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审计教学的理念更新、范式创新和质量提升研究

2023-12-26陈建宇

教育观察 2023年28期
关键词:理念数字教学

陈建宇

(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一、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数字中国”的目标愿景及“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任务。[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进一步指出,要全面提升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性、系统性、协同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驱动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变革,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力。[2]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审计教学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要义,从教学理念、教学范式、教学质量等方面入手,全方位着手改革创新,打造新形势下审计治理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为审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有中国特色的高校审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新时期审计治理人才的需求。

二、理念更新:牢牢把握数字中国建设

背景下审计教学的目标导向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高校审计教学应聚焦新形势下数字中国建设的目标定位,将数字元素深度融入审计教学理念,切实树立数据要素理念、守正创新理念、科技赋能理念和审计治理理念。

(一)数据要素理念

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化产品和应用层出不穷。数据要素是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作为数字文明发展产生的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数字中国建设正是基于上述背景,探索数据要素集聚和开发应用,推进和实现数字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要素的发掘和使用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数字产业因此成为许多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呈现互促互进的发展格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于2023年5月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指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3]为此,高等学校审计教学必须立足数字中国建设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全面协同的目标,从构建现代化的数字产业体系、数字经济生态圈和数字社会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用为本,将数据理念根植于审计教学的计划、教学、考核评价和总结提升的全过程,尽快回应数字经济时代、数字中国建设对审计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二)守正创新理念

数字经济迅猛发展带来了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浪潮,高校审计教学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确立守正创新理念,紧抓发展机遇,直面困难挑战,顺势而为,是高校审计教学的根本任务。一方面,坚持守正是审计教学的根本。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4],依法依规开展审计是审计机关的首要任务。为此,高校审计教学需以审计监督为根本教学导向,教育和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守正理念,养成聚焦审计主业,特别是聚焦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聚焦经济运行情况,聚焦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治国的思维习惯,将守正理念贯穿审计理论和实务信息学习的全过程。另一方面,锐意创新是审计教学的生命力。守正和创新始终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审计教学要坚持守正根本,但激发审计教学生命力必然离不开创新,在守正基础上要始终秉承创新理念。技术、数字、人才等要素正在加速流动、自由组合、迅速创新,审计教学必须尽快适应动态创新,构建现代审计新模式的现实要求。审计教学立足守正根本,以创新理念指引学生拓宽视野,牢固树立使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意识。同时,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审计教学将以探究式教学为主导的情境教学、案例教学、导入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构建融合式审计教学新模式,打造生态、互动、启发、多元的审计教学新模式,全力激发和提升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审计教学的生命力。

(三)科技赋能理念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内部控制的新特点和审计流程的新要求在治理发展中起到互补作用。审计教学应大力加快发展数字教育,提高学习者的数字知识、数字技能水平,降低获得数字知识和技能的门槛。特别要注重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与技能的差距,防范“数字鸿沟”带来新的就业排斥。[5]大数据时代,审计数据来源不断增多,各类会计信息等业务系统的使用越来越普遍,而审计信息化程度与之不匹配,存在简单重复性劳动耗费大量精力、审计效能低下的情况。在各类科技信息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各类信息处理技术与业务技术不断交错融合,受到信息化技术在审计中的应用边界不清晰等限制,审计方式和审计技术往往处于被动应对状态,急需科技赋能提升审计信息化含量。

(四)审计治理理念

审计作为实现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凸显了审计治理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一方面,从传统的审计“免疫系统”视角来看,审计通过差错纠弊,发挥监督、监测、预警、抵御和修复等作用,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另一方面,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数据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审计因此被赋予治理职责,审计中的数字要素、数字技术和数字治理成为新时代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为此,审计教学应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拓宽审计教学视野,将数字元素融入日常审计教学全过程,密切关注数字技术发展中的控制环境变化和控制有效性问题,为数字中国建设中形成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作出贡献。

三、范式创新:切实探求数字中国

建设背景下审计教学的突破路径

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审计教学突破多年来固有的审计教学范式,在审计范围、审计技术、审计模式和审计目标等层面与时俱进,切实寻求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审计教学的创新突破。

(一)审计范围全覆盖,全面开展数据挖掘和处理技能基础教学

在海量数据背景下,传统的差错纠弊审计范式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原有的抽样审计也越来越难以适应审计全覆盖的要求。为此,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审计教学全面开展数据挖掘和处理技能基础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挖掘与分析、机器学习、智能预警等信息技术方法的应用,以期最大限度地为将来的审计实践做好准备,即审计数据覆盖和关注范围扩大、审计数据收集领域拓宽、审计数据应用质量提高等。实现传统的局部审计抽样向整体数据的全面采集、精准处理和科学分析转变,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拓宽审计数据来源和渠道。审计教学应进一步拓宽数据来源和渠道视角,从单纯依赖被审计单位内部提供的与审计主题密切相关的各类数据类资源,发展到通过外部调查和大数据采集,收集被审计单位相关的国内及国际行业、监管机关、同业自律协会等各类相关信息。二是扩大审计数据采集的内容和范围。审计数据采集不仅包含传统的财务型数据,还应包括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核心业务运行、绩效管理、组织治理等各个领域和层级的信息数据。三是全面采集各类形式和结构的审计数据。数字化时代的审计教学应密切关注审计数据采集的形式,突破传统的数据类形式和单一结构的局限,将机构运行和业务开展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音像、图片和历史文件等新型审计数据一并纳入,为审计全覆盖夯实基础。

(二)审计技术数字化,全力开展信息技术审计教学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充分运用,向审计教学提出了审计技术数字化的新课题。审计教学要立足当前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构建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的新形势,以及现代审计工作的新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要求,密切关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过程中的各类风险隐患,因时因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广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并将其应用于审计教学。

(三)审计模式智能化,聚焦风险导向开展审计教学

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要求审计扬弃传统的因果识别和因果验证方法,搭建智能化审计模式,即融入数字元素,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审计所面对的海量数据进行智能预警和智能筛查;使用智能化审计模块,查找客观存在的异动事实并聚焦和确定风险点。这要求审计教学立足审计数字化、信息化的实际,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视角探索并推进审计智慧化和智能化,通过审计数字化平台整合数据资源,应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基于大量的历史数据建立智能分析模型[6],智能化地开展审计数据分析和审计风险研判,推动智能化审计技术与数字化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

(四)审计目标治理化,推动数字治理理念在审计教学中的充分运用

审计目标治理化是现代审计发挥作用的必然条件,审计目标治理化成为党和国家治理生态中的重要环节。在宏观层面,国家审计机关可以站在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建立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依法依规明确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审计控制方式、审计准则制度等审计规范和顶层设计,为数字化审计提供政策指引。在微观层面,审计部门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依法依规开展审计,一方面履行传统审计的报告责任、经济行为监督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审计治理作用发挥,密切关注数字经济时代不同于传统经济的业务管理及组织治理诉求,推动被审计单位贯彻数字中国背景下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各项要求,履行数字经济时代社会责任,确保其各类活动符合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因此,高校审计教学应着眼审计目标治理化对审计教学的新需求,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完善课程设置,推动数字治理理念在审计教学中的充分运用。

四、质量提升:找准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

审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质量管理是教学的生命线和制胜法宝。各类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新的突破,对审计教学提出提升质量的要求。本研究借鉴国际著名的戴明循环法[7],提出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审计教学的PDCA质量提升措施(图1)。

(一)紧扣核心要求开展课前计划与准备

明确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审计教学的目标,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引领,将数字元素融入审计教学计划安排,是当前高校审计教学的核心要求。一是明确审计教学方向。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审计教学应紧紧依托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背景,除了要落实审计基础理论与实务、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审计案例分析等基础性审计课程,以及会计学基础、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等会计财务类课程,更要注重打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及证券、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等经济金融基础学科,厘清产业经济运转、资金流监测、宏观经济金融调控等的来龙去脉,为开展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审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开展审计教学需求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视域下的审计教学更是如此。高校审计教学需求调研可通过组织各类调研座谈会,深入产业、政府监管机关开展实地调研,与实体企业联合开展产学研一体化项目,以及与地方审计机关联合开展课题攻关等多种方式,近距离感受数字时代审计教学需求,以有的放矢地动态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三是将数字元素融入教学计划安排全过程。数字元素是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时代脉搏,审计教学务必与时俱进,将数字元素融入教学计划安排全过程。一方面,审计教学要始终以数字视野洞察经济社会运行,不仅密切关注产业、金融、财税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应用动态,还要从数字政府监管、数字社会等视角多元审视,融入各类审计课程和案例教学。另一方面,在各类审计项目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数据爬虫技术、数据资源共享、远程在线审计等数字审计技术在项目教学中的实际应用,使数字技术应用成为审计专业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从理论和实操两层面抓实教学的动态创新

审计教学常用课堂集中教学、审计项目专题分析、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途径,此外,可以适时通过慕课(MOOC)学习平台、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 Model)、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等在线教学平台,开展审计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授课。一是审计理论教学动态创新。为有效抓好抓实审计课程教学的过程控制,应从数字经济时代审计理论创新入手,在传统的审计理论框架下嵌入数字元素,不断创新讲授数字经济时代的审计理论框架和理论内涵,打好审计教学的理论基础。二是审计项目教学动态创新。审计项目是审计工作的载体,也是实现审计目标的支撑。审计项目的动态创新应立足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的宏观背景,在传统的内部控制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以及财政审计、金融审计、重大政策落实情况审计、资源环境审计等一系列专项审计项目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审计、风险管理审计、绩效审计等具有数字时代特征的审计项目。同时要动员学生广开思路,通过“头脑风暴”等多种形式提出各有见地的审计项目创新思路举措,启发思路、共同成长。三是审计方法教学动态创新。针对数字技术发展的新形势,审计方法教学也应动态把握时代脉搏,根据项目需要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在区块链技术和数字人民币推广使用的背景下,审计方法绝不可拘泥于传统静态审计分析,而应通过爬虫技术、金融时间序列、计量经济模型等多种数量和计量技术的应用,弄清楚资金通过数字人民币通道运转的来龙去脉,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四是审计案例实操教学动态创新。审计案例实操教学是审计实务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加强审计教学感性认知的重要载体。审计案例教学要与时俱进,在导入历史上有代表性的经典审计案例的基础上,及时补充具有时代特色特别是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特色的最新案例,同时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审计分析,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审计实操能力。

(三)紧贴教学目标深度开展课后评价与反思

培育服务党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审计人才,是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的审计教学目标。为此,审计教学应牢牢紧贴这个目标,对前一阶段审计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两个层面的审计课程教学开展认真的评价和反思。一方面,开展审计教学目标实现评价和数字技术应用情况评价。要建立适合数字时代审计教学特点的、科学有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强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重点评价审计教学计划中设定的审计教学目标实现情况,包括学生对现代审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审计项目的分类把控、审计方法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审计案例中的风险点和处置要点等各个层面[8],同时考察数字技术在各类审计项目中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深度开展审计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与反思。任何教学都不会百分百实现既定目标,而问题意识是PDCA循环的关键和生命力。要实现审计教学的持续螺旋式质量提升,深度开展审计教学存在问题分析与反思至关重要。具体而言,就是要勇于“自揭短”、善于“亮家丑”、精于“促提升”,针对数字经济和数字技术对现代审计和审计治理功能发挥的新要求,及时反思问题的根源性、关键性成因,为审计教学质量的持续螺旋式提升做好铺垫。

(四)以教学目标纠偏推动教学质量阶梯式螺旋上升

目标纠偏是PDCA循环的重要环节。针对前述“教学计划评价与反思”环节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制订切实可行的审计教学纠偏计划,在纠偏计划中特别要注意审视数字元素教学应用,落实好下一步审计教学纠偏措施,是推动审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由于PDCA循环的核心要义在于着眼长远的阶梯式螺旋上升,需要从质量管理的精益求精视角出发,进一步细化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上述做出的“好与不好”的审计评价,提出“如何更好”的建设性审计教学建议。此外,需进一步地基于一日千里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实际,通过审计教学的目标纠偏,揭示新时代审计事业发展的内部逻辑关系及其发展规律,推动审计教学质量在下一个PDCA循环阶段实现阶梯式螺旋上升。

五、结语

在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校审计教学面临着全新课题,高校必须牢牢把握建设数字中国的核心要义,借鉴PDCA循环理论,从教学理念、教学范式、教学质量等方面着手改革创新,构建有中国数字经济特色的PDCA质量管理体系。从审计教学的课前计划与准备、审计课程过程控制、教学目标实现评价与反思、审计教学纠偏与质量提升等环节出发,实施审计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打造新形势下审计治理人才培养的新高地,不断推动审计教学质量阶梯式螺旋上升,以满足数字经济发展对新时代审计治理人才的需求,为实现审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猜你喜欢

理念数字教学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答数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数字看G20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成双成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