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历程研究综述

2023-12-26刘小漩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

刘小漩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在中国知网上, 以毛泽东政治思想历程为主题进行检索,得到相关论文637 篇,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专著有美国学者步兰特利·沃马克在《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基础》中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观点;李锐著的《毛泽东早年读书生活》(万卷出版社出版);莫志斌《青年毛泽东思想研究》在2003 年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李维汗《五四运动在湖南回忆录》于1979 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等。胡庆云的《青少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实践与标志新探》发表在1991 年第四期的《新疆大学学报》上,和林毅的《试论毛泽东党政治学思维的理论》发表在2014 年第2 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上,以及李凤国的《青少年毛泽东思想政治学信念建立探析》发表在2007 年《中国天津师大》上,都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代表作,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一、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历程和特点研究

(一)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历程研究

学术界一致认为,青年毛泽东思想经历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转变,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要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必须认识到阶级斗争的重要性,并认识到无产阶级专政的重要性,以及它们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拥护十月革命并认为暴力革命道路具有普遍意义,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基本动力。另一种则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更为具体的原则标准。李君如在1997 年出版的《毛泽东于近代中国》一书第三章,专门阐述了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历程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转变, 最终并坚定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信念。在“无我论”“唯我论”和“平民主义”三次选择中,学界对于毛泽东思想正式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的时间节点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是1920 年夏天,指出毛泽东思想在1936 年与斯诺的会谈中明确表示,他在思想上和实际上都正式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一种认为是1920 年的冬天,因为能够考证毛泽东世界观转变的历史事件和文字材料都产生在此时;还有一种提出应把青年毛泽东世界观的转变看成一个过程,而非一个具体的时间段或时间点。

(二)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特点研究

在青年毛泽东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的进程中产生出两种分歧,侯德泉、杜慧用“突变说”和“渐变说”总结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进程。前者认为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是短时间内作出的转变,具有迅速性与急剧性的特点;后者认为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经历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青年毛泽东在众多启蒙思想中不断总结经验, 在实践不断探索中加深了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最后成为马克思主义的支持者的过程。

关于突变说,张凤霞认为,毛泽东的两次北京之行使他有幸结识新文化运动的先进人物,并在陈独秀、李大钊和邓中夏等先进知识分子的引导下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在“驱张运动”后加深对马列主义与俄国革命的影响,最终使得他在短时间内确定了今后发展的终身信仰。萧超然指出,毛泽东在北京期间并未形成明确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但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获胜,加之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的宣讲,他开始转变思想,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终于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从而完成了从情感认知到哲学理性认知的飞跃。田慧武认为,毛泽东政治思想转变是历经两年多的时间完成的,是经过1918 年4 月“新民学会”的建立到1920 年夏季以后的两年多时间完成的。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的思想开始转向十月革命,1920 年2 月,他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并在夏天开始大力宣传马列主义,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现出急剧性的特点。

关于渐变说,孙有山指出,毛泽东通过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和20 世纪初期中国国情的了解,以积极的态度参加现实的政治斗争,思想上经历了一系列近代先进思潮的洗礼,勇于将自己对国家的抱负融入实践,最终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毛泽东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革命精神的伟大领袖,他对当下社会的理性思考,以及对中国过去与现状的深刻了解,使他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李锐指出,毛泽东在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之前,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从赫胥黎的发展论、康德的两元论到十八、十九世纪欧洲人的民主理论、空想社会主义,再到托尔斯泰主义,他都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经过一段复杂的过程,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也正是学生时代对于政治理论的不断研究,才使得他最终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所以毛泽东思想的转变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思想过程才确立得来的。胡为雄指出,毛泽东在俄国十月革命后,从中汲取了丰富的革命斗争经验,并逐渐认可了暴力革命斗争、资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理念,这一过程反映出他对于改变的坚定信念。

二、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转变的原因

(一)青年毛泽东的爱国主义精神

内在品质是毛泽东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关键因素,它不仅确定着事情演变的基础走向,而且也是外因发挥作用的基础。学术界对此也有着深入的研究,其中包括爱国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平正义等,不屈的意志、开拓进取的意识等等。这些都是毛泽东转变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重要原因。总而言之,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第一,为了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魏正山曾提到,“深刻的忧国忧民意识是青少年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内部因素”,这种以拯救国家和人民为目标的价值观不仅影响着青少年毛泽东对新思想的判断,更决定了他未来拯救国家和人民的道路,从而激发出了青年毛泽东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并为此不懈努力、不断奋斗。第二,毛泽东认为“学问亦必于实际中求之”的学习是毫无用处的,他强调要从实际中获取知识,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张定鑫指出,正是在这种实践精神的指引下,毛泽东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思想,即透过实践检验“本本”,坚定不移地信奉它。王俊博以政治哲学的视角将毛泽东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表达出来,即实践哲学,它旨在透过调整身心关系和知行关系,从而达到从个性价值追求走向社会主义的改造。

(二)思想文化冲击对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影响

金民卿强调,社会政治发展和重大事件对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二十世纪前期,近代中国饱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这种双半性质的国情也促使毛泽东不断探索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随着新文化运动的不断深入,杜威的“实验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克鲁泡特金的“互助论”、柏格森的生活思想、法国人的“工团主义”、欧文、傅立叶的乌托邦、尼采的超人意志、日本学者武者小路的“新村主义”等,都是启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形成了当今社会党、无政府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等多种思想的基础。而针对不同的“新思想”对青年毛泽东思想起到了作用,并在学界众说纷纭。

一些学者认为,改良主义思想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展形成了深刻的负面影响,尤其是杜威和胡适的实验主义政治方法论,它们为毛泽东的思想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指导。那个时期,毛泽东十分信奉改良主义的政治哲学,并且十分反对通过暴力革命的方式来拯救中国,认为应当通过研究并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社会的进步,这也为后来毛泽东的实践观打下重要的思想基础。潘锦全认为实验主义的方法论以及教育思想对青年毛泽东具有一定的启蒙作用,但在毛泽东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也解构、融合并超越了实验主义。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无政府主义也对青年毛泽东的思想转变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在新文化运动时期,无政府社会主义变成中国社会的一种重要思想,并且深受人们的欢迎和拥护,在中国广泛传播。当时的中国经历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救国运动的失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相当数量的知识分子对当时中国的政治十分失望,这些都为无政府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条件。白冰指出,1911 年,毛泽东思想第一次接触到无政府理论,并在新文化运动期间,透过《新青年》深入探讨这一理念。1918 年,毛泽东、何叔衡等人发起了新民学会,旨在采用自我修养和自治的方式,影响他人和社会,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共同改造。五四运动后,“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等方式深受无政府主义的影响,强调我们不应该进行像俄国那样激进、流血的革命斗争,而是要进行合作,建立一个有序的社会,以实现中国的发展和进步。

三、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历程的现实启示

(一)学界肯定了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必然性和伟大意义

学界从发展必然趋势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总结了少年毛泽东转型为马克思主义者的现实启示,其中吴雄妹在《青年毛泽东的世界观转变及现实启示》中阐述了这个观点。汪君指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是近代中国人民继续探求救国救民正确道路的发展必然趋势成果,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人,在革命道路中不断探索与反思,使其更加坚定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这是他们实践和思想改革的必然结果。郑明明指出,青年毛泽东思想的转变是我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开端,它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步伐。杨丽认为,毛泽东不仅仅局限于书本,而是积极创新,勇于探索真理,这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激励他不断前行,坚定地走上马克思主义的道路。毛泽东的政治思想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促使他成为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领袖,为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新中国,完成“一化三改”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进一步向全世界吹响了社会主义号角,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作出巨大贡献。

(二)关于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转变研究的不足

第一,关于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的转变历程侧重于某一方面研究,缺乏从整体上的把握。多数学者只关注到青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毕业,到确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这一个政治思想转变的阶段。而对于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转变的其他阶段提及的并不是很多,关于青年毛泽东政治主张从传统思想到资产阶级思想,以及再到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这几个阶段的政治思想转变阐述鲜少。

第二,关于青年毛泽东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问题,关于青年毛泽东如何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还缺少理论分析,已有的研究重视具体而缺乏综合。已有的研究仅从某一个角度、某一个方面分析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原因是无法解释青年毛泽东思想进行转变的具体原因,如只从文化角度探析从传统儒家文学到共产主义思想转变过程,这种单一的角度无法佐证青年毛泽东政治思想发生转变的内在原因。鉴于此,本文在分析一定理论的基础上,厘清青年毛泽东思想转变的各个阶段,分析各个阶段青年毛泽东的思想政治主张、这对于为什么可以坚定选择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对新时代青少年的启示等就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研究价值。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