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品的流动及其文化资本构建
——以青海湟中区“镶丝”为个案研究

2023-12-25郝春雪

文化学刊 2023年9期
关键词:手工艺品原生态技艺

郝春雪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手工艺品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1]。这些手工艺品以其独特的工艺技巧、富有地方特色的设计和精湛的手工艺而备受赞赏。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许多民族地区的传统手工艺品正面临着日益丧失和衰退的风险。青海湟中区作为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个民族地区,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资源,其中以“镶丝”工艺闻名。镶丝将景泰蓝镶嵌工艺与传统的唐卡绘画技艺相结合,使用金属丝和天然彩石颜料作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既展示了工艺师的高超技艺,又呈现了湟中区独特的文化符号。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湟中区的镶丝工艺面临着流失和边缘化的风险,传承人口减少,相关技艺面临断层的局面。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青海湟中区的镶丝工艺品在当代社会中的流动状况以及相关的文化资本重构。

二、流动和文化资本相关概念

(一)流动和流动性的定义

流动和流动性是指某一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迁移和变动。在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品的背景下,流动性指的是这些手工艺品从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或在不同地区间的交流和传播过程[2]。这种流动可以是人们主动的携带和交换,也可以是手工艺品自身的扩散和迁移。流动性使得手工艺品能够超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成为不同地区间交流和互动的媒介。

(二)文化资本的概念和重要性

文化资本是由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提出的概念,指的是社会中与文化相关的资源和资产。它包括个人和群体所拥有的知识、技能、价值观、传统习俗、艺术品、符号等,以及与这些文化资源相关的社会认可和社会地位。文化资本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首先它是一种社会区分和社会地位的标志。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可以为个人和群体带来更多的社会认可和机会。它可以影响个人的教育、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并对个人的经济状况和社会交往产生深远影响。其次文化资本有助于形塑和维系社会的认同和凝聚力。文化资本作为一种共同的文化资源,可以促进社区、群体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认同感。通过共享和传承文化资本,人们可以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并在这种基础上形成社会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此外,文化资本还对文化的创造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资本作为一种积极的资源,可以激发个人和群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它为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变革提供了基础和动力,推动了社会和文化的进步。

(三)流动对文化资本的影响

对于流动来说,其对文化资本具有深远的影响。当民族地区传统手工艺品发生流动时,它们所携带的文化资本也会随之改变和重构。首先,流动促进了文化资本的传播和交流,通过手工艺品的流动,不同地区的文化资本得以相互接触和交流。手工艺品所承载的民族地区的文化符号、技艺和审美价值通过流动传递给接受者,增加了人们对其他地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这种交流和传播有助于打破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融合。其次,流动使得文化资本得到新的解读和再创造,当手工艺品流动到新的地区时,接受者会基于自身的文化背景和认知对其进行解读和再创造。这可能导致文化资本的演变和变异,手工艺品的形式、样式和用途可能会因此发生变化。这种重新解读和再创造为手工艺品注入了新的文化意义和审美观念,促进了文化资本的更新和发展。最后流动也可能对文化资本造成损失和消解的风险,当手工艺品从传统生产地流动到其他地区时,可能面临着商业化、标准化和商业复制的压力[3]。这可能导致原始的文化资本失去其独特性和特殊性,变得普遍化和失去原有的文化价值。

三、湟中区的传统手工艺品的重要性

湟中区是青海省西宁市的一个多民族区域,拥有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品文化,而这些传统手工艺品对湟中区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传统手工艺品是湟中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自古以来就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而传统手工艺品正是这些传统文化的重要表达形式。无论是刺绣、木雕、镶丝等,它们都承载着该地区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传承着世代相传的技艺和技巧。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代表了湟中区的历史与民俗,更是湟中区人民对于自己文化身份的认同和自豪。其次传统手工艺品是湟中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该地区手工艺品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深受国内外游客的喜爱。这些手工艺品不仅为湟中区带来了经济收益,还促进了当地就业和民生改善。许多手工艺品制作过程需要耗费大量人工和时间,因此,传统手工艺品产业为湟中区提供了就业机会,使当地居民能够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销售谋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此外,传统手工艺品也对湟中区的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湟中区是多民族聚居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而传统手工艺品作为这些民族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不仅能够加深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理解,还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和融合。通过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和传承,湟中区各族群众能够共同参与,加强民族认同感,增进社会团结与和谐。

四、青海湟中区“镶丝”手工艺品的特点和价值

(一)“镶丝”手工艺品的介绍

镶丝手工艺品是一种将金属丝镶嵌在器物表面的传统工艺,它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装饰效果而闻名。在制作过程中,工匠们巧妙地把景泰蓝镶嵌工艺与传统唐卡绘画技艺相结合,以金属丝和天然彩石颜料为原料制作而成。镶丝手工艺品既保持了传统唐卡的绘画特色,又加入了景泰蓝的工艺,充满了现代工艺气息。

(二)“镶丝”手工艺品的材质和图案

镶丝手工艺品的材质主要包括金属丝和器物基材。金属丝可以选用金、银、铜等材质,这些金属丝可以是细腻的、柔软的,以便于进行掐弯和粘贴。而器物基材可以是陶瓷、木质、玉石等各种材料,用来承载金属丝的镶嵌。镶丝手工艺品的图案多样,可以是花卉、鸟兽、人物、山水等各种自然和人物形象。图案的选择常受到传统文化、民俗故事、宗教信仰等的影响,体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常见的图案还包括吉祥纹样,如龙凤、莲花、寿字等,寓意着美好的祝福和吉祥之意。

(三)“镶丝”手工艺品的交易和流通

对于镶丝手工艺品来说,在交易和流通方面有多种途径和方式。首先,镶丝手工艺品可以通过传统的市场和商店进行销售。在文化艺术品市场、工艺品市场以及特色街区等地方,可以找到专门销售镶丝手工艺品的摊位或店铺,消费者可以直接购买到各种不同款式和风格的镶丝手工艺品。其次,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镶丝手工艺品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交易和销售。许多艺术品电商网站和在线市场提供了展示和销售镶丝手工艺品的平台,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浏览和购买他们喜欢的作品,这种方式使得镶丝手工艺品能够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此外,镶丝手工艺品还可以通过艺术展览、文化活动和拍卖会等渠道进行展示和销售。在这些场合,艺术爱好者、收藏家和专业买家都有机会欣赏和购买到独特的镶丝手工艺品。在镶丝手工艺品的交易和流通中,价格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不同的作品和艺术家的技艺水平、设计创意等因素都会对价格产生影响。一些珍贵、独特或有名的镶丝手工艺品往往会有较高的价格,而普通款式的作品则相对较为亲民。

(四)“镶丝”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

青海湟中区的镶丝手工艺品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承载着传统的工艺技艺和文化内涵。它们不仅是艺术的表达,也是当地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这些作品通过细腻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向人们展示了青海湟中区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传递着当地人民对生活和美好的追求。通过镶丝手工艺品,反映了青海湟中区丰富的民族文化。这一地区主要居住着藏族人民,镶丝手工艺品中常见的图案和纹饰往往具有藏族传统文化的特色,如藏传佛教的吉祥图案、藏族传统服饰的图腾纹样等。通过镶丝手工艺品,人们能够感受到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同时还可以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这一地区地处青藏高原,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资源。在镶丝手工艺品中,常见的山水、花卉等图案体现了当地人民对自然的崇敬和热爱,展示了高原地区独特的自然美景。同时一些描绘农耕、牧民生活等场景的图案也反映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文化。

(五)原生态镶丝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1.原生态镶丝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和特点

原生态镶丝作为一种特殊的手工艺品,在材料选择方面,原生态镶丝注重使用天然材料,金属丝常选用纯净的铜、银或金等,基材则采用天然的木质、石材等,保持作品的原始质感和生态特性。在制作过程中,匠人依靠手工操作和传统工具进行制作,如镊子、剪刀等,注重精细的手工技艺和经验积累。在技艺方面,匠人们通过将金属丝精准地掐弯、使其弯曲,并粘贴在器物基材上,形成精美的图案,展现出高超的工艺水平。对于原生态镶丝手工艺来说,还具有环保可持续,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倡导使用非污染的工艺和天然材料,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性。

2.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传递的文化内涵

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传递出丰富的文化内涵,首先,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融入当地文化和民俗元素,选择具有特定寓意和象征意义的图案和纹饰,传递当地的历史、传统和信仰。其次,通过原生态镶丝手工艺,人们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环境的关注,倡导环保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方式。然后原生态镶丝作品展现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的结合,通过金属丝的掐弯和粘贴,呈现出丰富多样的图案和纹饰,表达对自然界的赞美和对生命的热爱。最后,通过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还体现了传统工艺的传承和延续,通过制作过程中的匠人技艺和经验积累,传承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

五、流动对“镶丝”手工艺品文化内涵的变化和重塑

(一)流动对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文化内涵的影响

镶丝手工艺品的流动对其原生态文化内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其中既有变化,也有重塑。流动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得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与其他地区的艺术风格和技艺相互交流融合,呈现出新的创新和发展。同时通过流动还使得镶丝手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和传统技法得到传播和传承,从而保留了其独特的技术特点和工艺精髓。然而流动也可能对原生态镶丝手工艺品文化内涵带来一些变化。一方面,市场需求和商业化的影响可能导致镶丝手工艺品在制作材料、设计风格和功能用途上发生一定的变化。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手工艺品制作者可能进行一定的改良和创新,从而使得传统的文化内涵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4]。另一方面,流动还可能带来文化认同的重新构建和重塑。镶丝手工艺品在流动过程中与其他文化相互融合,可能导致原有的文化内涵被重新解读和理解,形成新的文化认同和意义。

(二)市场需求导致的文化变化和重塑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于镶丝手工艺品来说影响其文化内涵产生变化,可能会出现文化的变化和重塑。市场需求是受消费者偏好和时尚潮流等因素影响的,因此,为了迎合市场需求,手工艺品制作者可能会进行一些调整和改变。一方面,市场需求可能导致镶丝手工艺品的设计风格和外观上的变化。消费者对于手工艺品的审美趣味和喜好可能会随时间不断变化,因此,制作者可能会调整镶丝手工艺品的色彩、图案、形状等设计元素,以适应市场需求。这可能导致传统的文化内涵在设计上有所改变,手工艺品的形象和风格可能与传统有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市场需求还可能导致镶丝手工艺品的功能用途上的变化。随着消费者对于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需求增加,手工艺品制作者可能会将传统的装饰性手工艺品转变为具有实用功能的产品,例如制作成日常生活用品或装饰品。这样的改变可能会导致手工艺品原有的文化内涵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变。

(三)重建镶丝手工艺品的文化资本策略

1.并重文化传承与创新

对于重建镶丝手工艺品的文化资本来说,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一方面,要致力于保护和传承镶丝手工艺品的传统技艺、工艺流程和文化内涵,确保其根基的稳固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要鼓励艺术家和制作者进行创新,探索与时代相适应的设计和表现方式,使镶丝手工艺品能够融入现代社会并与当代艺术潮流相结合[5]。

2.加强教育与培训的重视

加强镶丝手工艺品的教育和培训,是重建其文化资本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开展相关的教育项目、工艺培训和学习班,提高学生、年轻一代和有志从事手工艺品制作的人士对镶丝手工艺品的认识和兴趣。同时,培养专业人才,传承技艺和经验,确保镶丝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和质量水平。

六、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青海湟中区的镶丝手工艺品逐渐走向了更广阔的市场,并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同时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和旅游业的发展,镶丝手工艺品也开始通过互联网和旅游渠道向全国乃至全球传播。然而随着流动的增加,镶丝手工艺品所承载的原生态文化内涵也面临着变化和重塑的风险。市场需求、商业化影响以及文化认同的重新构建等因素,都可能对镶丝手工艺品的文化内涵产生一定的影响。

猜你喜欢

手工艺品原生态技艺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原生态静宁苹果
意大利手工艺品传承百代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
民族手工艺品创客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原生态”土榨油存安全隐患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