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常见问题及改进对策
2023-12-22叶志清
叶志清
(福建荣华检测检验有限公司,福建 南平 353400)
引言
场地环境调查作为针对场地各项状况进行调查的作业,其中的土壤监测特指针对土壤状况的监测,能够对土壤本身的性质进行监测,并且分析其受到的污染程度以及监测期间污染的变化情况,从而为污染治理单位提供精准的数据,降低污染治理的难度。但在实际作业中,土壤的监测涉及诸多环节,再加上场地环境调查本身的技术性较强,工作环节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支撑,所以现阶段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仍存在一些难点,制约着数据资料的精准度以及完善程度,影响后续作业的开展。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入手,浅谈其难点,并且分析工作环节中常见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专业的解决策略,保证监测工作的顺利落实。
1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概述
1.1 概念
场地环境调查是指对一个区域内的自然和人为环境进行系统、科学的调查和评估的过程。其目的是收集有关该区域内各种环境因素的详细信息,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文、环境污染等,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该区域的环境状况和潜在的环境问题。场地环境调查通常由专业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其结果会被用于制定环境管理计划、环境保护政策等。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土壤监测是对目标区域内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测的过程。
1.2 内容
一是土壤采样,根据目标区域的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当的采样点位,采集土壤样品;二是土壤性质分析,对采集到的土壤样品进行实验室测试,以获取土壤的理化性质信息;三是污染物检测,对土壤样品进行污染物检测,包括重金属、有机物、农药残留等;四是数据分析和评估,将采集到的土壤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比较,评估土壤质量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土壤监测在环境评估、土地利用规划、农业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土壤监测流程如下图1所示。
图1 土壤监测流程
2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的特点
场地环境调查中的土壤监测工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多样性,不同场地的土壤特征可能存在较大差异,包括土壤类型、质地、成分等,因此,土壤监测需要根据具体场地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指标,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其次是可变性,由于土壤质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土壤管理方式、气候条件、人为活动等,因此土壤监测需要进行长期跟踪,以了解土壤环境的变化趋势,并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再次是空间性,土壤质量存在一定的空间异质性,即不同位置的土壤性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在土壤监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并进行代表性采样,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最后是综合性,土壤监测不仅需要考虑土壤理化性质,还需关注土壤中的污染物含量,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因此,土壤监测工作需要综合运用不同的测试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土壤质量进行全面评估。通过有效的土壤监测工作,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环境状况,为土地利用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3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的必要性
3.1 评估土壤质量
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对于农业、工业、城市发展等各个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土壤监测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了解土壤中的营养物质、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等指标,从而判断土壤是否适宜特定的用途。这对于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管理至关重要。
3.2 发现土壤污染问题
土壤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中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土壤监测,可以检测土壤中是否存在潜在的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农药残留等。及早发现和评估土壤污染问题,有助于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保护环境和人民的健康。
3.3 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监测数据可以为环境评估、土地资源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土壤监测可帮助评估项目对土壤环境的潜在影响。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壤监测可以提供土地质量信息,为决策者和规划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政策和规划提供支持。
4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4.1 采样环节的问题
一是采样点位选择,如何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是土壤监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采样点位应该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场地的土壤情况。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场地大小、地形复杂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采样点位可能存在困难。二是采样方法的选择,土壤监测采样方法直接影响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不同土壤类型和监测目的需要使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如表层土壤采样、深层土壤采样、岩石下土壤采样等。因此,确定适当的采样方法是一个关键问题。
4.2 运输环节的难点
土壤样品的保存和运输过程中容易发生样品变质或污染的情况。土壤中的微生物、有机质等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采样后及时进行科学的保存和运输非常重要。
4.3 分析技术选择的难点
土壤监测需要对土壤中的不同指标进行分析,如pH值、有机质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不同的分析技术具有不同的灵敏度、准确性和成本效益,因此在选择分析技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而且土壤监测得到的数据需要进行解释和评估,以便为决策者和规划者提供可靠的依据。土壤监测结果可能涉及环境风险评估、土壤污染治理等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全面地解读和评估数据是一个挑战。
4.4 资金以及制度方面的问题
土壤监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金。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受到资金和时间的限制,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进行有效的土壤监测是一个常见问题。此外还存在制度方面的问题,我国的场地污染管理法律制度不完备,法律制度是进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已经出台《环境标准管理办法》明确了我国环境的质量标准,但是我国在立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足。从立法的速度分析,我国有关部门在进行立法的过程中需要经过非常复杂的程序,从审核到落实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因此提高立法效率非常重要。
5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常见问题的改进对策
5.1 监测点位的优化
优化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的点位选择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关键,需要相关人员结合实际进行分析。第一,在技术选择方面,需要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分析,利用GIS技术,结合土地利用、土地类型、地形等相关信息进行空间分析。识别潜在的污染源、敏感区域和可能受到影响的土地类型,从而确定主要关注区域;第二,在采样方法方面,包括随机采样和分块采样。使用随机采样方法,以排除人为主观因素的干扰,确保采样的客观性。此外,分块采样是指将监测区域划分为均匀的网格或区块,在每个子区域内进行采样,以覆盖整个监测区域的土壤特征;第三是考虑地质特征和水文情况,如土层结构、水域位置和水文地质条件等。这些因素可能影响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和扩散,因此在选择点位时需要将其纳入考虑;此外还需要建立监测网络,应根据场地的大小和复杂程度,建立合理的监测网络。通过合理布置监测点位,保证监测网络的整体覆盖性和代表性,以尽可能全面了解土壤状况[1]。通过综合考虑以上优化策略,可以有效选择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的点位,提高监测结果的可靠性和代表性。
5.2 采样环节的控制
规范的采样过程可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需要作业人员加强对其的重视。一是采样器具的选择和消毒,要选择合适的采样器具,如不锈钢或塑料采样器等。在使用前要对采样器具进行消毒,以避免污染样品;二是确定采样深度,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一般采样深度为0~30 cm,但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需要采集更深的土壤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采样深度;三是进行现场记录,在采样现场要记录相关信息,包括采样时间、地点、采样器具类型、采样深度等,以便后续数据处理和分析时使用。同时在采样过程中也要记录土壤样品的外观和特征,还应根据场地环境的复杂程度和代表性来确定采样密度,对于重点关注区域,应该增加采样点位密度,以得到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四是重复采样,对于特别重视的点位,建议进行重复采样,并对同一点位采集的多个样品进行平均处理,以减少误差和提高精度[2]。通过规范采样过程,可以提高样品采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精确性,为环境保护和土地管理提供更加可靠的科学依据。
5.3 样品保存与运输环节的质量控制
在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样品的保存和运输是确保监测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相关人员在开展该项作业时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首先要合理选择样品容器,选择适合土壤样品的密闭、耐腐蚀的容器。通常使用的容器有玻璃瓶、塑料瓶或不锈钢容器。确保容器干净,并在使用前进行消毒处理;其次要进行现场封存,在采样完成后,立即对样品容器进行密封,以防止样品受到污染和氧化。使用密封胶带或密封盖子固定样品容器,确保样品完整封存,并避免泄漏;然后是确定保存条件,样品应该储存在阴凉、干燥、避光和稳定的环境中。避免暴露于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中。长期保存的样品可以冷藏或冷冻,以延长样品的保存期限;最后是运输包装,在样品运输前,确保样品容器密封良好,避免泄漏。对于液体样品,可以选择使用密封塑料袋或瓶子进行二次包装,以防止意外泄漏;如果需要长距离运输或运输时间较长,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可以考虑使用冷链运输[3]。使用冷藏箱或冷藏设备来保持样品温度稳定,以避免样品质量受损。此外还需要重视交通安全,避免样品受到剧烈震动、摔落或其他外力影响。加强样品的保存与运输管理,能够保证土壤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样品污染和损坏的风险,确保检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度。
5.4 技术创新
技术的不断升级改进才是保证土壤监测工作质量的关键,实际作业环节,相关单位一是要落实持续学习和专业培训,鼓励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掌握最新的监测技术、方法和标准。可以引入在线学习平台,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促进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二是创新技术和设备应用,应关注新兴技术和设备的发展趋势,积极应用于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中。例如,引入无损检测技术、遥感技术、人工智能等,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同时降低成本和工作风险;三是促进合作与交流,要与行业内的其他机构、学术界、研究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进行知识共享、技术交流和合作研究。通过合作与交流,吸取他人经验,推动学习和创新;四是建立知识管理系统,要建立知识管理系统,用以收集、整理和共享学习和创新的成果[4]。包括建立数据库、知识库、技术文档和标准规范等,方便工作人员获取和使用相关知识和信息。同时构建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环境监测管理体系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图2所示)。此外则是鼓励员工的创新意识和主动性,要积极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想法和改进建议,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氛围。设立奖励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学习创新,并认可他们的贡献和成果。学习创新是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监测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不断提升工作水平,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为保护环境和土地资源做出更大的贡献。
图2 场地环境调查土壤环境监测管理体系
6 结语
综上所述,土壤环境监测工作事关环保大计,尤其是我国建成“绿色中国”道路上需要面对和处理的重大问题,有关部门应积极采取科学合理的技术和办法,不断提高土壤环境监测水平,切实保护我国的土壤环境,及时发现污染源和土壤变化趋势。除此之外,还需要先进的设备、资金和专业人才作为支持,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给土壤环境创造一个美丽洁净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