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世纪的双子星
—— 张謇与蔡元培共轭的中国书法教育变革①

2023-12-25方淩波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关键词:张謇实业蔡元培

方淩波(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沈逸菲(南京师范大学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20 世纪初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中国的社会形态经历了重大转型,艺术文化领域也随之发生了中学西学的论争。张謇是清末的状元,蔡元培是进士,他们同为科场翘楚,可谓国学殿军。但是,维新往往是从旧阵营中心发生的。张謇倡议立宪,兴办实业、报业和学校,名重全国;蔡元培留学西洋,长北大而倡学术自由,教育为之一新。书法在西方拼音文字中实为小技,而在报纸与新型书刊的印刷文明冲击下,更有洪水没顶的危险。张謇与蔡元培两位巨星共轭而行,拯救了中国书法和书法教育命运,使书法教育成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独特技艺与审美训练。张、蔡二人在书法教育的具体路径和最终旨归上有不同实践和理论,但是,二人合力对中国书法及其学制化教育作出的贡献必然名垂青史。

一、首倡现代书法专科教育

身处百年变局中的张謇,既出入政坛,履任要职,又脚踏实地,以实业救国,名动天下。然而,文教才是张謇这个晚清状元的本色。在排山倒海的西学冲击之下,中学的因应策略也一直是张謇的兼济理想。1902 年张謇创办通州师范,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私立师范,其意义和效果堪比孔子首创私学。张謇一生共参与370 多所学校、幼稚园的创办。他的兴资助学、兴资助“书”,与传统的叶落归根、衣锦还乡有天壤之别。后世对其教育理念的研究不多,对其书法教育理念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后人受其恩泽,但几乎从未抬头仰望这棵参天大树。

为了推动学校的书法教育,张謇出资创立了南通金石书画会,以挽救中国传统书法绘画在西学冲击下的颓唐之势。第一次展览就得到了蔡元培等书法文化界名人的题词,并获得吴昌硕、余吟秋、王一亭等众多书法家的支持,盛况空前,提高了中国书法的社会影响力。法帖的匮乏,大大限制知识界的书法视野和审美趣味,成为历代书法发展的主要关隘。张謇立意高远、行动扎实,创办了翰墨林印书局。书局一方面从事书画交易,推动书法作品的流转和书法家名利双收;另一方面,编印许多字帖,低价发行,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可靠具有较高审美水准的范本,提高了书法的社会影响力和“利随艺流”的良性市场动能。

受传统儒学的影响,张謇继承了书法教化功能观念,他本人广泛题字,促进书法融入建筑与人文景观,融入社会生活。除此以外,张謇还把书法教化功能推广到自己的办学理念和实践之中,张謇兴办的学校都设置了书法课程,并且依据学生的专业及层次不同,制定了相应的学习目标。就初等教育而言,他曾在为反驳清政府颁布的校令所作的《呈学部文》一书中提到分配给中国文字的课时量仅有四小时,其中识字写字还要占据大部分的时间,真正领略学习中国文字精髓的时间寥寥无几。“读经、讲经之费时既多,中国文字之收效遂少,意欲保存国粹,而事实乃与期望相左。”[1]178张謇对初等教育中读经讲经的时间花费过多、而不重视文字书法这件事表达了强烈的不满,他认为这样收效甚微,国粹并不能因此而得到传承。经学虽源远流长,承载了古人的智慧,但清末民初社会动乱、国家危亡,花费过多的时间读经、讲经并不能有效地改善国家现状,而书法教学却能使学生在理解文字的基础上保存国粹、端正品性,因此需要多安排课时来学习。

中国古代传统的书法教学实际上可以称作习字教学,并未将书法看作是一门独立学科且对其教化功能并不关注。张謇虽未曾正式提出“书法专科教育”概念,赋予其系统性的学科规划与课程设置,但他在多所学校中根据不同情况增设不同要求的书法课程,令书法学科教育变得系统化与专业化。张謇的主张及实践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书法教育的样貌,对后世的书法专科教育起到了启蒙作用。

而蔡元培,多年执掌北京大学,是20 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教育家之一,为推动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2]122然而,吊诡的是,这位教育全球化的先驱对中国传统书法教育的发展也居然念兹在兹。

蔡氏挟西学之要冲,居京畿之高地,振臂一呼,天下响应,择其要者有五:一、小学书法教育的构建。蔡元培曾在教育部参与《小学校令》的颁布与施行,虽然该通令中并未明确规定书法课程的设置,但因书法具备与美学教育相关的价值,仍然需要在图画或国语课程中穿插部分书法教学。二、中学书法相关学科的建设。在中学阶段,蔡元培着重于书法的基础与普及。他在参与“临时教育会议”时,积极建议中等学校开设含有图画、手工及与之相关的诸多学科,并且成功推动高级中学生需要每周完成周记,将教师布置的周记、作文等作为练习书法的主要形式的规定。三、高校书法理论研究的深入推进。相较于小学与中学书法教育以打基础为主旨,蔡元培提倡高等学校的书法教育应讲究理论性的学习,推崇技法与理论并重,这使得书法教育在广度与深度上都发生了改变。四、书法社团的设立。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北京大学书法研究会,此研究会的成立推动了具体的书法理论课程的设立,标志着书法艺术与书法教育迈上新篇章。五、教育机构的制度化建设、社会公众的美育推广。主要是成立美术机构及相关院校。例如,中国近代第一所本科美术教育机构便是蔡元培于1928 年创办的“国立艺术院”(选址杭州西湖孤山)。此外,中国美术协会也是由蔡元培主导创建的,并开办了多场美术展览。在此影响下,全国多所美术馆陆续筹建,学术讲座也在各地开花。蔡元培的“美术”的外延也比普通学人大得多,更接近当代所谓的艺术。针对一些学者认为美术范畴中不包含书法的情况,蔡元培曾在演讲中提出“美术”除“音乐”外,还包含“图画、书法、饰文等”。因此,蔡元培创办美术教育机构一定程度上也是推动了书法教育的发展。以上这一系列举措都是蔡元培为书法教育能够获得创新性的发展,向着专业化的道路前进所做出的努力。

如称张謇是书法专科教育的启蒙者,那么蔡元培则是书法专科教育的提倡者。他曾在国立美术学校的开幕式上说:“甚望兹校于经费扩张时,增设书法专科,以助中国图画之发展。”[3]93虽是以辅助中国图画发展为目的,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明确提出了“书法专科教育”的概念。尽管当时并未真正地实现书法专科教育,但众多专业性书法社团及研究会的相应成立都表现出书法教育逐渐学理化的倾向,这对推动日后实现书法专科教育有着重要影响。

二、书法教育理念之重“技”与重“艺”

1.张謇实业教育理念中于书法教育“技”的选择

张謇作为一名积极的实业家,其一生必定是专注于实业方面的实践。然而甲午战争后,教育引起了张謇的关注,他不再把目光局限于实业。他在日记中写到“甲午后,乃有以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之思。”[4]363进而提出了想要发展工商业,就必须兴办教育的主张。可见其在兴办实业时遇到的人才短缺问题已让张謇不得不重视教育的发展。当谈及张謇的教育思想时,必不能与实业理念相分离。

“母实业,父教育”,张謇的实业教育理念的含义可以浓缩为这样一句话。张謇曾在其创办的大生纱厂的股东大会上说:“欲兴教育,赤手空拳,不先兴实业,则上阻旁挠,下复塞之,更无凭藉。”[5]51大规模发展教育需有经济支撑,而经济的来源便是创办实业,若无实业提供资金,则无法上通下达,因此需以实业来资助教育。张謇一生都在不遗余力地经营各项产业,以他在南通各校建造的基产为例,短短几年,开发的土地已达十多万亩。他把部分所得收益用作各项教育投入,以实业助教育的成效显著。然而他在兴办实业的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了将世界的竞争视作经济的竞争过于浅显。“世界今日之竞争……实践责任合群阅历能力之竞争也。”[6]439大国强劲的竞争力并非等同于经济上某一指标、某一数值,而是需要透过数字看到内核,即人才的驱动力。由此,他指出了应以教育改良实业,通过教育来培育中国本土化的职业竞争人才。不但要发展实业,为教育提供经济供给,还要依托教育增强软实力,从而拓展实业前景。由此可知,他的教育举措凸显的是“为自己谋生,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宗旨,强调所设课程都要为学生日后职业服务,关注的是技能的培训。因此,张謇书法教育理念受其实业思想的影响,偏重于书法的技能性而非艺术性,旨在将书法技能与未来的职业相接轨。

基于未来的职业需求,师范生在走上教学岗位后,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传授书法。因此,书法是师范生的一门必修课。以通州师范学校为例,其把国文课作为师范生进修中一个主要科目,并且增加国文课教学时长的比重。张謇曾在信札中谈道:“修身隳败,国文浅陋,虽精他艺,无当人师。”[7]1432他认为国文在师范生教育中的重要程度可与道德修养相媲美,甚至国文知识的深浅关系到能否为人师表,而书法正是国文课的主要内容。张謇还在一次为师范专业毕业生所做的演说中讲解了如何执笔、用笔以及结体等书法技巧,并分享了多年来对书法修身的体悟,书法教育在师范生培养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除了师范教育外,在专职教育中,张謇同样强调书法教育的必要性。为了组建专业的秘书预备队,张謇在通州中学做出了相应的课程设置。他提出将书法设置为必修课程让学生学习,以培养学生办事书记之能力。

在清末民初大力发展实业以富国强兵的时代大背景下,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着人们的选择,职业教育也以“适用”为根本宗旨。张謇身处此环境,自身又是一位伟大的实业家,故而追求的是书法教育的实用性。

2.蔡元培美育理念中于书法教育“艺”的选择

相较于张謇看重书法教育的实用性,将书法作为辅助职业发展的技能,蔡元培更看重书法的艺术性,视书法教育为陶冶情操的一种方式。蔡元培于书法教育艺术性的选择与他的美育思想息息相关。

《辞海》对于艺术的定义是:“通过形象塑造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8]338形象塑造需要人作为创作主体,进行主观的思辨之后通过不同的方式、手段将个人对于世界的非具体的感受形诸具体的事物之上,基于理性基础上的创造便是艺术的主要特征。蔡元培也有类似的观点,美可分为自然美和人造美,而自然美不能完全满足世界的需求、人类的欲望,因此需要人造美来补充,艺术就是一种人造美。而如何提升审美,从而创造更精美的艺术,则需要美育来指导。

那么,为何美育可以透过事物的表象进而提升人自身的审美呢?原因在于蔡元培借鉴了康德二元论的哲学观点,他把教育同样划分为了“现象世界”的教育和“实体世界”的教育两部分。但是其理念又与康德的二元论不同,康德认为我们所能认识的只是现象而实体不可知,蔡元培却认为它们虽相互独立却并非互不可及。“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9]5美感教育可以使人们立足于现象世界的同时探究实体世界,将不可及变为可及。而美育的重要性早已于中国古代就有所体现,古代教育内容为“六艺”,蔡元培认为其中“乐”是纯粹的美育,“书”虽然是用来记载的文字,但仍然追求美观,“射”“御”虽指体能上的锻炼,但追求关于形体态上的优雅。由此可见,美育早已于教育的各个方面中均有渗透,可惜人们一直以来不甚关注。蔡元培不仅正式提出了“美育”概念,于理论方面指明了方向,还致力于投身美育事业,在实践上同样树立了榜样。他一生有关美育的演说数不胜数,还撰写了《康德美学述》《美育》等大量著作,创办了音乐、美术、书法等研究组织并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正如他在德国游学时所说,美育是他愿意并且乐意倾尽全力去提倡、去宣扬的。蔡元培之所以如此推崇美育,是因为美育可以陶冶人之性情,培养高尚纯洁的思想习惯,从而剔除类似于损人利己等的思想污垢,达到修养身心的效果。

费灜发展了“书为心画”的思想,他说:“故学书自作人始,作人自正心始,未有心不正而能工书者。”10[447]心正才能于书法一道有所成就。“书画皆心画,是内在灵性和生命传情的呈现与写照,二者本质皆为写心。”[11]92书法既是心的写照,那么反向言之,书法也有益于正心明志,这与美育陶冶情操,提升品性修养的功能不谋而合。故而蔡元培在美育的范畴中加入书法教育,关注的是书法艺术性对于美学教育的意义而非书法的技能性。

在其书法美育思想的影响下,一批像国立北京美术学校这样的美术专科学校在全国各地陆续建立。这些新兴的美术院校除了将书法作为中国画专业的必修课、使学生的书法水平得到提升外,还极尽发挥书法的美育功能,通过强调书法的艺术性及文化内涵,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与创造能力。书法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历经千年的历史淘洗之后,在民国时期得以与现代化教学思想相结合,于古典中迸发新生,于新时代中获得新的生命力。

三、思想内核之教育救国与人格培养

1.中体西用的教育救国思想

张謇书法教育理念受其实业教育思想的影响注重书法的技能性,然而究其根本原因,这种选择是因为受到其教育救国理念的影响,而他的教育救国理念是在中体西用的浪潮中生成的。

中体西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身处那个年代的张謇自然会受影响,其行为举措也表现出中体西用的影子。然而,张謇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中体西用只学器物、技术,不学思想内涵的局限性。他指出,无论何种政策都应该把握大局,用开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汲取各国所长。作为基础支撑的教育则更须有观察世界的眼光,否则不足以解决国家时局的动乱、命运的危亡。张謇在学校制度、教学管理、学校设备、教师工资等各方面都事无巨细地博采各国之长。在师资培育方面,他还大胆提出聘请外国教师和有留学经历的人担任教师,给本土化的教学环境融入新鲜血液,并且调派优秀学生出国深造。当然,他也并非照单全收,指出就算是仿照西方国家的做法,也需要多斟酌考虑,避免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情况。“图存救亡,舍教育无由。”12[566]张謇之所以要向西方学习教育理念并一一付诸实践都是为了这样一个目的:“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1]209张謇深刻地认识到拯救国家危亡的根本在于教育,除了实业教育外,再也没有比这更紧要的事。张謇一生为教育所做的贡献都是从社会需要的角度出发,强调的是教育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相较于纯粹的教育家来说,张謇的教育不可否认地带有些许“目的性”的特点。正如他指出的:“国家思想、实业知识、武备精神三者,为教育之大纲。”[13]96实实在在地表明了教育就是为了国家而服务的目的。这也就不难理解张謇为何会将书法教育作为实业教育范畴中的一部分,强调书法的技能性,用书法来辅助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

2.融会中西的人格培养思想

如若说张謇仍受到中体西用思潮的影响,那么蔡元培则完全突破了“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的限制。在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中,中学与西学并非如此泾渭分明,它们是可以融合发展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是蔡元培在北大改革创新教育的重要宗旨,这一宗旨的形成恰恰反映了他对西方思想可以“治身心”的认同。他曾三次留德,在访问大学期间了解到学校并不会强行规定学习任务,学生学习都是自主的。蔡元培充分认同学术应当自由这一先进的理念,并且期望通过自身的呼吁与实践将先进的理念与中国现状结合,以令中国之教育展现全新的面貌。然而,与迫切想要改变中国现状、专注于用中体西用来拯救危亡的政治家不同的是,蔡元培更关注社会的长远发展。他想要令国民“永久之觉醒”而非“一时之唤醒”。为此,他一改传统教学理念,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以人为本重新定位了教育的角色,即为培养健全人格的事业。

蔡元培认为从受教育者本体的角度出发,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才能培养其健全的人格:首先,教育应重视学生多方面的和谐发展。由于其中有关学生正确审美的培养常常被忽视,他的这一提倡就顺而强调了美育不可被偏废,应当被更多的人关注。其次,培养健全的人格需要注意物质性与精神性即身心的和谐统一。身心的和谐统一同样离不开美学的熏陶。最后,健全的人格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必须要强调个性的发展。蔡元培曾说:“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14]49艺术创作同样强调不应墨守成规、千篇一律,而应追求个性的张扬。他甚至认为将美术家的个性视作其艺术生命,这是对在艺术门类中发扬个性的高度礼赞。个性的发展、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样需要美育的指导,并且可以将其艺术形式作为载体来表现。以上可知,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必要手段。蔡元培以融会中西的人格培养思想作为书法教育理念的内核,其书法教育必然着重于发挥书法的美育功能,偏重于书法艺术性的选择。

四、对现当代书法教育的影响

书法艺术历经了千年的淘洗仍不断传承与发展,书法教育也随之在跌宕的历史中诞生并绵延至今。然而近年来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却日渐薄弱。我国提出,到2035 年要实现文化强国、教育强国的战略目标,因此发展书法教育刻不容缓。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了解书法教育的历史变革有利于未来更好的发展,还可以从前辈们的创新之举中学习感悟。书法教育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清末民初曾遭遇重大的危机,钱玄同、傅斯年等学者曾发起汉字革命,他们认为那个年代需要继续发展教育以开民智,然而汉字难以识记,有碍于教育的发展、知识的普及。

张謇和蔡元培虽然在书法教育理念上有着差异,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无论在实践还是理论方面都发展了书法教育,使书法于危机中获得新生,于历史变革中推陈出新。在他们的努力下,书法教育由零散走向系统,向着学理化方向发展。尽管张謇与蔡元培的思想内核不同,但教育救国和人格培养这两种不同的侧重,对现当代书法教育是否应隶属于政治有一定的启迪作用。综合来看,书法教育应当在隶属于政治的基础上超越于政治,即关注书法教育有助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加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同时,关注书法教育的人文性,用艺术熏陶人的品行修养,培养完善的人格。此外,技能性和艺术性的不同偏向也提醒现当代书法教育应分对象进行针对性教学,对于国内书法专业的学生或者想要系统性学习书法的留学生来说,书法理论性和技巧性的学习应当是关键,而对于兴趣班或者是想要了解书法艺术的外国人则从书法艺术的欣赏角度入手即可。

我们还能从蔡元培和张謇创造性的理念中得到一些创新性的启发。蔡元培融会中西的思想理念提示着我们当今书法可以利用现代化技术加以传播,书法教育也应当走出国门,与世界交流。我们处于一个数字化社会,这为我们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比如各地可以建立书法数字化体验互动厅、开发书法互动游戏等,依托于现代化技术,拉进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使书法这一文雅艺术融入日常生活,进而提高国民审美。张謇实业教育理念强调了的书法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提示着书法教育也可以拓展周边产业。例如售卖带有书法元素的文创产品,或者与其他行业合作,比如服装行业,在时装周上展示带有中国书法元素的服装,提高中国书法国际影响,以此获得社会与经济效益。书法影响力的提升同样能够带动书法教育行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书法专业学生的就业。

张謇和蔡元培推动了书法教育史的车轮,于纷乱的年代中守正创新。他们创造性的思想在今天仍可以给予书法教育者们以思考与启迪。

结语

张謇和蔡元培作为出生相差十五年的同时代书法家和教育家,不单醉心于加深书法艺术修养,亦倾心于对教育领域的无私奉献,其中在书法教育方面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本文首先通过列举他们在书法教育领域的实践肯定他们的贡献,即张謇是书法专科教育启蒙者,而蔡元培是倡导者,二人一改传统书法教学之样貌,为书法教育现代化打下了扎实的根底。随后分析二者的书法教育思想差异具体体现在张謇因其推行实业教育,偏重于将书法作为辅助学生日后职业的技能;而蔡元培因其美育理念,其书法教育偏重于将书法视为能够修养性情,富足精神世界的艺术表现。那么究其差异的来源,体现在张謇受中体西用思潮的影响,迫切希望通过教育挽救国家危亡;而蔡元培却秉持的是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受教育者个体健全人格的培养上,提倡中西思想相互融合的概念。苏州著名书法家、金石学家蒋吟秋曾云:“书法为宣传教育之武器,书法为日常应用之技能,书法为文化生活之要,书法为有益身心之修养。”[15]58书法的功能广泛,不论二者各自偏向于何种,都为书法教育倾注了毕生心血,实为书法教育变革中的双子星。

猜你喜欢

张謇实业蔡元培
状元实业家张謇与其兄张詧
张謇家训一则(书法作品)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论张謇的日本观
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蔡元培美育思想之我见
心无旁骛做实业 扶贫助困为人民
蔡元培的气度
蔡元培借衣服
蔡元培借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