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多维评价体系构建

2023-12-25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外语思政评价

谢 娜

(1.安徽建筑大学外国语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安徽建筑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安徽合肥 230009)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新时代对教育的根本要求。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强调:“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建立健全课程思政建设质量评价体系和制定科学多元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2]。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全面推进》中指出:把课程思政建设成效纳入“双一流”建设评价、本科教学评估、学科评估、专业认证等。[3]

外语是高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在育人育德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外语学科课程思政研究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外语课程思政内涵探讨[4],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5],课程思政与外语教材思政元素挖掘[6],课程思政与外语教师发展[7],外语课程思政教材建设[8]等方面。鲜有研究从评价视角探讨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2022年《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9]的研制进一步明确了外语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随着外语课程思政的不断推进,加之课程思政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如何评价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成为值得探究的问题。

一、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精神追求等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与专业课相融合,在进行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涵养家国情怀,培养国际视野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0]

(二)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大批外语人才,外语院校大有可为。外语学科要在推动中国更好走向世界,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上作出新贡献。”[11]鉴于此,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内涵在于外语学科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把语言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将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统一起来,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融合起来,将第一课堂活动与外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结合起来,涵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内涵

课程评价依据课程实施的可能性、有效性及其教育价值进行“信息”的收集与分析并做出价值判断以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是指对课程思政的整体推进实施和教学各环节进行的分析研究和评估。[12]

依据《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要求,外语课程思政评价内涵在于考核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译本等内容与外语专业课程的融入情况;考核外语专业课程是否注重语言知识与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检验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第一课堂活动与外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的情况,从而全面评价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二、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现状

(一)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内容片面

目前,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评价内容基本沿袭原有的教学评价内容,主要是从听、说、读、写、译等方面评价学生的语言学习效果,注重考核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语言技能的训练和翻译能力的培养;注重英语语言教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和学生文化自信的树立;评价内容很少涉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四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中国的新发展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外语课程思政评价内容相对片面,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很好地促进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二)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主体单一

当前高校外语课程思政的评价主体主要是学校和学院。一般是学校制定课程思政评价标准,由外语学院负责组织和实施评价。外语学院在组织实施评价的过程中,基本都是按照学校制定的标准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很少进行教师互评、师生互评、学生评价以及学生互评,评价主体较单一。

(三)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单调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方式单调,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终结性评价。在每学期末,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对照各项指标对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大部分学校采取的是一年评价一次。由于课程思政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地考核出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四)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不一

目前,外语课程思政的评价标准的设定主要涉及在外语课堂教学中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其中主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教师发表外语课程思政相关论文、获批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研究课题及开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情况等。每个高校制定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标准不同,考核结果存在差异。总体来说,外语学院很少根据外语学科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学科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基本是根据学校制定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进行评价。

三、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的必要性

(一)提升高校外语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和实施课程思政能力的推动力

构建合理有效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够有效促进外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可以从各个层面推动外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和考核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首先,可以有效地促进外语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意识,主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译本、中国“四史”等内容,了解中国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国家总体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内容。其次,可以有效提升外语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元素和积极开展课程思政第二课堂活动的自觉性。再次,可以有效推动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和撰写相关教研论文,促进教学和科研,从而不断提高外语教师在育人育德中的作用。

(二)帮助学生厘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的助化剂

构建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在有效促进外语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同时,能帮助学生区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差异,使学生理解课程思政不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使学生认识到实施外语课程思政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帮助学生厘清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两个不同的概念,明白两者在任务和目标上有共同性,方向和功能上有一致性,内容和要求上有契合性,都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13]其次,有助于使学生认识到在外语语言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是更好发挥外语学科育人作用的需要。在英语文化教学中,合理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了解西方文明的同时,不仅能使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可以有效地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提升思辨和批评性思维能力。再次,在外语学习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外语学科的工具性作用。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提出,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和加强文明互鉴中的作用,在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上作出贡献[11]。外语学科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分子,外语专业学生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三)催生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实施效果的孵化剂

构建科学合理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能促使学院、教研室等积极谋划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多角度多层次孵化课程思政教学科研成果、提升育人育德效果。首先,外语学院从宏观上制定课程思政实施细则,从各个角度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情况进行考察和考核,如工作机制、组织制度、教学管理、教学活动、教学建设、教材建设、科学研究等评价细则,可以激发外语教师围绕教学和科研开展一系列研究,孵化教科研成果,催生教科研成果的产出。其次,教研室在学院制定的课程实施考核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实施计划,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研讨,有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建立外语课程思政资源库,研发外语课程思政类教材,打造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开展形式多样的外语课程思政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打破学校内部学科壁垒,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结对子,不断孵化外语课程思政成果。

四、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语言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塑造相统一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指导纲要》中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基于此,构建外语学科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应把价值引领全面贯穿于外语语言知识传授和外语语言综合能力培养的全过程,重点评价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学生的政治认同感的提升、家国情怀的培养、人文精神的塑造、文化自信的增强,以及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声音的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由于课程思政具有隐性和显性的特点,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应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对外语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模式建设、教学效果等进行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则主要体现在对外语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的总的评估。

(三)综合性评价与增值性评价相结合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的过程,综合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应相结合。综合性评价是对外语课程思政建设各个层面的考核,从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保障体系到教学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团队、教学活动开展等等的综合考量。增值性评价是对各项指标的量化考核,根据完成的情况、产出的成果进行量化,在完成基本要求指数的情况下,其他成果按制定分值递加。综合性和增值性评价相结合有利于全面考核外语课程思政实施的效果,可以激发外语教师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的积极性,有利于优中选优。

五、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评价多维评价体系构建

(一)构建“线上+课堂+实践”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外语课程思政需与现代技术融合发展,需构建“线上+课堂+实践”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以价值引领为主线,线上评价内容包括:推介有关《习近平治国理政》和“四史”外译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建设成就、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文章及视频等;建设有关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示范课,如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翻译等。

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思政的“主渠道”[2]。高校外语课程思政课堂评价应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等方面着手。教学目标中应设定外语课程思政达到育人效果;教学内容充分展现课程思政元素;教学设计中应有课程思政如何融入的环节,考虑融入是否“如盐入水”,避免生搬硬套。第二课堂实践活动设计涉及“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用英语讲述中国革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用英语讲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用英语讲述反映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优越性、践行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事例等,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涵养家国情怀,提高文化素养,增强法治意识和道德修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理想信念、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线上+课堂+实践”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既合理利用了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又充分发挥了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的作用,同时又拓展了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可以有效考量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二)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三方联动评价体系

从评价主体出发,设计“学校+学院+教研室”三方联动评价体系,其有利于多维视角评价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作为评价主体之一的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有专门领导负责、合理工作机制、健全保障措施的课程思政评价标准。外语学院评价主体应以学校评价体系为引领,制定符合外语学科特点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评价设计是否定期组织外语教师参加课程思政培训,是否积极搭设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学习平台,是否给外语教师提供课程思政学习路径,是否组建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是否定期开展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大赛,是否开展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交流,是否建设外语与思政教师共同体,是否设置外语课程思政奖励和保障机制。教研室作为评价主体,在外院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教研室实际和不同外语学科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及目标,制定教研室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细则,内容包含是否组织外语教师开展课程思政集体备课,是否召开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研讨会,是否建立工作坊,是否举行外语课程思政公开课,是否开展外语课程思政相关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等;评价外语教师是否有课程思政意识,积极主动参加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培训和研讨,是否具有挖掘外语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是否能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是否能够在教学中有效合理地融入课程思政元素,是否能有效实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是否能有效开展“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等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学校、外语学院、教研室三方联动评价标准的构建对全面考评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能有效提高外语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作用。

(三)构建“领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四方协同评价体系

领导评价通过从不同层面考核包括课程育人目标、课程教学质量、教学规范执行、教学研讨、实验活动、作业论文等各个环节课程思政实施情况;同行评价通过公开课、评课、教学研讨等方式考核外语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质量、教学设计的效果,如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明确,课程思政内容融入教学是否合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是否得当,课堂教学活动组织如何;通过教师自评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外语课程思政的不足,如外语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外语课程思政融入、外语课程思政活动设计等。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了解学生对外语教师课程思政实施的体验度、接受度和获得度:是否体会到开展外语课程思政实施的必要性;是否接受外语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如中国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治国理政等内容;能否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中提升政治觉悟、人文素养等。“领导评价+同行评价+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四方协同评价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全面地评估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和存在问题,从而有利于解决问题和提升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四)构建“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具有显性和隐性的特点,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评价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形成性评价方面,教师评价聚焦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考察和考评,如外语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效果。学生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外语课程思政实施后,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是否得到提高等。终结性评价方面聚焦外语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一段时间后在课程思政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等方面的概括性总结。

六、结 语

高校外语课程思政多维评价体系的构建有利于全方位地评价外语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从而更好地发挥外语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不断增强育人效果,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人才。[14]在外语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应不断检验其评价效果,定期调整评价标准和评价路径,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外语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从而进一步提升外语在课程思政中的效用。

猜你喜欢

外语思政评价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