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外部董事有效履职的基本功
2023-12-22陈国庆
陈国庆
在交流谈话过程中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少数人的不同意见,针对获取的不同信息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思考论证过程,更有利于自己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独立分析思考,形成更为中肯、客观的建设性意见,向企业管理团队给出更多切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实招
建立外部董事占多数的董事会是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外部董事是企业出资人机构派出的代表,一般情况下不在企业坐班。外部董事要切实履行好岗位职责,完整准确掌握企业情况非常重要,比较有效的方式就是调查研究;通过经常性调研,努力做到全面了解和准确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经营状况、资源禀赋、文化特点等综合信息,为高效履职、科学决策奠定坚实基础。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调查研究一直是我党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功和重要前提。
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指出:不做调查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调查研究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我们经常讲做工作坚持从实际出发,前提是要深入实际、了解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企业外部董事是企业董事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平时不在企业坐班,履职工作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对称”问题,要科学、高效履行职责,首要前提是了解企业实际情况,而经常性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方法。
因此,企业外部董事到企业履职,一定要树立积极主动的调研工作意识,要有计划地经常开展工作調研,及时深入企业了解实际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深入思考形成独立意见。调研是企业外部董事履职的最基本工作和需要长期修炼的基本功课。
调查研究要聚焦问题、把握重点
调查研究是企业外部董事的一项主要的日常工作。外部董事的履职调研涉及多项内容,需要根据任职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企业年度工作计划、经营和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未来发展方向等具体情况,科学谋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通过调研最大限度满足履职决策工作的信息需要。
一是立足基本盘开展综合调研。这是外部董事正常开展工作的基础环节,主要目的是尽快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基本情况。外部董事进入企业履职后,要及时安排这一类性质的调研活动,以较快的速度对企业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和总体印象。对于规模不大的企业,外部董事要在进入企业履职后的尽可能短的时间内,争取对所有部门、二级单位的综合调研实现全覆盖;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至少也要对总部核心部门、重要业务板块、主要二级单位的综合调研尽快实现全覆盖。
二是抓住发展关键点开展工作调研。这是由点带面“定战略”、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对于需要董事会决策的重大改革、资产重组等关键事项,外部董事一定要提前思考,通过调研了解项目的背景、国家政策环境约束、上级机关和股东单位的工作要求、企业自身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干部职工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期盼等信息,分析论证企业所提工作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适用性、有效性和合规性,独立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企业改革重组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紧盯重点项目开展专题调研。这是外部董事在企业履职的重点内容,也是“作决策”职能的主要对象。对于企业需要董事会决策的重点投资项目,决策前外部董事一定要开展一定形式的专题调研,以充分了解拟投资项目的完整信息,包括项目涉及的国家发展规划要求和产业政策、国资监管要求、企业自身发展规划安排、市场和竞争对手情况、项目发展潜力前景、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资源禀赋状况、项目可能潜在的风险、企业应对风险的内控措施等诸多内容,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审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理性判断可研报告给出的结论意见,从而独立思考形成决策意见。
四是强化“回头看”开展评价调研。这是检查董事会前期决策事项实施效果的必要环节,也是总结分析董事会决策质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必要工作。调研应主要聚焦项目实施情况与可研报告的一致性、项目的组织管理、建设质量、运营收益、未来发展前景等内容,通过项目实施后的再评估,检验项目决策前各阶段工作的质量水平以及公司在项目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实效,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以促进董事会决策水平和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不断提升。
五是谋划未来发展开展前瞻性调研。这是企业董事会定战略职能发挥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承担有各自的主责主业任务,需要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企业发展要认真谋划、系统规划,企业发展战略要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工作中一定要全面弄清国家政策要求和重大决策部署安排。外部董事在调研过程中要系统了解国际国内行业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技术发展方向和前沿水平、未来产业的主要潜在竞争对手、可能的合作伙伴和支撑力量等信息,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科学作出决策。
同时,外部董事的调研工作也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一是综合调研与专题调研相结合。综合性调研主要是了解企业基本状况,同时可根据企业的总体工作部署和阶段性重点工作安排,同步开展相关专题调研活动,针对性解决和处理履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矛盾。
二是计划调研与临时调研相结合。在集中精力做好计划内调研工作的同时,也可以把握有利时机,及时开展一些临时性的调研工作。比如我身兼三家中央企业的外部董事,在履职过程中时常结合企业安排到某地履职、调研的机会,适时开展一些平时难以专门安排、但对履职工作非常有益的小型学习、调研活动,甚至结合A企业的履职机会就地见缝插针开展B企业某些小型专项的调研工作。
三是基础调研和前瞻性调研相结合。调研工作一般情况下是针对某一具体工作而开展,在工作过程中我们可在重点关注具体专项工作的同时,兼顾企业发展的其他长远课题,做到有机结合,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经营发展统筹兼顾、当好参谋。
四是调查研究与解决问题相结合。把调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探索企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有效途径以及解决企业工作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上,不走形式过场、注重及时解决问题。
五是调查研究与提升能力相结合。通过调研拓展自己的工作视野、丰富专业知识、积累履职经验、获取更多真知灼见,借此不断提高自身的履职能力和工作水平。
调查研究要务实深入、注重方法
调查研究的关键是要做深做实,达到预期目标。无论是通过审阅材料方式获取信息,座谈交流式了解情况,还是现场考察得到第一手资料,目的都是要能够知晓企业系统完整的信息,掌握真实准确的情况。要做到这一点,工作态度和方法都至关重要。
一是要秉持谦逊务实的工作态度。无论是现场考察,还是集体会议座谈或个人访谈交流,都要秉持谦逊务实的态度,要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诚心向企业同志学习请教。同时,调研中要始终充满诚意,既要“身入”企业、更要“心到”企业,从思想感情上融入企业。只有让企业的同志感到被尊重,让他们看到调研者的诚心实意,他们才可能积极主动配合,放下顾虑、敞开心扉反映实际情况、提供真实信息。
二是要注重坦荡真诚的沟通交流。外部董事在调研交谈中要多以推心置腹的态度、换位思考的角度、交朋友的方式与企业的同志坦诚交流,拉近与交流者的心理距离。要尽可能多找一些一对一聊天谈心的机会,这样的方式更容易让人感到轻松,也更容易听到真话实话。在交流谈话过程中要重视听取各方面意见特别是少数人的不同意见,针对获取的不同信息经过多次“否定之否定”的思考论证过程,更有利于自己以问题为导向针对企业实际情况独立分析思考,形成更为中肯、客觀的建设性意见,向企业管理团队给出更多切合企业实际的管理实招。
三是要树立辩证系统的思维方式。通过审阅企业相关书面材料了解情况,一定要由表及里,看到材料文字背后涉及的相关问题;经常性延伸思考,从而产生更多深层次的疑问,为澄清疑问又会需要企业提供更多更深入的支撑材料;通过这一过程彻底把情况弄明白、把问题梳理清楚,形成系统的概念,从而看到事件的全貌。
四是要形成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现场考察调研要事前做足功课、事中仔细观察、事后及时总结。现在通信手段很发达,客观上讲,我们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看材料、视频开会也能了解很多实际情况,但这些方式毕竟隔了一层,没有现场看、当面听、直接问和“七嘴八舌”的互动来得真实鲜活。所以说,现场调研应该是企业外部董事最应该采取、也是最有效的获取信息的工作方式。对于企业现场调研,我根据个人多年的企业工作实践,探索形成了“调研七步走”的工作方法。
第一步:确定调研主题。每一次深入企业的调研工作,都要事先确定调研主题,围绕主题形成调研工作提纲和希望了解的信息内容清单。
第二步:做足事前准备。在调研出行前,可先通过网络等各种渠道收集调研对象的背景资料、调研主题所涉及的行业状况和其他相关信息,形成一个粗线条的印象。
第三步:提前阅读调研对象的汇报材料。现场调研交流时,临时边听汇报、边看调研企业的汇报材料是不容易完全消化的,因此需要有工作提前量。我的习惯做法是让企业至少提前一天将相关汇报材料发给我,提前审阅材料相当于提前听了一次预汇报,相对来说有足够时间进行思考、消化,对一些重点内容更能做到提前心中有数。
第四步:梳理形成问题清单。前三步完成后,对调研对象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在此基础上可针对企业汇报材料中没有涉及或者描述不清、信息不完整的内容,以及自己在前三步工作后仍没有完全弄明白的事项,梳理形成调研问题清单。
第五步:深入观察聆听。在企业现场调研过程中要逐一掌握自己想要了解的内容,及时澄清自己没弄明白的事项,在听汇报的过程中核实前期掌握的相关信息,在澄清问题的过程中更有针对性地深入了解企业情况。
第六步:开展个别交流。对于一些不便在座谈交流会等公开场合讲的信息,可以换一种方式,如私底下找一些同志个别聊聊天,尽可能从侧面了解现象背后的历史背景、实际困难、深层次原因等,这样一来可对问题形成更客观准确的判断,所提建议也能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
第七步:及时做好总结。调研结束后,要及时整理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和调研过程记录,深入思考后形成自己针对项目和问题的建议意见方案,必要时形成调研工作报告。
调查研究要多听少说、把准边界
随着国企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进,企业董事会建设日臻成熟有效,企业管理团队对外部董事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视,对外部董事在企业的履职工作也会给予足够尊重。外部董事到企业调研,往往会有企业总部相关领导、被调研企业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陪同,企业也会详细准备调研汇报材料,认真进行工作汇报,现场调研汇报后往往会希望外部董事发表一些指导性意见。
针对这种情况,外部董事一定要准确把握自己的身份定位。企业外部董事是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制定者,也是重大问题的决策者,但不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指挥员。因此,外部董事在调研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多看、多听、多思考、少发表意见,不宜在调研过程中直接对被调研企业提要求、作指示,否则可能会带来企业管理工作的混乱,也会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外部董事即使在调研过程中与调研企业负责人交流观点,也要注意强调调研过程中所谈意见建议,仅仅是调研后的个人感悟体会,不作为工作要求,绝不干扰履职企业的日常工作部署。外部董事通过调研形成的相关意见和建议,最好是通过调研报告形式或者在企业董事会上向企业管理团队提出,由他们分析研究后作出取舍、进行安排。
外部董事在企业履职调研,要切实做到多帮忙、少帮办、不添乱,不要随意发表可能与经营层不一致的观点,更不要提一些额外的工作要求,要找准职责定位、把握好履职边界,切实避免“过度履职”,努力做一名积极有为、助力不添乱的务实董事,为履职企业的高水平经营、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中央企业专职外部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