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2023-12-25秦新艳
秦新艳
摘要: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其宗旨在于服务三农经济、支农支小、扶持中小微实体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对农村金融的支持,也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的空白。目前,由于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影響,村镇银行逐渐暴露出其资本金薄弱,抗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文章主要从村镇银行面临的流动性风险问题出发,先后分析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对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作用、村镇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因素和风险点,并提出了完善和改进流动性风险的相关对策以提高村镇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风险因素;风险防范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现有农村金融服务无法满足需求,村镇银行孕育而生。村镇银行主要是以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为服务对象,围绕实体经济、支农支小、夯实县域客户,良好的支撑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由于村镇银行起步较晚,自身资本金不足,和现有的商业银行发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立足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研究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因素和风险点,探寻适合村镇银行完善和改进流动性风险的发展道路。
一、流动性风险管理对村镇银行发展的重要性
(一)流动性风险的独特性
流动性风险是指金融机构面对自身债务能够有良好的能力去对外支付,但是仍存在无法及时获取合理的低成本资金用于对资产快速增长的补充或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主要分为资产流动性和负债流动性。资产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能够满足资金需求方的资金融通需求,能随时以合理的价格变现持有的资产。负债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随时能够以低成本获取足额的资金应对存储户的存款支取、收回资金的需求。流动性风险本身具有不确定性和巨大的破坏性,商业银行发生其他风险最后归根到底便是流动性风险。因此,立足于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的现状,研究探索流动性风险因素和风险点,探寻适合村镇银行完善和改进流动性风险的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监管日趋严格,强化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2008年全球出现了金融危机,显现出商业银行中流动性风险的重要性。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颁布了《更具稳健性的银行和银行体系的全球监管框架》和《流动性风险计量、标准与监测的国际框架》两个文件。中国银监会于2015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并在2018年对其进行修订,颁布了新版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商业银行经营中常见的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流动性匹配率和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等监管指标在新办法中进行了明确。流动性比例是指流动性资产余额与流动性负责余额的比值,监管标准不得低于25%。流动性覆盖率是指合格优质流动性与未来30天现金净流出量的比值,监管标准需大于等于100%。净稳定资金利率是指可用的稳定资金与所需的稳定资金的比值,监管标准需大于等于100%。流动性匹配率是指加权资金来源与加权资金运用的比值,监管标准需大于等于100%。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是指优质流动性资产与短期现金净流出的比值,监管标准需大于等于100%。对于规模2000亿元以下的商业银行应持续达到流动性比例、优质流动性资产充足率、流动性匹配率监管要求的最低标准。监管机构对流动性风险制度的完善,其监管模式和监管指标的进步促使我国金融机构对该风险的重视,降低了发生流动性风险的可能性。
(三)村镇银行经营的特殊性
村镇银行的资金一般来源于注册资本金、同业资金拆借和吸收的存款,资金的去向主要为发放贷款。村镇银行因其发展较其他商业银行有所不用,其经营的特殊性导致流动性风险管理更加重要。第一村镇银行注册资本金较少、品牌影响力度较小等原因难以吸收存款导致经营中大量的借入同业存款以满足信贷资金投放。村镇银行面临着单一的投融资渠道导致风险增加。第二村镇银行人员的配置问题突出。村镇银行普遍存在着对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仅以满足监管的最低要求为管理目标,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及人员队伍的专业性不高,业务技能薄弱、缺乏专业人才队伍和应用监测系统,难以实现精准的计量和研判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至于无法及时提供流动性风险发生后的应急措施。
二、村镇银行存在的流动性风险因素和风险点
当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村镇银行面临着新的风险挑战,国内经济呈下行趋势,金融供给侧结构调整的深入改革推进,促进了中小银行特别是村镇银行加速转型,影响着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因素正在不断变化着,也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一)村镇银行业务发展带来的风险因素
一是吸储能力下滑影响资金来源。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模式看来,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就是存款和贷款。存款重要靠吸收公众资金,代表着资金的流入。贷款主要为银行创造价值利润,代表着资金的流出。只有流入和流出资金的动态匹配才能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可持续发展。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问题是成立时间短,当地居民缺乏对其了解和信任,同现有的国有银行、商业银行、信用社等发展成熟的金融机构相比缺乏竞争优势,甚至很多人认为村镇银行不靠谱,是私人成立的银行,抵御风险能力弱,加上村镇银行的主发起行一般在异地,基础设施有限,网点较少,导致村镇银行吸收存款更加有限。同时人员配置方面,村镇银行发展的局限性,导致吸引外来高素质、专业人士较难,人员整体教育水平不高,专业能力不足,风险防范意识淡薄,不利于村镇银行的发展。二是信贷资产质量下降导致资金缺口增加。近年来,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处于从停工停产到逐渐恢复生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产生的货物堆积,资金流中断等导致企业无法按时偿还银行借款本金及利息。大批量的企业无法按时偿还贷款令村镇银行面临集中的信用风险暴露,到期资金无法按时收回,造成资金短缺。受疫情原因以及同业交易对手为有效应对自身的流动性问题,村镇银行难以通过同业业务筹借资金,更有因为暴露出来的信用风险导致同业提前收回借款资金导致资金缺口进一步增大。三是过高的资产负债率,期限错配增加流动性发生的可能性。村镇银行发展的模式普遍较为单一。资金的主要来源为吸收的短期个人存款和单位存款以及同业拆借资金。资金的去向主要为发放中长期贷款,通过赚取利息差来实现利润的增长。这种经营模式很容易遭受外部环境的冲击,一单经济环境恶化极易导致流动性风险,期限错配问题增加了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预警机制不完善
村镇银行在存款竞争中优势不足,存贷比居高不下。村镇银行立足于服务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业务和服务创新能力不足,对于更多的消费者来说,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比存款更加吸引他们,因此这样的发展模式促使了村鎮银行存贷比始终处于高位并导致银行流行性管理难度加大。村镇银行普遍存在资本金规模较小,投资渠道受限,流动性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意识不足,相关的制度体系建设不全,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将导致流动性风险发生。规模较小,资金不足,人才缺失等因素触发没有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和监测方式过于简单化,目前,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头寸资金管理,未能有效的运用科技力量做数据支撑,头寸管理仍然依靠人为的预估数、人为经验判定、大额资金预报管理等常规管理手段,科技赋予的监测系统对流动性的管理支撑不足,风险监管、指标监测、风险限额指导和控制无法满足日常需要,难以准确和及时的监测和预警流动性风险状况。另外,村镇银行普遍存在对日常压力测试下流动性风险状况重视程度不足,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应急计划和日常演练流于形式,仅仅为了完成监管要求,未能做到流动性风险的早发现、早预警、早应对,难以保证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妥善处理流动性带来的影响。
(三)宏观经济状况及其他风险的转化
一是宏观经济的好坏直接与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当宏观经济市场状况良好时,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也是积极向上的,认为有能力支付消费需求。居民持有乐观的消费预期,会促进消费增加,通过向银行按揭贷款来改善居住环境,改善生活方式,村镇银行在贷款增长的同时,其他业务方面如中间业务、零售业务的增加,使其面临的流动性风险也相对降低。相反,在疫情带来的经济下行环境下,居民对未来持有悲观状态,认为整体宏观经济下滑,居民随着压力的增加,消费也随之降低,同时各家企业面临着经济下行,为保持稳健发展,会缩减其业务,此时悲观环境下很容易给银行带来流动性风险压力。二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导致流动性风险增加。当中国人民银行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时,增加市场上的流动资金同时也提高了村镇银行流动性水平。在利率市场化的作用下,贷款利率降低,居民和企业会增加向银行贷款的意愿,经济环境持续向好,银行投放的资金能按期收回,但当出现经济下滑,市场环境持续恶化将导致借款人无法按期偿还资金,村镇银行也将面临着流动性风险的增加。三是其他风险的转化。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类型,风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相互转化影响,从而引发流动性风险。以挤兑事件为例,存款人对其信用产生怀疑,失去信心,认为存放在其账户上的资金不安全并存在质疑。当上述事件集中爆发时,储户纷纷集中到银行取款,若存在村镇银行现有的资金无法满足储蓄的提取,会进一步增加声誉风险,村镇银行陷入流动性风险当中,进而可能会导致破产。
三、村镇银行防范流动性风险的建议
村镇银行流动性风险因素来源于内外部复杂的事件综合而成。为了有效的防范和利于货币政策执行,村镇银行应发挥其独特性,因地制宜的采取措施完善本机构流动性风险监测,保障资金充足,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各项风险。
(一)转经营理念,重风险管理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扩张和追逐增加利润,村镇银行出现了大规模的业务扩张和追求短期利益以达成利润指标,逐渐显现出风险管控脱离了其掌控范围,加大了自身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一是村镇银行应立足根本,回归本源,始终坚持支农支小,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在服务农村金融领域中占有一席之位,以实现其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二是村镇银行自上而下应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管理在业务发展中的重要性,主动采取防控措施,明确自身定位,发展和挖掘自身主营业务,切勿过渡依赖于同业业务和表外等业务带来的短暂收益,逐步探寻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经营模式。三是村镇银行应优化资金融入渠道,将长期稳定的普通存款作为资金的首要来源,加强日常营销宣传,针对“私人银行”标签,以现行的存款保险为突破口,树立储户资金存放在规模较小的村镇银行同样也是受保护的意识。同时,加强与其他优质金融机构业务合作,提升同业信用,为下一步资金筹集做好适当准备。
(二)强风险管理,提升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村镇银行应不断提升高级管理层风险防范意识。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是由高级管理层等决策者把握着命脉。村镇银行的风险偏好、风险承受能力在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只有管理层重视和意识到风险的重要性,具有风险防范意识,银行整体风险防范才能有效执行。二是村镇银行应不断完善内部风险控制体系,如不断完善村镇银行自身的风险管理规章,严格执行内部制度,强化业务审批流程,加强二三道防线履职能力等。同时因宏观经济的变化,提前研判分析资产质量,做到早暴露,早应对的原则,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三是提高专业风险管理人员素养。村镇银行在对专业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引入时,应注重引进人员是否具有风险管理认识,正确理解风险管理。内部员工可通过组织的专业培训以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三)完善流动性风险体系,提高应对能力
目前,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各家银行机构相应成立科技金融公司以促进内部管理能力和效率提升。科技赋能越来越多元化,不仅支撑着我们传统业务的发展,创新业务的不断开拓,同样也能为高效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助力。一是村镇银行可借助于主发起行的科技力量,研究分析资金运用情况,不断优化数据标准,提升统计质量,为流动性风险过程中的风险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提供保证,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村镇银行应按照监管要求,按季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保质保量的完成测试和上报测试报告并按年完善压力测试评估方案。村镇银行可向发起行提出提升压力测试模型敏感度,特别是由于宏观市场变化和突发事件情景下的流动性风险,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方案。三是村镇银行应在合理分析整合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了解客户支付习惯,形成静态和动态双向结合的头寸监控。随着科技力量和数字化改造的提升,将利用系统准确计量资金剩余和资金投放情况,实现精准化分析流动性风险,提升流动性风险监测手段和预警能力。
四、结束语
银行经营归根到底是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村镇银行生存和发展中流动性风险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村镇银行该如何定位经营发展和处理好各种风险因素带来的不确定性引发深思。村镇银行始终应坚持立足于服务三农经济、支农支小、扶持中小微实体经济发展,强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管理意识,不断完善风险防控工作长效机制以实现持续稳健发展。
参考文献:
[1]么英莹.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及对策[J].河北金融,2020 (10):58-62.
[2]张亚男.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商展经济,2023 (05):101-103.
[3]周雪.中小型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22 (6):118-120.
[4]方珂.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和改进途径探索[J].中国商论,2020 (19):57-58.
[5]陈佳琦.张晨光.河北省村镇银行风险管控现状与建议措施[J].全国流通经济,2021 (09):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