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对乳腺癌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3-12-26陈艺璇周德明洪依今陈一峰
陈艺璇 周德明 洪依今 陈一峰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常常经历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挑战。癌因性疲乏是乳腺癌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过程。有效的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在减轻疲乏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乳腺癌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患者的生存率得到显著提高[1-2]。然而,乳腺癌治疗带来的副作用和身体的变化,如手术创伤、放疗、化疗等,常导致患者出现癌因性疲乏,表现为持久的疲劳感和缺乏活力。癌因性疲乏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限制了他们的日常活动能力和社交参与度,降低了生活质量。症状管理理论护理作为一种综合的护理模式,强调个体化和综合性护理的重要性,旨在通过系统的护理干预控制和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疲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3-4]。为此,本研究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乳腺癌患者,对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研究,此文的研究结果为乳腺癌患者护理的后期标准制定提供了借鉴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2 年1 月—2023 年1 月泉州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00 例乳腺癌患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组乳腺癌患者均为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2022 年1—6 月采用常规护理的50 例患者设为对照组,2022 年7月—2023 年1 月采用症状管理理论护理的50 例患者设为观察组。两组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患者均为首次经病理检查确诊为乳腺癌。(2)患者无精神异常、意识障碍。(3)患者预计生存期超过1 年。
1.2.2 排除标准
(1)语言表达或交流障碍者。(2)患者存在慢性器官功能其他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在患者治疗期间配合医师开展治疗、监测患者体征状况、恢复情况、给予患者健康宣教、心理安抚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症状管理理论护理。(1)症状评估。护士与乳腺癌患者建立有效的沟通和信任关系,通过详细询问和观察,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疲劳、呕吐、恶心、焦虑、抑郁等;同时采用合适的症状评估工具,如采用疲乏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或疲乏程度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FSS)评估患者的疲乏程度、疼痛程度等,以客观、定量的方式收集和记录症状信息[5-6]。(2)症状管理计划制定。基于症状评估结果,护士与患者共同制订个性化的症状管理计划,该计划明确列出每个症状的治疗目标、优先级和具体护理措施,以便及时干预和监测症状变化,计划的制订应考虑患者的个人特点、病情状态和治疗方案,以提高管理效果。(3)症状管理。①疼痛管理:护士定期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性质、部位和持续时间,并记录相关信息,确定疼痛的严重程度并制订相应的疼痛管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按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非处方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处方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和非阿片类药物),以减轻疼痛不适;非药物干预:向患者提供非药物疼痛缓解方法,如热敷、冷敷、按摩和放松技术。此外,使用跨学科的疼痛管理方法,如物理疗法和心理疗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症状。②恶心和呕吐管理:护士仔细评估患者的恶心和呕吐症状,并了解其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确定恶心和呕吐的原因,并制订相应的护理计划;采取多种措施来缓解恶心和呕吐症状,包括调整患者的饮食和饮水习惯,避免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提供小而频繁的进食,以及给予适当的抗恶心药物。③疲劳管理:护士与患者详细沟通,了解其疲劳的程度、频率和持续时间。这有助于了解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和需求,并制订个性化的疲劳管理计划;向患者提供关于节省能量和合理安排活动的指导,包括平衡休息和活动的时间,根据患者的需求进行定期休息,以减轻疲劳感;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应对疲劳所带来的情绪困扰,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学会应对疲劳、管理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④心理情绪管理:护士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倾听患者的情绪需求和困扰,通过问卷调查和定期谈话,评估患者的心理情绪状况,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应对乳腺癌治疗过程中的焦虑、抑郁和其他心理压力,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咨询和参与支持小组等。⑤皮肤护理:乳腺癌患者在放射治疗或化疗过程中容易出现皮肤反应,如干燥、瘙痒、红肿和脱屑,护士通过保持皮肤清洁、涂抹温和的保湿剂和使用特殊护肤产品来缓解这些症状;同时,提供清晰的皮肤护理指导和防晒建议。⑥并发症预防:护士重点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管理,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感染预防措施(如手卫生和适当的清洁消毒)、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处理、并且关注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其他潜在并发症。(4)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指导。向患者提供有关癌因性疲乏、乳腺癌病情的详细健康教育,包括解释疲乏的生理机制和与乳腺癌治疗相关的因素;护士与患者共同制订合理的日程安排、设定目标、优化睡眠质量、采取有效的应对策略等。(5)体力活动管理。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能力,护士制订个体化的体力活动计划,包括逐渐增加有氧运动、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等;护士与患者共同制订可行的目标,帮助患者在舒适和安全的范围内进行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强度和时间,以提高身体耐力和功能;教授患者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和放松技巧,以帮助减轻疲劳感和改善肌肉紧张。(6)营养管理。护士与患者合作,制订适合其个体需求的营养计划,包括提供有关营养需求的详细信息,建议患者选择健康的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护士推荐患者与专业的营养师合作,以进一步优化其饮食计划,并根据治疗过程中的需要进行调整;提供有关补充剂的信息,如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帮助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7)睡眠管理。提供关于良好睡眠习惯和睡眠环境的建议,包括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表,避免刺激性饮食和饮料的摄入,保持舒适的睡眠环境和培养放松的睡前习惯;如果患者出现睡眠障碍,护士与患者一起探讨可能的原因,并提供相应的干预措施,包括放松技术、认知行为疗法和药物管理等。
1.4 观察指标
1.4.1 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
癌因性疲乏程度判定通过Piper 疲乏修订量表进行,在患者持续干预2 个月后进行评估,该量表从认知疲乏、行为疲乏等2 个维度进行判定,单项评分范围均为0~10 分,分值越低表示患者疲乏程度越轻[7]。
1.4.2 比较两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
生活质量评估工具为癌症护理功能评价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generic scale,FACT-G),在患者持续干预2 个月后进行评估,评估指标有生理状况(0~28 分)、社会/家庭状况(0~28 分)、情感状况(0~28 分),各项评分方法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得分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8]。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前后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乳腺癌患者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乳腺癌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首先,乳腺癌的生长和转移过程会导致乳房组织的破坏,引起疼痛、肿块和乳房形态的改变。其次,乳腺癌可通过淋巴和血液系统扩散到其他部位,如骨骼、肺部、肝脏等,造成远处转移和多器官功能损害[9-10]。此外,乳腺癌的治疗过程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这些治疗方法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脱发、疲劳等,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且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癌因性疲乏,即与癌症本身及其治疗相关的疲劳感,癌因性疲乏是一种持续感到疲劳、无法缓解的身体和心理疲惫状态,不同于日常疲劳感。癌因性疲乏会导致患者缺乏动力和精力,影响他们的工作、社交和家庭生活。此外,乳腺癌的治疗过程也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包括身体不适、副作用、情绪波动等[11-12]。
症状管理理论护理是一种综合性的护理模式,同时也是一种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旨在评估、缓解和管理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其核心理念是将症状作为护理的重点,并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措施来满足患者的特定需求。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充分强调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症状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观察,了解其症状的特点、程度和影响,从而提供符合其特定需求的护理措施。同时,在症状管理理论护理中,护士进行全面的症状评估,包括症状的体验、影响和严重程度,通过采用多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护士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症状,为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提供依据[13-14]。因此,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在乳腺癌患者中可发挥良好的干预效果。首先,乳腺癌患者常伴随疼痛症状,症状管理理论护理通过综合性的疼痛评估和管理,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护士根据疼痛评估结果,采用合适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干预,如物理疗法、放松技巧等,帮助患者减轻疼痛感,提高生活质量。其次,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疲劳症状,症状管理理论护理通过疲劳的评估和管理,可以减轻患者的疲劳感,护士通过教育患者合理安排活动和休息,制订个性化的活动计划,提供能量管理建议,引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以减轻疲劳感,提升生活质量。此外,乳腺癌患者常伴随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等,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强调心理支持的重要性,护士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心理干预,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情绪问题,提高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乳腺癌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获得足够的营养,以维持身体的免疫功能和康复,症状管理理论护理通过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估和个性化的营养指导,可以帮助患者获得适当的营养,提高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15-16]。
栾燕芬等[17]研究表明,症状管理理论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和综合性干预措施,通过评估和管理患者的症状,综合应用多种干预方法,可以有效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的疼痛和疲劳得到缓解,心理状态得到支持,营养得到关注,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和生活体验。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前,两组乳腺癌患者情感、生理、社会/家庭等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情感、生理、社会/家庭等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评分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乳腺癌患者情感、生理、社会/家庭等生活质量评分和癌因性疲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症状管理理论护理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强调个体化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症状特点和需求,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而常规护理可能更加依赖通用性的护理措施,而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关注患者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症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更好地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同时,症状管理理论护理强调综合性的症状评估和干预,不仅仅关注单一症状,还考虑症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综合效应。通过全面评估患者的症状,包括疼痛、疲劳、恶心等,护士可以制订针对性的护理计划,综合应用药物治疗、非药物干预和心理支持等多种方法,从多个方面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18]。
综上所述,症状管理理论护理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癌因性疲乏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