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通与效应:中老铁路对澜湄农业合作的影响

2023-12-24晋燕冯璐姜晔

热带农业科学 2023年9期
关键词:老挝铁路农产品

晋燕 冯璐 姜晔

连通与效应:中老铁路对澜湄农业合作的影响

晋燕1冯璐1姜晔2

(1. 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云南昆明 650201;2. 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 北京 100125)

中老铁路是“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为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互联互通构建了便捷的国际大通道。以中老农业合作为切入点,从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农业科技合作3个维度分析中老铁路开通对澜湄农业合作带来的影响。中老铁路开通有助于扩大跨境农业投资与贸易,带动沿线农业农村发展,激活农业合作新动能,同时也存在农业生态安全、市场无序竞争等潜在风险。建议加强中老政策支持及战略对接,发展投资贸易全产业链布局,以重点农业项目促进合作,重视科技成果转化,优化沿线物流枢纽服务,促进中老及澜沧江—湄公河、中国—东盟农业合作稳步发展。

澜湄农业合作;中老铁路;辐射效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作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中老铁路于2021年12月3日通车,对增强中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区域内生产要素及人员流动,推动中国在未来和东盟国家建立更多联系发挥了国际大通道的作用[1]。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全球性系统性风险不断积聚的局面下,加快南南合作和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推进《澜湄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顺利实施,澜湄国家更应通过发展跨境农业经济、畅通农产品贸易、增进农业科技交流等惠民项目,推动澜湄农业合作迈上新台阶。

1 中老铁路促进澜湄农业合作的连通作用

湄公河国家农业生产效率低,需要进一步挖掘农业发展潜力。老挝农业资源丰富,但80%是山区,需通过生产要素集聚形成发展动力。柬埔寨人口超过1 600万,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农业资源开发和利用水平不高。缅甸约70%的人口生活在乡村,农业生产水平低,近年渔业和畜牧业逐渐发展为优势出口农产品。越南和泰国则需通过农业生产技术和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因此,通过农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湄公河国家的共同诉求。

农业是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合作的优先领域。截至2021年,中国与湄公河国家之间农产品进口达到174亿美元,同比增长近33%;贸易总额约2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6%。中国在湄公河国家的农业投资存量为45.47亿美元,占中国在东盟国家农业投资存量总量的37%;农业企业数量为316个,占中国在东盟国家农业投资企业总量的78%[2],表明湄公河国家是中国在东盟国家的重点投资国别。

中老铁路开通无疑为推进澜湄农业合作提供了新动能。国际铁路通道是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载体,高速铁路被证明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3-4]。目前对中老铁路的研究主要有以下4个视角。一是聚焦于供应链及经济发展与生态的关系[5-6];二是从中老铁路与中老经贸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如何促进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贸易[7];三是从地缘政治角度分析中老铁路对澜湄区域地缘态势的影响[1];四是从中老之间“强连通”的基础设施促进合作效益外溢到文化和社会领域,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理念构建和实践[8-9]。

现有成果为本文提供了前期参考,也留下了拓展空间。农业是湄公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部门,依托中老铁路,如何吸引沿线生产要素聚集,连通澜湄国家农业投资、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科技合作,实现“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扩散效应并逐渐辐射更多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鉴于此,本文总结和梳理了中老铁路开通对中国与湄公河国家农业合作的积极影响及潜在风险,对深化区域农业合作研究及政策制定具有借鉴意义。

2 中国与老挝农业合作进展及主要问题

2.1 中国与老挝农业合作进展

老挝是“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欠发达国家之一,国土面积23.68万km2。农业是老挝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22年农业部门增长3%,全国可耕地面积约800万hm2,农业用地约470万hm2。主要粮食作物是稻米,占全国农作物种植面积的85%;经济作物种类包括木薯、甘薯、芋头、大豆、甘蔗、棉花、咖啡、茶叶、烟草和橡胶等。据估计,老挝要实现2030年全部人口脱贫,每年需要增加4 100万美元的投资,其中对农业部门的投资约需3 400万美元,占总投资的83%。因此,老挝政府对大力发展农业、提升产出水平及拓展外部农业合作有强烈诉求。随着中老铁路开通叠加RCEP生效,老挝市场和运输的外部环境更加优化,拓展农业投资贸易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中国是老挝最大的农业投资国。老挝是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第三大目的国(仅次于印度尼西亚和瑞士),老挝与中国接壤、地缘优势明显,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中国企业赴老开展农业合作积极性高。至2021年底,中国在老挝共设立91家农业企业,投资领域涉及种植业、林业、畜牧和农资产品,主要投资作物是玉米、水稻、天然橡胶和甘蔗,投资存量达21.51亿美元[2],是2015年的3.6倍,占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总额的7.1%。

中国是老挝重要农产品贸易伙伴。2022年老挝农产品出口额超过11.83亿美元,其中牲畜出口5 378万美元。优势出口农产品分别是香蕉、橡胶、木薯,80%农产品都(直接或间接)运往中国。2021年,中老农产品贸易总额达2.5亿美元,是2015年的1.8倍;其中,中国自老进口1.97亿美元,主要产品是木薯、橡胶、热带水果等;中国对老挝出口农产品5 255万美元,主要产品是蔬菜、水产品等。

中老双方是农业技术交流长期合作伙伴。近20年来,中老双方在双多边机制下开展了一系列科技交流与合作。云南、重庆、广西、湖北、深圳等地方农业部门、科研院所、涉农投资企业与老挝各级地方政府合作建设农业园区,如早期的省厅地方级“中老农业科技示范园”(2003)、“中国(广西)—老挝农作物优良品种试验站”(2004)、“云南-老挝农业研发中心”(2012)、“中国云南—老挝乌多姆塞农业科技示范园”(2016)、“云南—老挝特色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2018),首批国家级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老挝-中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2018)等,双方通过合作建立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等平台,开展种养技术培训、农作物品种研发、跨境动植物疫病防控等合作,提高了老挝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水平。

2.2 中国与老挝农业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 农业投资链条单一且农产品附加值较低 中国在老挝农业企业80%为民营中小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弱、资金不足、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投资模式主要有订单农业、土地租赁、替代种植、农业示范园和股份合作[10],表明企业以直接参与农业生产的模式为主。以云南省在老挝投资的企业为例,约83%的企业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投资,具有加工(38%)和市场营销能力(6%)的企业比例较低,表明投资集中于附加值较低的生产端,初级农产品供给较多,涉及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等中间环节投资的企业较少。

2.2.2 农产品贸易品类和规模有限且通关瓶颈明显 截至2021年底,共有9类老挝农产品签署了输华双边协议书,老挝获我国检验检疫准入的水果仅4种,少于缅甸(8种)、越南(9种)、泰国(22种)。中国是老挝牲畜出口的主要目的地之一,但老挝仍然是中国市场活牛的最小供应国。2019年,中老两国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老挝从中国政府得到出口50万头生牛的出口量。2021年,老挝约出口8 100头肉牛,其中1 992头牛出口至中国,占肉牛出口量的25%;2022年出口约4万头牛至中国;2023年老挝将加快中老两国生牛的安全贸易,提高老挝对华出口牛的数量和质量。但总体上,老挝与中国的农产品贸易总额远低于其他湄公河国家,占比仅为0.9%,低于中柬(2.4%)、中缅(4.4%)、中越(30.8%)和中泰(61.5%),中老双边都有很大提升空间。中老仅有磨憨—磨丁一个国家级一类口岸,进出口水果、蔬菜、水产等生农产品的生鲜特质、冷链成本、运输折损都与通关效率息息相关。境外进口农产品的检疫检验、消杀、粮食熏蒸等流程也需要在磨憨口岸逐步完成,口岸进出口农产品数量大、任务重且货场有限,是导致通关效率不高的客观因素。

2.2.3 农业科技合作主体单一且辐射力不强 目前中国与老挝农业科技交流以示范为主,缺乏长效的多边或双边科技合作长效保障机制。科技合作方式大多是政府主导的技术援外项目,如境内外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研讨会,双方合作研究或开发的科技项目较少、规模相对较小,项目实施主体主要为地方行政部门、科研院所及高校,科技人才培训成果转化惠及民生的带动作用不足[11]。同时,由于缺乏对老挝农业科技需求的精准了解,加上老挝本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尚不健全,合作项目对当地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 中老铁路开通对澜湄农业合作的聚集效应及潜在风险

3.1 降低农产品跨境贸易物流成本,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

中老铁路开通之前,中国农产品基本从上海、广州、浙江、山东等重要沿海港口城市贸易。如今内陆省市通过中老铁路与东盟市场链接,东盟国家则通过中老铁路链接欧亚市场,畅通了国内国际双循环。中老铁路开通后,对接来自全国21个省区市、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国际货运任务,货物运输已覆盖老挝、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万象与昆明之间的运输成本下降40%~50%,泰国至重庆的农产品运输时效比海运快4倍,从云南向老、泰运送农产品的时间由15 d缩短至30 h。截至2022年12月,经昆明海关监管验放的进出口货运总量达192.68万t,货值达132.91亿元,中老铁路为连通中国与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发挥了重要的国际大通道作用。此外,截至2023年1月,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突破900万人次,其中国内段754万人次,国外段146万人次。未来预计老挝每年将有1 400万人使用这条铁路,包括来自周边国家的1 000万游客,这将极大促进周边国家旅游业、服务业和其它行业的增长,为我国拓展与周边国家农产品贸易、吸引农业投资、融入全球供应链提供了重要纽带。

3.2 带动沿线农业产业及乡村发展

中老铁路途经老挝北部琅南塔省、琅勃拉邦省等五省市,沿途多为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铁路修建期间,为当地农村人口创造了超过11万个就业机会,并帮助沿途村民修建了近2 000 km的公路和运河,购买老挝当地材料和物资超过51亿元人民币。随着中老铁路对投资和贸易拉动效应的不断增强,更多企业在沿线周围建立起供应链、物流基地和设施,进而带动更多对沿线村庄农产品生产、加工、旅游、服务等产业的投资。同时,基础设施投资也可能随着公路和中老—中泰铁路的建设而得到扩大,以便与铁路连接,并对泰国、越南等湄公河国家涉农产业形成辐射效应,带动周边乡村发展。

3.3 加大有害生物入侵带来的生态安全潜在风险

中国云南省有8个州(市)的25个边境县分别与缅甸、老挝和越南交界,是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同时也是我国边境有害生物入侵的天然通道,构建我国西南重点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国家各国之间农业生产规模、经济发展基础不同,管理体制也千差万别,加之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在有害生物的早期预警、信息交流与技术研究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中老铁路开通畅通了我国与老挝、泰国、柬埔寨等周边国家农产品进出口的新渠道,但随农产品贸易增长和人员流动加速,有害生物传播的途径增多、速度加快,跨境动植物疫病输入、检疫性有害生物入侵等潜在农业生态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跨境生态安全的风险叠加贸易全球化,亟需澜湄流域各国共同构筑农产品国际贸易有害生物监测安全防护网。

3.4 引起沿线投资企业无序竞争的潜在风险

老挝目前有515家外国公司投资于老挝农林领域,主要来自欧盟、中国(239家)、泰国(60家)、越南(60家)、日本、韩国和法国。随着中老铁路对沿线农业产业、农产品需求,农业基础设施等关联行业的辐射效应逐渐显现,未来将吸引更多来自缅甸、柬埔寨的企业在铁路沿线布局投资,当地市场竞争激烈。例如云南省在老挝开展农业投资的企业约85%为民营型企业,投资同质化程度较高,同一区域生产资源、劳动力资源存在重复性竞争。加之中小企业对投资风险评估和市场信息研判不足,尤其是投资短期经济作物的企业,极易受市场波动影响,致使农产品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冲击市场供给,引起无序竞争的风险。如何调整企业投资战略、开展国际化农业合作、减少市场风险,是强化澜湄农业企业合作必然要考量的问题。

4 依托中老铁路激活澜湄农业合作新动能

4.1 加强战略对接,完善政策支撑

在中老铁路连通的澜湄、中国—东盟农业合作新格局下,借鉴我国为柬埔寨编制农业发展规划的经验做法,推动与老挝农林部共同编制中老农业合作规划,并通过战略对接有序引导两国农业重点产业与企业合作。加强与澜湄国家探索建立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体系,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许可证制度、进口计划等配套支持政策,适当扩大老挝及过境优质农产品进口种类。加强重点领域农业国际合作,充分发挥国际合作的力量,鼓励技术研发支持等基础应用研究合作与成果互认,深化南南合作、湄公河—澜沧江等农业国际项目开展,发挥“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促进政策对话、教育培训和农业科技交流。以区域协作为切入点构建检验检疫体系,加强国家间信息通报交流和科技成果共享,借助中老铁路提升政策、规则和标准“软连通”水平,优化投资合作政策环境。

4.2 深化农业全产业链布局,提升农业合作层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相对其他周边国家,老挝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低(仅30人/km2),农业用地约470万hm2,开发潜力较大。建议依托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发展和投资合作基础,聚焦重点产业、关键产品和多种环节,抓住RECP降税契机,根据澜湄农产品进出口市场需求,培育和扶持一批外向型龙头企业。农业投资前段侧重于对老挝种质资源、农资、农业机械等上游农业生产资料研发和指导,刺激老挝农业技术需求和生产能力。中端着眼于布局粮食、木薯、热带水果、畜牧养殖等重点产业,鼓励和支持我国有实力的大型农业企业在中—老—泰沿线规划布局全产业链园区建设,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提升对湄公河国家的农业投资层次和农产品品质和附加值。同时,面向湄公河、东盟“走出去”农业企业开展投资环境宣讲、投资风险研判、经营管理、政策法规等培训与咨询服务,引导企业有序竞争,丰富投资结构和合作形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4.3 聚焦重点合作项目,促进农业技术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依托亚洲合作资金、中国—东盟合作基金、澜湄专项基金等平台,结合当地诉求谋划设计和布局重点农业合作项目,提高沿线农业重点产业生产能力,带动贸易投资合作。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设计和布局重点农业合作项目,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带动当地乡村发展。开展更多“小而美”的民生项目,通过农业惠民项目带动发展,培训当地更多农业农村发展人才。加强老挝等湄公河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技术研究,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成果,进一步发挥现有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作用,以技术合作带动农业投资与贸易,并强化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及惠民成果转化应用。结合铁路沿线乡村资源禀赋和潜能,借鉴中国乡村振兴的经验,探索发展跨境乡村旅游等乡村减贫新模式,带动沿线乡村发展。

4.4 聚焦重点产业,拓展澜湄农业投资合作领域

2023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政策措施》,明确指出充分发挥云南省在全面开放新格局和“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区位优势。因此,云南省应加强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加快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未来我国重要农产品需求依旧是高质量代表食物及玉米大豆等基质产品,以境外投资方式获取这些产品是“走出去”企业的战略重心[12]。但分析现有资料发现,对老挝和缅甸的投资作物集中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国内进口需求较大的肉牛、淡水养殖产品、乳制品等重要蛋白农产品则来源于泰国、柬埔寨和越南[2]。海关总署公布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农产品进口市场的前10个国家中,泰国(837.85亿元)位列第三,越南(403.12亿元)位列第十。因此,应依托中老铁路连通湄公河国家的优势,进一步加强种植业、畜牧业、渔业领域合作,拓展澜湄农业产业的分布及合作领域。

4.5 优化沿线物流枢纽建设,畅通国际农产品贸易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中指出,“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发挥农产品国际贸易作用,深入实施农产品进口多元化战略”。中老铁路开通后,江西、贵州、广西、重庆等农产品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市场,而老挝农业经济的突出优势亦在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应结合《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计划》,引导地方农业部门、大型企业加强与昆明—磨憨国家物流枢纽、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成都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陆海新通道及物流枢纽对接合作,配套谋划布局国际农产品交易、仓储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果蔬、水产品、花卉等重要农产品商品集散中心,推动内陆省市农产品有更多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开展农产品展示、农业大数据共享及农产品跨境电商等多样化合作,充分发挥我国与湄公河国家的区位条件及天然优势,畅通内外双循环,助力澜湄农业合作稳步发展。

[1] 尹君. 超越连通: 中老铁路对澜湄区域地缘态势演进的结构性影响研究[J]. 学术探索, 2022(6): 51-57.

[2] 农业农村部. 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合作分析报告(2021年度总篇)[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21.

[3] 李廷智, 杨晓梦, 赵星烁, 等. 高速铁路对城市和区域空间发展影响研究综述[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 20(2): 71-79.

[4] 宗会明, 黄言. 高速铁路的社会经济影响与空间效应的研究进展——基于国际SCI和SSCI期刊论文的分析[J]. 人文地理, 2020, 35(2): 1-15.

[5] 董天胜. 基于中老铁路的"一带一路"境外铁路项目供应链实证研究[J]. 铁路采购与物流, 2021, 16(4): 58-61.

[6] 薛陈利, 张会琼, 邹滔, 等. 中老铁路经济廊带生态质量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J]. 应用生态学报. 2021, 32(2): 638-648.

[7] 习逗逗. 中老铁路建设对中老经贸关系的影响研究[D]. 海口: 海南大学, 2020.

[8] 方文. 中老经济走廊建设论析[J]. 太平洋学报, 2019, 27(3): 86-98.

[9] 任珂瑶. 中老经济走廊建设: 进展, 挑战与推进路径[J].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22(1): 132-144.

[10] 董向诗杰. 中国(云南)企业赴老挝农业投资生产经营模式研究[D]. 昆明: 云南农业大学, 2016.

[11] 冯璐, 张焱, 李勃, 等. 科技外交视角下的跨境农业合作机制建设——再思南亚东南亚农业科技辐射中心的管理与发展[J]. 云南社会科学, 2022(3): 53-62.

[12] 杜鹰, 张秀青, 谢兰兰, 等. 新时期我国农业对外开放与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J]. 全球化, 2022(1): 5-26.

Connectivity and Effects: The Impact of the China-Lao Railway on Mekong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JIN Yan1FENG Lu1JIANG Ye2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 China; 2. Foreign Economic Cooperation Center, MARA, P. R. China, Beijing, 100125, China)

The China-Laos Railway is a landmark projec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has built a convenient international channel for the interconnection between China and the Mekong River countries. Taking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Laos as the case, this article analyzes impact of the railway on th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of Mekong countries from three dimensions: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gricultural trade, and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The China-Laos railroad helps expand cross-border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and trade, drive agricultural and rural development along the route, and activate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while there are also potential risks such as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safety and market competition. The study recommends strengthening policy support and strategic connections between China and Laos, developing the whole industry chain of investment and trade, promoting cooperation with vital agricultural projects,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into rural areas, and optimizing logistics services along the route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Laos, Lancang-Mekong River and China-ASEAN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Mekong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China-Laos Railway; radiation effects

F323

A

10.12008/j.issn.1009-2196.2023.09.016

2023-01-16;

2023-03-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农业产业化背景下小农户衔接大市场的决策行为优化:跨境山区农户分化实证”(No.72263035);西部边疆民族地区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No.72164039);云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基金“‘一带一路’背景下中老跨境农业投资的难点与对策研究”(No.2019SK11)。

晋燕(1981—),女,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东南亚农业经济合作,E-mail:jinyan_yn@163.com。

姜晔(1984—),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亚洲农业国际合作,E-mail:jiangye@agri.gov.cn。

(责任编辑 林海妹)

猜你喜欢

老挝铁路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沿着中老铁路一路向南
朝发夕至 乘着火车去老挝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铁路通信线路维护体制改革探索与实践
无人机在铁路工程建设中的应用与思考
GSM-R在铁路通信中的应用
农产品争奇斗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