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3-12-25黄荣芝

体育科技 2023年5期
关键词:跳绳指标体系权重

高 翔 黄荣芝

(广州体育学院,广东广州 510500)

运动素质是体能的重要表现。1 分钟跳绳从时间上来看虽然仅有一分钟,但对小学生运动素质提出了较高要求。目前,关于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综合评价的研究报告比较少见,因此,本文以广东省小学生为研究对象,以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为研究内容,构建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指标模型、权重模型和标准模型,目的在于为科学监控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标准。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专家访谈法

为深入了解小学生1 分钟跳绳水平、发展规律等问题,设计了关于1 分钟跳绳的训练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的专家访谈提纲,对11 位体育相关专家、基层的体育老师进行深层访谈,获取直观材料。

表1 访谈专家构成结构

2.2.2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 和SPSS Statistics23 统计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数理统计,主要采用统计性描述、因子分析等方法,单项评分和综合评价的标准的确立主要运用百分位数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明确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的指导思想

2.1.1 基于学生基础能力确定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

目前,小学生参与运动项目的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相对较少,但是对不同年龄段、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素质的研究较为普遍。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小学生运动素质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大;另一方面,当前学生体质测试制度已经非常健全,因而没有必要严格进行某一项目运动素质的评价。本文之所以选择对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进行评价,一是因为1 分钟跳绳项目多年存在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项目中,说明该项目对于反映学生某方面能力具有较强的指向性,有必要对其进行理论探讨;二是为了探求学生体质促进的新思路、新理念。但是,要使所构建的指标体系简便易行、科学客观,需要对小学生动作发展特征进行深入了解,根据当前小学生基础能力构建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

2.1.2 基于“木桶理论”确定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

“木桶理论”的核心理念是“补短”,这一特征对于运动训练具有特别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知道,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很难达到各部分处于优势,也就说,总会存在短板。比如我国优秀的跳高运动员朱建华,移动速度素质非常突出,但力量素质就较为薄弱。乒乓球的大满贯得主邓亚萍因身材矮小,多次被国家队拒之门外,但因其犀利的前三板技术而在比赛中表现优异。因此,我们需要正视运动员的“短板”,并尽可能的想办法弥补短板。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发展同样如此,我们通过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找出其运动素质某一时期存在的“短板”,进行针对性训练,进而达到提高1 分钟跳绳成绩的目的。

2.1.3 基于课程标准确定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1]是本课题研究的重要指南,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严格遵循该指南的精神。就课程内容中的运动技能和身体健康而言,对于水平一、二、三的学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对于水平一的小学生,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运动技能的学习上就要以学习基本的身体活动方法和体育游戏为目标。可见,《课标》已经为小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提出了具体要求,落实到1 分钟跳绳这个项目上来说,同样需要考虑所构建的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符合《课标》的指导思想。在构建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指标体系时,既要考虑1 分钟跳绳这一项目的特征,又要思考如何将《课标》的内涵融入进去。只有这样,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才可能是适用的、可行的。

2.2 建立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的基本原则

2.2.1 全面性原则

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要紧扣提高小学生1 分钟跳绳成绩这一目标,评价指标必须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成绩的影响因素,并从不同层次、不同层面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的现实水平,指标筛选时要遵循客观为主,主观为辅综合考虑。要求在评价中,对评价对象1 分钟跳绳相关运动素质的多个方面进行评价,力求能广泛、充分、全面的获得评价信息。同时,注重评价对象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而不是片面追求评价标准的统一性。

2.2.2 代表性原则

通常情况下,某个具体特征可由多个指标反映,在进行指标选取时应以指标对特征的反映程度即针对性和重要性为依据。本文所选指标力求在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本质的同时,又防止指标繁多、重叠,要求指标既简洁又精炼,确保能准确的说明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本质内容,与此关系不显著的指标将舍弃。同时,精炼指标可以减少评价时间和成本,有助于评价活动的开展,还有助于保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操作过程中的经济性。

2.2.3 可操作性原则

小学生1 分钟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于实践,需要指标体系的每一个指标均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便于收集准确的数据。为使评价指标体系能够准确地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实际情况,适时评估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明确其1 分钟跳绳相关运动素质的“短板”,整个指标体系从元素构成到结构、每个指标内容都必须科学地选取并且符合实际。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目的在于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要充分考虑指标数据获取的难易度。因此,本文在选取指标时,应尽可能地利用现有资料,明确事物本质,确保各项指标是可度量、可操作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小学生1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才能保证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2.2.4 一般与专项相结合原则

跳绳是一项具有较好效果的体育锻炼项目,能够有效提升个人的身体各项能力,能够起到强身健体的目的。但是,不同运动专项对运动素质水平的要求不同。因此,在构建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时,需要结合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认真深入分析1 分钟跳绳的运动特征,使指标体系能够高度反映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发展水平。通常,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可以分为一般素质和专项素质,前者主要指适应一般活动的敏捷性、协调性,后者指符合1分钟跳绳运动项目需求的特殊敏捷性、协调性。小学生发展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应从这些基本因素着手,结合1 分钟跳绳项目的运动特点,设计符合项目需要与自己实际的训练方式、训练内容等。

2.3 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的初步确立

早在1975 年,我国自主制定并实施的第一个学生体质测试标准《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在小学阶段的测试项目中就增加了1 分钟跳绳项目[2]。小学生体质测试1 分钟跳绳应该追溯到1975 年,到现在已经40 多年的历程,1 分钟跳绳仍然被选为小学生体质测试的项目,甚至有的地区将1分钟跳绳列为体育中考的必考项目或是选考项目。显然,1分钟跳绳具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也是一项能够真真切切的客观反映小学生身体素质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从不同角度展开1 分钟跳绳的研究非常必要。本研究对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研究,主要是为了不断提高小学生1 分钟跳绳成绩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身体素质等各项指标存在明显变化趋势,且身体素质水平是影响跳绳成绩的重要因素,因而对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进行评价,可以为跳绳成绩的提高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参考依据。由于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是多因素决定的,故反映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的指标繁多,将所有指标列为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显然有失科学性。故指标选取的过程中,应严格遵循科学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在文献资料和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的理论模型,构建小学生1 分钟跳绳的运动素质的初选指标。从1 分钟跳绳的特点来看,基础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显然也是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的重要分类依据,这为本文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思路。

指标体系中所选指标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且以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敏感指标为主,初步确定了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层次结构模型包含2个一级指标(基础运动素质、专项运动素质),11 个二级指标(50 米跑、1 分钟原地高抬腿跑、30 秒并脚跳、30 秒双手摇绳、20 次单手摇绳、原地抛实心球、1 分钟仰卧起坐、20 秒原地高抬腿跑、4×5 米折返跑、8×50 米跑、300 米跑)。

2.4 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指标体系的专家筛选与确立

2.4.1 第一轮专家调查与结果分析

(1)一级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初选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2 个,分别是:基础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

专家调查结果显示,2 个一级指标认可率达到100%,说明专家对这两个一级指标充分认可。但部分专家提出基础运动素质和专项运动素质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因此,需要明确准则层指标的权重。

(2)二级指标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轮专家调查意见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指标的指向性不强,不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如50 米跑对小学生1分钟跳绳成绩的反应较低;二是指标间存在重复,如“20秒原地高抬腿”指标可以认为是“30 秒双手摇绳”的同级指标。

综合权衡,二级指标最终确定5 个二级指标:30 秒双脚跳、30 秒双手摇绳、20 次单手摇绳、4×5 米折返跑和300米跑。

2.4.2 第二轮专家调查与结果分析

第一轮专家调查后,结合11 位专家的建议,进一步完善指标体系,整理第一轮专家调查结果,形成第二轮专家调查问卷。其中,按照指标的重要程度分别赋予5 分(非常重要)、4 分(重要)、3 分(一般)、2 分(不重要)、1分(非常不重要)。

(1)第二轮专家调查统计参数

专家调查统计参数主要运用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nce),变异系数越小,说明专家们对该指标评价结果越集中[3]。一般认为CV≥0.25 时,该指标的专家协调程度不够。计算公式如下:

针对本研究目的,删除变异系数均小于0.25 的各级指标。

(2)第二轮指标筛选结果与分析

根据变异系数原理和第二轮专家调查的数据,分别计算出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级评价指标的统计参数,如表2 所示。

表2 第二轮专家调查指标变异系数统计表

表2 统计的是第二轮专家调查结果变异系数,可见,各级指标的平均变异系数小于0.25,符合本研究中的指标筛选依据,且所有修改后的指标通过了专家一致性检验。经过两轮专家调查和统计方法的筛选,最终构建了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模型,该模型包含2 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

2.5 确定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

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进行KMO 和Bartlett 球性检验结果显示,KMO 统计量为0.705,大于0.5,Bartlett 球性检验,拒绝单位相关矩阵原假设,p=0.000<0.01,可以证明本研究适合做因子分析。

确立了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后,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重新分类,确定各指标在反映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上的权重大小。因子分析中,满足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要求的共性因子并非唯一的,仅需要对初始共性因子进行因子旋转,即可获得评价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更合理的共性因子。本研究中对初始因子的旋转采用具有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方法,主要是为了让共性因子相对载荷平方的方差之和能够达到最大水平。这样即可保证因子的构成更加清晰明了,容易解释研究所要解答的问题。本课题以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力求反映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权重的共性特征。

表3是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解释方差表。根据特征值和方差百分比,可以确定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因子分析可以分为两个主成分,两个主成分的累积百分比为64.073%,说明这两个主成分能够概括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学生左右手各持一根跳绳,双脚自然开立进行双脚跳,双手握住提绳的两个手柄,并同时在两侧进行摇绳练习,要求双绳与双脚同时着地。该动作主要是为了评价小学生手脚的协调性。20 次单手摇绳的动作要领是,小学生双脚自然开立,左手或右手持绳,握住绳的两个手柄进行单侧的摇绳练习。记录小学生20 次单手摇绳所需要的时间,主要是为了反映小学生的动作速度。因子中,4×5 米折返跑和300 米跑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表明这2 个指标反映出因子1 的主要信息。将因子1 命名为基础运动素质较为合理。4×5 米折返跑主要体现小学生的反应灵敏,1 分钟跳绳的测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小学生会发生间断的情况,因此,如何在间断后,快速调整继续进行跳绳的能力非常关键。300 米跑对速度耐力的要求较高,能够有效反映小学生速度耐力的水平。结合小学生的生理机能特点,考虑到国家学生体质测试中水的64.073%,而其他变量对方差影响较小。因子分析的结果显示,筛选出的评价指标能够较为客观的反映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指标。

表3 解释的总方差

同时,本研究参考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因子分析结果的碎石图(见图1),可以看出,因子折线坡度较陡,后面趋于平缓,提取的公因子较为适宜。

图1 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因子分析结果的碎石图

因为各主要成分特征值与方差百分比不同,所以在反映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整体情况时所占的权重也会不同,运用贡献率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因子1 的权重为0.48,因子2的权重为0.52。通过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因子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采用30 秒双脚跳、30 秒双手摇绳、20 次单手摇绳、4×5 米折返跑和300 米跑评价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比较吻合。

表4 可知,因子中,30 秒双脚跳、30 秒双手摇绳和20次单手摇绳具有较大的因子载荷,说明这三个指标主要反映因子2 的主要信息。具体而言,30 秒双脚跳反映的是小学生脚踝的力量耐力水平;30 秒双手摇绳的动作要领是,小平三的小学生采用50 米×8 跑来反映耐力素质,为了对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耐力素质也能进行评价,故选用300 米跑来体现小学生的耐力素质。1 分钟跳绳尽管技术相对简单,但是对小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表4 各因子中指标的因子载荷和权重

表5 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指标的权重模型

上述分析将小学生1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分成2 个主要成分,成分中的各指标有着不同的因子载荷,不同因子载荷即反映出指标与各因子的不同关联度。根据因子分析中计算权重的方法。在专项运动素质因子中,30 秒双脚跳、30 秒双手摇绳、20 次单手摇绳占有较大的权重,可以说明这三个指标对专项运动素质的贡献率相对较大,即能够较为客观准确的反映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中的专项运动素质因子。而基础运动素质中,4×5 米折返跑和300 米跑所占权重最大,体现了1 分钟跳绳对基础灵敏和基础耐力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出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指标重要程度,揭示评价指标体系内在构成,明确各指标在反映1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最终权重是构建运动素质权重模型的关键。各指标的最终权重=0.48×因子1 的权重+0.52×因子2的权重。各指标的权重如表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30 秒双手摇绳权重最大,该指标要求双手摇绳时跳绳能够同时着地,主要检验小学生双手摇绳时的协调性。属于基础运动素质因子的300 米跑同样占有较大的权重(0.20),可见,1分钟跳绳对小学生的耐力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水平。

2.6 单项评分

根据专家调查、因子分析构建了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基于此,为进一步了解不同性别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指标的情况,客观评价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模型。本文在构建广东省小学生1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模型的评价体系,以明确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水平,也为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建立理想的评价标准。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对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指标进行单项评分,赋予各指标相应的分值,便于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第二步,单项评分后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进行综合评价,从而使评价系统化、程序化、定量化,有助于不同群体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进行比较。

本研究采用百分位数法制定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模型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运用这一方法,确定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单项评分表(表6 和表7)。

表6 广东省男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单项评分表

表7 广东省女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单项评分表

表6 和表7 是广东省不同性别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模型各指标的单项评分表。通过看表可以得知,不同性别间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各不一样,30 秒双脚跳男女生之间差别不大,其它四项指标男生的要求明显高于女生。

2.7 综合评价

由上可知,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指标所占权重的大小不同,不同性别小学生1 分钟跳绳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综合评价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时,有必要制定不同性别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各指标的单项评分标准。根据各指标权重大小,分性别进行综合评价。综合评价的步骤是:首先,根据单项评分表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各项指标进行单项评分;然后,依据指标的权重计算运动素质模型的综合得分,计算公式为:运动素质综合得分=30 秒双脚跳×0.21+30 秒双手摇绳×0.22+20 次单手摇绳×0.21+4×5 米折返跑×0.16+300米跑×0.20;最后,按单项评分时百分位数法的要求划分综合评价的各等级区间,从而制定出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

表8 是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在单项评分的基础上,对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进行量化,构建了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小学生1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权重不同,且男女的标准有别,但在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各等级标准差异不大,再次表明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差异性不具有显著性。另外,在构建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指标模型和权重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不同性别运动素质的单项评分、综合评价标准,对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进行了量化的评价,便于探寻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存在的短板,从而提高了运动素质训练的靶向性。

表8 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综合评价表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本研究所构建的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评价指标体系包含2 个一级指标和5 个二级指标。

3.1.2 专项运动素质是最能反映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强弱的要素,所占权重最大,达到0.52,发展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应把发展与绳结合的专项素质放在首要位置。

3.1.3 对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综合评价标准,适用于对广东省小学生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的评价,同时,也可作为其他省市1 分钟跳绳运动素质提升的参考标准。

3.2 建议

指标体系最终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因此,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将是把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在一定范围内予以实践,并不断进行修正和完善,以及为更广泛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跳绳指标体系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学跳绳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跳绳
学跳绳
基于公约式权重的截短线性分组码盲识别方法
跳绳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计算:基于Lingo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