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国企治理“第一难题”的启示
2023-12-22苗卿华
苗卿华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长期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求真务实作为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进一步完善治理的改革发展中值得大力弘扬
今年是国务院国资委成立20周年。2003年4月,国务院特设机构国务院国资委挂牌,使命是探索建立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建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權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具体说来就是结束“九龙治水”,整合之前分散在不同部委的管理职能,由国务院国资委根据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所有职能分开的原则,统一行使监管国有资产的职责。“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这一定位开启了国资监管方式由“婆婆”到“老板”的探索历程,其中需要破解的第一难题就是改变国有企业公司治理模式。探索意味着无现成方法,客观上需要解放思想、努力“求真”进而务实作为。回顾这20年,求真务实作风在完善国企治理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分离决策权与经营权
“三分开、三统一、三结合”是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的顶层逻辑。“三分开”:政企分开,政府授权国资监管机构对企业国有资产履行出资人职责,不直接管理国有企业;政资分开,指国资监管机构不行使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政府其他机构、部门不履行企业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责;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指国资监管机构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三统一”即权利、义务和责任统一。“三结合”即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是国资监管方式由“婆婆”到“老板”的第一关,该如何实现?
2003年4月,一份来自中国诚通集团的题为《关于国有独资公司公司治理的思考》的报告提交给国务院国资委。这份6600字的报告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是当前国企改革的重点,并阐述了国有独资公司现有治理结构存在的诸多弊病,分析了国外公司治理结构的可借鉴经验。报告建议,国有独资公司应该建立董事会。理由是,董事会是公司行使公司法定权力的主体,如果不设董事会,法人权力的行使将丧失主体。由出资人代行董事会权力,则违背了国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初衷。报告写到,如果没有董事会作为一个出资人与具体经营管理之间的隔离界面,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又将重回改革前的老路,造成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出资人对国有独资公司的管理可能会出现“婆婆+老板”的情况。报告还对董事会如何设置、职权如何确定、如何明确和处理董事会与公司其他机构的关系等问题做了阐述。
当时的中央企业基本未作公司制改制,在治理结构上存在两种方式:一些企业未设董事会,实行总经理负责制;少部分企业有董事会,但不规范,中国诚通属于后者。1992年,中国诚通正式组建,同步建立了董事会。当时的董事主要由部分集团领导、重要子公司主要领导组成,难以发挥有效的监督和决策作用。尽管如此,在后期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试点企业纷纷取消董事会的背景下,中国诚通经过调研和讨论,决定保留董事会。原因是,在国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中,曾经作为计划经济物资分配国家渠道出生的中国诚通,一直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管理层必须时时对企业长远发展作出思考和判断,而完成这个任务需要有个机构超脱日常经营管理工作来考量,这就是董事会的需求所在。
中国诚通的思考和国务院国资委首任主任李荣融的想法是一致的。李荣融在《遵循规律办企业》一书中写道:“国资委成立之后,政府的直接干预已逐步减少,我们要下全力建立董事会,尽快形成企业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遵循规律办企业显然属于求真务实。
2004年6月,国务院国资委印发《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选择宝钢集团、神华集团、中国诚通等7家企业进行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通知》中明确,试点工作的第一要务就是建立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决策权和经营权分离。
2005年10月17日,宝钢集团董事会试点启动,标志着中央企业建立规范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开始正式运作。12月1日中国诚通启动试点,在启动会上,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的王勇指出,作为此次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的试点企业,有利于诚通集团实现董事会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充分发挥董事会应有的作用,为企业持续发展奠定重要的体制基础,也为中央企业乃至全国国有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起到示范作用。
建立内部制衡机制
“建立董事会的更重要原因是企业自身必须要有一个好机制,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靠外部制衡,没有内部制衡,这种制衡常常是事倍功半。跟别的所有制性质企业相比,如果说国有企业要输的话,我认为主要有两条:第一,政府管得过多,这是主要原因,也因为管得多,所以机制建立不起来;第二,企业没有制衡机制。”
——李荣融《遵循规律办企业》
此次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在几个方面作出探索。一是建立董事会。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决策权与经营权分开,破除“一把手”说了算。二是设立外部董事制度,外部董事在董事会占多数,破除“内部人”说了算。三是董事会设立专门委员会,强化审计、提名、薪酬制衡,破除“自己对自己”说了算。这其中,外部董事制度建设是关键。
董事会的独立性如何,关系到董事会是否能做到不被少数股东或内部人所操纵,关系到董事会作出的决策是否公平科学,更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把重点放在外部董事制度建设上,其积极意义就在于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显著地体现了董事会建设的求真务实。由于外部董事制度刚起步,央企第一批董事会试点企业外部董事占多数没能一步到位;随着2006年新公司法开始施行,国务院国资委对试点企业董事会逐步增加了外部董事的派入,很快均实现了外部董事占多数。为了帮助外部董事更好履职,主管董事会试点工作的“国资委董事会试点办公室”创造性开发了一套国内国外公司治理学习课程。从最初到新加坡淡马锡学习提升对公司治理的认知,到后期清华大学轮训,提升董事、董秘履职能力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董事会》杂志长期对中央企业董事会试点工作紧密跟踪、深度报道,曾概括了中国诚通董事会的“三要三不”:
一是指导不领导。战略方向自上而下,董事会通过调研、研讨形成“董事会意见书”,管控集团整体和所出资企业战略方向;具体决策事项自下而上,要求更贴近市场、贴近执行的经理层提出动议、制定方案,董事会保持“一臂之距”,侧重战略方向把控和执行评估,而非领导、执行角色。
二是支持不干预。董事会重点帮助经理层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发挥董事专长提供专业意见,但不干预经理层的日常经营。例如,根据阶段性重点工作需要,利用外部董事并购和资本运作专长成立领导小组、资本运作小组,为经理层提供咨询和专业意见。对此,有外部董事曾表示,有人反映外部董事有点神秘,平时见不到,其实这反映了我们的定位比较准确。不是说我们不联系实际,董事们可以去调查研究,但绝非日常工作。董事会是法人治理结构中的决策机构,不是公司日常领导机构。
三是制衡不掣肘。董事会严格坚守自身定位,全力支持经理层工作,充分授权,将董事会的关注点和意见明确传递给经理层,并帮助经理层解决问题。
培育透明治理文化
随着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国务院国资委作为出资人开始探索将更多决策权授予企业管理者,越来越多的过程审批转为监控。在这种治理模式下,企业透明经营、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就更加突出,成为现代企业制度顺利转型的关键因素。
公司治理的发展过程是委托人与受托人、利益相关人之间持久的博弈过程,博弈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信息不对称。不断提高透明度、信息披露水平是贯穿公司治理全过程的需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公司治理的关键和重点。从第一批央企董事会试点开始,国务院国资委就建立了董事会年度报告制度。
企业的价值既是企业内部努力奋斗提升经营业绩的结果,也是投资者和公众从外部对公司判断和评估的反映。公开透明是企业塑造良好社会形象的重要标志。董事会运作透明本身可以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是公司治理的务实之举。在这方面,中国诚通不断调整董事会运作方式,以增加透明度。比如经营层列席董事会,就会充分了解董事会、董事对重大决策事项的意见,以加大信息共享,增进相互理解。与此同时,中国诚通还将全面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列为公司治理的改造重点。2004年8月,中国诚通主动在公司网站公布2003年公司年报,报告提供了包括公司基本情况简介、会计数据和业务数据摘要、实收资本变动及控股子公司情况、董事及高管人员与员工情况、公司治理结构、重要事项及财务报告共7个方面的数据与信息。这是自1992年中国诚通成立以来对外公布的首份年报,也是有史以来第一家非上市国有企业主动披露的年报。公司之所以主动公开年报,就是愿意接受社会监督,赢得出资人和社会公众对公司更好理解和信任。
落实“两个一以贯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全面完成公司制改制,从法律上厘清了政府与企业的职责边界,使企业独立市场主体地位从根本上得以确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是我国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针对部分企业出现的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弱化、虚化、淡化、边缘化”的问题,2016年10月,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在国有企业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是重大政治原则,必须一以贯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必须一以贯之。
国有企业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探索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统一起来,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明确和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企业党委(党组)谋全局、議大事、抓重点,在重大决策中履行把关定向职责,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董事会聚焦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发挥企业重大事项科学决策的作用。经理层聚焦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全面抓好企业经营管理执行事务。各治理主体不缺位、不越位,不相互替代,不各自为政,持续推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国有企业实现董事会应建尽建,权责法定、权责透明、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治理机制加快形成,实现了把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这是“求真”取得了“实效”。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长期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20年来的探索实践证明,我国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走出了一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遵循企业发展规律,与国际惯例接轨,不断自我革命、不断发展进步的道路,已经成为实现中国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其中求真务实作为一条宝贵经验,在今后进一步完善治理的改革发展中值得大力弘扬。
作者系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国诚通集团原董事会秘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