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为本 扎根社区让社区成为大学生“喜欢上海的理由”

2023-12-22团上海市委

中国共青团 2023年20期
关键词:团组织共青团社区

文 | 团上海市委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区工作是一门学问,强调要推动更多资源向社区倾斜。根据市委、团中央部署要求,团上海市委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确定了“坚定不移往社区走”的工作战略,充分发挥共青团“育人”功能,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为统揽,引导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广大青年以社区为家,在社区当家。一年多来,共有11 万学生、超过35%的高校团支部走进社区、服务社区,上海社区治理正因校园力量的积极参与,不断展现出新思路、新变化。

集中发动,把青年力量引进来

摸清底子。对基层团组织固有的区校共建品牌进行梳理,在学习先进经验、借鉴典型做法的基础上,全部整合进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

搭好台子。在每年春季学期的重点工作会中套开社区实践计划推进会,召集各区、各高校进行专题部署、专门对接。

指好路子。将社区实践计划写入《关于上海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若干措施》,作为提升大学生社会化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的重要举措。围绕城市发展空间新格局,继续推动《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项目工作指引》《助力五个新城建设区校共青团共建大学生兼职锻炼管理办法》落地见效。

选好苗子。逐年开展“知行杯”上海市大学生社会实践大赛,以评促建、以赛促践,发掘有志于社区工作的青年学生,推动区校联动和社区实践成果转化。

区校联动,让青年品牌树起来

市级层面高位推进。各高校团委结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高校团支部“团员进社区”、校地团组织“结对有项目”为目标,与各团区委开展深度对接,“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已成为共青团社区工作新品牌。

基层组织各美其美。充分尊重社区情况多样、鼓励基层组织创新,通过社区实践计划这个“针孔”,把大学生与各行各业青年串联在社区治理中,如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团工委组织辖区高校二级学院结对南汇新城全部居民区,实现双向“全覆盖”和“强赋能”;团宝山区委与上海大学团委开展“双社”联动;上海大学团委组织学生社团功能型团支部走进社区,直接服务社区青少年。

项目牵动,把青年作用亮出来

聚焦基层社会治理“牛鼻子”。引导青年学生积极参与业委会建设,一年多来,共有超过1.2万名大学生以服务代表、志愿者等形式参与业委会日常工作,为挖掘和培养一批青年社区人才提供基础。

聚焦“创新”和“人才”。结合各区发展战略和优势资源,在全市铺设100 家市级创新实验室,重点辐射青年发展型街区、社区。

聚焦实事项目。每年有近5 万人次大学生走进社区,推动垃圾分类成为低碳生活新时尚。在由共青团牵头的上海为民办实事项目小学生爱心暑托班中,每年有超过1.2 万名大学生参与暑托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立足社区、锻炼成长的经典案例。

通过实践,宏观层面上,社区实践是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教学载体;中观层面上,社区实践是链接青年知识与能力、理想与行动、态度与情怀的重要途径;微观层面上,社区实践是实现地区与学校、青年培养与社区服务、青年发展与社会治理“双向赋能”的重要方式。推动大学生参与社区实践,可以实现社区、学生、团组织三赢局面。

从社区来讲,大学生进入社区、融入社区,优化了社区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进一步催生了社区创新活力。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柴米油盐”“家长里短”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加深了对群众的感情,提高了做群众工作能力,增强了责任担当意识。从团组织的角度来讲,通过这项工作发现、培养、举荐一批能创造性地为党做群众工作的基层青年骨干,进一步丰富了团干部的来源渠道,巩固了基层团组织的工作力量。

下一步,团上海市委将进一步牢牢把握当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根本定位,在坚定不移往社区走的自我奋斗中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组织思想政治引领主力军作用,引领更多青年成为社区治理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成为社区民生服务的参与者和执行者,成为社区活力和正能量的带动者和传播者。通过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的持续推进,让上海的社区也能成为更多的青年学生喜欢上海、选择上海、扎根上海的一个理由!

猜你喜欢

团组织共青团社区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社区大作战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3D打印社区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