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菏泽市利用秸秆废弃物生产双孢蘑菇技术研究

2023-12-26张方方

种子科技 2023年21期
关键词:双孢覆土蘑菇

张方方

(单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山东 菏泽 274300)

菏泽市地理优势十分优越,成为了种植、加工优质农副产品的理想地区,主要生产的农副产品类型包括粮、棉、畜等。在菏泽市范围内,每年产生的农作物秸秆数量众多,生产总量在1 000 万t 以上。另外,菏泽市的养殖业十分发达,辖区内家畜禽规模化养殖厂数量在1 700 家左右,也会产生大量的畜禽粪便。如果这些农业生产废弃物不能得到有效处理,会污染周围环境,影响生态环境的建设效果。

1 利用秸秆废弃物生产食用菌的意义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够充分利用物质和能量,汲取大量光、热和水分,但其中有80%左右的光合产物无法进入人体,秸秆、糠壳等更无法直接被人体吸收。食用菌的生产刚好能够让这些废弃物发挥作用。

在纤维酶协同下,食用菌菌丝体能够将农作物秸秆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物质分解成葡萄糖等小分子化合物,呈现出明显的降解作用,将碳源转变为碳水化合物、氮源转变为氨基酸,最终生产出可以食用的食用菌。很多人将食用菌产业看作“农业垃圾处理厂”,充分说明了食用菌生产能够充分利用农业、林业等“垃圾”[1]。

当食用菌环节得到改善后,便能打造一个多层次搭配、多环节相互联系的物质能量体系,建立起新的食物链以及生态链循环,从该角度来说,食用菌产业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积极意义。通过秸秆生产食用菌,能够让秸秆得到资源化和商品化处理,让农村环境污染得到控制,还能提升农民的经济效益。

2 制备培养料

2.1 原料配制

原料包括玉米或小麦秸秆37 500 kg/hm2、牛粪525500kg/hm2、油渣4200kg/hm2、石灰2 100 kg/hm2。另外,工作人员还要提前准备尿素750 kg/hm2、高锰酸钾1 袋以及甲醛22 瓶,为后续培育双孢蘑菇提供支持。

2.2 培养料堆制

选择堆料场所时,应以地势高、距离水源和菇棚较近的区域为主,并保证其避风特性,与畜禽养殖地也要保持一定距离。在秸秆堆制时,相关人员需要做到一边洒水一边踩踏,让秸秆汲取更多水分,之后将秸秆堆砌成一个长方形草堆,具体宽度为2.3 m、高度为1.5 m,之后根据上层多、下层少的原则,在物料堆中间位置施入一定量的尿素,当物料堆完成预湿操作之后,应确保存在少量溢出的水分。

堆制牛粪时,工作人员可将晒干后的牛粪一边喷水一边堆砌,最终形成一个长方形堆,对应的宽度为2 m、高度为0.5 m,牛粪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在堆料场建设的第3 天,工作人员可在上层铺设草料,具体草料厚度约为30 cm,之后在上面铺1 层牛粪,保证牛粪盖过草料。牛粪铺好后,工作人员要再铺1 层草料,厚度同样为30 cm,之后再进行牛粪铺设,最终循环次数在10~12 层。辅料分层铺设时,应本着下层不加、中层少加、上层多加的原则,尽可能多加尿素,添加过磷酸钙以及石膏时保持在总量的1/3 即可,倘若水分不足,工作人员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添加量,浇水操作从第4 层开始。如果是在降水时开展此项工作,工作人员可在表面覆盖一层薄膜,不降水时及时将薄膜揭开,避免出现通风不良等问题[2]。

2.3 发酵和翻堆

建堆工作完成后,堆内温度会提升到80 ℃左右。建堆6 d 后堆温逐渐下降,此时工作人员需执行第1 次翻堆操作,将剩余尿素、石膏粉等均匀添加到草堆层,添加适量水。翻堆操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将上层和外部材料翻至中间,将中间和下层草料及时转移到外部。

在第2 次翻堆工作结束5~6 d 后,堆温还会下降,此时工作人员还需进行第2 次翻堆,堆基宽度应保持在2 m 左右,堆高范围在1.4~1.5 m。在该项操作阶段,工作人员需要将剩余的过磷酸钙、石膏粉等分层加入其中,如果堆内过于干燥,工作人员可适量洒水,调节其整体湿度。

2.4 二次发酵

当第3 次翻堆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可执行二次发酵,一般来说,二次发酵时间集中在翻堆后的第4 天。具体操作时,相关人员需要将堆料转移到菇棚架上,菇房床架最上层和最下层不能出现培养料,可以将培养料全部放置到中间床架,以此来提升铺料厚度,该项操作有助于降低温度差异,水分蒸发过程也能处于均匀状态,获得更好的二次发酵效果。当堆料转移好后,工作人员可立即向菇房通入蒸汽,保证料温在60 ℃以上,具体通入蒸汽的时间为6~10 h,之后执行巴氏消毒环节。工作人员应确保物料温度降至50 ℃左右,持续3~7 d,在此过程中还要保持良好的通风换气,为物料充分分解和转化提供有利条件,此时,腐殖分解菌以及放线菌能够大量繁殖,为双孢蘑菇生长提供帮助[3]。

3 栽培管理

3.1 菇房消毒

在进料操作执行前,相关人员应做好菇房消毒和清扫工作,在用药阶段,工作人员还要注意菇房内用药的均匀性。一般来说,应用80%敌敌畏3 g/m3,搭配硫黄粉10 g/m3和高锰酸钾5 g/m3。工作人员需要将敌敌畏和硫黄粉均匀洒到木屑上,并点燃木屑,保持密闭状态熏蒸1 d,再加入高锰酸钾和甲醛,继续保持密闭状态,1 d 后进行消毒处理。

3.2 播种

工作人员在执行播种任务前,需将菌种瓶外壁以及盛放菌种所使用的小盆、镊子等清洗好,清洗溶液可通过0.1%高锰酸钾制备或使用75%酒精擦拭。播种时,工作人员的鞋帽以及衣服等同样需要进行消毒处理,操作时双手和器具不能随意乱放,常见的接种方式包括撒播法以及穴接法。除此之外,在播种前,工作人员要将菌种分成一个个小块,让后续播种操作变得更加便利,并保证均匀撒播。当播种完成后,工作人员可在播种位置上方覆盖1 层培养料,具体覆盖厚度为3~4 cm,最后进行物料面的整平和拍实工作[4]。

3.3 播种后的管理工作

双孢菇播种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还需要对其进行管理,例如,将菇棚温度控制在22~26 ℃,保证最高温度不超过28 ℃,相对湿度在75%左右。播种后3 d 内,菇棚应保持关闭状态,降低水分散失量,工作人员也要根据空气情况制订通风计划,为菌丝萌发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遇到高温天气,工作人员可适当开展通风降温操作,在夜间,通风口可全部开启,避免出现菌丝不萌发情况。3 d 后菌丝开始迅速生长,此时,应进一步提升菇房通风量,保证菌丝能够在物料中得到定植。大多数情况下,菌丝在播种8 d 左右便会填充整个料面,此时,工作人员需要每天揭膜通风,并打开菇房通风口,控制空气湿度,保证料面处于合理的干燥程度,引导菌丝朝着湿度大的物料层方向生长,让菌丝能够将物料层全部占据,该项操作能够适当抑制菌丝生长幅度。当播种结束后10 d,菌丝数量能够达到1/2 左右,工作人员需在此刻进行松料,该操作不但能够将物料内的菌丝拉断,还能促使菌丝出现分生情况,提升物料通气性,确保菌丝能够朝着物料下层生长。

3.4 覆土

覆土阶段,工作人员需要保证土质具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持水性特点,还要呈现出一定的疏松程度以及透气性,使其处于无病虫、无杂菌状态。取土阶段,应确保土壤不存在任何菌渣、肥料,以菜园土和耕作土为主。去掉表层土壤之后,取耕作层40 cm以内的土壤充当覆土。在选择取土地点时,应尽可能远离养菇场,还要保证土块处于打碎状态,用直径2 cm 筛子筛选,得到粗细混合土体,在其中加入敌敌畏500 倍液和2%甲醛,主要目的是消毒,避免其中存在为害双孢蘑菇的害虫,最后将其堆积在一起,用薄膜覆盖好,等待后续使用。

另外,在覆土工作开展前,工作人员不能在其中加入葡萄糖等营养液,否则覆土后物料表面菌丝生长容易受到抑制,有时还会出现其他杂菌。最佳覆土厚度为3.5~4.0 cm,若覆土过薄,水分很容易进入到物料之中,太厚则会影响物料透气性,菌丝很难上土,出菇率也会大幅下滑[5]。

4 出菇期的管理操作

搔菌后菌丝会在3 d 后大量生长,此时土层中的菌丝数量较多。菌丝普遍出现在覆土表面时,工作人员应对其进行通风,具体通风时间为2~3 d,并保证较高的通风量,同时确保温度不超过20 ℃,还要维护好绒毛状菌丝能够连接成线状,为菇蕾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工作人员还要在其中加入结菇水2 500 mL/m2,保证2 d 内喷洒完成,每天喷洒次数为2~3 次。喷水工作完成后还要进行大量通风,保证在菇棚与土层中引入更多氧气,将二氧化碳排出,为双孢蘑菇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当子实体大小与黄豆类似时,需水量大幅提升,适当提升出菇水喷洒量,并做到轻喷、勤喷,最佳用量为2 500 mL/m2,喷洒6 次左右为宜。在菇蕾状态下,双孢蘑菇的抵抗能力不强,在喷洒阶段,工作人员需保证喷头朝着45°上扬,利用雾状水进行喷洒,避免直接对准菇蕾喷洒,且喷水量不宜过多,否则很容易引发菇蕾死亡现象。

5 采收工作

在双孢蘑菇采收过程中,常见的采收方式有两种,即旋菇法和拔菇法。如果菇的密度较高,工作人员可将菇轻轻旋转,然后进行采收操作,避免周围小菇生长受到影响,如果出现大范围簇生菇,工作人员可借助刀片将其切下,保留小菇。如果菇生长得十分稀疏,可选择将菇直接拔出。采收工作完成后,工作人员还要及时修整双孢蘑菇,利用刀片将菇柄下的根部泥土切除,对于柄的长短预留,应以具体商品要求为基础,切削时不能在风口进行,避免受风的影响导致菇的颜色变红,其自身价值也会大幅下滑。当采菇任务结束后,工作人员还要做好床面整理操作,将老根和死菇剔除,修复表面不平的覆土。适当减少喷水量,让土层菌丝能够及时复壮,提升通风数量。如果出现菇蕾,可提升喷水量。

6 病害防治策略

6.1 生理性病害

双孢蘑菇之所以会出现生理性病害,主要是由于外部生长环境不佳或存在栽培处理不当的情况。当菌丝处于迅速生长状态时,证明菇房湿度过高,通风状态不佳,此时菌丝在覆土或物料表面的生长力极强,使菌丝密度过高,形成菌被,影响整体出菇数量,影响种植者的经济效益。在双孢蘑菇的栽培过程中,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提升菇房通风量,将菇房内部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控制好细土表面湿度,让菇房温度下降到合适范围内,避免出现菌丝疯长的情况。

6.2 侵染性病害

侵染性病害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双孢蘑菇在生长阶段受到病原微生物影响,进而引发的一种疾病现象。例如,在褐腐病发病时,发病初期菌柄以及菌裙下房会出现一些绵毛状菌丝,主体颜色为白色,后续菌菇会出现水泡状情况,呈褐色时便会腐烂而亡。如果是幼菇出现问题,往往以无盖畸形为主要表现,还会伴随着暗黑色液体流出,最终死亡。为了预防该类病害,工作人员可在覆土工作开展前5 d,在覆土中加入高锰酸钾混合溶液,具体加入数量为25 g,密闭熏蒸24 h 通风。该操作能够充分预防侵染性病害。一旦发现侵染性病害,工作人员应立即停止喷水操作,延长菇房通风时间,保证菇房内部温度在15 ℃以下,或者在发病区域喷洒一定数量的甲醛溶液,也可选择1∶500 多菌灵。

7 结束语

从具体研究过程中能够看出,利用秸秆作为培养料,执行双孢蘑菇栽培具有明显的可行性,还能进一步提升其抗病能力和产量。菏泽市在双孢蘑菇栽培时,主要是利用当地丰富的玉米和小麦秸秆,设计出一套适宜本地的种植模式,打造农业废物生产双孢蘑菇技术的整体流程,让农业废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猜你喜欢

双孢覆土蘑菇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双孢蘑菇菌种质量检验规程探讨
双孢蘑菇低温保鲜试验初报
百病傻
爆图团
西藏野生双孢蘑菇栽培种营养成分研究
蘑菇
蘑菇伞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