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本位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
2023-12-23侯健,白亮
侯 健,白 亮
(1.西安交通大学 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西安 710049;2.长安大学 建筑工程学院,西安 710061)
改革开放以来,基础设施建设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断推动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土木工程作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引擎和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广泛关注。因此,改革开放后,土木工程专业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尤其是理工科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个热门工科专业。然而,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普遍采用传统课程体系、培养模式,仍然是以培养专业精英为目标,即主要是培养高级设计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与目前众多土木工程施工企业要求人才实践和动手能力强,具有能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需求目标存在脱节现象[1-2]。由此所造成的结果便是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大部分毕业生无法找到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同时,各土木工程施工企业又存在技能型专业人才紧缺的局面。
2023 年,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对新时期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明确提出,高校应立足于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来进行专业的设置、调整,要深化新工科建设,主动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等[3]。借助教育部等部门对高等教育改革政策的引导,结合目前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节问题,国内高校专家学者提出了项目化、模块化、学习领域和工作过程导向等培养模式和培养计划,其研究成果解决了一部分问题[4],但就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过程而言,大多数只是针对单一一门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法,缺少系统化、体系化的培养思路。
本文旨在以适应社会对大量土木工程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为契机,研究以“能力本位”为模式,以项目化教学法推动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形成区别于研究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培养模式,建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体系化、系统化,研究和开发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能力目标体系、课程链接体系和课程结构体系。
一 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本位目标体系模式
与传统高等教育模式相比,能力本位模式旨在以某一工作岗位所需的能力作为开发课程标准,以学习者获得这方面能力作为教育或培训宗旨,从而对学习者实施教育或培训的一种课程模式,前者强调教与学方法的重要性,后者则强调学习体验和教育结果的重要性[5-6]。本文将土木工程专业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目标体系,主要是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目标体系,通过深入社会和企业,深入了解土木工程施工企业目前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在此基础上完成对能力本位模式的目标体系的构建。
立足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就业岗位需求联系起来展开职业能力分析,形成本专业的能力体系,涉及基本素质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拓展能力和岗位核心能力。围绕“六大员”岗位能力培养,将传统的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并把项目进展工作任务联系起来完成所需知识结构,建立起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秉承以下原则,即理论教学一定要是必需和够用的,让岗位能力训练得到充分突出,要求实践课时所占比例不能低于百分之四十。基于学生岗位需求,通过三阶段岗位能力培养模式(单项岗位能力训练、综合岗位能力训练、顶岗实训)来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使学生毕业后可尽快、更好、全面地适应就业岗位的需求。
二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链接方法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四个面向”要求,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向一定是要面向我国经济发展主战场,因此,高等学校如何培养社会经济建设亟需的土木工程技能型专业人才,成为高等学校及教师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基本还是针对培养专业精英而设置。因此,为了顺应我国经济发展主战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经济建设亟需的土木工程技能型专业人才,高校的课程内容必须与企业实际相符合。建设有特色的课程群,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提高他们的岗位竞争力,改革已有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间的联系与整合,改革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使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对于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已迫在眉睫。
以能力本位模式为目标,课程内容项目化设置为手段,使学生既可以把理论知识主动地应用到工程项目实际中来,还可以从工程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有效地将教学的内容和实际工作任务有机结合。项目化教学这种教学活动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其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项目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促进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多方面的综合发展,其测评内容包括学生参与活动各个环节的表现及作业质量[7-10]。然而,在土木工程专业教学上,尤其是施工技术、项目设计、毕业设计等与实际结合较紧密的课程,受限于诸多因素,如教学条件、教学设备等,故其仍以传统的三段式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方法,如此一来便导致本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成为了不讲操作而一味注重理论的课程,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了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状况,几乎背离了现代课改趋势。所以,为了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就是走项目化的教学之路。
然而,为了实现土木工程专业基于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内容的完备性,及各个项目化课程体系的有机结合和无缝链接,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链接方法。为了实现能力本位模式的目标体系,将目标体系进行分解,形成总目标体系下的子目标体系,如图1 所示,以便于土木工程专业教学项目化的实施,本部分研究内容是对项目化实施的一个环节的研究,主要是实现项目化教学过程中专业知识的有机结合,实现课程体系间的无缝链接。
图1 土木工程子项目分解示意图
三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课程结构
本部分研究内容拟解决的是课程链接形成后建立课程结构体系。根据项目化教学的具体项目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课程结构体系,所形成的课程结构体系不同于知识本位模式教学下的体系,而是一种对项目化依赖性较大的课程结构体系。基于项目课程开发的层面上来讲,主要涉及四个环节,分别是编制专业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标准、项目教学方案以及对应的教材。
(一)专业教学标准编制
专业教学标准即高校从整体上规定人才培养各个方面,各学校全面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均是围绕其展开的,诸如入学要求、学习年限、职业范围和人才规格等均属于其范畴。基于项目课程开发而言,在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方面最复杂的一个步骤就是明确专业课程设置。在编制专业教学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应结合前期的调研与论证来描述职业范围;②在描述人才规格方面,所谓人才规格指的是社会对土木工程各岗位人才提出的要求,包括知识、技能与工作态度等,要完成这部分内容的编写,需对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分析展开认真研究,把对学生核心能力的要求归纳出来,并做到表述准确清晰,保证每条人才规格均可将学生某个方面的重要能力要求体现出来;③在编排教学方案中的课程时,需以各类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基础,建构顺序一定不能违背教学规律与学生经验,并根据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合理排列组合所有课程,使有机的课程体系得以形成;④以新的专业课程设置为基础,并严格根据教学改革要求来编制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装备标准,把实践环节新的实训(实验)体系建立起来。
(二)专业课程标准编制
1 课程目标的编制
其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总体描述,简单来说就是课程对学生多个方面提出要求,涉及知识、职业素养、技能等,是基于职业能力输入模式对课程目标做出的描述;第二阶段则是对学生在具备以上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前提下,最终对能做和会做的内容作出详细说明,是以职业能力的输出模式为着手点来对课程目标进行的描述。在描述课程目标时一定要做到清晰且具有较强的指向性,要能够把这一门课程的主要要求涵盖,并为师生提供有效指导。基于编制方法的层面来讲,最好在分析知识、技能后把课程目标归纳出来。一般情况下,总体描述部分的内容主要是从“知识内容与要求”中而来,而“技能内容与要求”则是职业能力目标的主要内容。
2 实施建议的编制
课程标准要将课程实施的所有环节联系起来,提出多个方面的建议,涉及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教材编写一定要严格依照本课程标准进行,要把项目课程设计思想充分体现出来,并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以及文字表述要求等提出建议。而针对教学方法的建议则是要把各课程在教学方法上的特殊性充分体现出来,防止对一些比较普遍的方法做出笼统描述。教学评价指的是学生学业评价。基于项目课程理念,一般需将目标评价、阶段评价以及理论和实践一体化评价着重突出,把评价的多元性当作重点关注内容,特别要将各课程在评价方面的与众不同之处体现出来,编制详细的评价要求。诸如相关教辅材料、信息技术应用、仿真软件、网络资源、工学结合及实训(实验)指导手册等均属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范畴。
四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
本部分内容为上述问题的具体体现,主要解决目前传统教学模式和项目化教学的冲突,旨在建立完整的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方案。具体来讲,包括研究目前的师资队伍、班级制度、教学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同时制订能力本位模式下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改革推行中的效果评价体系。
加大对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让每个分部工程项目均能够和一门课程相对应,重新确定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本项目所有课程结束后不用再能力重构,也就是将相应分部工程项目的施工完成。以“六大员”岗位能力的培养为重心,对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作出调整。以混凝土主体结构施工课程为例,其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主要是对施工人员的岗位核心能力进行培养,教学内容组织是在大量调研施工企业的前提下,基于施工企业对施工人员的技能要求,并把现阶段企业使用频率较高的施工工艺联系起来,和行业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完成了多种学习情境的构建,包括高层建筑施工、钢筋工程施工、脚手架工程施工等。
具体项目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建议各高等学校能“打开校门”“走出去”,结合我国目前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校企联合的培养模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项目带动、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通过真实的项目带动实施教学内容与各个环节,借助工学交替,让学生对土木工程施工需要的知识点有一个较好的掌握。并利用工学交替与精讲多练等多种方式,达到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并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把职业技能牢固掌握。通过研究最终确定了如图2 所示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为“2+1+1”模式。
图2 土木工程专业项目化教学培养模式
项目教学实施方案编制应将编写教学目标作为重点。教学目标的可操作性要强,其需对特定情境下学习者所展示的精确的、可被量化的特定行为作出明确规定,避免笼统表述教学目标,若表述是“形成与人沟通的能力”这样的,就显得不合时宜了。由于一个模块的教学不能达到如此高的目标,而应将其表述具体化,即“何种情境下形成的,采取的方式是怎样的,同何人沟通的能力”。编写教学目标需立足于课程标准中的知识内容要求,并将技能内容要求联系起来。在表述教学目标时需把两种目标有效区分开来,即一个是最终目标,一个是促成目标。前者指的是某个模块最终需要达到的教学要求,在陈述方面应尽量与今后职业生活、真实工作情境相接近,把实际工作成果展现出来。
五 结束语
通过对能力本位模式和项目化教学方法的研究,本文提出了适应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亟需技能型专业人才的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论证了土木工程专业能力本位模块划分和企业技能岗位的相互关系,从理论上分析并解决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其把培养技能目标划分成工学模块,解决了企业人才需求的方向,模块的划分也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灵活性和动态发展的特点。
构建了土木工程专业的项目化教学体系,让现有的教学课程体系下的课程设置成功被改革,将课程按照项目化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以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为目标,突出技能培养,以行动为导向,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合理链接土木工程专业的项目化能力模块,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碰到的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更加接近,有效展开模块链接,丰富学生知识,通过项目化的任务驱动,使学生可以顺利进行土木工程行业工作岗位的横向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