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物自然”传统造物思想研究

2023-12-23李晓良

齐鲁艺苑 2023年4期
关键词:造物手工艺庄子

聂 黎 ,李晓良

(1.山东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处,山东 济南 250300)

一、“顺物自然”思想的史境探查

“顺物自然”出自庄子名言,按照其字面含义来理解并无语意上的障碍。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顺物自然”被诸多艺术创作者所发现并遵循,用以展现工艺品的自然朴素之美。细究“顺物自然”一词的来源及其本质意义可以发现,其最初并不是针对艺术创作本身而产生。但随着传统社会的变迁,“顺物自然”的含义在传统手工艺领域延伸到了与其原本的语境不相同一的含义,并指导着传统手工艺的向前发展。

“顺物自然”最初见于《庄子·内篇·应帝王》:

天根游于殷阳,至蓼水之上,适遭无名人而问焉,曰:“请问为天下。”……又复问。无名人曰:“汝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而天下治矣。”[1](P56)

从文章的题目《应帝王》来看,前人有过三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见于《四库全书·子部·庄子注》,在此部分,郭象说道:“夫无心而任乎自化者,应为帝王也。”在这里,郭象把“应”注释成“应该”,其认为如果没有后天的干预,而顺任自然的变化,就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帝王了。另一种由宋代王雱在《南华真经新传》中解释道:“天出德而入道,入道而尽妙,此物之所以同归而宗师也。物之所同归则应可以为帝王,此庄子《应帝王》之篇而次于《大宗师》也。”王雱在该篇中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够领悟到“道”的奥妙,并将其运用于世间万物之中,那么他就应该有资格成为一位帝王。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只要一个人能够顺从自然的规律,与万物共生共荣,同样也可以成为一位帝王,在这里,“应”被解释为顺从之意。此种理解见于明代末期王夫之《庄子解》:“应者,物适至而我应之也。不自任以帝王,而独全其天,以命物之化而使自治,则天下莫能出吾宗,而天下无不治。”

从文章内容来看,治天下者,政治也。文中“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焉”,无私容是庄子对老子忘利害思想的进一步深入。老子认为:

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2](P255)

在老子的哲学中,想要获得内心的满足感,就需要摒弃计较得失的思维方式,在此种思维方式的影响下,所得到的满足感体现在民身上则为不争、不抢、不盗,这样可以达到一种自然而然、不费力的境界,即无为而无不治。这种境界在庄子的政治思想中得到了体现。忘利害的精神需求在现实生活中,人身上其实表现为一种“汝游心于谈,合气于漠”的现实状态,这种状态所体现的忘利害的精神需求构成了人本性使然的基本条件,顺物自然也就成为了人的一种本性要求。而庄子作为老子思想的忠实继承者,他的初衷是想要通过对人精神上的净化,以达到最终整体社会的政治净化。所以,“顺物自然”的物,在庄子看来是一种排除利害关系的物。

综上对题目的解释及文章相关内容和庄子与老子思想的关系所体现的内涵来看,庄子文章所涉及的“顺物自然”一词最初本意是阐述帝王的为政之道。庄子认为,天地间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自然世界与人类本身都有自身存在、发展、变化的固有规律。这些规律是自然而然的,人们无法完全掌控和改变,如若人们的主观想法加之于上,则会破坏这种系统的平衡性,使万物与本性相背离,同时有碍于人的天性。因此,帝王治世应该采取这种自然的状态,施行无为之治。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庄子所追求的政治理想想要实现极为困难,需要统治者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和智慧才能实现。故而庄子的“顺物自然”在不知不觉中便落脚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自然物之上,成为庄子理想之美的典范,反映了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追求和表达。

二、“顺物自然”与其他古代造物思想的联系

中国古代造物思想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并各有自身的特点与原则,呈现出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造物思想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基于农耕文化的兴起,先人们对天地、对宇宙、对自然等一系列变化而产生的好奇与探索精神,驱使着他们在造物实践中总结出的中华传统造物思想系统,这个系统集中表现为对人、物、生活、自然的关注。从最初的造物行为来看,中国古代大部分造物活动的目的都以功能性为前提。但由于社会历史环境的因素,皇室的要求导致一部分手工艺品在装饰、形式上极尽奢华。这就导致了自古以来关于功能与形式争辩思想的出现。如孔子曾经提到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便是孔子有关“文质论”的叙述。这里“文”与“质”的有关论述,是孔子之于君子的标准,“文”代表人的在特定场合、活动中的礼仪行为,可以理解为对君子的外在要求,“质”则可以说是对人内在思想上的要求,当人的为在行为与内在思想达到统一、和谐的程度时,便是对“文质彬彬”的生动体现。在传统造物领域的“文”“质”关系一般指代为工艺品的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之间的关系。从孔子的相关论述中可知,事物如若过分强调外在形式,甚至是超过其内在功能,那事物将显得过于虚华、繁琐,相反则会使物品显得过于粗糙,因此在事物的制作过程中,孔子强调形式与功能之间要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古人在功能与形式的关系上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形成了不同的看法,老子主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表露出以善代美的意味,庄子则是在继承老子思想的基础上,反对礼教制度下的虚华之美而崇尚自然之美。

“顺物自然”造物思想是庄子崇尚自然之美最直观的言语反映,究其本意似乎与手工艺本身相悖,但“顺物自然”能和艺术审美、工艺美术审美、传统造物思想联系在一起,并不是空穴来风。从其表现在手工艺制作上的意义来看,两者是相互融通的,体现了手工艺的原汁原味,即强调事物的自然、本真属性,以保持物的纯粹性。“顺物自然”从审美价值方面来看,它切中了工艺审美最核心的部分,即所谓“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匠不斫”的天然之境。[3]在中国长期以农耕文化为基准的生产过程中,天、地、人三者之间形成了极为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开始落地生芽,成为研究“顺物自然”思想不可忽视的因素,同时成为了“顺物自然”造物思想构建的哲学基础。细究天人合一思想可以发现,其最初是由庄子所提出,后来经过历代思想家的引申与丰富,发展为天人合一思想体系,并深刻影响着中华传统造物体系的发展。在中国古代哲学体系中,天、地、人三者的关系极为密切,庄子在外篇《达生》中提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讲到,天道、地道、人道合为三才之道。这里的天、地、人是统一的,但并非为并列关系。“乾道变化,各正性命。”(《彖·乾》)乾为天,天有天之道,在宇宙中,天道居于主导和决定的地位,在于“始万物”。“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文言》)坤为地,地有地之道,地道的作用随天道的运作而发生,应四时之变,养育万物,在于“生万物”。“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文言》)大人所行即人道,人道的作用在于“成万物”。就是说,人道需与天地之道相符合,人的一切活动都要遵从自然的法则。“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是对天的尊重,对人的能动性的肯定,由于其是“顺物自然”思想的哲学基础,因此“顺物自然”造物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天、地、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关系,可以说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与事物的客观现实性之间的有机统一。综上可以发现,孔子的“文质论”是对功能与形式之间关系的探讨,是偏向于物品本身实用与装饰属性的相关论述,重君子情怀与人性使然,而庄子“顺物自然”思想注重尊重事物本身的自然美,只有将个人生命的意义融入其中,才能达到所谓的卓越境界。在庄子看来,人生的艺术实践中,大匠不是故意去雕琢,而是自然而然地表现事物的本来面貌,这是庄子人生艺术精神的表现,并旨在通过这种方式来追求人自身精神上的解放。可以说,虽然中国古代造物思想分属于不同的流派,所主导的宗旨也各不相同,但是整体而言,各家所主张的造物思想涉及对天、地、人、物各方面的关注,由此,也无形中形成了中华传统造物思想整体系统,推动着中华传统造物向前发展,以至于后来匠人们扬各家所长,弃各家所短,将一个工艺美术作品丰富的世界呈现在世人眼前。

三、“顺物自然”的现实意义

1.有助把握和理解中国传统艺术至境

徐复观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对庄子思想中的艺术精神进行了充分的挖掘。徐复观在书中运用庄子的相关学说对中国艺术精神的深刻内涵进行了阐释:“庄子以虚无言德,以虚静言性言心,只是要要从欲望心知中超脱出来;而虚无虚静的自身,并不是没有作用。正相反的,从超脱出来之心所直接发出的作用,这是与天地万物相通的作用。”[4](P78)徐复观发现,庄子的“道”并非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虚无,反而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在庄子看似出世的状态中,实际上十分关注人的现世人生。在庄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一种艺术精神,其目的在于通过艺术的方式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种艺术精神旨在将人生变成一种现实的艺术表达,通过不断追求卓越境界的过程,让人生变得更加充实、丰富和美好。因此,庄子的艺术精神不局限于纯粹的艺术创作领域,而是贯穿于人生的方方面面,旨在使人的生命成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实践,以达到一种“至乐”的境界,并寻求精神解放,同时也是艺术精神的最高体现。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环境中,来自政治上的压迫是导致人精神压抑的重要来源,在此契机之下,庄子对社会环境有着敏锐的感知力,促使其产生了他的艺术政治观。即顺物自然而无私容焉,而天下治。与此同时,庄子还对无容私的精神状态做出了阐释,即“充实不可以已”。这种状态实际与道家人性论中的“虚静”内蕴关系极为密切,同时也是进入“虚静”境界的必由精神状态。因此,要达到“虚静”的境界,首先要保持内心的纯洁,不被强烈的功利心和目的性所影响;其次要消除内心与外在事物之间的隔阂,践行“顺物自然”的原则,融入事物的本真状态。这是因为只有消除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欲望和对欲望的执着,才能真正实现虚静的本质,突破个体生命的壁垒,与天地万物的生命相融合。由此,人不仅可以在“顺物自然”思想中体会到人生的意义,并寻得人精神上的自由解放。在当今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以庄子“顺物自然”思想为视角,可以更加有效地理解和把握中国艺术精神中所蕴含的卓越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这一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深入探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对艺术创作的指导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2.原汁原味赋能手工艺制作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物态环境变化急剧,从人们的日常居住环境、通勤环境、工作环境等来看,常常由于技术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及消费竞争关系的影响,大量的科技成果涌入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处在机械化、自动化的高新技术影响之下。当工厂、办公室的自动化,电子信息技术大量进入家庭,介入到人类千百年来形成的圆满、诚实、自然的传统家庭生态领地之中,人性的孤独与疏远所带给人们的新问题也会随之而来。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积累,势必会违反人的本质属性和生产力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的最终目标。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高科技对人类生活带来的诸多影响,并寻求一种更为公平,更有情感、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需要在高科技涌入的同时,要注重人的本质需求和内在精神满足,寻找一种更加人性化和自然的生活方式。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改变我们生活的十个方向》一书中指出:“我们周围的高技术越多,就越需要人的情感。高技术与高情感相平衡,这象征着人们需要一种能平衡物质与精神现实的原则。”[5](P53)如果高新技术仅关注物质层面的满足,而忽视了人类精神需求的满足,那么技术就有可能受到排斥和抵制。18世纪五六十年代是历史上工业化节奏变化最快的时期,此时期大量的工业批量生产的工业制品倾入人们的日常生活,高技术随着产品进入了各个领域,给人们带来了非比寻常的异化感,随着高技术无孔不入的侵袭,人们的本能反应是对高技术的非个性化特质加以补偿。为了达到技术和人类精神的平衡点,需要将技术和手工艺制品有机结合起来,以满足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手工艺制品不仅仅是物质的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有效的平衡物质与人类感情之间的关系的手段。它对人类精神的作用和意义可能已经超越了其物质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而手工艺制品的“原汁原味”正是“顺物自然”思想的题中应有之义,它以本真的物态化形式凝聚着人的情感需求,将人与物的关系再一次引导到一种互融的交流中,并通过人的双手和手工技巧,融合人的感性和理性心灵,将事物本身的品质自然流畅地表达出来。在此意义上,“顺物自然”思想将合理介入在现代社会的手工艺制品之中,并赋予手工艺以崇高的品格和力度,以构成完整性的“文化的”产品。

3.助力现代精神生活的持续巡回

谈到庄子思想,人们想到的多为玄远淡泊、闲云野鹤般的闲逸精神,只适合山林居士之类的人。在高度工业化的社会中,人们经常面临着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速的社会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机遇,这些行为带来的冲击与庄子思想所倡导的精神状态截然不同,相比之下,庄子思想中所要传达的精神状态则显得非常独特,在庄子看来,人们应当追求一种自由、自然、自在精神状态,不被外界的事物所束缚,顺其自然。但这种精神状态在当今社会中显得越来越难以实现,人们很难摆脱外界的影响,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心的自在。那便有一个实际性的问题,庄子“顺物自然”中所蕴含的天然本真的内涵会随着工业化社会的崛起而消亡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艺术通过两种不同的形式反映时代和社会现实,即顺承性反映和反省性反映。前者对于其所反映的现实具有助推的作用,因此它所呈现出的意义,一般是由被反映的客观现实所表达出的意义所决定的。例如抽象主义、达达主义等的作品,增加了观者在精神上的残酷、绝望的感觉,这类作品不为一般人所接受。反省性的反应,一般是对社会现实进行反思,想要超越世俗,向自然中去,以获得精神上的自由与解放。例如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专制对人们的压迫,使其中有的人寄情山水,以诗画言明抱负,以保持精神的纯洁,探求生命的本质。顺承性的反映,如同对社会现实继续火上浇油,而反省性的反映,如同炎热的酷暑中喝下一杯清凉的饮料。而今,长期的专制压迫已然不复存在,但面对由机械化主导的工业化社会的到来所导致的人类情感的缺失和精神自由的丧失,以及商业竞争关系的激烈和功利欲望的激增,人们所需要的是火上浇油性质的艺术,还是酷暑中的一杯清凉饮料性质的艺术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庄子的“顺物自然”“朴素而天下莫能争之美”的哲学思想,传达的追求自然与自由的精神,对于我们今天快节奏的社会发展状况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帮助人们在较快的社会节奏中重新寻找真实的自我,从而释放压力,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结语

庄子“顺物自然”造物思想是我国古代诸多造物思想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造物思想与其他传统造物思想共同构成了中华传统造物思想体系,具有很强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我们在现代生活中寻求精神解放的重要途径之一。“顺物自然”思想强调虚静、无为,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突出人的本性,更加注重人的现世今生,蕴含着能够使人更加美好、丰富和充实的艺术精神。在高技术横行所带来情感匮乏的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张,环境问题、生态问题、气候变化等因素日益凸显,批量化的工业产品大量涌入人们的生活,这无疑增加了人们对自然情感的需求。缘此,手工艺制品便被寄予厚望。然而在工业化社会的进程中,传统手工艺也面临着被市场化、工业化所淘汰的危险。这种状况下,“顺物自然”思想能够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即让传统手工艺回归自然,让手工艺人在顺应自然的过程中,发掘和创新传统手工艺的内涵,使其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生活需求。同时,也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在保护、发展与应用的同时,“顺物自然”思想中所蕴含的艺术精神注入到手工艺制品中,最大程度地还原手工艺制品最本初的原汁原味特点,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传统手工艺,正确认识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们能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的状态中正确把握人的精神解放观点,补足高技术所带来的高情感需求,并在实践中回归人类最初、最本质的心性,从而找到精神上的满足和解放。

猜你喜欢

造物手工艺庄子
Andalusia's white villages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以木造物
手工艺·温州发绣
走近手工艺人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传统手工艺融注到灯上,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