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客家木偶戏传承发展问题初探
2023-12-25钟美英袁辉亮
钟美英 袁辉亮
一、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基本情况
(一)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历史渊源
明朝初期,提线木偶戏在福建开始兴起,戏班蓬勃发展,更是对闽西人矢志不渝传承民间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认可。
(二)上杭客家木偶戏的道具特色
闽西民间传承的木偶戏,起源于上杭县白砂镇水竹洋自然村,属戏曲型线戏中的一支。上杭白砂因是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发祥地,班社尤多,素有闽西木偶之乡的美誉。截至目前,还未发现比上杭白砂水竹洋的“田公堂”更早记载闽西客家木偶戏的相关记录。上杭白砂水竹洋“田公会”应该是闽西最早的木偶戏行会。客家木偶戏班尊崇木偶祖师爷田公,在发源地水竹洋自然村就保存着旧的“田公堂”。之后,本村及附近村庄的木偶戏艺人成立了“田公会”。2011年,龙岩上杭“田公元帅信俗”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再经历众人十年的传承发展,终于在2021年5月,闽西客家木偶戏成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项目。闽西客家木偶戏作为历史悠久的闽西民间文艺,能够列入国家层面去传承发展,是对木偶戏文化传承人坚守初心的肯定。上杭客家木偶戏传承人梁伦拥告诉笔者,按客家话一般把木偶称为“人仔”,人仔组装的过程称为“装身”。装身,包含戏偶结构与戏偶造型两大类技术,是构成戏偶制动与审美机制的物质基础[1]。
1.戏偶的“金身”——结构和组合。戏偶头:客家话叫“头仔”。戏偶躯干:俗称之为“身仔”。戏偶上肢:上肢一般是由木雕精雕细琢后成形的手连肘,与新白布条折成的“布根”充当臂膀组成,就是现在传承至今,能看到的木偶的手。戏偶下肢:下肢同样是木雕按照比例雕刻所成,也由新白布折成的布根所组成的下肢,也就是“脚”。戏偶的整个躯干和“肩膀”合成并与上下肢布根连缀后,再给下肢套上一条长腰的白布开裆内裤,裤腰套在篓子的底缘缝牢,裤脚就扎于腿部底端,就形成了简单粗糙的木偶基本结构了。
2.戏偶的“血脉”——线根安装。上杭的木偶是提线木偶,其“血脉”在于线。其灵活的制动机制,是建立在戏偶体内制动点上的控线来完成。“线位”就是我们业内说的制动点。上杭客家木偶戏,由一开始的五条线位,到清朝时期的七条,再发展到民国时期的八条。截至目前,上杭传承至今常用的线根包含:两条命线根、一条背线根、左右各一条肘线根、一条缩手线、左右各一条脚线根,总共八条线。
3.戏偶的“灵魂”——造型技术。偶身结构是基础,制动是“血脉”,具有基础和“血脉”,是远远不够的。要将共性的艺术转化为具有地方特色且具有表演可操性,需要有深厚的“灵魂”——戏偶的造型技术。造型技术的核心就在于外貌形象。在历经明清时期的由粗渐精、逐渐变大的发展历程,在几十代人的努力下,上杭客家木偶戏作为戏曲型提线木偶戏的一支流派具有了上杭特色的造型技术、技法和规矩。
(三)上杭客家木偶戏的传承意义
上杭客家木偶戏跟其他木偶戏的艺术语言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动作来表达。我们的舞蹈“语言”也是动作,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舞蹈着重于“体味”,后者着重“形味”,在意的是意境的推敲。当我们探讨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味”时,不难发现,除了两者的共性外,木偶戏的特点就是人戏做不到的,木偶可以做到。诸如入地、上天、下海、伏虎、降龙、斗妖驱魔、奇术变幻等表演艺术,让人有无尽遐想的空间[2]。
上杭客家木偶戏艺术特点自成体系,地方特色明显,既可表演传统剧目,又可表演现代戏(如2021年上杭木偶艺术中心创作的《红小鬼》),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从艺术价值看,上杭客家木偶戏历史悠久,是造型艺术、戏曲艺术、音乐艺术、工艺美术的综合体现,木偶戏的创新表演是上杭客家木偶艺术的继承发展成果,有其独创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有独特的艺术宣传效果。它对研究客家民风民俗、历史沿革和民间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活态依据。从教育价值看,通过组织观看上杭客家木偶戏剧(如《红小鬼》《新家风家训》等新时代优秀作品),配合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可以宣传当地好人好事,达到扩大宣传效果之目的,并对广大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文化强国中建功立业。从联谊价值看,上杭客家木偶戏源远流长,在民国后期,上杭客家木偶戏在台湾客家民系中传承发展面广,这为促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提供了好的契机和平台,在新时代的文化领域中,对增进闽台客家民系的精神认同大有益处[3]。
二、上杭客家木偶戏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上杭客家木偶戏传承发展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经济全球化的步伐,西方特色的地缘文化及互联网文化向传统文化渗透,逐渐使农村的民间文化沦为极为弱势的一方,传承发展农村的民间文化容易沦落成“纸上谈兵”的饭后谈资。上杭客家木偶戏在这一背景下,面临着不可回避的挑战。例如,农村人口骤减,农村群众的欣赏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上杭客家木偶戏演出市场吃紧;上杭本土中青年的木偶传承人非常少,其工资待遇也没什么保障,未来发展的“天花板”明显,同时,木偶戏传承发展主要依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其自身开辟新市场获取资金困难。此外,木偶戏创新剧目太少,大多数还是沿袭老一辈师傅原来擅长的那几部戏。
(二)上杭客家木偶戏发展困境的成因
1.社会历史原因。随着乡村振兴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木偶戏其原来的娱乐性功能已经式微,在新的娱乐技术、娱乐元素的冲击下显得微不足道。多元化且具有刺激感官的娱乐节目在群众的身边越来越多,群众有多样化的选择。
2.文化传承原因。本地青年群众在交流中表示,对于本土文化传承意识有明显的缺失,这也是导致木偶戏式微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深入人心,民众对木偶戏中的神宗教信仰逐渐弱化。
3.木偶戏自身原因。在面对未来传承发展木偶戏的问题上,木偶戏自身元素众多,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其一,传承到现在木偶戏剧本内容相对过于单一,原来的受众面相对较窄;其二,木偶戏剧本不规范。因为在传承过程中没有明确的记载曲谱,主要靠艺人们口口相传,但因艺人对内容理解不一,自然会在不同的认知下表达得有差异;其三,表演形式过于单一。戏台的简陋、幕布的时代烙印、音乐的一成不变、表演形式的固定单一等让青年人不感兴趣。
4.传承人的原因。因观看量的骤减,直接导致演出率下降,艺人的技能随着演出的减少和年龄的老化也在逐年地退化,最终导致技术方面传承条件的缺失。作为传承主体的从业艺人年老,后继力量的青黄不接,是目前木偶戏传承发展所面临的最为严峻的考验。
5.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原因。一方面,上杭县政府在传承发展上杭客家木偶戏的系统研究上明显不够。专职人员人少、研究人员人少、科学规划少、领导关注少等“ 四少”的原因是目前亟需突破的瓶颈。另一方面,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发展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虽然我省已经出台地方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条例,但是保护和发展的具体工作要落地时,在权利和义务之间的各种具体制度有待进一步明晰。
三、上杭客家木偶戏艺术传承发展的对策
就目前而言,上杭客家木偶戏未大规模的商品化和市场化,但传承人现在的生存状况已不容乐观。政府拟立项保护时,传承人为了更好的生存和发展自身会努力寻求各种方式与政府要求相契合。这种结果很可能将原生性的东西改得面目全非,因此,从这方面考虑平衡好传承人等方面的现实利益是传承发展成功的关键力量。商人带着“市场化、利润化”等想法而来,何以规避原生性的丧失而逐渐沦落为浮于表面传承、规避感官上刺激和虚浮的舒适感的局限,这将成为上杭客家木偶戏现在传承发展的大难题。因此,在传承发展上杭客家木偶戏时,要确保在原生性和整体性的基础上,画好传承的“同心圆”,寻求发展的“平衡点”,最终实现全社会整体传承发展和精准的传承发展。
(一)建立客家木偶戏传承长效机制
根据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首当其冲的是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工作,争取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起步。上杭县政府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条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上杭本土文化传承发展的规章制度,将对整个上杭客家木偶戏的传承发展给以明文且细化的规定,同时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鼓励有情怀的群众参与对上杭客家木偶戏的传承发展工作。客家木偶协会应在充分征求文旅等部门意见后,争取纳入地方政府的五年发展规划和传习中心的年度传承计划,科学确定传承对象,定期和不定期举办传承人培训班,真正有效地激励木偶艺术工作者积极参与传承发展工作,对传承发展工作有突出贡献者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
(二)创建木偶戏活动基地
选择上杭区域内的各小学和中学设立少儿木偶戏兴趣班或者特长班,开展少儿木偶演出活动。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培训在校学生,还可以在青少年宫或者校外见习基地,成立传帮带的兴趣班。笔者建议上杭县政府积极宣传基地建设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奖励政策,组织传承人和广告公司编写本土教材,加大在青少年中的宣传力度和普及面。
(三)稳步推进上杭客家木偶戏市场化
市县文化职能部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上杭县木偶传习中心、白砂镇党委政府等单位要形成“组合拳”,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建立和完善演出经纪队伍,搭建深入闽西和粤西北山区农村、学校和城市机关等组织演出活动的机会。科学合理的市场开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了更好的发展环境。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模式有:首先部分商业化,然后是通过深度提炼具有本地特色的元素,再将这些元素与工业化生产结合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倘若上杭客家木偶戏人偶要进一步开发市场,挖掘木偶戏中既富有艺术特色与传统文化内涵又能适合新时代群众审美的经典剧目,通过现代化的影音传媒进行传播从而产生影响;同时让策划公司介入和利用自媒体或者参与者的朋友圈来深入宣传。但要保证在产业化过程中让上杭客家木偶戏的文化内涵得以维持原汁原味。如白砂镇党委政府通过打造“木偶之乡”的这个品牌,结合“早康会址”、红色交通站等红色旅游景点,成为乡村振兴示范村,为带动木偶戏的发展积蓄力量。
(四)政府加大扶持力度
对于当前的上杭客家木偶戏而言,要突破瓶颈急需政府方面的主导与资金投入。针对这种问题,县乡两级政府要积极跟中央和省级相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要真正将这些费用使用在刀刃上。笔者建议上杭县文旅和客家木偶传习中心等职能部门牵头成立和壮大艺术发展基金,扶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创作及演出。目前,正在扩建白砂木偶戏“田公会”纪念馆和综合大楼。但是投入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县级政府财政部门要逐步加大投入,把相关的使用资金列入每年的财政预算,及时更新客家木偶戏需要的设备;切实提高客家木偶戏工作人员待遇,增强演职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
四、结语
通过对上杭客家木偶戏的历史溯源、发展现状、传承意义的分析可知,上杭客家木偶戏是客家独树一帜的传统民间文化。同时上杭客家木偶戏经过与地方文化的融合具有它独有的个性,它的个性与特征才是我们应该认真传承发展的元素。在具体进行全方位的传承发展中,涉及的多方力量都不能光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应该在遵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整体性和原生性的原则上,从自身与外在因素的角度,从大局出发统筹性地落实具体措施。总之,政府、民间、商界等各方力量要谨慎处理好上杭客家木偶戏应该采取的传承方式、发展措施、守正与创新等关键问题,实现上杭客家木偶戏良性的整体性、原生性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