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研究
2023-12-26赵爱华
赵爱华
河南开放大学,河南 郑州 450000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深入,拥有一批理论与实践能力都过硬的教师群体,是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高职院校应当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才能提高高职教育办学水平。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高职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积极创新,大胆实践,才能适应时代要求,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产教融合对高职教师提出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推进产教融合的文件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1];推进资历框架建设,探索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互通衔接[2];健全以企业为重要主导、职业学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3]。由此看出,产教融合对高职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作为教学的实施者,高职教师要面对提升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教性”,也具有“职业性”。培养的人才也应当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具有这两方面的特性,不可过度强调“高教性”,只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也不可过度强调“职业性”,将学生等同于中职生,忽略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作为专业技术人员,高职教师要面对科技开发能力提升的要求。产教融合的中心任务就是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主动为行业企业提供各类应用技术服务,以满足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需求[4]。
(三)教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承担者、研发工作的实践者以及落实社会服务的主体。因此,建设满足产教融合要求的教师队伍最为关键。作为服务社会的人员,高职教师要面对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岗位培训、技能培训等,从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源要求,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有机对接。
二、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随着产教融合的逐步深入,对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高职教师依然大多数来源于相关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自身实践能力不强,无法完全支撑实践教学的开展,在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大背景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专业发展结合产教融合意识不强
高职教师专业理论知识系统,对于专业发展的认知,一些教师基本停留在发论文、做课题、评职称的层面。同时,高职教师多数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和经验,大环境下对产教融合有大致的了解,但对教师专业发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内涵认识不清,再加上企业资源的匮乏,导致了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和专业发展内容与产教融合结合意识不强,缺乏对于在教育教学中落实产教融合的有效举措的思考和实践。
(二)实践教学与技术研发能力欠缺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教师不仅懂教育,承担育人职责;会教学,胜任理论教学;能实践,具有动手操作能力;还要能指导学生实训实践,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这是高职教师职业内涵的要求。目前,有些高职教师职业内涵的边界还比较模糊,主要以“双师”来界定,然而现有的“双师”的评定多数由高职院校自己的标准认证,部分是拥有“双证”的教师,部分是技术比武获奖的教师,真正既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的“双师”并不能满足实际需求。
(三)教学反思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主要由教研室承担,教研室主任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而一些教师除了教学,甚至不愿意参与相关专业的专业建设工作,对于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深入的了解,这就导致他们在教学反思时,不能够结合相关专业的发展趋势、相关行业的发展现状和人才需求,通过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专业发展也就无从谈起。高职教师科研项目申报的积极性主要来源于职称评审的需要,再加上对于行业的不够了解和技术开发能力的欠缺,导致他们的科研项目多数为理论研究或者是不深入的实践研究。
(四)学校保障与激励制度不够健全
高职院校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的保障和激励措施不到位。虽然每年都组织培训,但主要有教师发展部门负责,以讲座的形式出现,具有普适性,缺乏针对性、参与性和实践性。进入企业挂职锻炼也是利用教师的寒暑假时间,不仅教师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受时间限制,又缺乏过程考核与监督,往往达不到实践能力提高的效果。高职院校都有鼓励教师科研、教改的激励政策,但力度普遍不够,难以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的热情。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教师专业化发展措施,对教师进行正确引导,助力教师群体结合产教融合不断提升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从而促进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
(一)做好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1.学校做好整体规划
高职院校作为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顶层设计者,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优良的环境,要建立系统的、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培养和管理制度,形成教师培训常态化模式。第一,不仅要有职前职中培训、校内校外培训、线上线下培训、出国进修等,还要将这些培训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结合起来,给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参与企业技术服务、应用开发的机会,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第二,应建立合理的“双师”资格认定、骨干教师培养、名师工作室建设、“双带头人”引领等导向性评授制度,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积极性。第三,学校须优化内部治理,充分体现一线教学科研自主权,积极发展跨学科、跨专业教学和科研组织。通过这些举措,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整体规划引导和实现平台。
2.个人做好具体规划
教师的专业成长从进入高职院校就要有明确的规划,因为在职业生涯的前几年是否取得一定的成绩,对教师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青年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应当主动了解学校的专业发展环境,结合产教融合的要求尽早确定专业发展目标。这个专业发展目标包括但不应仅限于职称目标,应当是产教融合背景下的专业发展、自我成长的科学规划。第一,青年教师要主动拜师,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教育教学技能,积极参加专业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在团队中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指导。第二,青年教师要抓住学习机会,参加培训、讲座、进修、实践等,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积极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行业企业需求现状,更好地理解产教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理念,从而达到优化自己专业能力的目标。通过有经验教师的指导和自己的努力学习实践,青年教师就可以尽快作出专业发展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
(二)加大投入,建立保障和激励机制
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个人的事情,更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应在这方面加大投入,以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
1.提供保障
高职院校要在教师培训、进修、调研、学术研讨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在人力、财力、物力上,为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搭建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教师可以相互交流、开展研讨,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也对专业以及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有所了解,从而为专业发展奠定基础。
2.强化激励
激励机制是高职院校促进教师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激励并不只是高职院校对教师在专业发展、科研成果、技术开发等方面获得的成绩进行奖励。既要有完善的奖惩制度,又要激发教师自我管理和民主参与的积极性;既要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又要关注教师的根本生存状况;既要对表现出色的教师及时奖励,又要为教师个体的长远发展服务[5]。因此,高职院校的奖励措施应当兼具“人文关怀”和“情感激励”。这样,才能真正激发教师内心的参与热情。
(三)以赛促教,提高教改能力和综合素养
教师技能大赛是推进学校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助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但是这个技能大赛不应只是教学技能大赛,还应当结合企业开展技术比武、开发应用等实践技能比赛。
1.教学技能大赛
教学技能大赛是教师教学能力成长的加速器。在长期的备赛过程中,教师需研究专业教学对象、教学素材、教学方法,提高教育理论水平;研究新媒体、新技术,并将它们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操能力。通过参加教学技能大赛,不仅能够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还有利于组建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团队,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进一步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助力教育教学质量整体提升,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2.实践能力大赛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一线工作的技术应用型专业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只有自己成为技术能手,才能够在实践教学中游刃有余。高职院校要与行业企业联合开展适用于高职教师的技能大赛,由行业企业人员参与制定评分标准,担任评委。同时,也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其他的行业企业组织的技能大赛。高职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要想带出高水平的参赛选手,指导老师就要提供高质量的指导。因此,备赛的过程不仅能够大幅度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也对教师理论知识体系构建、实践操作能力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校企合作,通过实践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校企合作不仅注重学生的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还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和信息的共享。通过校企合作,培养了企业需要的人才,提高了教师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推动了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1.高职教师定期进企业挂职锻炼
2019 年1 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 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高职院校在落实过程中,要杜绝为下企业而下企业的现象,也要杜绝对教师下企业不管不问的现象。因此,应制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管理制度。例如,与职称晋升挂钩,对挂职过程进行督导、评价,要求教师撰写岗位工作日志、实践报告,对高职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进行汇总,并提出个人应对建议。同时,建立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保障机制,如教师学期中下企业要给予工作量补助,利用暑期要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交通补助,为企业解决技术问题或学校采纳其有效建议则给予奖励等。
2.高职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究与推广
参与企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是促进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方法。高职院校要引导教师将科研方向与企业的生产技术改进、产品开发、推广策划等相结合,争取横向课题研究。在合作企业的选择上,需立足实际,在向大企业争取机会的同时,更要把目光放在中小企业甚至小微企业,以提高合作概率,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也可以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多方共赢。
四、结语
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内涵式发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要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激励和保障制度建设,加速推进校企合作,为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全面的支持与鼓励。作为高职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遵循科学的专业发展规划,借助产教融合带来的发展契机,促进个人在教学改革创新、专业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