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香菇种植技术
2023-12-22陶慈
陶 慈
(威宁县双龙镇乡村振兴工作站,贵州 毕节 553113)
与传统香菇种植技术相比,无公害香菇种植技术的优势是整个生产过程不会带来环境污染,也不会采用高毒、高残留的药物防治病虫害,满足了香菇产品绿色无公害的要求,使香菇品质更好,更受市场欢迎。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无公害香菇种植技术的探索分析,从而为香菇种植户带来更高的种植收益,推动香菇种植产业实现稳定可持续发展。
1 选地与作畦
无公害香菇种植,选地非常关键。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空气自然清新、水质优良、土壤无污染,且种植场地周围500 m 内没有污染源、昼夜温差大的有山垄田区域。水源以山泉水为宜,更能体现无公害种植特点。此外,要求场地地势整体较为平坦,周围交通便利,满足无公害香菇种植生产要求。如果田块场地容易遭受冰雹、洪水侵袭,则不适合作为香菇种植场地。在作畦时,以东西走向为主,可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偏南或偏北。作畦还应考虑地势高低,如果地势较高,应作低畦,反之,应作平畦或高畦。
2 菌袋制作
2.1 菌袋配方
以常用的锯末配方为例,具体配方如表1所示。其中,要求锯末材质清白,不能混有松、柏、樟树木材等。如果锯末中混有桃树、槐树等树木材料木屑,要求不得超过总量的20%。在使用这些锯末前,必须要加生石灰进行堆酵处理,发酵5 d 后再用于拌料。
2.2 拌料
如果拌料量较大,可采用机械化拌料方法。将菌袋配料倒在打扫干净的水泥硬化地面,采用小型拖拉机+旋耕机进行拌料,不仅拌料效率高,而且拌料效果佳。拌料要求水分、原料、辅料均匀。在完成拌料后,可原地堆放一夜,促使原料吸水、软化。如果拌料量较少,可采用移动式拌料机操作。
2.3 装袋
在装袋前,必须检测拌料pH 值、含水量、料温等数值。符合装袋要求的数值如下:pH 值在7 左右;料温低于30 ℃;含水量在50%~60%。装袋也可选择机械化设备进行操作,例如采用装袋机,提高装袋效率。装袋要求如下:一是塑料袋无任何破损,注意做好检查,及时发现微小的破损隐患,避免造成灭菌污染。二是装袋要松紧适中,均匀一致。三是在装袋扎口前,注意将袋口内壁残留的拌料清理干净,然后扎紧口袋,不得漏气。
3 灭菌
香菇是典型的熟料栽培菌种,装袋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香菇常用的灭菌方法是湿热灭菌法。这种方法包括两种,一是采用高压设备进行灭菌。如高压灭菌罐、高压灭菌柜等,压力控制在0.15~0.20 MPa,灭菌持续时间为1.5~2.0 h。二是常压灭菌方法。即采用100 ℃的蒸汽进行灭菌。在应用常压灭菌法时,先将料袋堆叠成1 个大灭菌垛,每个灭菌垛约2 000~3 500 个料袋。然后在灭菌垛表面覆盖遮光物与塑料膜,并通入100 ℃蒸汽进行灭菌。这种灭菌方法只需建立2~3 m3蒸汽量锅炉即可,整体成本更低,可连续进行灭菌作业。需要注意的是,常压灭菌法需要将料袋呈“井”字形排列,便于水蒸气进入灭菌。大规模的菌垛(一般在2 000 袋以上),要求保持内部呈空心状态,便于蓄积水蒸气,提升灭菌效果。灭菌时间在20 h 左右,最长灭菌时间不得超过48 h。完成灭菌后,待料袋温度降至40 ℃时,再将其取出。
4 打孔接种
接种发菌操作要点如下。一是在将料袋正式放入接种室前,先对接种室进行1 次全面杀菌。杀菌采用400~500 倍赛百09 药液。喷洒完药液后封闭接种室。正式将料袋放入接种室后,再开展1 次杀菌工作,采用500~600 倍百病傻药液对室内进行喷洒消毒。二是菌种消毒处理。这一步骤容易被人忽略,但其对接种发菌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菌种袋投入75%的酒精溶液中滚洗1 次,然后放入接种室内[1]。三是接种消毒。接种时,操作人员必须洗手消毒,可采用蘸有75%酒精的棉球擦洗双手、手臂。用于接种的镊子、打孔棒也要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在正式打孔前,还需要采用棉球将料袋待打孔的一面擦拭1 遍进行消毒。四是打孔接种。采用打孔棒打孔,孔深3~4 cm,孔距4~6 cm,接种孔整体呈梅花状或直线分布。五是套袋扎口。料袋在完成打孔接种后,便成了菌袋。菌袋需要采用新的塑料袋套袋,然后扎口,最后进入发菌程序。
5 发菌管理
5.1 菌袋排放
如果是冬季,完成打孔接种的菌袋应密集堆放,堆放层高为6—9 层。表面还需要覆盖1 层塑料膜进行保温,为菌丝萌发创造一个舒适的温度条件。如果是夏季,完成打孔接种的菌袋应呈“井”字形排放,排放层高为4—6 层,其他季节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排放方式。但最终目的相同,都是为了确保菌袋温度在15~30 ℃之间,最佳温度为24 ℃。此外,还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加强通风管理。尤其是在冬季,每间隔7 d 就要掀开1 次塑料布,避免内部积聚大量CO2,影响菌丝萌发。二是将温度计插入菌袋堆放的中央位置,做好菌袋温度监控。尤其是在夏季,每天至少观察2 次温度计数值,避免出现“烧菌”问题。
5.2 脱袋拔种
当发现菌丝呈放射性生长,且向外延伸了3~5 cm 后,如果是段木基质的菌种,需要进行脱袋拔种操作。操作时不可操之过急,如果菌丝还没有完全充满打孔区域,此时拔种会引入杂菌造成污染。如果是采用了锯末基质,顺其自然即可,不需要脱袋拔种。
5.3 打孔增氧
打孔增氧的目的是提供更多氧气,以满足菌丝生长发育的需求。一般在脱袋拔种7 d 后开始打孔增氧。首先,采用打孔针,从菌丝生长尖端后的1.5~2.0 cm 处,打入约0.5 cm 深的小孔。这种操作在培养温度低于20 ℃的环境中,效果最佳[2]。如果培养温度在25 ℃以上,不适合打孔增氧。其次,当菌丝占据菌袋表面30%面积时,可进行第2 次打孔。再次,在香菇转色后,可采用较粗的打孔针,开展第3 次打孔工作,此次打孔深度应高于5 cm,除保障氧气供应外,有利于出菇时间提前,出菇更加整齐,出菇密度更大。
5.4 调整菌袋排列方式
在打孔增氧后,菌丝生长速度更快,内部温度会有所升高,为了加强温度控制,需要重新调整菌袋排列方式,具体可以调整成“三角形”排列方式。这种排列方式菌袋内部空间更大,避免内部温度急剧升高。但在生产实践中,“三角形”排列方式占地面积更多,可能超出了培养室的容纳范围。因此,可以将一些菌袋转移到室外培养,但注意做好遮阳与覆盖工作。
6 转色管理
转色在出菇之前,属于“发菌管理范畴”。但香菇即使不经过转色,也能够正常出菇,且有着香菇的特征。因此,将其独自列为一种管理环节,作为与香菇发菌管理的区分。对香菇种植而言,转色管理其实非常重要。虽然没有转色的香菇也会正常出菇,但出菇品质低下,出菇密度低,而且更容易出现二次污染,不符合无公害香菇种植以及香菇品质要求,所以加强香菇转色管理非常重要,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6.1 温度管理
菌袋在发满菌后,可以重新堆放进行转色。如果外界自然温度低于12 ℃,采用井字形排列堆放方式,堆层6—8 层,覆盖塑料膜,但码垛周围的塑料布要敞开,便于通风。夜间环境温度低,可以覆盖草苫保温。为了加重对菌袋的刺激,可以按照每间隔1 d 覆盖1 次草苫的方式,有利于菌袋表面的气生菌丝倒伏,加快转色速度。如果环境温度在12~20 ℃,仍然采用“井”字形排列堆放方式,堆层6 层。如果环境温度在21~25 ℃,则采用三角形排列堆放方式,堆层4—6 层。如果在夏季,环境温度在26 ℃以上,可以在地面浇水,将菌袋单层、斜放在地面,上面做好遮阳即可。
6.2 湿度管理
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 ℃,则不需要进行湿度管理。反之,注意加强湿度控制,避免菌袋过度失水,影响出菇产量。湿度管理方法比较简单,直接在地面上进行喷水。湿度管理标准如下:转色完成后,菌袋质量为原本质量的80%左右,如果质量下降过多,说明湿度管理不当,应注意分析原因,避免同样问题再次出现。
6.3 通风管理
通过加强通风管理,及时排除菌袋内的CO2,促使菌丝吸入更多氧气。同时,良好的通风还有利于菌袋温度控制,避免发生“烧菌”问题。通风还有利于白色菌丝倒伏,加快转色速度。通风管理方法也不复杂,可以调整菌袋堆放表面的覆盖物,控制通风量。尤其是在环境温度高于20 ℃时,加强通风管理非常重要。如果温差较大,可以在夜间掀开覆盖物,增加菌袋的通风量。在转色7 d 后,可以进行1~2 次倒垛,显著提升通风效果。
6.4 光照管理
如果菌袋缺乏光照,将会影响正常菌丝转色。光照管理并不复杂,可以根据外部光照情况,及时覆盖、掀开覆盖物。在大风天气时,直接将菌袋裸露在外面。每天日常观察菌袋,也会伴有光照进入,所以光照管理比较简单。
6.5 杂菌与虫害防治
在转色期间,加强杂菌与虫害防治也非常关键。为了避免杂菌进入菌袋,可以每间隔7 d 喷洒1 次400~500 倍赛百09 药液或500~600 倍百病傻药液,二者可交替喷洒。为实现香菇绿色无公害种植生产,注意禁止采用高毒、高残留药物[3]。在虫害防治方面,可在转色后的3 d,喷洒低毒、低残留、高效“驱虫灵”药物,能够起到非常好的驱蚊、驱蝇效果。此外,转色成功的标准是菌袋的颜色为棕褐色,具有一定的硬度与弹性,同时菌袋内的原材料依然颗粒分明,只是色泽发生了变化,轻轻拍打菌袋,能听到类似空心木的声音,形成的菌柱基本与菌袋完全脱离,菌柱手感干燥、硬实。
7 出菇管理
7.1 催蕾管理
催蕾管理包括以下三种方法。一是自然催蕾法。将菌袋浸泡后,放入菌菇棚内菇架上,加强通风与光照,不采取任何辅助措施,香菇可以自然现蕾。二是惊蕈催蕾法。针对菌袋,可采用木棒敲击、地下滚动等方式,加重对菌袋的刺激,可以加快现蕾速度。三是强光催蕾法。向菌菇棚内地面大量浇水,然后揭开菌菇棚的遮阳物,让菌袋接受阳光直射,通过强光刺激,加快菇蕾生长速度。但要注意观察棚内温度。如果温度在30 ℃以上,需要立即遮阳,并向棚顶喷水降温。
7.2 育蕾管理
在成功催出香菇的菇蕾后,此时的香菇菇蕾一般比较小,是一个小肉疙瘩,颜色为灰白色,为了促使其生长发育,还需要采取有效的育蕾管理方法。一方面,做好割膜处理工作。采用壁纸刀围绕菇蕾一圈,切割掉75%的塑料膜,最终形成1 个塑料活动门扇。这样既不会影响菇蕾生长,还可以预防较大的风流进入,减少基料水分蒸发。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发现菇蕾已经触碰或顶到了袋膜,则不能进行隔膜处理,否则会导致大量畸形菇出现,严重影响香菇品质。另一方面,在香菇幼蕾钻出后,如果发现多个菇蕾挤在一起,可以进行疏蕾处理。用壁纸刀将边缘的菇蕾切去,只保留1 个形态完整的菇蕾即可。
7.3 蹲蕾管理
蹲蕾管理的目的是培养个大、品质优良的香菇。管理要点有以下三点。一是加强温度调控。如果出菇温度在12~25 ℃,在蹲蕾时可以将温度调控至15~18 ℃。调控方法是覆盖、掀开遮阳物或洒水降温等。二是湿度调控。蹲蕾期间,适宜香菇湿度为空气湿度在85%~95%。可采用地面浇水+空中喷雾等方法调控湿度。如果不是自动化生产,很难精准地控制空气湿度。因此在实际生产时,即使空气湿度暂时低于85%或高于95%,也不会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但应注意空气湿度不得长时间过低,否则会导致香菇干枯、死亡。三是通风管理。通风管理主要目的是减少内部CO2含量。尤其是在高温季节,应选择在晚间加强通风。如果外界温度较低,可选择在9:00—10:00 或者是14:00—15:00 进行通风。如果外界风力较大,注意缩小通风孔。如果外界空气湿度较高,可采用干燥通风方法。比如可以在香菇棚内放置生石灰,起到良好的吸湿效果。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安装抽湿机,提升干燥通风效果。
8 适时采收
在采收香菇前,注意使用酒精对采收工具进行消毒。在采收时,可根据香菇子实体不同的状态以及菌柱失水情况合理采收,保障香菇的市场价值。花菇属于一种优等香菇。采收时按照“采大留小”的原则,剩余的小花菇可以继续长大,带来更多经济收益。但是如果菌柱已经严重失水,则需要将所有花菇全部采收。又如针对厚菇,同样遵循的是“采大留小”的原则,如果菌柱失水严重或市场价格非常高,也可以全部采收,避免后续市场价格下降,影响收益。针对薄菇,遵循“一刀切”原则,只要大部分符合采收要求即可一次性全部采收,节约人工成本,减少损失。
9 结束语
无公害香菇种植技术是一种专业、系统、复杂的技术,为保障香菇的种植品质,并满足无公害生产种植的要求,需要关注各个种植生产环节,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种植、生产管理技术措施,从而保障香菇种植生产的品质,带来更多的生产经济效益。