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达加斯加,一片从不孤独的大陆

2023-12-23姚永嘉笔名半只土豆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少儿科普作家

中学生天地(B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南岛马达加斯加达尔文

文、图/姚永嘉(笔名“半只土豆”,玉米实验室创始人,少儿科普作家)

图/视觉中国

20 世纪八九十年代,我还在上小学,家里出现了一张外国纸币。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我们费了不少功夫,才鉴定出这张纸币来自一个叫马达加斯加的国家。我在地图册上找了好久,才发现它在印度洋的西南角,与我相隔万里。未曾想到,前几年我还真有机会去那边参与了一次科考。马达加斯加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法棍面包竟然这么好吃!

人类迁徙带来的大融合

马达加斯加位于东非沿海,离莫桑比克海岸约500 千米。大约在9000 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带着马达加斯加与非洲大陆分开,约8800 万年前,印度次大陆又与马达加斯加分离,使马达加斯加成为印度洋上的一座孤岛。

目前在岛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活动痕迹大约出现在1 万年前,但是直到公元纪年开始,岛上都无人定居。根据语言学考证,说班图语的东非人和说南岛语系语言的人迁居马达加斯加岛的年代应是在公元100 年至400 年。

南岛语系是全球分布最广的语系之一,有1000 多种语言。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南岛语系的起源在中国南方,它可能曾经过福建沿海地区,在大约5000 年前抵达台湾并形成了南岛语系。随后,说南岛语的人从台湾沿着海岸线扩张,划着独木舟,先后抵达东南亚,进而遍布整个远太平洋地区。其中一支可能从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洲出发,沿着印度洋岛链,一步步抵达了马达加斯加。

1500 年,葡萄牙船长迪奥戈·迪亚斯发现了这个岛屿,随后,欧洲人开始入侵。1896 年,马达加斯加成为法国的殖民地,从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法国殖民统治。从那时起,法国对马达加斯加产生了全面而又深远的影响。来自欧洲的移民越来越多,增加了当地人口来源的丰富性。不可避免地,法国的菜式也渗透进了马达加斯加的饮食文化中。旅行者只要住在当地人或者法国人开的酒店里,在早餐时就能吃到特别好吃的法棍。

马达加斯加的达尔文传奇

和殖民者一起到来的,还有博物学家。

1862 年1 月25 日,《物种起源》的作者查尔斯·达尔文收到了一箱兰花,是著名兰花培育师詹姆斯·贝特曼从马达加斯加寄来的。

打开一看,达尔文立刻就被里面的大彗星兰(Angraecum sesquipedale)震惊了,当天就给他这辈子最重要的笔友——植物学家约瑟夫·道尔顿·胡克写了一封信。虽说两人一生来往信件超过1400 封,但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这封信中的一句话:“天哪!什么样的昆虫能吸到它的花蜜呢?(Good Heavens what insect can suck it.)”可能是过于震惊,达尔文在信中把大彗星兰的名字都拼写错了。

在5 天后的另一封信中,达尔文写道:“一个绿色的、鞭状的花蜜腺以惊人的长度垂在唇瓣下方。贝特曼先生寄给我的花,蜜腺长达29.2 厘米,但只有下端3.8厘米充满了花蜜。在马达加斯加,一定有一种蛾子,它们的长喙能够伸展到25.4~27.9 厘米的长度!”

某种彗星兰

乘坐马达加斯加国内航班时俯瞰的景象

在当时,没人见过这种飞蛾,有些昆虫学家还对达尔文的观点进行了友好的嘲笑。然而,达尔文的预测完全合理。只有拥有足够长的喙,这些飞蛾才能伸入花朵深处吸取花蜜。同时,为了尽可能多地吸食花蜜,它们的身体会压在花朵上,这样,它们多毛的身体就会沾上大量的花粉,以便为下一朵花授粉。

1903 年,终于有生物学家发现了达尔文预言中的蛾子,还有意无意地将其命名为“预测天蛾”。这时,距离达尔文去世已有21 年。而直到1992 年,研究兰花传粉的科学家们才使用夜视设备记录下了“预测天蛾”伸出长喙吸食大彗星兰花蜜的画面。

这个传奇的故事一直让我以为大彗星兰是一种非常珍奇的植物,但是真正到了马达加斯加,我发现品种繁多的彗星兰并不罕见,甚至会作为餐桌上的装饰,在小灯泡的点缀下,玻璃瓶中的彗星兰显得格外梦幻。

当然,作为一个标准游客,肯定想看点特别的景象和动植物。来马达加斯加,必去穆隆达瓦的猴面包树大道。最好的安排是傍晚去,大家可以坐在一片空地上,欣赏特别的日落景象。独具特色的狐猴和变色龙不止一处国家公园可以看到,我去的是扎哈梅纳国家公园。

值得一提的是,狮子、河马、长颈鹿、斑马、大象,这些典型的非洲大动物,在马达加斯加可一个都没有。马达加斯加的生物大多起源于非洲大陆,但在两者分离后独立演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系统。这里拥有极高的物种丰富度和个体密度,导致了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压力也导致了许多奇特物种的出现。

达尔文一生未踏足过马达加斯加,却透过兰花和蛾子的关系,准确地使用了“军备竞赛”(a kind of an arms race)一词来形容这里的生物间的关系。

奇特的习俗,使祖先跳舞

我的导游是马达加斯加当地人,他学习了中文,让我免去了通过外语理解民俗的麻烦。途中聊天的时候,导游说他的父亲在年初去世了,但是2 年后还要把他的尸体“翻出来”,因为马达加斯加有个神秘的传统节日——翻尸节。

当时我虽然很好奇,但终归觉得丧葬习俗不太好细问。直到两年后的一天晚上,我突然刷到了导游在朋友圈里“直播”翻尸节。他给一段视频配的文字是“我爸爸的尸体出来了”。点开一看,几个人从一个白色小屋一样的墓中,抬出一具用白布完全包裹着的尸体。滑到下一条视频,地上有十几具这样的尸体整齐排列,大家在旁边载歌载舞。在马达加斯加,翻尸节的重点是“节”,过节的确应该喜气洋洋的。

马达加斯加的妇女喜欢在脸上涂抹用当地某种灌木树皮磨成的泥

马达加斯加的街景

翻尸节一般在每年的7 月到9 月举行,需要选一个大晴天,具体的日期由占星师来决定。根据占星的时间,人们前往坟墓,主事家庭在路上跳舞前行,随身携带一个小垫子,用于放置将被重新包裹的尸体。主事家庭打开坟墓后,必须先移出祖父母的尸体,然后是长辈,最后是年轻人。取出的尸体要先晾晒,并重新包裹。最后,有一个特殊环节叫“使祖先跳舞”。人们将祖先的遗体抬过头顶,随着乐队的演奏跳舞。该环节结束后,尸体被放回坟墓,翻尸节仪式也就结束了。

马达加斯加人把祖先当作“神”,过翻尸节是祭拜祖先、表达思念的方式之一。给死者换上新的裹尸布,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照顾;而死者则通过仪式祝福、保佑生者。翻尸节还是一种家族行为,作为情感纽带,将亲人和邻里聚集起来。

不孤独的孤岛

关于人类的起源地,有一种论调认为是在非洲。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人类于6 万~5 万年前走出非洲。在距今1000 多年的马达加斯加考古遗址里,发现了亚洲的水稻。这种在中国长江流域被驯化的植物,随着南岛语人群的脚步,漂到马达加斯加,和人类一起回到老家非洲。

就在达尔文第一次摆弄大彗星兰的那一年,记载中第一个抵达马达加斯加并定居的中国人开始了另一段人生。1960 年6 月26 日,马达加斯加结束了法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中国从1975年起,多次向马达加斯加派出医疗队,马达加斯加对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予以积极响应。两国之间的往来越来越密切,中餐的很多菜式也渐渐成为当地人餐桌上的家常菜。

在马达加斯加,我看到了一场人类迁徙带来的大融合。不同地方的人带着各自故乡的语言、饮食等文化和物产,相继在这里定居,形成了一个国家独特的魅力。去拜访一下这个有着“香草之国”和“宝石之国”之称的神奇国度吧,相信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熟悉与惊奇。

作者在猴面包树大道

猜你喜欢

南岛马达加斯加达尔文
马达加斯加燕蛾
高清大图
荒野求生2·马达加斯加寻宝记
达尔文与进化论
奇遇达尔文之船
第十一章 奇遇达尔文之船
如日中天 彩云追月
福建沿海考古与南岛语族起源探秘
马达加斯加2:逃往非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