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流变传承
——以利盖蒂·吉尔吉和大卫·路德维希为例

2023-12-26邵路垠

名家名作 2023年23期
关键词:路德维希盖蒂音乐风格

邵路垠

现代主义(Modernism) 和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两大音乐思潮的兴起和演变贯穿了20 世纪至今的音乐发展史。这两种音乐流派对当代作曲家的创作和音乐理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在20 世纪初的兴起为音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变革。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主义逐渐展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引发了一股向后现代主义演变的潮流。后现代主义对传统和历史进行了重新思考,并展现了对多元文化的包容与尊重,为严肃音乐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利盖蒂·吉尔吉(Ligeti Gy rgy Sándor)作为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其音乐生涯经历了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流变和传承。他早年受到民族主义音乐的影响,但随着现代主义思潮的兴起,他转向先锋派音乐,并通过创新的音乐语言展现了对音色与节奏的敏锐感知。20 世纪80 年代,利盖蒂逐渐转向后现代主义,开始深入探索历史和非欧洲音乐遗产,并创造了全新的音乐风格。

大卫·路德维希(David Ludwig)作为活跃于美国当代乐坛的作曲家,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音乐家,他将古典元素和现代元素融合在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他对过去音乐的热爱驱使他重新诠释了巴洛克和巴赫的音乐,并将其与现代音乐结合,创作出富有时代感的作品。与此同时,路德维希也受到非西方音乐文化的启发,如拉迪诺语音乐和阿拉伯音乐,在创作中进一步丰富了他的音乐语言。

事实上,利盖蒂与路德维希是属于两个时代的作曲家,但巧合的是,他们的创作周期几乎是衔接的。因此,通过深入研究吉尔吉·利盖蒂和大卫·路德维希的音乐生涯和创作,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流变和传承。这两位杰出作曲家的音乐成就不仅影响了当代音乐,也为我们提供了在多元文化交融中寻求创新的启示。

一、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涵盖了文学、绘画、音乐、建筑、哲学等领域,是对传统、规范和传统价值观的挑战,强调独创性、个性和反传统。它反对古典主义和自然主义,强调对个体经验、内心感受和主观视角的表现。现代主义艺术家和作家试图以一种新颖与前卫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社会、人性、科技和时代变迁的思考。其理念广泛运用于多种艺术与哲学学科,对20 世纪人文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音乐领域,现代主义音乐与传统的古典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它强调独创性、实验性以及与传统的决裂。现代主义音乐的主要特点包括对作品的实验性的探索、对传统调性的摆脱、对新音色的开拓与对复杂的节奏节拍的偏爱。

早期的现代主义作曲家,如德彪西、斯克里亚宾、理查·施特劳斯和马勒走上了创新之路。他们开发了创作音乐的新方法,逐渐摒弃了之前的浪漫主义风格。他们的创作为管弦乐器的编配、音乐质地和音乐形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有些作曲家如斯克里亚宾和德彪西致力于“给和声着色”,并探索新的音乐词汇。随后,勋伯格(表现主义者)及其门徒开始发出自己的声音。20 世纪上半叶,无调性音乐和序列音乐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并影响了许多后来的作曲家。勋伯格的音乐语法挑战了传统的调性,在音高关系、和声进行和织体设计等方面追求新的音乐语言。

20 世纪下半叶,随着现代主义的发展遇到瓶颈,后现代主义思潮开始崛起。后现代主义对现代主义进行了一定的批判和反思,其强调多样性、相对性和对传统权威的怀疑。后现代主义影响广泛,涵盖了文学、哲学、艺术、建筑、电影等多个领域,并塑造和影响了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1]在音乐上,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反传统的音乐形式,试图突破传统音乐的束缚,反对权威的音乐语言,并探索全新的音乐语言与表现方式。在音乐风格上,后现代主义至少包含两个重要的元素:解构与复合。[2]当然,也有观点认为碎片性与断裂性的非线性叙事也是后现代主义音乐作品的重要特征。

20 世纪下半叶,后现代主义音乐家开始不断地探索与创造新的观念、新的技巧和新的音响。这股浪潮激发了许多经验丰富的作曲家去创造前所未有的音乐思潮。他们通过创作具有和谐音响和非欧洲音乐传统的音乐来回应现代主义的不和谐音响,如约翰·凯奇(实验音乐家)、菲利普·格拉斯(极简主义者)和利盖蒂。他们宣称在声音的世界里没有限制,一个人可以做出任何可能的创造。

至今,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念仍然深深影响着当代作曲家。尽管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有很多观点与理念是对立的,但我们要认识到,许多作曲家的职业生涯是贯穿多个音乐时期与流派的。研究他们的音乐风格与创作理念的演变,可以更好地理解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演变,为我们理解当代音乐提供创新的启示。下面以利盖蒂·吉尔吉和大卫·路德维希的音乐风格演变为例,探讨现代主义向后现代主义的演变潮流。

二、利盖蒂·吉尔吉音乐风格的流变

利盖蒂·吉尔吉,匈牙利作曲家,1923 年5 月28日出生于匈牙利。他被誉为20 世纪下半叶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对现代主义(先锋派、序列主义、电子音乐)和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发展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早年,利盖蒂的音乐展现出他对新音乐的向往与对民族主义音乐的认同。在布达佩斯的岁月里,尽管受到政治限制,他仍继续尝试新的技巧和主题。1951年到1953 年,利盖蒂创作了《音乐查找》(Musica Ricercata)。在这部作品中,利盖蒂运用了一些新的作曲技巧——如双音音集等。[3]1954 年,利盖蒂创作了他的第一首弦乐四重奏,这是受贝拉·巴托克影响的“匈牙利”风格的作品。利盖蒂认为:“巴托克一直是我的偶像,直到1950 年,即使在我1956 年离开国家后,他对我仍然非常重要。”

1956 年,利盖蒂逃离匈牙利革命,来到了德国科隆。在科隆的日子里,他得到了斯托克豪森的帮助和建议。他学习了先进的技巧(序列主义和电子音乐),分析了韦伯恩、布列兹等人的作品,并研究了当代作曲家的电子音乐作品(其中一部作品是格桑的《表现》)。利盖蒂深受当时流行的先锋派(现代主义的一个分支)的影响,开始转向现代主义。

在达姆施塔特,年轻的作曲家聚集在一起学习和讨论新的音乐理念。在那里,利盖蒂以先锋派作曲家和电子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建立了自己的影响力。他的著名作品——《幻象》(Apparitions)于1959 年发表,产生了极大的反响。这部作品具有典型的现代主义特征,采用了无拍子的节奏,具有高度的复杂性、音响的戏剧性以及音乐集群的音响效果。利盖蒂的音乐集群(复调)作品令达姆施塔特乐派的作曲家惊讶不已,并因其创新风格而名声大噪。

利盖蒂在1961 年创作了作品《氛围》(Atmospheres),在这部作品中他进一步发展了他的管弦乐音乐集群技巧(orchestral cluster technique),该作品被描述为:“一个云团,飘浮在不同的色彩、和声和织体之间,以持续音的形式呈现。” 该作品在演出、录音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人们甚至可以在电影《2001 太空漫游》中找到它的音响。

20 世纪60 年代到70 年代,利盖蒂开始研究“微复调”理念。借此,他逐渐向后现代主义靠拢并创造了自己的音乐风格。他专注于探索声音或音色,而非局限于音高和节奏。 这些技巧被广泛运用于利盖蒂中后期的大多数作品,如《星之光》(Lux astern,1966 年)、《远方》(Lontano,1967 年)、《连续体》(Continuum,1968 年)、《分枝》(Ramifications,1968—1969 年)等。

20 世纪70 年代中期,利盖蒂创作了一部杰出的作品——《大灭亡》(Le Grand Macabre)。这是他唯一的歌剧,也是他作曲风格转变的一个分水岭。[4]在这部歌剧中,利盖蒂引入了原始乐器(如前奏中的汽车喇叭),并开始参考传统音乐的作品和风格——这是典型的后现代主义创作思维。

在完成了歌剧《大灭亡》后,利盖蒂转向非欧洲的音乐风格来呈现他的后现代主义音乐理念。在1982 年的秋天,他的学生——波多黎各作曲家罗伯托·西耶拉(Roberto Sierra)为他带来了来自中非共和国的音乐录音,由辛哈·阿罗姆(Simha Arom)演奏。利盖蒂对这个录音非常感兴趣。他写道:“我一遍又一遍地听着录音,当时,正如现在一样,我对这种神奇的复调、复节奏音乐的复杂性深感震撼。”

辛哈·阿罗姆的非洲复调与复节奏为利盖蒂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背景,帮助他发展了复节奏技巧。利盖蒂从非洲音乐和理论中汲取营养,并创作了几部突破性的作品,包括《钢琴练习曲》(Piano Etude)、《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等。

除了非洲音乐,利盖蒂在晚年的创作中还探索了过去的音乐。在1985 年的钢琴练习曲集中,他提到,节奏复杂性源自两个截然不同的灵感来源:浪漫时期的肖邦和舒曼的钢琴音乐,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土著音乐。他进一步展示了“赫米奥拉”(hemiola)的概念,指的是一种节奏上的模糊性(六拍的节拍),可以将其分为三个二拍或者两个三拍。利盖蒂认为,当赫米奥拉以欢快的速度演奏时,会产生一种“虚幻”的慢板(rubato)或者一种飘逸的感觉,并导致“闪烁效果”。

利盖蒂将非洲音乐的节奏模式与赫米奥拉结构相结合,成功地构建了自己的技巧——“多速度”。他将交替赫米奥拉应用于几组节拍中,不再局限于二对三的组合,而是探索了更多可能性,比如3 ∶5、5 ∶7 或3 ∶4 ∶5 ∶7 等。例如,在他的钢琴练习曲第六首《华沙的秋天》(AutomneàVarsovie)中使用了3 ∶5 ∶7的复节奏。[5]

利盖蒂的音乐理念(复节奏和多速度)为其他现代主义作曲家展示了一条创新的道路。在利盖蒂之后,越来越多的音乐家吸收了他的理念,并在后现代主义之路上进一步探索。然而,关于利盖蒂晚期是属于现代主义者还是后现代主义者仍有争议,在笔者来看,利盖蒂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方面都发展了自己的风格,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大卫·路德维希音乐风格的流变

大卫·路德维希是一位美国后现代主义作曲家,他于1974 年出生于美国的一个音乐世家。他曾担任柯蒂斯音乐学院的作曲教师,目前任美国茱莉亚音乐学院院长,也是当代乐坛极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

在利盖蒂创作进入晚期之时,大卫·路德维希开始了他的作曲家之路。当路德维希还是一名大学生时,他对音乐文化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说:“我选修了一门非常棒的音乐学课程,它对我产生了改变一生的影响。这门课程由史蒂芬·布鲁姆(Stephen Blum)教授主讲,他在中亚音乐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对我作曲产生了重大转折。我开始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共通之处产生浓厚的兴趣。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互交融?”

这种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引导路德维希走向了后现代主义音乐之路。他花时间研究了拉丁美洲音乐和阿拉伯音乐。他创作了异国情调作品《坎蒂加斯》(Kantigas)。该作品引用了拉迪诺语(犹太-西班牙语)音乐,并强调了它与阿拉伯音乐传统的关系。这种对多元语言文化的关注还体现在他的作品《光明节清唱剧》(Hanukkah Cantata)(2007 年)中。这部作品将原创音乐与传统歌曲和舞蹈的编曲相结合,歌词来自希伯来语和英语。

作为后现代主义作曲家,路德维希还尝试追溯传统音乐的思想。例如,他为小型室内乐创作的《四季》(Seasons)(2012 年)使用了巴洛克音乐语言和题材,特别是参考了维瓦尔第的《四季》。完成这部作品后,路德维希对其进行了修订,并改名为《失落的四季》(Lost Seasons)。

《咏叹调幻想曲》(Aria Fantasy)(2013 年)是另一个例子。在这部作品中,路德维希引用了巴赫《哥德堡变奏曲》中的主题。他还关注了巴赫作品的背景——《哥德堡变奏曲》是由一位失眠的贵族委托创作的,他希望听到的音乐能帮助他入睡。

路德维希的创作风格与思想几乎是利盖蒂晚期创作理念的发展与延续,他注重在作品中包容多元的音乐文化,并从传统音乐与历史中汲取灵感。

四、结语

通过对两位作曲家音乐风格流变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作曲家受到音乐潮流的强烈影响,以及他们的作品对音乐美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利盖蒂在年轻时受到民族主义的影响。当现代主义思潮变得流行时,他成为一名先锋派作曲家。作为一个才华横溢的作曲家,利盖蒂对音色表现出敏锐的感知力。他的天赋使他突破了以往的限制,于20 世纪80 年代以创新的音乐手法探索了通向后现代主义的道路。作为一位后现代主义作曲家,利盖蒂关注历史和非欧洲的音乐遗产与文化,如赫米奥拉、非洲音乐和匈牙利音乐。在他之后,路德维希根植于过去的音乐,并基于引用和参考创作自己的作品。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路德维希的作品包容了多元的音乐文化,展现出与利盖蒂晚期一致的后现代主义风格。

猜你喜欢

路德维希盖蒂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的哲学理论价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隐形男孩
隐形的男孩(下)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花瓶里的钥匙
盖蒂还有麻烦事,一家图片社也起诉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