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式语言分析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

2023-12-23冯春雨

大观 2023年7期
关键词:维奇方块主义

◇冯春雨

马列维奇在抽象美术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打破了传统绘画的束缚,认为感受才是至上主义绘画中的决定因素。他的绘画已经脱离客观事物的表面,达到了更高的精神层面,并实现了非具象的创作。马列维奇认为,排斥了再现性因素的纯抽象的至上主义绘画代表着美术的最高境界,是新文明的开端。在经过多种几何形状、多种色彩变化组合的实验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达到了最精美、最纯粹的境界[1]。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创作思想影响了德国和欧洲不少地区的建筑、家具、印刷版式、商业美术的面貌,同时对塔特林的构成主义以及包豪斯的设计教学等有着深刻的影响。

一、马列维奇与至上主义概述

(一)至上主义诞生背景

相比于西欧现代主义艺术,兴起于20 世纪初的俄国先锋艺术同样具有实验性和反叛色彩,但与之不同的是,俄国先锋艺术蕴含着强烈的精神性和思辨性,并以重塑民族精神为目标。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俄国社会矛盾的加深,这种特殊的时局更加促使俄国艺术家打破传统绘画的壁垒,突破旧有观念,并开始注重表达自己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在众多艺术流派的影响下,许多艺术家开始以新的视角审视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至上主义也应运而生。

(二)马列维奇个人成长经历

在马列维奇童年时期,其父亲在制糖厂工作,工厂周围分布着大量的农场,这让他对工人和农民的生活状态有了深刻的了解。1895 年,马列维奇进入基辅艺术学院,并在此学习了最初的艺术课程,对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绘画有了了解。1904 年马列维奇前往莫斯科,活跃于莫斯科的先锋艺术圈子,并且深受莫奈、塞尚、马蒂斯等人的作品影响,尤其是立体主义对几何透视法的运用对其风格转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莫斯科先锋艺术画家中的关键人物。1915 年在名为“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的展览上,马列维奇展出了39 幅至上主义作品。同年,他发表了《至上主义宣言》。

从印象派到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马列维奇不断尝试各种绘画风格,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语言,放弃了具象的塑造,用不代表任何客观象征意义的几何图形来表达纯粹的感情,将内心安置在一个纯粹与宁静的空间中,最终创立了一个不同于以往视觉经验的乌托邦。

马列维奇是抽象艺术发展过程中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其至上主义使得非具象艺术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正如马列维奇所说,对于新的艺术文化而言,实物如烟一般消逝,艺术逐步贴近其创作目标,实现对自然形态的超越[2]。

二、至上主义色彩发展阶段

色彩是进行无语言交流的重要桥梁,能使观者产生联想和情感波动,从色彩的区别来看,马列维奇对至上主义有着不同阶段的认识。“在1920 年的《至上主义—34 幅画》一文中,他将至上主义按照方块的颜色分为了黑色、红色、白色三个阶段,用‘简约’‘革命’和‘纯粹行动’分别对三阶段进行概括。”[3]色彩与形式是马列维奇绘画作品的主要特点,色彩和形式不同,就会给观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中说道,当色彩使用得当,就会产生各种效果,或进或退,把绘画变成悬浮的实体[4]。至上主义的作品的主要形式是“以线条和色块相调和,消解一切与可见世界相关的因素,绘制出只留下纯粹绘画元素的无物体艺术”[5]92,这种绘画模式具有平面性,给观者带来了十分强烈的陌生感。马列维奇认为新的艺术应该建立在创新与变革之上,而非不断地重复前人的思路,这样才能够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

(一)黑色

“白色背景中的黑色方块第一次赋予了非具象感受以具象的形态,方块=感受,白底=感受之外的空白。”[5]921913 年,马列维奇与马秋申、克鲁钦内赫一起,筹划了首部“未来主义戏剧”——《战胜太阳》。马列维奇负责其中的舞美和服装设计,他将服装设计成几何形式,以黑白两色为舞台布景色,将场景与现实具象世界完全抽离,马列维奇的单色方形的绘画样式深受此次歌剧的启发。1915 年,“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在彼得格勒展出。马列维奇展出的作品《黑色正方形》被悬挂在屋中通常摆放圣像画的位置,由此可见马列维奇与传统绘画的决裂与其反叛精神。在这一作品中,黑色方块在形式上具有稳定感与形式感,能够在白色背景的映衬下形成独特的动感与韵律。画面上除了白底上的黑色方块,别无他物,体现了强烈的精神力量和非具象的精神,而没有对现实的摹写。这幅作品只有黑与白两种色彩,与当时人们心中对绘画固有的认知有所区别。在人们以往的认知中,黑白的画面是艺术表现最基本的阶段,是作品不完整的初创状态,黑白仅仅代表物体的明暗关系。而马列维奇摒弃了传统的古典绘画技法,不再注重客观事物的外在形态,转而关注如何用最简单的形式来表达事物的内在本质。《黑色正方形》成为至上主义产生的标志,该作品不仅对至上主义的发展意义重大,同时对非具象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

(二)红色

在创作了单一的元素形态之后,马列维奇开始尝试创作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形态,并把红色引入艺术创作。马列维奇有关“红色”的代表作品为1917 年的《红色方块》和《充满活力的至上主义》,作品充满了革命的热情。在《红色方块》中,红色的方块不是一个十分标准的正方形,其四个角的角度都不相等,但与直角只有细微的区别,仿佛是即将变成正方形。后者中,画面被若干个几何图形所分割,红色占据了重要部分,使该作品充满了革命的热情。

(三)白色

白色象征纯粹、简单与空寂,是经过净化的色彩,给人至高无上之感。作品中的空白能够使观者产生思考,从而对其精神层面产生冲击。1918 年,即十月革命的第二年,马列维奇创作了《白上白》,画面中只有一种颜色。和红色方块一样,该作品中白色的方块也不是一个完全标准的方形,该作品中的白色方块与黑色和红色方块不同的是,其并非位于画面中央,而是在右上角,摆放角度也更加倾斜。在设色上,该作品并不是均匀铺色,颜料在画面上薄厚不一,使得作品在不同的光线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1919 年,《白上白》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十届国家展:非具象创作与至上主义”展出。同年,马列维奇出版了《论艺术的新体系》。在这本至上主义手册中,他是这样阐述白色方形系列作品的:“我已冲破蓝色格局的黑色而进入白色,在我们面前是白色的、畅通的太空,是一个没有终极的世界。”[6]该手册在宣布白色时期到来的同时,也体现了马列维奇情感与理性的结合到达了顶峰。他彻底摒弃了色彩因素,在白色的画布上绘制同样为白色的方块,体现了“无”的最高境界。白色的“空”表达了艺术的无限与自由。在三个方形阶段中,白色方形是至上主义非具象的最高阶段,是一幅非常理想化的作品。白色也象征着马列维奇所提出的“纯粹行动”的阶段,所有关于空间、形体的规律在这里都变得毫无意义。正如马列维奇所说,他所展示的根本不是什么“空空如也的方块”,而是一种抽象的感觉[7]。马列维奇相信在白色世界中,他可以找到艺术的纯粹性和单纯化的极限。

三、至上主义的非具象造型

20 世纪初,欧洲先锋派的原创性艺术通常建立在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上,马列维奇也不例外,他创造了大量不同风格的作品,旨在表达非客观的抽象世界。一直以来,艺术家都认为真实的面孔是表达情感的最佳媒介,但至上主义者放弃了对具象面孔的再现,转而运用非具象的符号,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则将对非具象的探索推向到了极致与纯粹。蒙德里安、康定斯基和马列维奇都是抽象艺术的重要代表人物。与康定斯基的热抽象艺术相比,马列维奇和蒙德里安的抽象艺术创作具有更多理性因素。

马列维奇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期望能够找到内心期待的理想世界。最终,他用不带有任何客观象征意义的“空方块”来进行创作。方块是绘画中一种非常朴素的形式,马列维奇用这种最朴素的元素与色彩使画面进入了非具象的境界,并以表达纯粹的感情为至上主义画派的理念。至上主义的正方形及由此而产生的其他形式,所传达的是一种富有节奏的感觉和一种旋律化的情感。马列维奇在著作《非具象世界》中提到,在至上主义中,他体会到艺术创作的纯净感受至高无上。对至上主义者来说,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无意义的,重要的是感受,而不是催生感受的环境[5]83。至上主义为感受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形态,是对艺术的重新挖掘,能够让人们以新的方式审视生活。

在至上主义发展初期,马列维奇的创作采用的是单一的元素形态,例如方形和圆形。之后,他开始尝试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形态,形态组合逐渐多样化。马列维奇曾说过,方的平面标志着至上主义的开始,它是一个新色彩的现实主义,是无物象的创造[8]。马列维奇运用几何图形来表达自己的感觉,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探索来开辟新的道路,去除艺术中特定的文化所指,以纯粹的几何图形进行表现,从而让人人都可以参与艺术、理解艺术。

四、至上主义的形式语言对笔者创作的启示

至上主义抛弃了对三维空间的描绘,让艺术得以从传统绘画的桎梏中解脱。马列维奇对几何形体进行主观创作,将物象呈现在一个二维世界中,其作品中简单的几何图形及其组合在二维空间中极富表现力。他对画面的高度归纳使得画面十分简洁,这也让笔者对自己的绘画过程产生了反思,并启发笔者以更主观的方式进行绘画创作。

在以往刻画形象时,笔者会将对象照搬照抄,不懂得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提炼。而至上主义作品改变了笔者创作时看待事物的方式,使笔者不再受固有思维的束缚。在创作时,笔者能够以具体的物象为基础,将画面想要表达的主体进行突出,简化物体繁冗的细节,强调主观抒情和主观表达,而重复非客观事物。这些理念对笔者的绘画造型、意境塑造和空间营造等方面提供了启发,激发了笔者更多创作的可能性。至上主义的创作观念和方法深刻影响了笔者对待艺术的审美态度,笔者将在今后的绘画道路中延续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艺术探索。

五、结语

由于至上主义的出现,艺术回归其本源,获得了纯净的、前所未有的展现形式。至上主义试图建立一套真实的世界秩序,以及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其认识到世界的非客观性,不再忙于为风俗史进行图解。“至上主义者不观察,不触摸——他们感受”[5]110,旧有的艺术追求实际价值,由各种“物”堆砌而成,而至上主义为创造性艺术开启了新的可能,屏蔽了现实世界产生的干扰,为其自身而存在。

马列维奇认为,在艺术中必要的是真理,而非真诚[9]。这句话是对保守艺术的批评,他所说的“真理”是指“创作中的纯粹感觉”。然而,在分析马列维奇绘画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这种观点的理性成分,如果将“真理”完全转化为艺术家的“纯粹感觉”,彻底抛弃绘画中的描述性成分,则可能会使以往的绘画评价标准彻底失效。这些倾向代表了抽象艺术的一些发展趋势,使得对艺术作品的解释具有多种多样的可能。

猜你喜欢

维奇方块主义
有多少个方块
统编语文教材九(上)第六单元拓展阅读
维奇的节假日
不一样的方块桥
新写意主义
谜题方块
谁偷吃了树莓
谁偷吃了树莓
近光灯主义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