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进程及趋势
——基于2002—2022 年中国知网期刊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3-12-23

高教学刊 2023年36期
关键词:导学导师研究生

张 琼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导师与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两大主体,导学关系是研究生教育中最为重要、最具影响的关系,深刻影响着研究生教育质量。关于导学关系的研究也成为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一直被学术界关心关注。特别是近年来,由不和谐导学关系导致重大社会事件的信息不断进入公众的视野,对导学关系的研究越来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但对研究现状的梳理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对中国知网中导学关系研究的文献数据进行计量统计和可视化分析,梳理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现状、热点及演变,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一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设定检索条件为期刊检索,主题词为“关系”并含“研究生”“导师”,时间范围为2002—2022 年(因2000 年、2001 年未搜索到专门论述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文献,故设定检索时间从2002 年开始),来源类别为“CSSCI”和“北大核心”,并对检索结果进行数据筛选,人工剔除机构介绍、会议通知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最后获得306 篇文献作为本研究的数据来源。

(二)研究方法

传统的文献综述方式获得某个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研究脉络与关键节点的全景式关照,并非易事。随着信息管理科学的迅速发展,文献综述的写作方式由描述内容、信息计量向知识图谱范式转变。因此,本研究立足知识图谱理论,运用美国华裔学者陈超美基于Java 语言开发的一款可视化软件CiteSpace,对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首先对数据源进行发文年度基本情况的分析,了解国内关于该主题的研究现状。其次对数据源进行关键词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把握关于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研究的热点和重点,并遴选出该主题研究的重要文献,进行二次阅读分析。最后对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进行节点词汇突现分析,梳理该主题研究热点的时序变迁,通过对热点研究变化历程的分析,探索未来关于该主题的研究趋势及走向。

二 数据统计与分析

(一)导学关系研究的基本情况

根据文献数量分析,发文量从2002 年不足5 篇到2022 年的30 余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反映了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社会发展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和要求更加多元,研究生教育两大主体的关系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二)导学关系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凝练着研究的中心主题,是分析相同领域研究内容的重要抓手。在导学关系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中,去掉一些同义词,共得到423 个关键词节点和585 条关键词组成的连线。

按照关键词出现频次的高低排序,“导学关系”“研究生”“博士生”等高频关键词出现频次最多,属于核心关键词。其他高频关键词可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从“培养质量”“创新能力”等关键词来看,着眼于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开展导学关系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从“立德树人”“心理健康”等关键词来看,学界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学术指导、思想政治品格和心理健康的全面影响;三是从“影响因素”“培养模式”等关键词看,对于导学关系成因的分析和对于构建和谐导学关系的路径探索,是学界研究的热点;四是从“内容分析”“扎根理论”等关键词来看,研究导学关系的方法进一步丰富;五是从“交往理性”“主体间性”等关键词来看,导学关系研究的理论支撑不断拓展。

(三)导学关系研究热点的聚类分析与讨论

基于关键词共现网络图谱,进行关键词聚类分析,将联系密切的节点聚在一起形成类团,这些聚类反映目前导学关系研究热点的现状,包括“研究生培养”“师生关系”“研究生”“博士生培养”“导师”“创新能力”“立德树人”“影响因素”“培养机制改革”“隐性知识”“专业学位”等。结合对相关文献的二次阅读,目前导学关系的研究大致包括本质溯源、现状分析、路径探究等方面。

1 导学关系本质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共同体”“双主体”“导师制”“契约关系”“雇佣关系”等。主要是对研究生导师制度的起源、发展、趋势及影响的研究中,探求导师制度既有一脉相承的价值,也有与时俱进的意义,既有不同社会发展背景中呈现的共性,也有文化差异中的中国特色。比较明显的是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壮大,对导学关系本质的研究从一元向多元转变,最初觉得理所当然的师徒制随着知识生产模式的变化和师门规模的扩大,以及社会不断赋予研究生教育新的意义,已不足以支撑新时期研究生教育的愿景,引发了研究的多元化建构。

2 导学关系理论基础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主体间性”“主体性”“导师角色”“交往理论”等,随着研究生教育经历停止、恢复、快速发展的阶段,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学界的研究视域进一步拓展,不囿于研究生教育本身,而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对导学关系的内涵、问题及举措等进行剖析,探究研究生和导师交往中相互影响的作用因素,探究在不同理论指导下导学关系的逻辑维度和内涵意蕴,并且探索和谐导学关系促进教学相长的实践路径。

3 导学关系效能及作用方式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博士教育”“创新氛围”“创造力”“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抉择”“心理健康”等。结合文献可以看出,较多的研究以研究生的科研素养养成、科研能力提升为切入点进行导学关系的研究,在这个大前提之下,尤其关注导学关系对博士研究生学术成长的影响。也有一部分研究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职业规划、心理健康、思想政治教育等的影响。导学关系的作用机制越来越成为研究的重点。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大多关注导学关系对研究生的单向影响,较少研究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导师的影响;较多关注对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影响,较少关注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品德气质的影响。

4 导学关系实践现状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扎根理论”“质性分析”“关系异化”等。从研究视角而言,实践现状的研究,经历了“导学关系有哪些模式”“为什么产生了导学冲突”“导学关系异化的原因是什么”“导学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演变过程。从研究方法而言,由相对单一的问卷调查法向形式多样的质性研究、量化研究、混合研究转变,以期从更加多维的角度全方位探讨导学关系的生成机理及运行机制。

5 导学关系优化策略的研究

共现标识词为“团队模式”“教育科研团队”“同门支持”等。大致看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团队育人,研究团队组织氛围对导学关系的影响,进而对研究生的影响,并且由自然科学的实验室,扩大到对人文社科师门文化的关注。另外,较多的研究侧重于从学校管理、导师管理、研究生管理角度提出优化导学关系的策略建议。

(四)导学关系研究的演进历程

为进一步了解该领域的历史演化情况,本研究运用CiteSpace 生成了突现节点词汇图(图1),通过考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探测出频次变化率最高的关键词,初步彰显导学关系研究的演进过程,结合对文献的二次阅读,更加准确地把握不同时段内导学关系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演进趋势。

图1 突现节点词汇图

1 早期研究特点

早期研究关键词突现时间为2002—2011 年,该阶段导学关系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导师制”“培养机制改革”展开。1999 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研究生教育高速发展,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研究生教育制度来保障规模扩大中的质量需求,规避因规模急速扩大而导致的质量风险。

一是对导学关系基本内涵的研究。应该说,相比于2002 年之前,导学关系在这个时期真正进入高等教育研究者的视野。反映在研究方面,学者们主要开展了对导学关系内涵的探索。包括将导学关系定义为“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课程学习、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位论文,并在此过程中学会做学问、学会做人所形成的一种教学关系”[1]等的界定,认为导学关系是传统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1];有学者基于导学关系中师生的互动类型进行了“全面型互动、雇佣型互动、放羊型互动、求知型互动”[2]的分类研究;在导学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方面,反思导学关系异化存在“导师、研究生、制度”[3]三个层面的问题;对优化导学关系策略的研究,有学者提出“构建互动对话关系则是研究生德育中的理想模式”[4],或者从“研究生、导师、学校管理”[5]三个方面提出优化导师和研究生沟通的对策。

二是对导学关系变化现状的研究。这个时期,导学关系进入公众视野,更多是以一种异化的形态引起研究者的关注。传统的师徒制指导模式,面临着研究生规模扩张带来的挑战,一些导学冲突事件暴露在公众面前,也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这个时期,称呼导师为“老板”的现象逐渐兴起,研究者着眼于称谓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认为其折射的是导学关系的冷漠化、利益化、紧张化和简单化倾向,反映了部分导学关系已经成为雇佣关系。导学关系的异化倾向促动研究者通过调查去了解导学关系的现状,有研究对当时全国的导学关系状况进行了摸底,对公众关注的导学关系的异化问题及时作出了反馈。

2 中期研究特点

中期研究关键词突现时间为2011—2018 年,该阶段导学关系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师生互动关系”“专业学位”等。相比于前一个时期,研究的问题导向更加明确,研究的理论支撑更加多元。

一是研究的视角更多从导学关系的现状出发,和前一个时期对实践逻辑遵循的落脚点不同的是,问题导向的路径构建更加明确,研究关注如何优化导学关系,而不仅仅是对异化现象的揭示和批判。相较于对导学关系整体现状的调查,这个时期开展的调查研究更加聚焦包括以在校博士生群体为调查对象探索和谐指导模式如何构建;从博士生视角了解他们对导师指导的看法;面向导师和研究生探究某一种指导方式对研究生在学术成长、心理健康、社会化交往等方面的影响;关注团队环境对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影响机制;具体探讨工科、文科等不同学科中导学关系的特点和构建路径。

二是研究的对象更多关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导学关系。我国从2009 年开始招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当时的招生人数占硕士招生总人数的15.9%,经过逐年的发展,2017 年的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人数。专硕体量的持续增长,既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的强烈需求,也对培养模式、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对导师的数量和指导要求都产生了新的期待。师生数量递增的不同步、专硕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的不匹配等问题都影响着导学关系。尤其在专硕培养的实践性环节,部分进入行业企业实习实践的研究生,和导师产生了利益的冲突,引发了对师生间“雇佣关系”“契约关系”等的讨论。

3 最新研究特点

最新研究关键词突现时间为2018—2022 年,该阶段导学关系领域的研究主要围绕“立德树人”“博士生”等展开。结合对文献的二次阅读,发现在这个时期,导学关系的研究呈现两大特点。

一是在研究视角方面,“立德树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此前的研究中相似内容的提法为“思想政治教育”。2018 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规定研究生导师的基本素质、立德树人的工作职责。文件的出台,既源于前期导学冲突频繁发生且产生恶劣的社会影响和错误的认知导向,也是导学关系研究的长期积累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学界进一步聚焦立德树人视角下导学关系的内涵剖析和运行机制研究,从教育管理的视角提出“加强导学团队建设是高校依据研究生培养特点和规律,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6]。除此之外,学界也更加重视导学关系对研究生求学的体验感和成长的获得感的影响,拓展了导学关系对研究生影响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在研究对象方面,博士研究生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与本科生、硕士生和导师的关系相比较,博士生与导师的关系最紧密,这不仅表现在他们与导师之间的交往和交往方式上,更表现在他们的学业上”[7]。这个时期的研究,既有对博士生需要什么样导师的全国调查,也有对导师指导风格与博士生专业素养发展的关系研究;既有分析师生关系对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也有从推进博士社会化的角度阐述导学关系的推进模式等。博士创新能力是研究导学关系的主要切入点,有学者认为,“师生关系和学术兴趣作为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环境和个体影响因素,在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尽管博士教育的功能在新的时代环境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但是承载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任始终如一,功能的时代性和环境的复杂性交织并存,受到研究者更多的关注。但是,作为知识生产模式转型驱动产物的专业博士教育,尽管人才培养要求、培养环境、培养环节及教育主体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却没有引起学界足够的重视。

三 研究得失与展望

当前关于研究生教育中导学关系的研究虽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也存在不足之处,要推动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从研究关注的持续性、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研究视域的预见性等几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研究关注的持续性

从发文量增减幅度也可得知,2013 年和2018 年分别为学界对导学关系的关注度整体下降的阶段性最低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导学关系的关注程度在这个阶段呈现松散趋势。同时,也是在2013 年和2018 年,国家分别出台了《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应该说,导学关系在研究生教育研究体系中,是微观层面的问题,但也是经典的问题。基于此,立足于研究生教育的百年大计,加强对导学关系的持续性研究是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二)提升研究对象的系统性

导学关系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师和研究生双方都应成为被关注的主体。可视化分析表明,当前导学关系研究主要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为落脚点展开,缺乏立足于导师专业发展的角度对导师群体的关照,较多关注导师角色的错位对导学关系的影响,指责多于关怀,要求多于鼓励,不利于导师群体育人责任感和自豪感的生成。“从教育的角度看,似乎是教师造就了学生;而从教师角色的形成和自身成长来看,是学生成就了教师”[9],因此,导学关系未来研究,一方面要立足人才培养需求,朝着强化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方面努力;另一方面,也应关照研究生导师群体,只有在激发两个主体的发展内驱力、协同推进两个主体教学相长的系统过程中,才能推动导学关系研究的科学性系统化发展。

(三)强化研究视域的预见性

从可视化分析得知,导学关系的研究视域随着国家政策、现状需求的变化而改变,更多的是问题呈现后的重新审视。现有一部分研究关注博士教育中导学关系对博士创新能力的影响,但是缺少对专业学位博士的聚焦。反观现实,1998 年至今,我国的专业学位博士教育逐步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和类别不断增加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2020 年9 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出台,为我国加快发展专业博士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脱胎于传统博士教育体系的专业博士教育能否适应现有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成为社会需求主导下高层次实践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力支撑,值得关注研究。专业博士因其在职和在学的双重身份,其导学关系也包含更多的内容,同时存在更多的风险。学界除了较多地探讨专业学位博士培养模式的问题以外,也应关注其导学关系的现状及重构的研究,以期从另一个视角收获的研究成果推动高质量实践创新人才的培养。

四 结束语

文章通过CiteSpace 对2002—2022 年研究生导学关系的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梳理分析研究重点、研究进程、研究趋势,揭示总结不同阶段的研究特点,提出进一步增强研究时序的持续性、研究对象的系统性、研究视域的预见性,以期为导学关系研究提供更多的借鉴,为研究生教育发展提供更强的支持。

猜你喜欢

导学导师研究生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V eraW an g
导师榜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爱情导师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