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举例说明数学文化素养的作用

2023-12-26许小梅

幸福 2023年25期
关键词:美的素养数学

文/许小梅

数学不仅是一种逻辑思维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尤其随着素质教育普及,文化传承发展,数学文化内涵日渐丰满,成为诸多学者研讨关注的焦点。而经由新课改的推动,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数学文化也走进小学课堂,渗透到了实际教学,且发挥出巨大作用,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接受文化熏陶,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文化品位,对于自身素养发展而言大有裨益。

数学本身便是人类发展进程中诞生而出的一种实用文化,数学文化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关注认同数学文化价值,是办好数学教育的基本前提。在大力推崇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如今,数学作为文化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不可或缺的育人使命,尤其是小学阶段数学教育,学生犹若一张“白纸”,抓住其可塑性强的关键时期,把数学文化渗透至数学教学各个环节,体现数学价值的过程中,为学生学习搭建起文化支架,实现数学外显与内隐价值的有机统一,这是落实课改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数学课程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保障。

什么是数学文化素养

从狭义上来讲,数学文化是指数学思想、精神、方法、观点和语言,囊括了数学这一抽象物的形成和发展;而从广义上来讲,除了上述内涵外,数学文化还包括数学家、数学史、数学人文以及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数学文化素养是基于教学而衍生的一种素质能力,具体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和学习数学文化,并立足文化探究,让学生积累学科知识,丰富数学思想,解构数学奥秘,内化数学价值,进一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收获丰厚情感体验。数学文化素养的培育是潜移默化完成的,应渗透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各个环节,教师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数学文化特征和内涵价值,并通过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递积极的素养观念,发挥文化素养的教化引导作用。一方面借数学文化内涵弱化数学固有的抽象特征,彰显课程文化魅力;另一方面借助数学文化价值涵养学生三观,深化学生数学学习情感,最终达到提升教学质量,力促学生发展的教育目的。

激发学生兴趣

有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针对小学生而言,其理性思维匮乏,感性思维浓郁,能否调动学生感官学习兴趣,或将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而常规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试化教育思想余温未退,依参而教、知识本位的教学模式难以弱化数学抽象特征,数学被冠以“枯燥、严肃、呆板”等标签属性,学生谈“数”色变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将数学文化渗透至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发挥出文化育人作用,而且教师还可把这种文化资料作为一种课堂资源使用,借以丰富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素养发展提供有力支架。

举例言之,执教《圆》一课,在“圆的认识”相关片段教学时,基于学生当前认知特征,该部分知识教学要从表象到抽象过渡,才能更好聚焦学生感官注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具体可从圆的生活应用作为切入点,以多媒体为媒介,为学生展示著名的圆形建筑、圆形图案、关于圆的诗词等等,以各类资源载体创设“赏圆”情境,于情境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启对圆文化的探索。比如设置此类话题:圆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象征着“圆满”,是自古以和为贵的中国人所崇尚的图腾,那么从圆的特征分析,其“圆满”之意体现在哪里?抛出话题后,让学生观察图片找一找、说一说圆的特征,润物无声转换教学视角,实现圆文化向数学文化的过渡,并引出教学主题。又如,在执教“圆的周长”相关知识时,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也给出了相关数学文化资料,包括《周髀算经》提到“周三径一”,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但因篇幅有限,学生意犹未尽,教师可自主补充相关文化资料,组织学生探讨学习,加强学生数学理解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家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树立文化自信与自豪。

培养逻辑思维

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思维、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素养都依附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主动创设知识产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家追求真理的精神,向学生展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并寻找实际问题解决策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看到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还能够感知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体会到数学文化价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衍生的数学思维、理性精神、独立思考能力、团结协作品质等文化素养,会终身作用于其未来发展。

举例言之,在“圆的面积公式”相关知识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说一说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方法,主要激活学生已有经验,为新知教授搭建脚手架,降低学生新知学习困难,增强学生学习自信。然后,进行学法迁移,引发学生深思:可以不可以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分析呢?教师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划分合作学习小组,利用多媒体展示多种图形剪切拼凑方法,小组再进行实践操作和交流,学生很快得出:把圆分成若干个扇形,再把扇形组成长方形,切割的扇形越多,其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而且,近似长方形的长就是圆周长的一半,宽就是圆的半径,若长方形的面积是ab,那么圆的面积就是半径(r)乘以二分之一周长(C),最终得出S=r·C/2=r·πr。这一小组探究过程,渗透了转化、比较、推导等数学思想方法,这种思想方法较之灌输数学知识更具生命价值,是学生今后立足社会的支撑,也是数学文化内涵价值的客观体现。所以,捕捉数学文化内涵,渗透数学学习过程,对于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能够充分彰显小学数学育人价值。

促进审美教育

数学是美的,教材是美的,数学美无处不在,只是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而教师便可以将数学文化素养作为学生眼睛,在数学课堂中抓住一切机会,引导学生发现数学之美、欣赏数学之美,应用数学之美,最后实现审美创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是新时期素质教育主旋律,数学文化便是链接五育的桥梁,需要教师摆脱表征教学思想,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的审美价值,打造更富生命力的教学新样态。

举例言之,用字母表示数,这是数到代数的质的飞越,打破了学生固有认知特征,式简意明的结构形式,可让学生感受“数之美”;正方形、等腰三角形、圆等都是具有特殊特征的图形,等腰三角形可比作金字塔的缩影,圆是圆满的象征,正方形可视为规则的简化,圆柱是厅柱的代表等,同时它们还都是轴对称图形,充分彰显“形之美”,教师要积极把这种美表现出来,在引导学生深度学习时,跳出数学表征,挖掘图形美的内涵价值,促进学生审美创造;此外,还有“黄金比”“概率”等知识,都蕴含了丰富的数学哲理、审美思想以及生活道理,这些小小的“数学美”元素,共同构成了精彩的数学文化,涵养着学生数学素养。

总之,教师需重视数学文化中的审美教育,在观察、领悟、操作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品味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统一美、应用美,最终促使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形成追求美的品格,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实现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中,数学的价值和影响不言而喻,并形成了独特的数学文化,这种文化在衍生于数学发展又推动数学发展,具有深厚的作用内涵。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教师要善于借文化之力,促进学生素养发展,把数学文化素养培育渗透至教学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数学文化育德、启智、审美等多种作用,打造数学教育新样态。

猜你喜欢

美的素养数学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