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资源型区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3-12-26杜秀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山西高质量发展

杜秀清 武 超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 030012)

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能够不断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矛盾的发展,更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山西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山西具备资源型区域的所有共性及独特个性。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振兴山西的首要任务,充分认知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是形势所需,勇于探索山西资源型区域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新时代新阶段赋于山西的光荣时代使命与重大历史任务。

一、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振兴山西的首要任务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立足中国基本国情比媲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规律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使命的重大判断。山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强调“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山西篇章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振兴山西的首要任务。

(一)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的物质基础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同样,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推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山西篇章。山西位于中国北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山西矿产资源种类繁多且储存量丰富,尤其是煤炭、铝土矿、铁矿及非金属矿储量大、品质优、地质条件好。十八大以来,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山西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推动全省国资国企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性、全局性重大变化。国有经济效益大幅提高。10 年来,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所有者权益分别增长了172.5%、184.9%,达到4.66 万亿元和1.36 万亿元,国有企业良好发展态势为山西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三二一”产业格局稳步推进,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山西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 年的6.2:49.7:44.1 演变为2020 年的5.4:43.4:51.2。

(二)高质量发展是在新征程上解决山西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一系列长期积累及新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亟待解决”。这些突出矛盾和问题具体在山西主要表现为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一是地区差距突出。尽管山西GDP 近些年持续增长,2022 年达25642.59 亿元,但与全国相比仍处弱势,全国31 个省级行政区域(香港、澳门、台湾除外)山西多年排名都在20 名以后,一直处于全国倒数8-9 名位次。二是城乡差距突出。山西省域内城镇与乡村在教育、养老、医疗等方面有鲜明差距。山西从2010 年起10 年间,城镇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从10236元上升到21159 元,翻番一倍以上,而农村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从650 元上升到1208元,增长幅度不大。养老差距是传统城乡二元结构的深度体现,山西城镇退休老人养老金从几千到上万不等,农村老人每月只能领取一百多元钱的基础养老金。城镇职工生病住院的费用报销比例在80%以上,农村医疗条件比较差。三是收入差距突出。2022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83 元,山西人均29178元,全国31 省(区、市)排名靠后为21 位,低于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1370 元,与排在第一位的上海79610 元差距很大达2.73 倍。在山西省内对比,2022 年山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2 元,山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3 元,与2021 年相比差距有所缩小,但城乡收入差距仍然很大达2.34 倍。

(三)高质量发展是山西应对国际环境变化、应对风险挑战的重要保障

当今世界,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各类全球性问题加剧,尤其是全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资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问题更加凸显。在如此复杂态势下,山西如何抓住机遇应对风险挑战非常关键。从2010 年12 月13 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成为中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2022 年9 月27日,山西全省同步推进“两个转型”暨促进数字经济全面发展大会在太原召开,省委书记林武强调“资源型经济转型是世界性难题,也是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主题”,鲜明提出了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转型”的战略任务。从此山西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统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进一步明确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

二、聚集山西发展主要短板全方位推动山西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山西资源型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短板是“经济发展滞后,核心竞争力缺失,物质基础有待提升”、“民主建设弱化,政治引领力缺位,政治生态有待加强”“文化挖掘不深,文化整合力不强,文化链条有待深耕”“社会建设不强,发展均衡性欠缺,和谐氛围有待增强”“生态建设不强,绿色转型力不足,环境支撑有待改善”“干部本领不足,思想凝聚力不强,根本保证有待筑牢”。聚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发展短板,紧密结合山西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党建层面不断探索现阶段山西资源型区域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路径。

(一)同步推进“两个转型”,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

产业转型与数字转型是山西资源型区域激发高质量发展新活力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山西推进资源型地区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关键部署。同步推进“两个转型”就是协同发展一产二产三产,加大农业、工业、服务业领域数字化转型投入强度,融会构筑产业转型与数字转型共同发展新高地。一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稳步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转向先进制造业。推动煤炭、钢铁、有色、焦化、化工、建材等产业向特种金属材料、新型铝镁合金、高端炭材料、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及装配式建筑等方向延伸,推动传统装备制造向高端基础零部件、大型装备、工业母机等方向升级。二是注重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结合产业基础和行业发展趋势,山西确定新能源汽车、氢能产业、风电装备等十大重点产业链,推行产业链“链长制”,通过建链、补链、延链、强链,努力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三是推动服务业提质转型。生活性服务业尽快恢复发展,在商贸服务、文化旅游体育、养老服务等层面加大发展力度。生产性服务业不断提质增效,在交通运输、金融业、节能环保服务等层面提升企业效能。发展非营利性服务业,调整山西省最低工资标准,保障工资支付。四是优质高效发展特色农业。探索符合山西特点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和路径,推动农业特色转型,培育发展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如建设晋中国家农高区、拓展太原农耕文明与自然景观融会区、打造晋北杂粮集聚区。

(二)优化基层政治生态,筑牢全面从严治党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山西优化基层政治生态重点从思想上、行动上、政治生活上全面推进,筑牢全面从严治党根基。一是思想上充分认识良好政治生态氛围有助于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这种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勇立时代潮头、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创造历史伟业的动力源泉。实践中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及创新理念,逐步提升干事创业的向心力与战斗力。二是行动上敬畏权力,管好权力,慎用权力,巩固形成基层良好的政治生态。每个领导干部工作作风是衡量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的重要标尺,引领党员干部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针对山西近年来发生的大案要案、串案窝案及集体腐败案件,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主动接受监督,继续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保持“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尺度不松”高压态势。三是政治生活上严肃认真。党内政治生活严肃起来、认真起来,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重要基础。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实实在在落实到位,不流于形式,或滞留于表面。民主生活会必须查找问题并进行党性分析,不是无的放矢,不能临时走过场。组织生活会结合岗位特点和履职情况,照单画像,及时发现问题可纠正失误。“三会一课”是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和日常管理的基本制度安排,注重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和庸俗化,通过各种主题内容强化政治教育、突出党性锻炼、创新活动形式。

(三)整合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文化链条多姿多彩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山西文旅资源富集,文艺作品丰盛多样、文化设施服务到位、文旅融合精准打造、品牌塑造生动形象,在此基础上持续讲好山西故事、传播好山西声音、展现好山西形象。首先是讲好山西故事。注重培养懂山西历史文化的专业人才。借助山西各高等院校优质的师资力量,筑牢三晋文化人才队伍理论高地,为讲好山西故事奠定人才力量。其次是传播好山西声音。充分利用政府官方网站、旅行社、各大媒体公司平台,传播好山西声音,让世界看到山西别样风采。充分利用文旅市场,拓宽文化传播企业融资渠道,为文化传播提供后续资金保障。再次是展现好山西形象。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优秀历史文化、壮美自然风光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山西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红色元素+旅游”“山西元素+旅游”“文化元素+旅游”等多样产业链条形成。严厉打击破坏山西形象行为,大力提升旅游从业人员和广大游客的文明旅游意识。

(四)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关心关注关爱民众生活并赢得民心是社会治理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在分配制度、就业战略、社会保障、人民健康层面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增强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打造利益、精神、发展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一是不断完善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举措,重点关注初次分配、再次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机制。初次分配体现公平原则,坚持多劳多得,让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知识、数据等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并由市场评估定位;再次分配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完善税收调节机制,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转移支付,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第三次分配注重政策宣传落实,探索公益慈善活动有效实现形式,完善公益慈善事业政策法规体系和社会文化环境。二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重点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统筹城乡就业政策体系、推动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下功夫,突出就业作为基本民生的重要战略作用。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重点是稳步推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制度完善,逐步构建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旨在突破山西社会保障水平偏低、部分人群保障不足、再分配作用较小等障碍。四是推进健康山西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人民健康是彰显山西整体风范的重要标志,以山西全省域内各基层部门、贫困乡镇为重点,坚持改革创新,坚持预防为主并中西医结合,把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当中,推动开展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健康山西行动。

(五)持续培厚生态底色,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指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山西持续培厚生态底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统筹发展,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全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山西经验”“山西模式”。一是有序实施重点行业能效提升行动。严格落实煤电、钢铁、有色、建材、焦化、化工等“六大”高能耗行业能耗双控行动方案,坚持“上大压小、产能置换、淘汰落后、先立后破”,坚决把能耗强度降下来,把能耗总量控制在合理水平。推进重点行业能耗双控,强力倒逼高耗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促进低能耗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二是稳步推进生态环境修复治理。为实现“一泓清水入黄河”,山西制定出台《“一泓清水入黄河”工程方案》,坚持“一河一策”“一断面一策”,全力保障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绿色环保。同时,加大治理力度,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原则,坚持“查、测、溯、治、管”思路,推动建立“污染源—入河排污口—水体”全链条监管体系,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三是全力推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深入实施减污降碳扩绿增长行动,要不断丰富生态文明建设机制和路径,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接续产业绿色制造,推广清洁生产工艺、技术和生产设备,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广泛开展绿色低碳社会行动,倡导绿色生活,鼓励绿色出行,履行好应尽的可持续发展责任。

(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干事创业的基石,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夯实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是山西做好各项工作的关键所在。一是严格把好“政治关”。政治标准过硬是选拨好干部的风向标,将政治标准始终严格贯穿于干部选拔任用全过程各方面,尽力创造良好政治氛围降低不合格人员比例。持续监察各级干部要牢记“三个务必”,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二是严格把好“能力关”。大胆选拔使用敢于直面问题,善于破解难题的干部,将专业技能突出、管理能力优良的干部选拨出来。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激励各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为民分忧。三是严格把好“作风关”。自律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确保各级干部切实做到心中有“红线”,行动有“底线”,自觉抵制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走深走实群众路线,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尊重群众,始终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认不认可、满不满意、高不高兴贯穿干部选用全过程,切实选用作风好、群众服的优秀干部。四是严格把好“制度关”。制度即规则程序模式,是规范社会组织或团体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定。严格把好“制度关”就是要立“明规矩”、破“潜规则”,让“明规矩”立起来、严起来,细化各类制度条文条例规定,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让“潜规则”无土壤,防止对没有写成条文的规矩赋予可硬可软、可白可黑的复杂内涵。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破除消极腐败现象生存空间和滋生土壤,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主支性和积极性。

猜你喜欢

山西高质量发展
我在山西等你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山西叹五更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