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一老一小”守护“朝夕美好”

2023-12-26陈宇操

群众 2023年22期
关键词:托育姑苏养老

□ 陈宇操

今年7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在亲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时,给予了“生活在这里很有福气”的高度评价。“一老一小”作为最柔软的群体,更加考验我们的细心、耐心和定力。姑苏区作为历史悠久、底蕴深厚、老龄化程度高,儿童成长发展需求旺盛的中心城区,围绕“人的一天、人的一生”,积极推进“全龄友好型社会” 建设,不断探索创新“一老一小”服务模式,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全省率先建立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体系,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多项经验在全省全国推广复制,成功打造高质量发展民生保障“姑苏样本”。

优化古城养老服务体系,描绘最美“夕阳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让所有老年人都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姑苏区60 周岁以上户籍老年人口数24.17 万人,老龄化率达32.18%,居全市第二;高龄化率达18.48%,居全市第一。姑苏区以古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积极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综合服务体系,持续完善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的养老服务圈。

“虚拟养老”精准专业。立足全国首创“虚拟养老院”的先发优势,不断提升服务适用性和覆盖面,居家服务功能从家政保洁拓展到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6 大类53 项服务。强化居家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起草制定居家养老标准75 项,形成市级地方标准2 项,“虚拟养老院”被列为全国首个智慧居家养老标准化试点项目。在全省率先制定老年人生活能力评估体系,加强服务供需针对性,服务内涵更加精细化个性化。

“社区养老”普惠均衡。以打造老年友好型社区为抓手,全省首创集助餐、助浴、助急、助医、助行、助洁等“六助”功能为一体的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形成以服务中心为“旗舰枢纽”,日间照料中心为延伸站点,社区助餐点为嵌入补充的“15 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全市率先试点封闭小区“物业+养老”服务,建立原居安老服务响应中心,发挥物业常驻社区贴近居民的优势,及时有效提供居家探访、夜间陪护等服务。打造“家门内—楼道口—大社区”适老化服务体系,通过公共设施、家庭适老化改造等,不断增强老年人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

“分级养老”量体裁衣。按照普惠型、高端型和特需型标准,指导养老机构分层分类发展。着眼普惠型,落实“公建民营+提档升级”,提供养老服务托底保障。着眼高端型,吸引央企、外企等优质企业进驻,打造集生活、医养、度假于一体的全配套综合养老社区。着眼特需型,支持康养特色机构建设发展,引进上海复星集团开办星健老年公寓,与星健康复医院实行一体化运营,指导慈乐圆护理院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建设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机构,全区养老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率超96%。

全力打造儿童友好城市,托起多彩“少年梦”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孩子们成长得更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姑苏区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全力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让“儿童友好”更有温度、更有广度、更有深度。

“兜底保障”筑牢幸福底线。推广困境儿童常态化“主动发现”机制,针对权益遭受侵害的儿童及时开展个案处置和关爱帮扶,确保困境儿童“一个不能少”。健全“区未成年人保护中心、街道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社区儿童工作站”三级联动机制,重点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项目,让孩子们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挖掘整合社区资源增加托育设施,鼓励引导各类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机构,充分发挥区托育培训指导中心作用。

“体系建设”守护健康成长。优化社会发展环境,按照“1 米高度看城市”的儿童视角,优化配置室内外儿童公共空间。按照“一校一策”科学制定精细化交通运行方案,通过“安全监督指挥平台”,实现实时监控、安全预警、应急处置,提升古城学校周边交通整体质态。建设苏州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姑苏区分中心,成立街道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站,广泛开展家庭访谈、心理疏导等专项行动。成立姑苏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推进校园师生心理健康“心航计划”,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心理服务,增强师生心理健康水平,形成全覆盖、专业化、分龄式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特色品牌”激活美好基因。启动“百年老校跃升行动”,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对百年老校系统梳理,颁布统一“百年”LOGO 标识。对百年老校中的历史建筑、亭台楼阁进行考证复名,逐步恢复底蕴深厚、有一定知名度的老校品牌。依托“以史鉴今、以文化人”的非遗影响力,通过实地探访,深入挖掘校史,引进与校园文化匹配的非遗项目,有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儿童中的浸润和传承。

创新探索多元供给模式,构筑发展“新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老人和小孩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一老一幼”是大多数家庭的主要关切。姑苏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一老一小”服务提质扩容,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城市发展的温度和古城生活的质感。

创新老少共融发展路径。推广全市首家“养老+托育+卫生”一站式健康综合体建设经验,搭建社区“养老+育幼”融合发展平台,通过资源共享、功能叠加和服务融合,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及托育服务供需失衡的难题。在辖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举办“青少年暑托班”和“家门口的老年大学”,开设青少年传统文化和老年人数字技术教育系列课程,实现“传统和现代”的无缝衔接,全力营造老少共融的社区生活场景。

探索事业产业协同发展。支持“一老一小”产业发展,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培育力度。重点培育本土民营养老托育企业,全力支持国资康养、托育公司发展壮大。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指导姑苏区居家乐养老服务中心成为国内养老行业“领头雁”之一,业务拓展到全国18 个城市、35 个地区。探索建设“银龄经济”产业园,引入国内外知名康养企业建设高品质养老设施,实现规模化、连锁化产业布局。

完善医康养融合服务模式。倡导辖区各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立老年医科和儿童门诊,设置VIP绿色通道。推广家庭医生“社区满格、服务满分”计划,依托“医联体”建设,开展多学科远程联合会诊、24 小时血压血糖动态及心电监测等项目,让“一老一小”在“家门口”享受三级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在辖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嵌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更多短托照护床位,实现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100%签约合作。充分发挥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作用,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与所辖托育机构的医育结合联动协作,打磨一批医育融合项目,促进托育服务与儿童早期发展、婴幼儿健康管理及儿科医疗服务融合发展。

“一老一小”是明天的我们,是我们的明天。姑苏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体系建设、整合服务资源、提升工作质效,不断织牢织密“一老一小”民生保障网络,以最温馨服务、最周到照顾,为“一老一小”托举“稳稳的幸福”,用心用情建设姑苏“福气之城”,做精做细“全龄友好”苏式典范。

猜你喜欢

托育姑苏养老
私人还是公共:我国托育服务体系供给范式研究
《家庭教育促进法》中的托育服务:国家义务与机构角色
解决托育难题需合力托底
悠悠姑苏情,酥脆“蟹壳黄”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中西部托育事业发展研究院筹备暨陕西省托育示范基地启动会在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雁塔校区召开
姑苏好时光
养生不是养老
姑苏城外寄乡愁
养老更无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