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淄博窑佛教相关瓷器研究

2023-12-23王倩

关键词:金元佛教

摘 要:山东淄博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处重要的瓷窑业中心,创烧于北朝时期,历经隋唐时期的发展,在宋金时期达到繁荣,明清时期逐渐衰落。由于受到社会佛教文化的影响,淄博窑产品中有一类和佛教相关的产品,主要用于佛教建造过程中的琉璃建筑构件、供奉的佛造像、寺庙中的佛教用瓷和信奉者居家崇佛礼器。北齐和金元时期是佛教文化盛行的两个时期,僧众和信佛的民众也比较多,尤其是金元时期,信佛更加世俗化和平民化。淄博窑两次成规模地的生产佛教相关器物,产品类型主要是青釉莲花尊、三彩胡人狮子型炉及僧俑像等。

关键词:淄博窑;佛教;莲花炉;金元

中图分类号:K8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1217(2023)06-0051-07收稿日期:2023-09-29

项目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项目(AHSKZ2021D13):唐宋时期皖北瓷窑遗址及相关瓷业遗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2BKG026):安徽淮南寿州窑址发掘资料整理与研究。

作者简介:王倩(1984-),女,辽宁抚顺人,安徽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讲师,安徽省考古学会研究员。

淄博窑位于山东省中部泰沂山脉之中的淄博市周边,地理环境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水路交通发达,在古代属于青州管辖范围。淄博窑系范围较广,时代跨度较大。从北朝晚期开始烧造青瓷,历经唐宋金发展,一直到明清时期都有烧造,是真正意义上的千年制瓷工业城市。窑址分布主要有从北朝始烧的寨里窑,创烧于唐代的磁村窑,宋金时期的岭子郝家窑、巩家坞窑、博山大街窑、八陡窑、山头窑、西河坡地窑、龙泉渭头河窑,还有元明清民国时期的南万山窑、福山、窑广等窑①。产品釉色有青釉、黄釉、白釉、白釉黑褐彩、褐釉、黑釉、茶叶沫釉、绞釉、三彩、红绿彩、琉璃等,装饰技术有贴塑、模印、堆塑、篦划花、印花、剔花、沥粉器等。器型丰富多样,有罐、瓶、碗、盏、盘、执壶、炉、人物和动物瓷塑等,淄博窑在创烧之初一直到宋元时期,生产的瓷器中有一类产品是和佛教文化相关的,明清时期虽然也有烧制,但限于材料少的原因,本文不做探讨。

一、淄博窑中佛教文化产品

佛教文化的繁荣,一是体现佛教庙塔数量的增多,二是庞大的僧众,三是信奉佛教的民众人数增加,社会各阶层开始广泛接受佛教文化的传播。佛教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供养器具的消费会刺激陶瓷器的市场需求,需求是市场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因。佛教寺院在建设使用维护过程中所需要的陶瓷产品主要是琉璃建筑构件、佛教造像、僧众使用的生活用瓷以及信奉者向寺庙供养或者居家供奉的器具等,这些消费材来自本地或者周边的瓷窑业生产。淄博地区自北朝晚期佛教就比较兴盛,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淄博窑顺应社会需求生产一批佛教相关的产品以满足周边庙塔建设、僧众和信奉民众使用的市场供应。下面列举淄博窑所生产的相关佛教陶瓷产品。

创烧于北齐的淄博寨里窑出土一些模印莲花的青釉瓷片,未发现完整器,属于青瓷尊或罐之类的产品,这是典型的佛教用品。1982年,在淄博淄川区和庄大队清理一座北齐墓葬,出土一件完整的青釉莲花尊,形体高大。肩部贴塑四组模印宝相花纹,每组三朵,一大两小。上腹部堆塑一周二十一朵覆莲瓣纹,莲瓣头尖向外微卷。腹中部装饰两周忍冬花图案,上周二十一组,下周十组。腹下部装饰一组双层仰莲瓣纹,每层各十一瓣合成一周,足外堆塑一周十一瓣覆莲①(图一,1)。通过器型对比与科技检测分析得知该件器物属于淄博寨里窑的产品②。这件具有佛教文化元素的青釉莲花尊是南北朝时期社会比较流行的典型器物,并且在许多纪年墓中也有出现,如南京宋家埂墓地、南京灵山梁代大墓等③。青瓷尊在模印纹饰装饰上,以双瓣莲花纹为主体装饰,是佛教文化装饰因素与本土装饰因素的融合。寨里窑还生产一类青釉碗,在外侧刻仰莲花纹饰。有的青釉盘内底刻莲花瓣,窑址中还出土一件罐腹部贴塑莲花、宝相花和宝塔纹饰④(图一,2-4),这些饮食器具一般是寺庙中和居家供养时所使用的。并且在窑址中还出土几件佛像俑的残件,头部均缺失,仅保存上半身,左手举至肩部施佛印。有黄釉和素烧两种(图一,5-7)。这种佛教特征比较明显的陶瓷器,多数是寺庙或者官府定烧。

唐代淄博窑因发布材料少的原因尚未见到佛教文物,但在金元时期佛教产品猛增,主要是以佛教人物俑、佛教动物以及莲花炉等为主。金元时期淄博窑生产的佛教产品主要集中在博山大街窑址,1982年淄博市博物馆先后两次对该窑址做过试掘工作,清理两座窑炉,出土遗物中有白瓷、黑釉、酱釉和三彩等,器型有碗、盘、罐、盆、执壶、骑马俑、牛、羊、马、狮、文吏俑、僧俑、仕女俑等,是一处北宋晚期至元代的窑址⑤。博山大街窑址中的佛教产品以三彩瓷器为主,现列举几例。

结跏趺坐僧像,高12.5厘米。僧人五官清晰,身披袈裟,跏趺坐,怀抱一兽,兽昂首,屈身,摆尾。底下有一圈足底座。红褐色胎,通体施黄釉,僧人下身为绿釉(图二,1)。三彩僧人立像,高12厘米。僧人站立,双手合十,身着宽衣,立于莲蕾之上,底为覆莲圆座。僧人脸部为白釉,上衣为绿釉,其余为黄釉,底部无釉①(图二,2)。如此小型的僧俑都是信奉者向寺庙供奉之用或者是摆放在居所内参拜之用。窑址中还出土罗汉的造型,跣足立于背山须弥座上,身披袈裟,手持法器(图二,3)。

博山大街窑址还出土一定数量的三彩狮子莲花座和三彩狮子莲花炉,并且有专文对两者进行初步研究②。三彩狮形莲花座基本形态分为底座、狮身驭人、莲座三部分。底座为实心圆饼形,一周遍布凹槽;中部为一胡人牵狮,狮头低头咧嘴,狮尾上翘,与狮头巧妙的形成托灯之势,狮子左侧有一站立驭狮人,着胡人装束,其背部紧贴狮身,手牵系于狮脖子上的挂绳;上部为莲花座,外部贴塑三层仰莲瓣。除底座及莲花子口外均施黄釉,造型精巧(图一,4)。三彩狮形炉的形态分为底座、狮身驭人、莲座三部分。底座为圆饼形,其上立一狮子和一驭人。狮头左倾,睁目咆哮,头施绿釉,狮身着鞍,狮尾高高翘起,卷曲至于炉身,狮身施黄釉,狮子左侧有一驭人,人物形态略有差异,但装束基本一致,都是头戴圆形冠,头朝左,身着长袍,长袍纹理清晰,双手握绳,全身施绿釉;上部炉直口,宽折沿微下倾,施绿釉,柄部与狮子连接,施黄釉(图一,5)。另外淄博窑还生产单独的莲花炉产品,形态略有差别(图一,6、7)。

三彩狮子莲花座应该也是属于炉的一种,这种淄博窑生产的三彩胡人狮子炉具有浓重的佛教元素。并且这些三彩胡人狮子炉出土的地点多与佛教庙塔相关,如淄川博物馆藏金三彩狮形器是出土于淄川龙兴寺旧址,聊城茌平元代窖藏三彩莲花狮形器与鎏金铜菩萨像和影青瓷菩萨同出等③。由于金元时期佛教的发展,许多民众多出现以香炉供养神佛的情况④。

二、淄博窑佛教产品的艺术

陶瓷艺术的色彩主要包含胎色、化妆土色、釉色综合呈现的色彩感,它所反映的艺术特征比较直观真实的体现当时窑工和社会民众对生活的审美观,淄博窑产品的色彩是窑工基于淄博境内瓷土资源、烧制技艺、社会审美、市场销售状况以及对自然恬静生活的一种判断和反映,同时也是隋唐宋元时期淄博窑窑工适应历史发展以及不断寻求技艺突破的真实反映。淄博窑佛教产品主要是佛像俑、僧俑、狮形莲花座、狮形莲花炉、单体莲花炉灯。北朝晚期是青色釉或者青黄色釉。宋金基本都是单色釉彩和黄绿二彩,明显不同于唐三彩和宋三彩的装饰。

淄博窑生产的北朝晚期青釉莲花尊属于低温铅釉,即先将坯体入窑素烧,然后再施釉,最后烧成,二次烧造。即在烧制成型的坯胎上施一层黄色釉彩再入窑烧造。黄色釉彩呈色的机理是属于一种铅釉,是一种以铅为熔剂、以氧化铁为着色剂在850℃至900℃之间烧成的黄釉、色较淡。淄博窑所使用的胎土是当地的瓷土,烧成后的胎色是灰白胎和红褐胎。铅釉陶器中主要成分是氧化铅,又称为铅釉,这种铅釉的特点是胎质白,质地疏松,釉层薄而均匀①。在南方青瓷技术传播到北方之前,北方大量生产低温铅釉陶器,以青釉、黄釉和青黄釉为主。尤其是东魏北齐时期,铅釉陶器代替金银器、玻璃器作为随葬明器的风尚很兴盛,如在北齐范粹墓中出土许多铅釉陶器②。直到南方洪州窯、岳州窑和越窑制瓷系统在北方成熟传播之后,铅釉陶瓷器才慢慢衰落,但到了唐代三彩大量出现时又是低温铅釉的繁盛期,许多和佛教相关的天王俑多见于墓葬或者寺庙遗址中。

金代淄博窑三彩瓷器中主色调就是黄色,这是由宋辽三彩发展而来的,并且也是淄博窑的特色产品。生产的佛教产品主要是以黄色釉彩为主,釉彩黄色泛橘色,更加明亮,属于高明度的暖色系。中国历史文化中,黄色一直都是最崇高的尊贵色彩,多用于高等级的场合。在佛教里中,黄色是五正色(青、黄、赤、白、黑)之一,黄色也是佛教的代表颜色。帝王们赐给高僧们的衣袍用物都是黄色的,并且佛教寺院中法师在遇到法会大典时,还披搭黄色袈裟,佛教的经典叫黄卷,做法会超度亡魂所悬的幡叫黄幡。这也是淄博窑烧制佛教产品使用黄色主要的文化根源。

器物造型,主要采用模范印制,首先是用泥坯经制作工人雕刻或捏塑结合制作阳范模型,然后用泥坯将模型翻制下来,入窑烧制呈现变为制瓷模范。窑工们可以利用陶模范翻制对应的形象,模范用的模具有单模与合模两种。民国黎浩亭《景德镇陶瓷概况》:“制不规则几何形之物,则多用模型”,“先将模型之内部,用笔擦干净,然后将泥土打成薄片,置入凹形模内,以手指逐渐抚按,使泥片各部均与模型密合,再修平其边,将前后两块用泥浆接合而成,再加修饰,上釉烧成。如系单面者,无须接合,只加修饰上釉,便成坯形。”③

仲尼称《易》有君子之道四焉,其中就有“以制器者尚其象”④,又称“制器尚象”。狮形莲花炉的构成要素刻有分为四个部分,主要是狮子、胡人、莲花和炉身。狮形莲花炉的功能是燃火照明用,且多为寺庙中使用。古代烛灯靠燃火照明,故烛、灯二字皆从火,火为阳。狮子是域外物种,又称“狻猊”,为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形似狮子,喜静,好坐和喜欢烟火。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是佛教文化的主要形象之一。如文殊菩萨的坐骑就是狮子形象。《大智度论》说:“佛为人中狮子,佛所坐处若床若地,皆名‘狮子座”。秦汉时期狮子就引入到中国,在南朝时期比较流行,唐宋时期的瓷器上多采用狮子题材。胡人善于驭狮,胡人有昆仑奴、黑人或者中亚人,淄博窑的胡人多为中亚人种。金代时期胡人在中国分布较多,莲花的造型被过分的夸大,大小比例与狮子等同,强调了莲花的实用性。莲花的佛教寓意不言而喻,一直都是佛教文化艺术的重要标志。

三、淄博及其周边佛教文化的历史因素

东魏北齐政治中心之一的青州地区是陆路和海洋文化交往的核心区域,也是与南朝往来比较频繁的区域。南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文化通过海路传入中国后,首先在南朝境内得到繁荣发展,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盛景。在南北朝进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佛教再次北上到达山东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秋七月,扶南、龟兹、中天竺国各遣使献方物。”、“八月癸卯,抚南、于阗国各遣使献方物。”①在“天监十年,十三年,跋摩累遣使贡献。其年死,庶子留陁跋摩杀其嫡弟自立。十六年,遣使竺当抱老奉表贡献。十八年,复遣使送天竺旃檀瑞像、婆罗树叶,并献火齐珠、郁金、苏合等香。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累遣使献方物。五年,复遣使献生犀。又言其国有佛发,长一丈二尺,诏遣沙门释云宝随使往迎之。”②一系列的朝贡贸易都反映了北齐与东南亚之间的文化交流,其中也包括佛教艺术的传播与发展,出现了盛极一时的佛教艺术文化。

隋唐时期山东佛教文化进一步兴盛,主要体现在佛教寺庙的增多和僧众的增加。在唐玄宗之前无论是佛教寺庙建设和寺院经济的田产都大量增加。著名的寺庙有青州龙兴寺,从东魏北齐开始一直延续到唐代香火不断,其他寺庙可考者多达21所,为山东所存寺庙最多者。还有淄州长白山醴泉寺、齐州的神通寺和灵岩寺等。其中灵岩寺尤为鼎盛,唐高宗与皇后武则天到泰山封禅,也曾率领兵马几千人驻跸灵岩十天之久。“麟德二年十二月丙午,御齐州大厅。乙卯,命有司祭泰山。丙辰,发灵岩顿。”③唐代青州的佛教文化虽然不像北朝繁荣,但一直有延续。史料中载佛教供养人的身份也很复杂,既有地方中下级官吏又有僧侣上层;还有更多的僧尼和普通百姓。这说明佛教信仰逐渐普及到民间,青州仍是山东地区仅次于齐州的一个佛教中心④。无形之中也会刺激佛教瓷器产品的发展。

金代一朝在与南宋对峙过程中也积极发展社会经济文化,经济方面例如发展制瓷轻工业,如河北定窑在金代达到一个生产和传播的高峰期。同时期的淄博窑生产传播也是比较繁盛。文化方面,在积极学习汉文化的同时,也特别重视佛教的发展,因为金朝看到佛教对于辽代社会稳固的重要性,也积极发展佛教,从金代初期到金熙宗的发展,再到金世宗和金章宗的繁荣,都显示了金代对佛教的重视与弘扬。“癸巳,香山寺成,幸其寺,赐名大永安,给田二千亩,粟七千株,钱二万贯。”“九月甲辰朔,幸盘山上方寺,因遍历中盘、天香、感化诸寺。”⑤金代对佛教的重视主要体现在政府扶持,社会民间组织积极捐资助力修建寺庙,捐资建造佛塔等佛教建筑,还有建造佛像,施舍法器等行为⑥。

淄博窑中出土的结跏趺坐僧像和小型僧俑在同时期的诸多窑址中均有出土,如河北磁州窑、安徽萧窑等。这与金元时期佛教走向世俗化有很大关系,很多佛教信众将这些小型佛像请回家中供养摆放。同时也与当时的节气风俗有关联。在宋元时期,经常会出现一种叫“磨喝乐”的物品。这种“磨喝乐”在《东京梦华录》中载北宋汴梁的七夕节就提到过:“七月七夕,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悉以雕木彩装栏座,或用红纱碧笼,或饰以金珠牙翠,有一对值数千者。……七夕前三五日。盖效颦磨喝乐。儿童辈特地新妆。竞夸鲜丽。至初六七日晚。贵家多结彩楼于庭。谓之乞巧楼。铺陈磨喝乐、花、瓜、酒、炙、笔、砚、针、线、或儿童裁诗。”⑦《梦梁录》也有相关记载:“七月七日谓之七夕节,……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名‘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儿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⑧并且金盈之《醉翁谈录》中也对磨喝乐有过描述:“京师是日多博泥孩儿,端正细腻,京语谓之摩睺罗。大小甚不一,价亦不廉。或加饰以男女衣服,有及于华侈者,南人目为巧儿。”①在两宋时期,市场中多见这种“磨喝乐”的商品,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底层市民,都会购买以祈求多子多福。并且磨喝樂出自佛经,故在佛教文化中寻找其根源就极为必要。磨喝乐是梵文音译②。这类供养器具与佛教有明显的关联。

四、淄博及其周边佛教遗存分布

东魏北齐时期,佛教在北方特别发达,诸多佛寺和佛教石造像遗存相继出土。青州地区不断发现大量石刻造像具有地区特色的代表性作品,青州造像既与中原不完全相同,也与南方有所差异,这应与青州历史上的政治变革和文化的传承交流有密切关系③。南方的佛教文化也通过海路影响到青州地区,佛教造像与南朝的佛教文化有密切关联,佛造像具有南方丰腴的艺术特色,这是受到南朝梁张僧繇的“张家样”的影响。青州龙兴寺是北齐隋唐时期一处重要的佛教遗址,在今青州市博物馆南侧,“宋元嘉二年(425年)但呼佛堂”。北齐武平四年(573年)赐额南阳寺,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长乐,又曰道藏。则天天授二年(691年)改名大云。玄宗开元十八年(730年)始号龙兴……寺有北齐八分碑,制刻精妙,碑阴大刻四字,曰龙兴之寺,是唐人续刻者④。1996年在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南邻一建筑工地发现并抢救清理了原龙兴寺一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出土了被誉为“东方维纳斯”的石刻佛造像⑤。淄博正是处于青州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核心区,自然会受到青州佛教艺术的影响开始烧制一些和佛教艺术有关系的器物,如佛造像和青瓷莲花尊。

河北邺城,位于现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是北朝时期的政治中心,同时也是当时的佛教中心,考古发掘了邺南城赵彭城北朝佛寺、核桃园北朝佛寺及北吴庄佛教造像埋藏坑⑥。在邺城及其周边分布了诸多窑址如河北邺城曹村窑⑦,磁县临水窑⑧,邢窑和相州窑等。其中曹村窑是东魏北齐时期重要窑址,出土有佛像底座,模印莲花纹清晰可辨⑨。邢窑遗址中也出土莲花尊,东魏北齐时期受佛教文化影响,莲花纹饰也是当时常见的装饰题材。

金代时期佛教寺院在全国各地兴建,如上京储庆寺外,山西大同的善化寺和华严寺、五台山佛光寺、繁峙县的岩上寺、燕京的谭拓寺、辽宁义县的奉国寺和济南的灵岩寺等。这些都是后来金代佛教的重要寺院和佛教中心⑩。这些佛教寺院的建造需要大量的琉璃建筑构件、三彩佛造像和法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瓷窑业的发展,官府向瓷窑业定烧或者是瓷窑业主动烧制与佛教相关的产品,都是金代琉璃建筑构件和三彩佛教造像大量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动因。唐代济南是当时的佛教中心,境内的灵岩寺在隋唐时期修建,并且一直延续到金代重建。金代党怀英篆刻的《十方灵岩寺记碑》中也载:“历隋至宋,土木丹绘之功日增月葺,庄严为天下之冠,四方礼谒委金帛以祈福者,岁无虑千万人。佛事□兴,而居者益众,分而为院者凡三十有六。”淄博距离济南大约100公里多一点,所以淄博窑的佛教产品也会向济南供应。同时期的诸多窑址也都向佛教寺院提供佛教建筑构件或者产品,如定窑在金代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繁荣,出现了比较有特色的印花瓷器,还有一些狮子造型的器具①。安徽的萧窑和烈山窑在金代也生产佛教文化相关的产品,主要是生产建筑构件,一般用于官府、寺庙或者高等级建筑之上,萧窑出土不少属于寺庙建筑的琉璃瓦件,瓦当以及檐头瓦等,尤其模印佛像人物。宋金时期皖北地区佛教发展比较繁盛,这也与大运河流域佛教传播有很大关系,比如沿线有大圣僧崇拜,唐中宗派人将僧伽坐化之身护送回临淮县建塔供养,即僧伽大师塔,僧伽大圣塔遂成为淮河之上的重要佛教标志②。宋金时期涌现出很多寺庙建筑,如柳孜的天王院、观音寺、淮北的秘霞洞石窟寺、萧县镇南寺等。1954年江苏省文管会在萧县白土镇征集到一件瓷瓶也说明了这一点,瓷瓶上刻“白土镇窑户赵顺谨施到慈氏菩萨花瓶一对供养本镇南寺时皇统元年三月二十二日造③。”淄博窑金代佛教产品正是在佛教繁荣发展下的产物,社会需求刺激了消费市场的发展。

结  语

山东淄博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处重要的瓷窑业中心,创烧于北朝时期,历经隋唐时期的发展,在宋金时期达到繁荣,明清时期逐渐衰落。需求是刺激市场发展的最主要动因,由于历代社会佛教文化的繁荣发展,佛教寺庙数量增加,僧众及信徒数量增多。淄博窑根据定烧或者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烧制一类佛教相关的产品,主要用于佛教建造过程中的琉璃建筑构件、供奉的佛造像、寺庙中的佛教用瓷和信奉者居家崇佛礼器。比如:在北齐时期,由于佛教文化的发达,淄博窑也生产一批佛教相关的黄釉莲花尊等产品。宋金时期淄博窑生产的三彩佛教造像和三彩胡人狮形炉表现出金人对于佛教的崇尚,《金史·世宗纪下》卷八载:“人皆以奉道崇佛设斋读经为福,朕使百姓无冤,天下安乐,不胜于彼乎。尔等居辅相之任,诚能匡益国家,使百姓蒙利,不惟身享其报,亦将施及子孙矣。”④可见金代佛教的兴盛,但并未致使大量的平民脱离世俗生活,投身到寺庙、道观中去供奉、修行,而是使佛教和道教信仰反向渗透到世俗生活之中,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由于金代铜料的缺乏,铜佛像成为稀缺物品,瓷佛像因而成为其有效的替代品⑤。淄博窑业发展离不开官府的支持和市场的需要,佛教民众的大量出现或者寺院经济的发展刺激了淄博窑佛教瓷器的生产和传播。

Research on Buddhist Related Porcelain of Zibo Kiln in Shandong

WANG Qian

(School of Fine Arts,Anhui Art Institute,Hefei 230033,China)

Abstract:Zibo Kiln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an important kiln industry center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eramics. It was founded in the Northern Dynasty, experi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reached prosperity in the Song and Jin dynasties, and gradually declined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Buddhist culture, Zibo Kiln products have a class of products related to Buddhism, mainly used in the Buddhist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glass building components, Buddha statues, Buddhist porcelain in temples and believershome Buddha worship ritual. The Northern Qi and Jinyuan periods were two periods in which Buddhist culture prevailed, and there were more monks and people who believed in Buddhism. Especially in Jinyuan period, the belief in Buddhism was more secular and common. Zibo Kiln twice into the scale of production of Buddhist-related artifacts, the main product types are blue glaze lotus statue, three-color Hu lion type furnace and monk statues.

Key words:Zibo Kiln;Buddhism;Lotus oven;Jin and Yuan Dynasty

[責任编辑  山阳]

猜你喜欢

金元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梅樊璟 金元奕 陈傲宇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金元浦:文创让城市焕发新活力
辽宋西夏金元日常生活史研究概述
金元饺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
“平等”在现代嬗变中的佛教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