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市淄川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施工技术研究

2023-12-26吕长征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3年22期
关键词:交通标志标线驾驶者

吕长征

(山东省淄博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交通服务中心淄川区分中心,山东 淄博 255100)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特别是在地形复杂、地质条件差异较大的山区,如何有效地建设和运营高速公路,确保安全、稳定和生态友好,成为交通建设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1]。该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策略,以济潍高速公路作为案例,论述策略和技术的有效性。

1 济潍高速公路概况与地理特性

济潍高速公路即济南—潍坊高速公路,在山东省的交通网络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正如《山东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公布一批新建高速公路命名及编号的通知》所明确提出的,济潍高速公路是连接两大城市的重要交通脉络,具有省级的地位,为地区的交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1.1 济潍高速公路概况

济潍高速定位为加速两市间的人员和物资流动,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总投资约421 亿元,全长约162 km,设计时速高达120 km/h,且按照双向6 车道标准进行建设,充分体现了在山东省交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该项目的地理位置优越,连接两大经济中心,不仅可以促进两城间的经济交流,还将提高整个山东省内部的交通流畅性。结构上,双向6 车道的设计保证了大容量的交通需求,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车辆流量。济潍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无疑为山东省的交通和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2 山区地形与气候特点

济潍高速公路穿越了淄川区的多变山区地形,为该路段带来了独特的建设和运营挑战。山区的特性,与当地的气候特点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对高速公路的日常运营与安全都产生深远影响。淄川区的山区地形是一大特色,地势起伏,崎岖山路交错其中,济潍高速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山谷、峡谷、隧道和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地形不仅要求工程建设技术必须达到一定水平,也对日后的高速公路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间可能会有落石或土石流,对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营构成威胁,要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和安全设施。与这种多变的地形相伴的还有淄川区的特殊气候特点,气候多变、季节性明显,时常遭遇暴雨、浓雾和低温冰冻天气。暴雨可能引发山体滑坡或洪水,雾气则会严重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于高速公路的交通标志标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各种恶劣天气条件下仍保持清晰可见,为驾驶员提供准确的路况信息[2]。济潍高速公路穿越的淄川区山区地形和特殊的气候条件,为该路段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带来了额外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使得济潍高速成为一条集工程技术和安全管理于一体的典范路段,充分展示了现代交通建设的高水平。

2 交通标志标线设计策略

2.1 设计原则与标准

交通标志标线是交通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设计需围绕核心原则展开清晰性、简洁性及标准化。清晰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标志标线的信息必须一目了然,以便驾驶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理解。清晰性的确保来自合适的颜色选择、合规的图案设计和合适的位置安置。简洁性也同样重要,交通标志标线要避免冗余和复杂的信息传递,要便于快速阅读和理解。简洁性可以减少驾驶者的认知负担,快速传达关键信息,有助于减少驾驶过程中的犹豫和不确定,提高行车安全。标准化是构建统一交通指示体系的基础,各类交通标志和标线要严格按照国家和地方的规范进行设计,确保在不同的地区和路段,驾驶者都能看到一致、统一的交通信息[3]。

2.2 山区特定安全性考量

高速公路穿越淄川太河、峨庄山区时,地理、地质和气候特点为交通标志标线设计带来了特殊的挑战。为了确保道路的高效运行和驾驶者的安全,山区的特殊性考量必须纳入设计中。山区的地形复杂,常常伴随着急转弯、陡坡和隧道等特点,标志需要强调行车的注意事项,比如限速、前方转弯预警以及隧道进出的指示。明确的标志有助于驾驶者预先做好速度调整和路线选择,避免意外情况的发生。山区的气候多变,雨、雾、雪、霜冻等恶劣天气频发,要求标线材料具有高度的反光性和耐候性,确保在雨雾中依然清晰可见,且不因为天气原因而轻易磨损。山区容易发生地质灾害,如山体滑坡、落石等。对于高风险区域,应设置明确的警示标志,并在必要的位置安装防护网和防护墙。考虑落石等突发性事件,可采用电子警示系统,实时监控并在发生风险时迅速警告驾驶者。山路的交通流量和车速都相对较低,但交通事故的后果往往更为严重。除了常规的交通标志,还需增设一些针对性的安全提示,如“急弯慢行”“注意落石”等,强化驾驶者的安全意识。

2.3 创新设计思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驾驶者需求的变化,传统的交通标志标线设计方法已不能满足现代交通系统的复杂性,创新设计思路成为提高道路安全和效率的关键。考虑智能化的交通趋势,引入电子技术与交通标志的结合。动态交通标志能根据实时交通数据改变内容,如根据交通拥堵情况调整速度限制,不仅可以更有效地引导交通流量,还能提高驾驶者的响应速度和道路的实时管理能力。考虑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性,采用太阳能板供电的标志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标志板等绿色材料和先进技术可以为道路带来更长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夜间反光和自发光的标线材料,能在夜晚或低光环境中提供更好的视野,提高道路安全性。为了更好地满足驾驶者的视觉和心理需求,采用人机交互设计原则,创建更符合人们认知习惯的交通标志,使用更为直观的图形设计、调整标志的大小和位置等,使信息传递更为迅速、准确。考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应用,结合车联网技术,实现标志与车辆之间的实时通信。驾驶者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视觉方式接收路况信息,还可以通过车载系统得知前方的交通状况、道路修建情况等,极大地提高了行车的便捷性和安全性[4]。

3 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3.1 施工准备与基层处理

高速公路施工质量的保证起始于初步的准备与基层处理阶段。济潍高速,作为一个双向6 车道的交通枢纽,平坦性和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使用的安全性和驾驶体验。在施工前进行的地质勘察显示,部分路段存在5%~8%的坡度,且由于山区特性,地面硬度存在较大的变异。据统计,大约有15%的区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雨水侵蚀。基层处理的首要任务是对这些区域进行彻底的修复和加固,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快速固化的混凝土和沥青混合物,确保了快速施工的同时,提供了良好的路面平整度。存在裂缝或较为松软的地方,进行了深入的打磨和压实,成功将路面的平坦度误差控制在了2 mm 以内,远低于国家规定的5 mm 标准。为确保标线的附着力和耐久性,选用了特制的底漆,在短时间内与基层形成紧密结合。根据实验室测试,底漆能够提高标线与路面的附着力约30%,显著提高了标线的使用寿命。

3.2 专用设备与工艺流程

济潍高速公路由于双向6 车道的规模和山区的特定地理环境,选择高效、精准的专用设备成为首要任务。为确保标线的均匀性和直线性,采用了高精度的自动化标线车,标线车配备了先进的GPS 定位系统和自动调节喷嘴,在行驶过程中实时调整标线宽度和厚度,成功地将标线的误差率控制在了0.5%以内,远远低于3%的行业标准。施工的实际操作中,采用了多种高效的铺装设备,包括大型的铺沥青机和压实机,不仅提高了施工速度,也确保了路面的平整度和压实度。经过检测,整个高速公路的路面均匀度达到了98%,压实度更是达到了惊人的99.8%,为后续的交通标志标线施工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仅有先进的设备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拥有合理、高效的工艺流程。在标线施工前,使用专用清扫车对路面进行清扫,确保路面干净、无尘。实测结果显示,经过清扫后,路面的附着性提高了约15%。专门选择了与上层油漆相容的底漆,两者结合更加牢固。底漆的施工温度控制在18~25 ℃,湿度低于75%,确保了底漆的最佳干燥与固化。使用专用喷涂机进行,操作人员都经过专业培训,保证涂布均匀,无泡沫、无漏施。完成标线后,立即使用反光度测量仪进行检测,95%以上的标线区域的反光度达到了设计要求,仅少数区域需要进行修复。经过统计,施工的合格率达到了99.5%,并且整个项目的工期缩短了约10%。

3.3 质量监测与保障策略

施工过程中的每步,都配备了相应的质量检测设备。针对铺装沥青的厚度和均匀性,使用了超声波检测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在不损伤路面的情况下,快速准确地检测路面厚度。通过这种方法,成功地将厚度误差控制在了1 mm 之内,确保了路面的均匀性和稳定性。为了确保施工材料的质量,设立了现场实验室,进行材料的实时检测和分析。从混凝土的强度、沥青的稠度,到标线材料的附着力,材料都要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现场实时检测方法,成功地将不合格材料的使用率降低到了0.2%,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了进一步确保施工质量,引入了第三方的质检团队进行抽检和评估。专家团队不仅对施工过程进行实地观察,还对完成的工程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评估,提出了专业意见和建议,施工过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质量监测不仅局限于施工过程,为了确保济潍高速公路的长期稳定和安全,建立了长期的质量监测体系。通过定期的巡查、检测和数据分析,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长期的质量监测体系,成功地将意外事故率降低了约60%,为驾驶者提供了更加安全、稳定的驾驶环境。

4 后期运营维护与案例反思

4.1 常规维护与突发事件应对

随着济潍高速公路的投入使用,后期维护成为确保其持续、安全和高效运营的关键。日常的维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对路面的定期检查和维修。每年有约5%的路面区域因为车辆压力、环境侵蚀等原因出现轻微的破损。路面损坏如果不及时修复,可能导致更大的结构问题,每季度都会对路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确保及时发现并修复这些损坏。除了路面,交通标志和路面标线也是维护的重点。交通标志使用大约两年后,颜色会因阳光和环境因素逐渐褪色,影响可见性和警示作用。因此制定了两年更换一次的标志维护周期,确保标志始终清晰、明亮。最大的挑战往往来自不可预测的突发事件,考虑山体滑坡或洪水等突发事件因素,建立了应急响应小组并配备了一套完整的应急设备,如挖掘机、砂袋和临时交通标志等。加强了对周边山体和水系的监控,使用传感器实时监测其稳定性,发现异常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2 实际运营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济潍高速公路在实际运营中,除了常规维护问题外,还面临了预期之外的挑战。交通流量超出预期的问题逐渐凸显,根据统计数据,公路的日均车流量已达10万辆次,超出了设计预期的8 万辆次,导致了尖峰时段的拥堵现象,特别是在连接城市的出入口。采取策略:借鉴了国际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ITS),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摄像头,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并通过大数据分析预测交通趋势,结合电子显示屏实时发布交通信息,为驾驶者提供路况建议。山区特有的地质结构也带来了挑战,某些路段因为土壤松软或者山体不稳定,存在下沉或裂缝的风险。采取了双管齐下的策略:一方面,使用无人机和地质雷达对疑似风险区域进行定期巡查和深入检测;另一方面,加强了基础加固工作,如使用深层搅拌法加固土壤,以及在不稳定的山体部分施设锚杆和喷混土壁[5]。由于部分区域经过生态敏感区,如何在确保交通流畅的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最小化,也是值得深思的问题。采取策略:与生态学专家合作,研发了特制的声屏障,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噪音,还配备了空气过滤系统,可以吸附并处理路边的有害气体。

5 结论

济潍高速公路项目的实施和运营,为交通互联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同时也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针对山区特有的地形、地质和气候特点,高速公路的设计、施工、运营与维护策略均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和调整,确保了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通过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和声屏障技术,成功解决了实际运营中的多种挑战。创新思路和技术在实践中得到了有效验证,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了参考。项目的实施也体现了对社会、经济、环境等多方面利益的平衡和综合考虑,秉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确保了项目的长远发展和广泛的社会效益。济潍高速公路不仅是连接两地的交通动脉,更是技术、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结晶。期望未来的高速公路项目能够借鉴此次的成功经验,为我国的交通事业再创新高。

猜你喜欢

交通标志标线驾驶者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热熔标线施工必备『神器』
基于改进Canny算法的道路标线自动识别及定位
上海市中环路标线调整研究
发明电波感应器防止开车瞌睡
“三横两纵”古代城市路面标线的活化石
美国最差司机在哪里
交通标志小课堂
福特推出全新智能车速控制系统
可按驾驶者情绪变色的三轮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