,让伐木人员意识到安全生产关系自己的切身利益。林场应要求每名工人都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让其对安全生产做出承诺,经确认技术合格后方可让其参与伐区采伐工作。伐木前,要清除伐木周围的障碍物,并找好树木倒下时伐木人员的退路,以确保采伐生产安全。

2.3.3.2 做好采伐工作

作业时,伐木人员应戴安全帽,并与其他人员保持50 m 以上的安全距离。伐木下坡不应有人员活动,应确保施工场地的工作道路畅通,同时应做好施工场地和生活环境的卫生工作,保护生态环境。

2.4 伐区林地清理

杉木林采伐后,应及时清理伐区内剩余的梢头、树枝等,以确保后续的采伐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减少由于梢头、树枝的堆积而滋生病虫害的问题。在清理采伐剩余物时,应将林地内的杂草、灌木全面清除,对于容易清理和搬运的采伐剩余物可以收集后清理下山,而对于体积和质量相对较大、难以清除下山的采伐剩余物可选择在林地的空地处集中烧毁。在烧毁采伐剩余物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森林防火工作方针,在满足和符合防火、灭火条件的情况下对采伐剩余物进行烧毁,以确保森林防火安全。杉木采伐区的采伐剩余物清理工作要求在采伐结束后1 个月内完成。

2.5 整地

为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对林地采取整地措施。由于研究区地处西林县的高山地区,且杉木采伐迹地坡度较陡,整地时可在原造林行间进行带状整地,宽度为40 cm,深度不宜超过20 cm,避免伤及伐桩根部。为提高土壤肥力,可在整地后施基肥,为后续补植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

2.6 补植

根据相关资料,杉木采伐后其伐蔸萌芽率约为80%[10]。为确保杉木林地每667 m2的栽培株数在100~120 株,应及时对伐桩萌芽效果不佳或枯死的伐桩进行人工补植。补植方法:在伐桩间距较大的空地上,选择由正规育苗基地培育的一级组培苗进行种植,要求苗木生长健壮、根系发达、顶端优势明显、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以确保林地内的苗木种植密度。补植时间应选择早春,以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2.7 萌芽更新技术

在采伐后1 年、萌芽长度在2 m 左右时,应及时进行除萌处理,以减少养分的分散消耗,促进萌芽生长。除萌芽时,应优先保留伐桩上坡方向的萌芽,伐桩两侧的萌芽次之,避免选择伐桩下坡方向的萌芽。每个伐桩选择保留一两个生长健壮且离地面更近的萌芽,将其余萌芽全部去除。

2.8 抚育管理

2.8.1 除草松土

在萌芽生长期间,每年应开展2次砍杂、除草工作,连续抚育3 年。一般采用人工砍伐的方式砍除林地内的杂草、杂灌,确保杂草、杂木保留高度不高于15 cm。此外,应配合除草做好幼苗补植和萌芽的培土壅蔸工作。

2.8.2 追肥

为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杉木萌芽林的生态恢复,应定期对萌芽林进行追肥。工作人员可在每年的春季施用腐熟有机肥和钙镁磷肥,每667 m2施用量分别为800、100 kg,连续追肥3年。

2.8.3 病虫害防治

杉木萌芽林发生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落针病、白蚁及杉梢小卷蛾等。针对炭疽病,工作人员可用65%代森锌或50%多菌灵500 倍液喷雾。针对落针病,可定期对杉木林进行修枝整形;或当林分郁闭大于0.7 时,及时进行间伐;还可用50%托布津500~800 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喷雾防治。针对白蚁,可在白蚁分飞孔内撒施灭蚁灵粉剂,促使白蚁将药粉带入巢穴,从而达到灭杀目的。针对杉梢小卷蛾,可在冬季采用人工捕捉烧毁的方式减少虫口数量,或用80%敌敌畏乳剂800~1 000倍液喷雾。

3 结束语

随着西林县杉木人工林陆续进入主伐时期,及时对杉木采伐迹地进行更新,对提高林地利用率和经营效益,维护西林县生态建设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西林县林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杉木采伐及萌芽更新技术实施过程中,应在确保采伐生产安全的情况下,确保伐桩高度不超过10 cm,且要求切面平整,还应及时对林地进行清理、整地和补植,萌芽后及时除萌、定萌及进行科学的抚育管理,从而促进萌芽林快速生长及生态系统功能快速恢复。

猜你喜欢

伐区伐木杉木
杉木黄化病的防治技术措施研究
WE ARE伐木累 伐木累战队
关于森林采伐伐区设计规程分析
焚诗记
杉木萌芽更新关键技术
杉木育苗化学防除杂草技术
跟踪导练(三)等
伐木垒——户外墙体涂鸦 Family=家庭
杉木半同胞24年生优良家系选择
伐区调查设计对森林采伐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