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路径
2023-12-25李桂花
李桂花
[摘要] 农旅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发挥“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的功能,是“三农”与旅游业实现双赢、多赢的必要选择,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宜良县要坚持围绕全域融合发展旅游战略,按照“产业围着旅游转、旅游围着产业干”的思路,通过政府统筹引导,优化管理模式,推进农旅融合研究与成果转化,切实提升县域旅游质量,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等举措,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关键词] 农旅融合;乡村振兴;农业经济
[作者单位] 中共宜良县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坚持城乡融合发展,通过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明确要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快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乡村旅游重点村一体化建设。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为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业态升级明确了方向。农旅融合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实现农村产业兴旺、经济转型提质的有效途径。
农旅融合发展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农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创新途径。农旅融合发展作为农村发展的创新模式,是充分发挥农村资源、促进农民增收、改变乡风乡貌较合理的方式。农旅融合发展在尊重农业产业功能基础上,通过合理开发利用农业旅游资源,以农业为本,旅游延伸,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特色发展之路。
农旅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多元化的必然要求。农旅融合作为产业融合的方式之一,可以盘活农村资源,并在此过程中创造、激活更多的农村业态,优化乡村产业结构,从而促进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多元化发展。
农旅融合发展是实现和美乡村的重要举措。农旅融合发展基本元素以农业、绿色、生态等为主,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载体,关系到提升乡容村貌、推进移风易俗、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目标。
农旅融合发展是提升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选择。在农旅融合发展过程中,涉及农村产业谋划、基础设施建设、闲置资产升级、智慧文旅等,这些工作的统筹推进有助于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云南省宜良县围绕全域融合发展旅游战略,按照“产业围着旅游转、旅游围着产业干”的思路,不断延伸旅游产业链,推动农旅融合发展。
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的优势。宜良地处昆明东南,自古有“滇中旱码头”之称;海拔1300—1800米,年平均气温16.3℃;116公里的南盘江纵贯全境;有储量166亿立方米的地热温泉待开发。旅游资源丰富多样,产业发展基础好。全县各类大小旅游资源近200处,目前有1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2个省级旅游特色小镇(特色村)、3个省级旅游名镇、3个旅游名村等。
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农旅融合發展规划不断完善。在《宜良融入昆明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东部新兴发展极实施纲要(2018—2035年)》、宜良县“十四五”规划及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中,均把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摆在首要位置,从景点定向游逐渐升级为全域深度游。
全县农旅融合发展类型多样化。一是依托自然生态型。比如靖安哨,依托菌类、农家菜发展了近20户农家乐;月亮谷、新村、阿路龙等地,依托自然山水发展农家烧烤。二是节会带动型。以县级“花街节”“烤鸭美食节”为引领,全面整合各乡镇民俗和传统文化,举办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昆明宜良烤鸭美食节、2020年开启“云游宜良花街”平台;2021年首推“灯光夜游樱花谷”、2023年举办第十届中国昆明国际观赏苗木展览会等。三是依托景观型,打造创意农业。2017年耿家营与浙江大学共同打造创意农业示范基地,随后麦地冲、阿路龙根据地势打造特色民族彩稻景观。
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主要问题
监管存在短板。相关部门在农旅融合发展方面作了比较详实的规划,但在政策支持力度和监管方面存在短板。如:公共服务政策的普惠性不明显,监管措施执行不到位,农旅融合发展存在潜在安全隐患。
农旅融合度不高。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离不开农业、农村与农民,农旅融合不单单指农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同时还包含农村与旅游业的融合,以及农民与旅游发展的融合。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两极化较突出:一是有项目和资金支撑,农旅融合度较高,比如世博集团开发的“大九乡”旅游小镇。二是项目和资金欠缺的地方,如:靖安哨虽是旅游名村,但因后续申请项目、建设资金较困难,建设后劲严重不足,原有发展规划被迫搁置,只见“农”不见“旅”。
分类指导不精准,开发层次偏低。农旅融合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空间规划、生态环境、民俗风貌、产业布局等多方面,在发展过程中要避免同质化建设,农业从诞生至今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蕴含着巨量的文化资源,而乡村美的本质是体现千差万别。但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缺乏分类精细指导,农旅项目普遍存在特色不明、同质化严重、融合内容粗、开发层次低等问题。
基础设施薄弱,服务能力有待提高。基础设施条件高低直接影响旅游业发展水平,所以,要想推动农村旅游业的发展,首先要做好基础设施的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宜良县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不平,道路等级不高,通行效率较低。同时,公共指示牌混乱或缺失、网络信号不稳定、传统建筑保护不够、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游客进入村落基本是边走边猜边问,这些问题影响了游客的体验度和舒适感,严重制约了全域旅游发展。
宜良县农旅融合发展优化建议
政府统筹引导,优化管理模式。一是政府要从制定政策、资金来源、行业监管等方面保障农旅融合的健康发展。二是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形成支持合力。旅游、生态、农业、交通、金融、卫生、市场、消防等部门要形成共识,加强政策保障服务联动。三是抓住政策机遇谋发展。基层政府要抓住国家和省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机遇,做到精准定策、因策发展、借策发力。四是鼓励并引导建立现代化乡村旅游合作社,让科技赋能乡村旅游。
深入推进农旅融合研究与成果转化,切实提升县域旅游质量。农旅融合需要兼具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科学性决定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科学性应侧重对资源和市场的研究,结合宜良发展实践和县乡村建设发展规划(2017—2030年),研究宜良县农业文化、农业产业及相关产品的开发,遵循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原则,合理布局产业,做精做细田园休闲观光游、民族文化深度游、创意农业体验游。市场分析应侧重于“游”和“卖”两个市场,要解决“游什么、怎样游”“卖什么、怎么卖”等问题。
持续做优现有农旅产业,丰富农旅融合发展新内涵。宜良县作为云南省旅游强县之一,为进一步推动全县乡村旅游的纵深发展,需要在创新、深挖上下功夫,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独”。一是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研学项目。如:麦地冲村可面向党员干部、学生推出研学课;白陶、“炕茶”等可推出家庭亲子体验课;还可推出彝语系列文化普及项目。二是景观打造要突出地域风格,避免同质化竞争。农旅融合是由各具特色的若干小系统组成一个大系统,宜良地势起伏,山区、半山区与坝区的农耕、养殖各具特色,只有分别呈现才能整体塑造。三是盘活农村闲置房产资源,以短租或长租方式,衍生出食宿、避暑、养老、康复、工作室、营地等各种功能,满足不同客体的功能性需求。
农旅融合发展要注重综合体系建设。一是农特产品与旅游品牌契合体系建设。要突出现有的“李烧鸭”、小哨干巴菌、靖安萝卜、马街白陶、九乡泡缸酒等特色品牌优势,促进农特产品与旅游品牌有机结合。二是农旅融合发展要注重田园综合体系建设。现代农村既要有田园风光又要有现代文明,以“两山”理论为价值追求,只有打造生态、生产、生活、效益于一体的多维格局,才能创造出农村新形象。三是农旅融合发展与农业科技体系建设。数字乡村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无论是农旅融合田园综合体建设涉及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还是农特产品涉及的收集、加工、包装、贮存、运输、销售等,这些环节离不开乡村数字化、电子化和信息化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优质的服务体验,包括从业者的服务意识、业务能力等,根据宜良县乡村旅游市场现状,在专业人才方面应该以本土培养为主,建立专兼职队伍,储备一批乡村旅游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服务人才,切实做到“一方人才服务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