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加快以数实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
2023-12-23张海波
张海波
(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济南 250011)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对数实融合作了部署[1]。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处黄河下游,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区位优势明显,省内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战略地位重要,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在全国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总量看,2022年,山东省工业增加值总量近2.9万亿元,占GDP比重为32.9%,占全国工业增加值总量的比重超过7%。从增速看,2022年,山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到5.1%,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从类别看,山东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7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526个,是全国行业门类最齐全、体系最完备的省份之一。在数字经济方面,2022年山东省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9万亿元,占GDP比重超过45%,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7.5%。
为巩固提升制造业大省优势,山东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主线,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进一步挺起山东“产业脊梁”。特别是近年来,山东省按照数字强省建设“一年全面起势、两年重点突破、五年跨越发展”的战略目标,聚焦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数字化治理以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数据安全保障“四化三支撑”,深入开展数字经济发展“重点突破”年、“全面提升”年等行动,加快推动数实融合。
一、山东推动数实融合的路径分析
(一)聚焦数字产业化,推动信息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传统产业、重化工业占比较高,为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加快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翻番提供了市场动力。在电子信息制造业方面,实施集成电路“强芯”工程,支持企业研制高端存储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传感芯片、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等产品,对高端芯片量产前首轮流片费用和符合条件的封装测试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奖励补贴;实施高清显示“补面”工程,引导企业研发超高清8K显示画质处理芯片,改造提升4K/8K电视机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参与全国“百城千屏”8K超高清应用推广行动。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方面,实施高端软件名品、名企、名园、名城“四名”提质行动,充分发挥济南、青岛两个软件名城优势资源,支持软件产业提档升级,重点推动齐鲁软件园、青岛国际创新园等扩容提质。在工业互联网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个十百”工程,对新入选的国家级“双跨平台”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一次性奖补,对主营业务收入、用户及开发者数量等指标综合排名前10位的省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每个给予最高200万元奖补。在信息通信服务业方面,持续实施“提速降费”行动,做强电信基础服务,持续推进业务开放,壮大增值业务规模。
(二)聚焦产业数字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山东省通过整合产业链价值链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分别制定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在细分领域“一业一策”编制路线图,加快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聚焦强企业、强行业、强区域、强链条“四强”重点任务,实施“一软、一硬、一网、一云、一平台、一安全、一融合”七大支撑行动。在特色高效数字农业方面,突出大田种植、设施农业、畜牧水产、制种育种等优势产业,积极创建认证智慧农业基地、智能牧场,持续建设济南、青岛、潍坊3个智慧农业试验区;深化“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培育更多数字“新农人”、乡村创客和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创新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金融互联网“三网融合”模式,重点培育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智慧医疗健康、数字文旅、智能体育、数字农业、现代物流、大宗商品交易、民生服务十大平台经济生态体系。
(三)聚焦数据价值化,推进数据要素高效配置
围绕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山东省坚持创新驱动,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在大数据中心建设方面,加快培育“1+3+N+X”一体化行业云中心、区域云中心,构筑大数据中心山东工业云体系。在工业数据“聚、通、用”方面,抓好全国数据创新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DCMM贯标、大数据产业等试点示范项目建设,深层级开展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推动产业数据和公共数据高质效汇聚、市场化配置、创新性应用;对首次通过DCMM二级及以上贯标认证企业所发生的评估费用,给予最高30%、不超过10万元的财政补贴。在数据流通交易方面,高水平建设山东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探索建立黄河流域数据要素流通体制机制;建立数据产品和服务价格形成机制以及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有偿使用等制度,开展数据(产品)登记;探索开展数据应用效能综合评价,推动典型案例“一地创新、多地复用”。
(四)聚焦数字新基建,构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
山东省坚持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发展融合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创新基础设施,全力建设协同、先进、开放、高效的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开展“双千兆”网络协同发展行动、5G“百城万站”深度覆盖和“百企千例”规模应用行动,统筹5G网络建设布局和普及应用;大力推动“千兆城市”建设,实现县级以上城市家庭千兆接入能力和商务楼宇万兆接入能力全覆盖。在算力基础设施方面,构建“2+5+N”全省一体化数据中心体系,打造济南、青岛2个省级数据中心核心区,建设5个左右集聚区和多个行业节点;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对符合条件的大中型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每个物理机架分别最高给予1000元和3000元财政奖补。在感知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物联网终端部署,面向智能制造、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数字市政等领域配置千万级感知节点;深化全域感知平台建设,实施一批NB-IoT应用标杆工程,打造“感知山东”。
(五)聚焦数字技术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山东省高度重视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持续加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布局,加快构建协同、共治的数字技术,创新集群发展生态。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聚焦先进半导体、高端工业软件、未来网络、虚拟现实等重点方向,培育50个创新实验室、300个创新中心、50个创新服务机构和100个创新人才基地,打造“5351”数字经济创新平台体系;建好国家量子实验室济南基地、国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争创中关村国家实验室济南基地、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在省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中设立数字经济项目,将智能制造、处理器协同芯片、数据空间、云数据库等纳入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布局;组织数字经济核心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同承担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重点在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产品等领域开展技术研究,提升数字科技原始创新能力。在创新主体培育方面,完善数字经济企业分类激励机制,加快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将数字经济领域拟上市企业纳入全省上市后备资源库,开展综合培育服务;对首次进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业链领航企业和省独角兽企业名单的数字技术企业,由所在市“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六)聚焦数据安全体系,筑牢数字安全屏障
山东省注重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探索设置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红绿灯”,全面筑牢数字安全屏障。在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方面,建立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工业数据分类目录、数据模型、元数据管理和数据字典等基础共性标准,围绕全省5大重点行业30家试点企业形成重要数据和核心数据目录242条。在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方面,组建数据安全工作组,为企业提供诊断咨询、评估评测等服务,对发现的数据安全风险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在培育数据安全产业方面,组织开展系列活动并积极宣传推介,例如面向省内外公开征集、评选出工业领域优秀数据安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89项。在数据安全监管方面,建立山东省工业数据安全风险通报响应机制,健全“监、管、防、督、处”全流程治理体系。
(七)聚焦数字化治理,打造良好发展环境
山东省注重健全数字经济监管机制,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推动政府、平台、行业协会、资源提供者和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在协同监管方面,由数字强省建设领导小组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统一领导,成立数字经济办公室,设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成立由分管省领导任组长、涵盖12个省直部门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统筹协调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在数字创新人才方面,大力引进培育数字经济领域创新领军人才,深入开展“万名数字专员进企业”,创新推行CDO(总数据师)制度,并逐步实现大型企业全覆盖。在数字经济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将数字经济列入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加强数字经济领域软科学课题研究;强化数字经济运行统计监测,研究制定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测算方法,常态化开展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核算。
二、山东推动数实融合的经验总结
(一)坚持平台先行,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走深向实
山东省抢抓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建设契机,使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不断走深向实,向领跑者跃升。深化“个十百”平台培育,新增火石、云帆、柠檬豆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平台,总数达到7个,占全国1/7;29个平台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型平台,居全国第一。坚持需求牵引、场景驱动,推动平台服务提升,4万个工业APP、1300多个系统解决方案入驻省级以上平台,服务全省企业50余万家;入选国家级平台创新领航应用案例31个、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工业互联网平台赋能数字化转型试点4个、国家移动物联网典型案例11个,均居全国首位。
(二)坚持应用引领,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档升级
山东省持续推动“工赋山东”专项行动,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加速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入选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示范企业20个、“数字领航”企业4个,“两化”融合发展指数达到117.1,居全国第二。在国务院工信领域督查激励中,济南市以第1名的位次入选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数字农业全面提质,智慧农业应用基地超500家,淘宝村达866个。新零售、“宅经济”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实现较快增长。2022年,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1.8%。其中,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0.2%,增幅均居全国重点省市首位。2022年7月,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山东产业数字化指数80.3,排名全国首位[2]。
(三)坚持加力提速,促进多品牌跻身全球市场前列
山东省委主要领导挂帅担任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链“链长”,提级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2022年,信息技术产业营收实现16266.9亿元,同比增长17.9%。软件业营收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同比增长19.2%,高于全国8个百分点。大数据产业业务收入超过1600亿元,占全国比重达1/8。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9%,增速超出全国10.3个百分点。其中,集成电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6%,海尔、海信、浪潮、歌尔4家企业连续2年进入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前20。
(四)坚持价值释放,促进数据开放水平全国领先
山东省开通全国首个数据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打造形成“丰富传统工业产品+全量新兴数字产品”的新优势、新引擎。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山东为试点,发布《数据解析创新应用建设指南》,依托Handle全球辅根节点(青岛),构建数据解析创新应用体系。组织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模型(DCMM)贯标试点,178家企业通过DCMM贯标评估,数量居全国第一。全面深化公共数据共享开放,累计开展数据共享服务340亿次,有效数据集数与数据容量均居全国首位。国家信息中心联合复旦大学发布的《2022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开放报告》显示,开放数林指数省域综合排名山东省列全国第一,城市排名前10中山东省占据6席[3]。
(五)坚持跨越发展,建成全国首个“双枢纽”省份
济南、青岛两个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开通运行,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双枢纽”省份。建设新型基础设施项目100个,总投资1124亿元,累计开通5G基站19.8万个。枣庄、济宁、威海等12个城市入选国家“千兆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二。此外,全国首个超算互联网工程在济南成功上线。建成首张5600公里确定性网络,完成2.0版建设升级,时延抖动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中心在用机架突破30万,超1/3达到3A级以上标准。累计建设运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38个,接入国家顶级节点21个,标识解析量超过360亿次。物联网终端数超1.64亿个,接入流量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首条5G网络全覆盖高速铁路和智慧高速公路,全国首套省域5G电力示范网终端数量和应用水平国内领先。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上天。
(六)坚持创新驱动,推动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
山东省实施“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系统”等3059项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发布“智能制造数据感知与分析平台”等20项大数据创新成果,新推广“数字储能集装箱”等277个首台套技术装备、“高性能有机发光显示材料”等244种首批次新材料、“浪潮云海云操作系统InCloudOS”等473个首版次高端软件,实施国家“北斗星动能”“浪潮异构多核AI人工智能服务器”等16项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开展北斗综合应用项目示范,推广北斗终端数量23508台(套),居全国前列。继创建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等2个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后,国家虚拟现实创新中心(青岛)启动运行,累计培育数字经济领域高新技术企业4100余家。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船“国信1号”、全国首座智能化大型现代生态海洋牧场“耕海1号”、国内首颗海信8K AI画质自主芯片、天岳8英寸碳化硅衬底、德州有研12英寸硅片相继研究开发成功,一批数字领域关键技术、产品实现重大突破。
(七)坚持安全发展,促进网络数据安全保障能力不断提升
山东省获批国家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试点,培育近百项工业领域数据安全优秀产品、服务和应用解决方案,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数据安全资源池,成为全国数据安全试点成效突出地区。同时,发布国内首个《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建设和评估指南》地方标准。在全国率先开展新型智慧城市网络安全创新案例和网络安全重点企业(机构)评选。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在山东建设国内首个智慧城市网络安全领域联合实验室,发布《山东省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白皮书(2022年)》,济南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网络安全教育技术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全省数据安全产业规模突破160亿。根据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2年)》,山东网络安全建设指数居全国第一[4]。
(八)坚持深化改革,推动治理服务数字化全面提速
山东全领域推进“无证明之省”建设,50类高频电子证照在500个常用政务服务事项中全面应用,电子证照累计调用次数达3.73亿次,“免证办”“减证办”“一码办”成为常态。发布“爱山东”移动端3.0版,注册用户首次突破1亿,平均日活数超800万,在第二届中国政务服务掌办综合指数评级中获评“A”级。上线运行新版“山东通”,打造全省统一的机关办公总门户,实名注册用户超110万,接入业务应用超过500个。建立省领导牵头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组建省数字经济专家咨询委员会,形成“1+7”高端专家智库支撑体系。建立省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术语》团体标准。组织开展数字经济主题宣传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数字强省宣传月等活动。创新推行大数据工程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制度。加快培育人才引领型企业,77家省属企业、龙头企业纳入2022年度省总数据师制度试点。全方位搭建山东数字经济“四梁八柱”,营造高质量发展最优生态。
三、下一步山东推进数实融合的思考打算
2023年,山东省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进一步完善数字经济“六个一”推进举措,加速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进山东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完善数字经济联席会议机制
充分发挥省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牵头抓总、统筹协调、检查督办等工作职能,完善涵盖更多部门的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研究制定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倍增、数字赋能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意见,切实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用好数字经济专家智库
发挥“1+7”数字经济高端智库专家的专业、专长,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凝聚专家智慧,充实省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探索解决全省数字经济改革发展中的战略性、长远性、根本性问题,为数字强省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和决策支撑。
(三)制定数字经济行动方案
将2023年确定为数字经济发展“全面提升”年,围绕全面提升数字产业化规模、全面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全面加快数据要素化进程、全面强化数字化改革引领、全力建强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全力提升科技创新策源能力、全力筑牢数字经济安全保障等方面,明确好2023年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任务表。
(四)实施数字赋能专项行动
推动工业企业在更广范围、更深层级开展数据采集、传输、存算、管理及应用,以工业大数据驱动制造业资源优化配置,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产业大脑+晨星工厂”齐鲁新模式,建设一批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突出、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据价值释放程度高的特色行业“产业大脑”,加快培育一批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国字号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项目,打造一批“有产业、有市场、有平台、有总部”特色数字经济园区。
(五)成立数字经济发展基金
依托数字经济股权投资引导资金,设立数字经济引导基金专门管理机构,健全完善基金管理制度,加强绩效管理。发挥产业基金优势,紧紧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治理服务数字化、数字创新、数字基建、数据安全”等方面开展投资布局,为数字经济领域创新型技术企业提供资金、资本、资源赋能,集中支持一批数字经济领域重点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六)组织系列数字经济宣贯活动
扎实开展好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国行以及地方行活动,持续开展数字经济“百城牵手万项”系列活动,以项目牵引推动建设“全场景”数字经济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全力办好中国企业数据管理大会、国际信息技术博览会暨数字经济高峰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活动。持续办好数字经济主题宣传周、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月、数字强省宣传月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