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师造化”到“新图式”
——水墨山水画写生转向
2023-12-23王孔瑞
◇王孔瑞
艺术只有植根于自然、生活,其生命才不会枯竭。自然和生活是有生命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变化。写生是深入生活和自然的途径,只有“外师造化”,才有对生活和自然的真实感受,写生和创作的作品才会历久弥新。写生之“道”,不外乎“法”与“心”。“法”为法则,写生之法,“心”即心源。当然,生活之变、自然之变也有其规律,包括艺术写生本体也是有其自身规律可循的,如在笔墨、设色、构图及透视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地方。在新时代背景下开拓山水画发展新的空间,不仅要求艺术家能够掌握熟练的造型能力,而且要对传统的中国山水画写生语言有所继承,从而在自然与社会万变之中寻求“诗意的栖居”,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艺术作品。
一、水墨画写生要义——写自然之变
山水画是中华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南北朝开始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已形成具有相对独立,具有典雅气息的艺术和审美体系。自古以来,无数山水画作记载了祖国秀丽的山川河流,表达了无数山水创作艺术家的心灵顿悟与感受,同时也诞生和演变出各种技法、章法等等。在山水画的创作中,写生无疑是最关键的一步。写生的过程是连接作者与外物的关键点,写生是建立在自然、物象上的情感表达,“搜尽奇峰打草稿”的传世绘画名言,便是画家石涛结合自己的写生与创作经历感悟出来的。
首先,写生自然、感悟自然。写生自然的第一步要忘记自我,寄心于自然。古人通过“坐忘”的观念告诉人们,写生自然的时候,要忘记自我,忘记入世的利害关系,在写生创作过程中,用真情实感去体会自然,让自己融入大自然,真切地感受山水的灵魂,充分认识大自然的千姿百态,领略其妩媚、俊秀、刚健等。面对变化丰富的大自然,只靠笔、纸是难以记录的,这时候要用心去记录,用心去热爱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置身于这变幻莫测的美丽自然中,去感受山川的空灵与气韵。让自己融入自然山川,想象树木百草是自己的毛发,高山峻岭是自己的躯干,河流溪落是自己的血脉,从而完全融入自然,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精神得以升华,实现“天人合一”。
其次,深入感受自然、用心写生自然,多角度、多视野地认识大自然的形态、特征和生长规律,从而深入、艺术化地描绘自然。自然界中包含着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只要善于发掘其中的关系,寄情于此,大胆提炼与取舍,那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自然界就能够被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作,其中既有生动的物象,又有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但写生自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这需要坚持不懈的写生和练习,通过一定的技法基础去进行艺术创作,根据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进行细心的描绘,在写生自然的同时注重画面的构图、虚实、墨色、意境、笔法等,当然这些写生技巧也需要大量而勤奋的练习才能运用自如。写生能够打破程式化山水与真山实水之间的壁垒,同时还能作为游历山水感受的记忆手段。强化自身心境,并反复去粗存精,提炼自身的艺术特质,就会形成个人独特的山水画风格面貌。
二、传统笔墨写生意境“师造化”之变
“师造化”一词来自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随着人们对绘画理念的认识不断加深,“师造化”的艺术价值发生变化。“师造化”历来被中国画家所推崇,是学习创作山水画的优质途径。
在魏晋时期。山水画中的山水形象仅仅是作为人物或事件的背景,独立的审美价值不明显。南齐谢赫的《古画品录》中提出六法,其中,“应物象形”和“随类赋彩”便是师法自然的写生方法,即在学习过程中根据万物的形状、万物的色彩进行山水画的写生描摹,将客观的自然具体形态作为写生描摹的根本,在这里不用过多考虑外景的自然变化,如四季之变、阴阳之变,尽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描摹写生。
隋唐时期,文化艺术空前繁荣,山水形象开始由画面的背景转变为画面的主体,技法、方法也发展成熟。具有独立审美价值和意义的山水画登上历史舞台。相比于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写生更具概括力,更能捕捉四时之景、朝暮变化下的山川形象。王维对人物、山石树木等具体的自然物象有着深入的写生要求,诸如对画面空间、四时之景、朝暮变化中的自然物象以及创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提出诸多绘画理论著述,这一时期的画家均善于描写江南山水的秀丽和烟雾迷蒙的自然境态,往往能做到情境合一。
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尤以荆浩、巨然、范宽、李成为代表。南宋时期的重要画家主要集中在南宋画院,他们的画风简练、用笔取景更趋洗练,特别是马远、夏圭以巧妙的剪裁画出“山一角、水一崖”,画面有意趣而又生动。这一时期的写生,可以做到为画面和作者的主观精神服务,大胆剪裁,突出画面立意,表达作者的胸意。
元明清时期的山水画写生注重造化之变。元代强调“气韵”,把造化的“形模”放置一旁,这时的写生主要追求的是倪瓒所言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能表达胸中意气,便是写生的最高追求。到了明清时期,山水画写生进一步发展变化,表现在主观精神表达的深化方面。“师造化”中的外界自然物象被进一步弱化,反而转向对笔墨、主观精神意趣的发掘和表达,其中代表画家有“四王”等。元明清时期受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转变影响比较大,同时过度追求主观精神,导致山水笔墨写生的生命力有所缺失。
随着历史朝代与社会的更迭变化,山水画的写生语境也发生了变化,但“师造化”的创作方法没有变,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到了现当代,“师造化”和“得心源”更是走向了多元化发展。
三、现代笔墨写生发展转向“新图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墨山水画被赋予更多的文化审美内涵,和更多元化的发展路径。由此山水画写生的对象、写生的心境、意境也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转向了现代社会山水画“新图式”的发展路径。可以说,山水画“新图式”的发展是山水画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快速发展下的城市人民的心之所向,成为寄托心灵的静谧空间。城市山水画“新图式”的发展是内外之需,因此对城市山水画的理论探索尤为重要。
在“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句话中,“师造化”中的“造化”,既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也是真实的大自然。“外师造化”明确了艺术的根源是现实的世界,即人类生存的自然界。而“中得心源”则是强调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到了当代社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写生道理依旧没变,这也是中国山水画能延绵千年的道理所在。但“外师造化”的“造化”与“中得心源”的“心源”都发生了变化。自然社会的造化不仅有亘古不变的山川河流,同样包含人类活动改造过的现实世界,映入创作者眼帘的不仅有山川河流,同样还有数不尽的高楼大厦,还有纵横交织的现代交通道路,甚至还有遍布于海陆空的现代化交通工具等等。由此而来的世人的心境、心源发生了变化,创作写生时的观察视角、观察心态也发生了变化。相较于古代创作者的写生条件,当代创作者的写生途径更加丰富、更加复杂,因此当代山水画写生呈现以“新图式”为代表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新图式”在写生方法、方式方面具有专业化的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有些创作者的山水画写生沦为快餐式的物品制作,山水画的影响力大幅降低。这部分山水画也迅速沦为所谓的“行画”。当然,依旧有真正热爱山水画创作的人,他们寄情于山川河流,对大自然和周边的世界充满热爱,并且长期坚持山水画的写生创作。这些创作者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具有新时代的雅气与传统古朴的韵味。除此之外,还有学院派山水写生,其创作主体以国内高校和艺术创作院的师生为主,学院派山水画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辅以专业技术,并且具有优良的创作环境和平台。因此,创作者在写生过程中大胆探索,使作品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实验性,形成了山水画多元化发展的“新图式”。
“新图式”城市山水画的创新体现在以下三点。第一,洗画变成一种绘画写生方法,在写生和创作过程中,边洗边刷,做到洗染结合,在洗的过程当中,增加画面的韵味,让绘画显得厚重扎实,意蕴丰富。第二,材料的运用方法大胆创新,增加了如洒金法、截金法、沥粉贴金法等等。另外,为了增强画面的写意性,对箔金进行现代技术的二次氧化表现处理,达到写意的更高意境。第三,构成方面,写生过程中写意性笔墨大胆简化,加强画面写生的构成效果,视觉效果强烈。当代水墨山水的写意性笔墨,立足传统笔墨技法,吸纳当代水彩艺术的冲撞效果,将西方绘画造型技巧、光影及色彩效果融入当代水墨山水画创作,如画家龙瑞创作的《红旗渠》、姜宝林创作的《家山北望》、贾又福创作的太行系列等。其中贾又福笔墨大胆概括,其水墨艺术作品有现代笔墨语言的美感,既庄重典雅,又有浑厚的艺术特征,姜宝林笔墨极简,其水墨艺术作品的特点体现为有秩序的美感,既庄重典雅,又有整合的秩序美感,既保持了原有水墨山水的审美意趣,同时又结合时代审美,创造新的笔墨写意表现形式。
“新图式”的代表——城市水墨山水画。城市的发展不仅给水墨山水画创作者提供了新的素材,也赋予创作者更多的写生灵感,同时赋予水墨画多元化的特征。中国城市山水画派继承传统写生笔墨,寻求用笔用墨的变化,补近世创新笔墨之失。中国城市山水画派画作思绪紧随时代和城市崛起,意识前卫,现代构成意识明显。其美学风貌之重要特征包括写生作品化、笔墨历史化、思想现代化、传承民族化,主要代表人物王君,缔造画派,创新有成,如作品《建设的大国重器》《建成港珠澳大桥》等。
“新图式”打破了传统山水绘画的规整与平静,在题材、方法等方面大胆突破。当代城市山水画的写生向实景写生转变,如20 世纪初,西方的写实主义被引入传统水墨绘画。代表画家如高剑父,主张艺术大众化。在题材方面,写生对象向城市实景化转变,在其风景画中,出现了汽车、火车,出现了电线杆、烟囱等,如作品《东战场的烈焰》等等。赵准旺通过其作品与观者进行有效沟通,他通过表现城市化进程试图变革传统山水画。《大治大干夺高产》中巍峨的城市高楼和璀璨华灯,《古都新貌北京城》中金碧辉煌的摩天大楼,《中南海内藏书阁》中雪夜掩映下的亭台楼阁,《高速公路谱新曲》中蜿蜒盘桓的高架路,等等,这些从未在传统山水画中出现的事物,在赵准旺的山水画中被传统笔墨描绘得如此自然,毫不违和。这是来自经典山水的启示,是来自新都市山水的创作思考,更是作者内在心性与灵感顿悟的使然。
四、结语
自然景物在变、社会经济在变、人之心境也在变,因此山水写生应注意,不要“泥古不化”,不要被束缚,不要千篇一律走老路,要拓展思路,写生生活。同时要避免“崇洋媚外”,尤其过于注重透视法则,追求写实派等等,那将与山水画的精神要义背道而驰。要立足传统水墨写生语境,防止水墨山水画在现代社会的变化发展过程中步入流俗附庸之列。当代水墨山水画在创造城市山水“新图式”的基础上,更要立足文人精神的语境,注重山水画的格调与高雅,以及诗意镜像,表现出世间中人、世、物的气韵与风神,这一点也是当代水墨要立足的精神语境。当代水墨山水画写生,应汲取传统水墨的力量,结合当代人文语境,淡化其教化人伦的世俗功利作用,表达出空灵高远的艺术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