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之重申

2023-12-22郝东杰

出版参考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文精神

郝东杰

摘 要: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学术论文写作虽然有助于提升学术产出效率,但过度的依赖将导致学术研究者自身思想性融入的不足,过度强化学术论文的工具性功能、弱化价值性功能,诱发学术论文写作失范。为此,最直接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仍是要从学术论文写作的主体层面发力,而非过度聚焦作为使用工具的AIGC技术。详言之,提升学术论文写作中学术研究者与学术编辑两方主体对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规范力度,从整体的结构规范和局部的选题规范、写作规范、语言表述规范等方面严格、系统把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进而实现对AIGC技术运用的直接或间接把关。

关键词: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写作规范 人文精神

一、文献综述与研究思路

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以其强大的数据信息检索搜集与自然语言整合能力在学术出版领域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学界开启了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出版领域应用的初步讨论,更多从科技、行业、文化、伦理等多个宏观维度加以探讨:有的研究提炼出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带来出版领域的三大议题,即著作权问题、伦理问题与文化安全问题;[1]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生产与出版问题,亦有学者梳理和借鉴欧美学界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对措施,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监管的学术出版生态框架;[2]还有学者认为ChatGPT在编辑出版行业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通过出版内容与质量把关、加强技术合作与人才培养、人工智能(AI)与人工编辑协同配合等方面未雨绸缪。[3]既有研究鲜有“沉下去”,从微观视角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时代学术论文写作问题。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出版领域最直接、也是最显性的应用在于学术论文写作,由此可能诱发的学术论文写作失范问题是时下亟待思考和回应的议题。

学术论文写作不仅是学者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提出科学见解、彰显学术水平的过程,更是包含选题立意、写作论证、投稿修改和编辑发表等诸多环节在内的系统性工程。[4]从主体视角观测此过程,学术论文是学术研究者与学术编辑两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成果,而作为“拟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加入虽然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术论文写作的质与量,但其仅能作为工具加以使用,并不能替代学术研究者与学术编辑在学术论文产出中的主体“规范作用”。学术论文不仅是学术研究者职称评定、考核晋升的重要工具,此一工具之下的文字组合暗藏学术研究者的智识供给。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到学术论文写作之中,在发挥积极提升作用的同时,过度依赖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又可能暗中侵蚀这种智识供给的初心。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阐释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纵然可以提升工具性功能的发挥,但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学术论文写作规范,使得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学术论文写作的代工厂,减抑价值性功能;其次,提炼出学术论文所承载的工具性与价值性二元功能,为实现上述功能学术论文应当遵照规范要求进行创作;最后,基于“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立场,重申学术论文写作之规范,对学术研究者与学术编辑两方主体提出更高的规范要求,以自律和他律的方式应对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学术论文写作失范问题。

二、写作失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催生学术论文的工具主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学术论文写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技术的应用既带来了便利和效率,也可能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在学术研究者端,AIGC技术作为工具被使用,尽管论文的主旨观点、论证思路等可以由技术“代笔”,但其中蕴含的深层的学术理念、价值思考等人文内核仍然需要人类主体的参与和思考。

(一)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写作应用

根据2022年《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白皮书》的界定,生成式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AIGC),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自动生成内容的新型生产方式,它既是从内容生产者角度进行分类的一类内容,又是一种内容生产方式,还是用于内容自动化生成的一类技术集合。[5]AIGC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模态数据,与传媒领域深度结合,为学术出版的内容生产全面赋能,衍生出智能数字内容创作能力这一前沿能力。

AIGC的模仿与概念学习造就了内容创作能力,通过对现实内容的技术操作,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内容映射到虚拟世界中,并通过控制仿真等方法,创作出数字内容。根据创作的方式不同,AIGC技术应用于学术论文创作分为基于模仿的创作和基于概念的创作两类。简言之,基于模仿的学术论文创作,是人工智能首先观察和学习人类既有作品的分布特性,通过生成模型進行模式学术论文创作。而基于概念的学术论文创作不再简单的对固定种类的数据进行观察和模仿,而是在海量数据中学习抽象概念,通过输入的既定概念语词对不同文字进行全新组合,创作出全新的学术论文。

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卓越代表,以自然语言文字生成为主要场景,[6]用户通过对话等方式下达指令用于学术论文创作。当前,利用ChatGPT几乎可以完成学术论文创作的所有环节。在整体思路上,ChatGPT能够根据研究者所输入的论文主题(theme),可以创作包括引言、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结论等结构完整的写作大纲,并提供部分的写作要点和思路。同时,ChatGPT可以根据指令需求,控制论文写作的长度。学术论文的主体框架生成后,ChatGPT可以根据给定的关键词(keyword)生成论文摘要。在学术论文成稿后,ChatGPT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风格进行文句的校对、修改与润色,使其更加契合学术规范。可以看到,AIGC技术因其在内容上的易获得性、即时性、交互性、可塑性、多样性等特性优势,可以使其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被广泛应用。甚至可以预测,在不远的将来,伴随深度神经网络在学习范式和网络结构上的升级迭代,推动AIGC算法的学习能力提升,AIGC所创作出的学术成果将成为学术出版的主要内容来源。[7]

(二)生成式人工智能极易催生学术论文的工具主义

在学术研究者端,AIGC技术介入学术论文写作形成“学术研究者(主体)—AIGC技术(工具)—学术论文(结果)”的运行逻辑。学术研究者借助AIGC技术在学术论文写作中获得了极大的便利,节约了学术研究者在论文框架思考、文献综述、文字输入等方面的时间,提升了科研效率。此一过程中,AIGC技术是作为学术研究者进行学术创作的使用工具而存在,尽管学术论文中的主旨观点、论证思路、文字表达等可以由AIGC技术“代笔”,但其下蕴含的深层的学术理念、价值思考、个人素养与情怀等人脑独有的“思想”并不来源于AIGC技术,而是学术研究者作为人类主体添附在学术论文之中。事物普遍具有两面性,拥有强大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的AIGC技术有望在科研范式上带来革命性重塑,却会冲击学术论文的思想性,消弭人文内核,[8]极易催生学术论文工具主义。

学术论文工具主义,是对学术论文本有功能内部结构失衡的一种倾向性描述。如前文所言,学术论文作为一种重要的科研手段具有工具性功能和价值性功能,工具性功能是学术研究者所欲借助学术论文达成的直接目的,价值性功能则是工具性功能的功能升华,是学术论文的终极目标。AIGC技术提升了学术研究者的学术产出效率,通过学术论文量的快速累积,学术研究者可以更加充分地展示学术研究成果,提出更多的学术见解和理论,彰显自身的学术水平。学术之路行稳方能致远,欲速则不达,何况借助内容过度依赖缺乏真正思想的AIGC技术工具。

详言之,若学术研究者对AIGC技术形成写作依赖,固然会提升学术论文数量,但过度的依赖势必导致学术研究者自身思想性融入的不足,文中缺乏足够的学术理念、价值思考和人文情怀。此时,学术论文的工具性功能或会愈发强劲,但建构价值标准、促进文化传承、彰显个人素养和整合碎片思想的价值性功能或愈发弱化甚至消亡。此种情形若不加以必要规范,学术论文写作便沦为“为了发表而写作”的工具,著作权侵害、学术伦理失范、人文情怀丧失等连锁问题亦将接踵而至。AIGC技术引发的学术论文写作失范问题并非空穴来风,它已经到来。国内外部分学术期刊和出版机构明确提出不刊发使用AIGC技术创作的学术成果,还有部分要求在写作方法中明确说明AIGC技术的使用情况。

三、重拾初心:学术论文的本有功能与规范要求

学术论文的本有功能包含工具性功能与价值性功能,前者是学术论文作为一种学术工具,展示学术研究者通過学术论文的写作与发表所欲实现的直接目的,后者则是学术论文作为学术研究者和学术编辑的合作产物,在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之中融入人类思想或人文精神后的升华目的,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性。为了实现学术论文的本有功能,学术论文写作中应当遵循一定的写作要求,即规范性。

(一)学术论文的工具性功能

1.展示学术研究成果

学术论文本就是为了全面展示学术研究成果而撰写的,具有十分强的针对性和系统性,且包含的时间跨度非常大,涉及的面也相当广。一般来讲,学术论文中既要明确展示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也要有清晰的研究思路和逻辑,还要呈现背景资料、过往的研究成果,同时要有详细的案例或数据佐证研究者的观点,并及时推翻旧思想、提出新见解,或是论述研究者的新发现,依托相关表述展示一系列研究活动和最终的成果,其与其他类别的文章存在明显不同。

2.提出科学的见解

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其提出的观点和见解应当是科学的,经得起推敲和实践检验的。综观大多数学术界的顶尖论述,不难发现其几乎都是研究者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从实际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因此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更为精准的信息,便于其结合前人的科研成果再次深入探索,得出更为科学的结论,以助力推动学术研究工作的不断进步。

3.彰显撰写者的学术水平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作者应当全面分析研究对象,分别从整体、局部进行把握,提升个人的认识高度,还要善于旁征博引,以更加全面、科学的方式阐述个人观点。这就要求撰写者必须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表达能力,以学术论文彰显个人的学术水平,进而为考核、推广等提供助力。[9]

(二)学术论文的价值性功能

价值性功能具有明显的人类属性,是学术论文中深藏的思想、价值、精神、情感等人文内核。

1.建构价值标准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都会产生特定的价值标准,并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直接影响,推动相关学术研究活动的开展,而在此背景下产生的各种学术论文,就具有十分鲜明的建构价值标准的作用,也是研究者开展研究活动之于人类社会成长的深远意义。

2.促进文化传承

在我国文化不断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学术研究者及其撰写的论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正是一代又一代学术研究者的不懈努力,在学术论文中融入人文精神,才使得各种优秀的文化保存至今、不断完善。

3.彰显个人素养

学术论文既是科学研究的成果,也是研究者个人素养的一种体现,如研究者常常会将个人的观点、价值取向融入文章,也能从文章中感受研究者的胸襟、品质。所以说,撰写学术论文实际上和人格建树密不可分,是展现研究者综合素养的重要媒介。

4.整合碎片思想

撰写学术论文还为了将各种碎片化的思想、灵感整合起来,通过制定周密的研究计划,将不够系统的内容整合起来,以便形成更加完善的思想体系或学说,同时可从中受益,形成缜密的思维、科学研究的意识。

(三)实现学术论文功能的规范要求

若要更好地实现学术论文的上述功能,其写作中应当遵循科学性、创造性、理论性、可读性四个方向性的规范要求。

1.科学性

所选论点需具备揭示所研究问题的客观规律的作用,而在选择和使用论据时,要保证引用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且需内容充分、说服力强,具体论述时必须遵循严谨的逻辑、有的放矢,还要立足整体,关注前后内容是否对应,再将论点、论据和论证有机统一起来,以此凸显学术论文的科学性。

2.创造性

学术研究工作是以创新为关键内核,因此在撰写学术论文时,应直观且完善的展示出研究成果的创新性,准确表述个人的创新观点、创新理论,以此彰显学术论文的价值,体现出创造性特点。

3.理论性

學术论文都有其对应的理论系统,结构十分严谨、格式标准规范,也不是各种研究材料的简单堆砌,而是既包括抽象的观点和认知,也包含丰富的事实、真实的数据以及明确的研究结果,能够引导人对研究问题形成感性和理性认知。

4.可读性

拟写学术论文主要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研究成果,那么就需要注意表述的方式,选择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呈现抽象的科学道理,且要通顺、流畅,使读者更加迅速地获取准确信息,进而体现出学术论文的可读性。[10]

四、应对策略:重申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

AIGC技术作为智能工具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归根结底是为了推进人在该领域的智识发展。只有将创造性活动内置为人的内在需要,AIGC技术引发的学术论文写作失范问题才会迎刃而解。[11]重申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提升学术论文写作中各方主体对学术创造的规范力度,进而实现对AIGC技术运用的直接或间接把关,是应对学术论文写作失范的“压舱石”。对学术研究者而言,强调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是AIGC技术写作应用的内部规范。这种内部规范要求学术研究者在写作之中自我设限、自我约束,以写作规范性的高要求贯穿从选题到构思到写作再到修改成文的全环节,适度使用AIGC技术,更多融入自身的思想、价值、情感与观点。对学术编辑而言,来稿究竟是作者的原创性写作还是AIGC的技术产物常常难以分辨。此时,学术编辑更要通过写作规范性的高要求透视学术论文,从整体的结构规范和局部的选题规范、写作规范、语言表述规范等多方面把握学术论文的规范性,通过与作者之间的思想交互与文章修改提升文章的思想性,弱化AIGC技术可能导致的写作失范风险。

(一)结构规范

学术论文的结构是固定的,也有一定的规范要求,所以在撰写学术论文之前,应认真研究论文构成要素,确保论文更加完整和规范。学术论文基本结构主要包括论文题目、内容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等几大部分。学术研究者在明晰了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规范后,写作时就会有更加清晰的思路,通过合理利用AIGC技术搜集所需要的写作素材,完成相应部分的写作与论证,进而增强论文的完整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提升其学术价值。学术期刊编辑亦要从整体上把握学术论文基本结构的写作规范,审视各个部分的写作规范和各部分之间的协同性。

首先,要关注论文题目,即应当结合研究对象确定题目,使之能够准确反映论文的要点或价值取向,且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其次,在写作内容摘要时,应当围绕研究方法、主要问题、研究结果、最终结论展开分析,且语言应当准确、精炼,尽量避免出现第一、二人称,而在拟写英文摘要时,则要注意时态和专业术语,保证表述的准确性与科学性。再次,选择关键词时应以论文题目为参考,关注研究的核心问题和主要概念,结合正文的内容选择词汇和短语,以便精准展现论文要点,且拟写英文关键词时,应按照中文关键词的排列顺序。最后,拟写引言时要准确表述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同时提出个人的观点,说明希望解决的问题,并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主要作用。

另外,引言还要与结束语相呼应,确保所提问题可在结论中呈现答案,确保逻辑严谨、内容完整。当然,拟写引言时不能在其中穿插表格、公式、图片等内容,要以理论表述为手段,直观呈现对应的内容,起到说明的作用。而后,拟写正文时需要提前列好提纲、划分结构和层次,确定每个主干的写作对象以及主干下分支的写作要点,并以规范的序号呈现正文的逻辑层次,且要保证主干之间联系紧密、环环相扣,能够合理呈现出论文主题的关键,而分支部分则要更加详细、具体,以举例、对比、推理、反证等方式呈现清晰的观点,且要保障观点始终如一,避免摇摆不定。再往后,则需关注结论的格式,一般需要对前期所做研究进行客观描述,有序地展示研究过程和结果,但最好不讨论,并适当取舍,向读者展示更加完善的信息。最后,在拟写参考文献时,应当坚持必要性、新颖性、契合性原则,即应当选择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实际用到的、公开发表且具有借鉴意义的文献,以及在文中引用了部分内容的文献,然后按照既定的格式,将这些文献有序地排列起来。[12]

(二)选题规范

选题是学术论文的起点。学术研究者与期刊编辑在学术论文选题上具有自主性,展示人类思想所欲进入的领域,是众多学术规范中AIGC技术“自主”参与度最弱的部分,因为ChatGPT等工具需要在人输入选题或论文主题后方能进行算法运作。因此,选题规范尤为重要。

选题规范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论文选题应当以现实为切入点,挖掘亟待解决的问题。社会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会因外部环境变化出现各种各样的新问题,导致人们产生困惑,或是形成某种阻碍社会发展进程的趋势,例如当前我国的文化对外输出工作面临着较大挑战,而且国内文化环境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比较大,这就需要相关的学术研究者结合实际,思考和研究如何推动优秀文化传承、如何提升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并结合真实的数据和实践研究活动,探索出更加具有实效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在创新中彰显学术研究的价值,为国家、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所选研究主题应具备创新性。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发现更多新问题、开辟更多新领域,并结合前沿研究推动社会的进步。因此,在实际选题时,学术研究者应以创新理念为指导,在个人擅长的领域整合各种信息,挖掘更具新意的研究主题,例如,艺术研究者可以对我国的各种传统艺术展开分析,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更加新颖的话题,然后通过分析和探索得出全新的结论,确保其具有针对性和普及性,能够引起更多人的思考。这样一来,学术研究活动和学术论文的创造性就能够得到进一步彰显,充分展现出研究的价值。

再次,挖掘各领域中的空白,确定合适的主题开展研究。在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域会呈现出不均衡的态势,这不仅与外部环境相关,也与各领域自身的特点相关。此时,为了实现长足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学术研究者就需要立足自己熟悉的领域,通过整合和探索,从中挖掘他人尚未涉足的板块,并统筹分析之后,选定相应的主题,以此为切入点展开全新的探索。例如,在以往的历史研究活动中,大多数人都比较关注帝王将相,却忽视了文化、民俗等元素,那么就会导致历史研究不完整,难以呈现和还原真实的历史面貌,此时只要有研究者通过学术探索打开了研究民俗文化的“口子”,那么后续就会有更多人来研究这一主题,不断填补存在的空白,最终丰富历史全貌,切实体现出历史研究的价值。因此,新时期的学术研究者在选题时,也要善于另辟蹊径,从空白处入手,在不断填补的过程中成为奠基人、贡献者。

此外,在选题时,学术研究者也要以以往的研究成果为对象,开展新的研究活动对其进行补充和完善,以便形成全新的观点,还要及时纠正不合理的说法、观点,通过质疑和验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也要敢于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融合研究形成更加多元和新颖的学术成果。总之,当学术研究者能够遵循选题规范开展研究活动、撰写学术论文时,其思路会更加清晰,也會在不断实践中获取更为丰富的经验,通过整合和挖掘形成新的理论,并加以验证,进而提升学术论文的内在价值,确保相关研究活动更加有序地开展,且可以为相关领域提供丰富、科学的参考资料,在不断积累中实现整体创新、整体进步的目标。

(三)写作过程规范

在具体撰写学术论文时,也要遵循一定的过程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论文内容翔实、完整,为大众提供更加科学和准确的信息。写作过程是学术创作的核心步骤,亦是AIGC技术应用最为深入的部分。学术研究者应当重视写作过程规范,发挥写作主观能动性,合理使用AIGC技术。首先,学术研究者应根据选定的主题确定研究的流程,围绕研究目的列出将要使用的研究方法,且可以提前规划如何落实。其次,撰写者需要围绕主题、目的确定论文的大纲,理清写作思路,尤其要关注正文部分的内容,需提前明确全文可分为几个大点,每个大点又可分为几个小点,同时拟定对应的标题,并立足整体进行分析和调整,保证框架合理。此一步骤,学术研究者可以借助AIGC技术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参考AIGC技术提出的研究框架和内容,但应拒绝照搬。之后,研究中相关数据和结论的来源则需依靠实践活动进行搜集,因此还要按照写作要求制定实践计划,包括前期问卷调查、中期设计实验、后期整理数据并计算结果等。最后,要认真检查撰写好的论文,再对逻辑、框架、内容等进行梳理,及时删减和优化,以便提升论文的专业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可读性。

(四)语言规范

大语言模型是AIGC技术研究的核心点之一,造就了AIGC技术在学术论文写作中的语言润色功能。目前国内基于中文体系创设的AIGC软件尚不成熟,国外诸如ChatGPT相对成熟的AIGC软件主要应用语言仍为英语,存在中文语言模型建构不成熟的性能不足问题。[13]为此,适度借助AIGC技术润色语言的同时,更多仍要发挥学术研究者在写作中和学术编辑在校对中的主体能动性,把握学术论文写作的语言规范。

1.语言简洁、准确,通俗易懂

学术论文专业性很强,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要想让更多人读懂,并从中获益,就要格外重视语言表述方式。学术研究者在撰写论文时,应在使用专业名词表述研究成果、个人观点的同时,积极使用更加通俗、精练的语言,避免堆砌辞藻、写作晦涩难懂的语句,且可以在列举实例时,选择贴合大众实际的,或是富有趣味的,以便更加高效地传递信息,让读者了解论文的研究要点,根据相关信息积累更多经验。此外,撰写者还要保证所用语言的准确性,无论是表达个人观点,还是描述研究对象,都要用词准确,使读者获取正确信息,继而凸显学术论文的传播价值,推动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创新。

2.逻辑清晰,有序呈现要点

在撰写学术论文时,还要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表述。一般来讲,可以先提出总观点,再由浅入深地进行分述,有理有据地达成论证目标,最后可总结分析,也可以不总结,还可以直接列举案例,通过层层推导的方式引出总观点。在举例时,也要简明地叙述要点,突出前因后果或是先分析现象、再挖掘本质,便于之后展开详细论述,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模式进行论述,以便更加有序地展现论文的要点,提升语言表述的有效性。

3.全文一致性

同一篇学术论文的语言风格应当保持一致,从而增强论文的和谐性,让读者更加顺利地获取信息。例如,在撰写学术论文时,不能出现口语化表达的情况,而是要凸显学术性,使用规范的书面用语,并在此过程中坚持雅俗共赏的理念,让书面用语更加简单易懂、生动形象,从而使得全文内容更加容易被理解,若在正文某个层次使用了图表进行论述,最好在之后列举论证时也加入图表,以免前面的内容显得过于突兀。由此一来,整篇论文会更加和谐,也会更加规范。

五、结语

AIGC技术带来的学术论文写作失范挑战无疑是巨大的,应对举措是一项包含行业自律、技术监管、社会舆论、学术问责等多方面的体系工程。而在上述体系工程尚未完善甚至还未正式启动的当下,最直接的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仍是要从学术论文写作的主体层面发力,而非过度聚焦作为使用工具的AIGC技术。借助AIGC技术进行学术论文写作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主体导向模式,在学术研究者与学术编辑的各自层面把握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不仅发挥学术论文的工具性功能,确保结构完整、用语准确,同时全面展示出对应学术研究活动的目的、过程和结果,以便为他人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参考、方法参考和实践参考;更要重视学术论文的价值性功能,运用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技巧,传递正确的理念、价值、情怀等深层人文内核,推动人类文明发展。

(作者单位系中国税务杂志社)

猜你喜欢

人文精神
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
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
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基于历史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与重建的新思考
寻找历史的缝隙——关于“人文精神讨论”的述评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