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联大校舍的设计

2023-12-25李传玺徐静

书屋 2023年12期
关键词:蒋梦麟校舍西南联大

李传玺 徐静

读过梁思成、林徽因传记的人都会说,西南联大校舍是他们俩设计的,并且还会说出这样一个故事:1938年8月,“夫妇俩花了一个月时间,拿出了第一套设计方案,一个中国第一流的现代化的大学赫然纸上。然而设计方案很快被否定了,理由是西南联大拿不出那么多的经费建造这所中国一流的高等学府。此后两个月梁思成夫妇把设计方案改了一稿又一稿:高楼变成了矮楼,矮楼变成了平房,砖墙变成了土墙,几乎每改一稿,林徽因都要落一次泪”(《林徽因寻真:林徽因生平创作丛考》,陈学勇著,中华书局2004年版)。

陈岱孙先生认为西南联大校舍不是梁、林设计的。“联大从到昆明之日起,就决定要购地自建校舍,作长期居留的打算。经在昆明城郊及附近各县多处勘察后,最后决定购买一片约两百亩的昆明西北城外,南迩昆明北城墙,北接一丛葬的大山坡的土地,作为总校的新校址”,“并委托前在天津基泰建筑公司工作的建筑师代为设计”。“1938年秋末,校舍的草图已出。地狭,又限于经费,设计中的校舍只能是分建在横贯这块地的一条东西南的城北环城马路南北两侧的一套高两层、砖木结构的简单楼群”,“但在校当局提出这一校舍设计草案征求意见时,有人提出强烈的批评意见,认为这一设计没有考虑到理科各实验室的规范和要求,主张重新设计”,校当局不得不“将这一设计发还原设计师”请其修改。结果,这一周折“造成设计工作几个月的延搁,使我们付出一个很高的代价”,昆明开始物价飞涨,到了将近年底,“设计师向学校汇报,前此的原设计已远在学校原预算经费财务所及之外。现在,这原预算经费只够修建总面积少于原设计的二层楼楼群的若干夯土墙的条式平房,而且只有一半的平房能用上原设计的进口的铅皮屋顶,而作为学生宿舍的其余平房就只能用茅草作房顶了。设计师还进一步警告说,如果继续延搁而不立即开工,再过几个月,就连这些条式、草顶的平房校舍将都盖不起了”(《往事偶记》,陈岱孙著,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陈先生所说设计师应该是指杨廷宝先生,杨先生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时任职于基泰,也撤退到了大后方。1939年9月,梁思成、刘敦桢两先生带领营造学社对四川地区古建筑进行第一次系统考察,到达重庆时,就曾在杨先生处住过。

全面抗战爆发后,8月,陈岱孙受清华大学校务会议委托,同时由国民政府教育部任命为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赴长沙组织清华大学南迁,筹备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临时大学;9月,任长沙临时大学课程委员会委员、图书设计委员会召集人;西南联大建立后,任经济学系主任、蒙自分校校务委员兼教务主任,此后一直担任校评议员和校务委员等职。现存有一张西南联大期间清华班底的照片,共七人,中间站立着梅贻琦校长,梅的右手边即陈岱孙先生。陈岱孙应该是直达决策层的人物,他的回忆具有相当强的权威性。

同时,他与梁思成林徽因一家的关系也非常好。有一张大家都很熟悉的照片:1938年,梁思成、林徽因带着两个孩子,和周培源、金岳霖、陈岱孙等友人游览昆明西山华亭寺留下合影,陈岱孙和金岳霖两人就一左一右站在林徽因身后。梁家跟随中央研究院迁到李庄后,林徽因时时病倒,生活常常陷入十分困窘的地步。先是傅斯年先生瞒着梁思成、梁思永二家给朱家骅写信争取援救。接着,陈岱孙利用承担美国援助昆明教育文化界有关物资和经费分配任务的便利,给梁家汇来了一万二千元的支持。按两家的关系,如是梁、林设计的校舍,他应该不会忘记。

笔者最近去到西南联大纪念馆翻阅有关资料,事实证明陈先生可能真的记错了。西南联大校舍的位置早在四五月份就已找好,并已进入设计的环节。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史料》第二卷记载:1938年4月19日,在昆明召开的第五十八次会议,也即首次常委会会议共做出十八项决议,第十二项为:“设立‘建筑设计委员会”“以建设长黄钰生为委员长。请胡适(冯友兰代)、周炳琳、潘光旦、饶毓泰、施嘉炀、庄前鼎、吴有训、杨振声、袁同礼、杨石先、孙云铸、李继侗、赵友民、陈序经诸先生为委员。”第十三项为:“本校建筑校舍,应设立工程处”“请施嘉炀为工程处主任,请王明之、杨铭鼎、蔡方荫三先生为委员。”第十四项为:“本校建筑校舍请梁思成先生为工程师。”

该书第六卷记载,1938年5月13日,云南省致函西南联大,“案准贵大学公函合字第11号开:‘径启者,查本校因需建筑校舍,经在昆明市三分寺东择定地址一方,约百亩左右,拟请贵厅代向主管土地征收机关接洽,准由本校备价购买。惟该地落地土名,一时无从查知,尚希于前往察勘时,先期通知本校派员随同前往会勘,以便指定地名,丈量面积。相应函达,即烦查照见复,此致。等由。准此,自应照办,除呈请省政府训令昆明市政府派员会同查勘丈量收买外,相应函复,即请查照”。

既然请梁思成作为工程师,校舍地址基本确定,随即由常务委员蒋梦麟先生签发了给营造学社关于设计校舍的邀请函。封面:文别:“公函”;送达机关:“中国营造学社”;事由:“函请担任本校校舍设计及建筑事宜由。”正文:“公函迳启者:查本校拟在在三分寺附近建筑校舍,敬请贵社担任设计及建筑事宜。特此函邀,务希惠允为荷,此致中国营造学社。”此函封发时间为“中华民国廿七年五月十六日”“午后”,文号为“合字第一一三号”。同时签字的还有秘书主任杨振声、秘书章廷谦和拟稿人杨得琳。所盖关防仍是“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因西南联大关防一直到1938年7月1日才正式启用。此函未收入以上诸史料书籍)。

1937年底,南京失陷,日军溯江西上,长沙也开始成为日军轰炸的目标。长沙临大决定再度西迁至昆明。12月24日,长沙临大第三十六次会议决议请蒋梦麟“与政府接洽”“希望对于交通问题政府能予以帮助”。1938年1月19日,长沙临大第四十二次会议议决:“本校商承教育当局迁往昆明。”20日,第四十三次会议议决成立迁移昆明各地办事处;24日,推定蒋梦麟为昆明办事处主任。2月,蒋梦麟从长沙飞到香港,再由香港乘法国邮轮到越南海防,从海防搭火车到达河内,最后由河内乘滇越小火车到达昆明,随之开始了为联大寻找校舍工作。在云南省和昆明市各界人士的大力协助下,很快租得大西门外昆华农业学校作为理学院校舍,拓东路迤西会馆、江西会馆、全蜀会馆作为工学院校舍,盐行仓库作为工学院学生宿舍,总办公处设崇仁街46号(后迁财盛巷2号)。至于文学院和法商学院的校舍,蒋梦麟3月初亲去蒙自考察,3月14日回昆明,第二天下午开会决定文、法、商三院暂设蒙自,由三校各派一人前去筹设分校。而从踏上昆明那一刻起,蒋梦麟一边开始寻找临时校舍,一边在心中已经开始谋划建筑属于联大自己的校舍。2月底在给叶公超的一份电报说:“昆明校舍无着,工料两难,建筑需时。”这说明租赁校舍只是救急的权宜之计。而这些房舍因“全系租赁或暂借性质,布置上既感不便,计划上亦时虞变迁,故不得不自筹建造简单之校舍,以应自身之需要”。

既然蒋梦麟在西南联大筹组之时负责昆明办事处特别是校舍工作,由他签发这份请营造学社负责设计西南联大校舍的公文名正言顺。从以上资料来看,西南联大那些极其简陋的校舍正是出自梁、林之手,那是极端困难之下的无奈之作。

从以上资料我们还可以看出,到5月初,西南联大即基本确定了建筑地块和建筑方案,并没有等到7月份。蒋梦麟1938年3月初到达昆明,仅两个月时间,租赁校舍搞定,买地建校基本牢實,蒋梦麟先生确实有着“只争朝夕”的敬业精神与相当高的工作效率。北京大学五十二周年校庆会上,傅斯年演说时说:梦麟先生学问不如蔡孑民先生,办事却比蔡先生高明,他自己学问比不上胡适之先生,办事却比胡先生高明,“这两位先生的办事,真不敢恭维”。蒋梦麟笑着说道:“孟真你这话对极了。所以他们两位是北大的功臣,我们两个人不过是北大的功狗。”从联大筹组之初校舍租建问题上看来,诚不虚也!

但陈岱孙的回忆为什么把校舍设计算到了别人头上了呢?原因恐怕只有一个,陈不在学校建筑设计委员会及校舍建筑工程处组成人员里(1938年11月8日,对建筑设计委员会做了调整,仍以黄钰生为召集人,胡适已担任驻美大使,冯友兰直接进入,不再代表胡适,周炳琳、潘光旦不再担任委员,增补了沈履、樊际昌、王裕光),再加上当时他去了蒙自,对其中的设计过程可能不太了解,年事已高时回忆,难免出现舛误。

猜你喜欢

蒋梦麟校舍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
纪念西南联大在昆复校(二)
由西南联大想到的
会泽加固改造C级校舍让师生工作学习更安心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蒋梦麟人财两失
丹阳市南门幼儿园的校舍改造
蒋梦麟软硬不吃
重庆处置“超期服役”临时校舍
农村闲置校舍处置利用的思考——基于乐清市的农村校舍闲置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